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智者人际 > 第20章

第20章





《拔毒箭》

人生一世,无论是为人、做事,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总有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为了弄清某个问题而刨根问底,实属无可非议。但是,凡事总要分个轻重缓急、主次虚实。《拔毒箭》故事中所说的这个人,由于事情不分轻重,为了得到与解决事情无关紧要的问题答案,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代价是那么的惨重。

佛教主张,务实为本,空谈无异于自己欺骗自己,自己加害自己。当生活中遇到急迫紧要的问题,千万不要在无谓的空谈和争议中消耗时间和精力。首先要做的是面对,直面问题的本身,果断采取措施。

对待自己的生命是这样,对待交友处世之道,更是这样。每当朋友、夫妻、同事之间,出现危机,很多人所采取的措施,可能不是去考虑该如何化解矛盾,妥善解决问题,防止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而是去寻找对方为什么会误会自己、是什么人出卖了自己、出卖自己的人采取了哪些手段,等等等等问题的答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化解矛盾,及时妥善处理危机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如果我们把寻找这些无关紧要的答案的心思花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面,比如说,对自己产生误会的朋友最信任的人是谁,是否可以尝试通过这个第三者来沟通、解释,妻子(丈夫)怀疑自己有外遇,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对方的关爱不够,需要通过哪些恰当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等等,这才是真正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第45节:自身修为不可废

从前有一家人,靠着对人下毒发财致富。下一次毒之后,得钱甚多,至于下毒的后果如何,他们从来不去考虑。

全国的人都很厌恶这家人,不敢和他们往来,也不愿和他们共事,害怕被毒死。

这家要为儿子娶老婆,但没有一家肯和他们联姻,都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这家。大家互相告诫:“这家人热衷于下毒,一心想谋害别人的性命,是世间最令人讨厌的人家。假使和他们联姻结亲,当他们无处下毒时,也许会对自己的亲友下毒,所以不能接近这样的人,要远离他们,就像远离盗贼一样。”

人们还说这家人比盗贼更坏,因为盗贼与人争斗时,相互拳打脚踢,还有强弱之分,不一定人人都死。而下毒之家,悄悄地、不声不响地给你下毒,使你防不胜防,全家人都会被毒死。

由于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这家的儿子,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到千里以外,去别的国家为儿子找媳妇。后来终于找到一家。

《下毒之家》

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在人际交往,如果本身没有一些令人喜欢的特质,包括自身素质方面,就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这一点对别人是适用的,对自己也同样是适用的。一个人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有许多很好的教导。古人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的一个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要先从自己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专对别人吹毛求疵。其中还包含着的一个意思是说,与人交往自己要先做好,要先从自己做起,而不能老是指望别人。古人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自己不希望别人所强加给你的,你也就不要把同样的做法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俗话说的“将心比心”,“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你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你自己想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不要光说自己的理;对待他人,要拿自己亲近的人为例子,你如何对待自己亲近的人,也要如何对待别人,你善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善待别人的孩子,你尊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同样尊敬别人的父母。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也就不难达到团结的愿望了。

人生活于大千世界,总是要接触社会,要同他人打交道。在这纷繁的交往之中,首先只有认真约束自己的言行,充分显示良好的修养,方能赢得信任与尊重。下毒之家只会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当然没有其他人家愿意跟他们交往。

自身修养可以分为道德、品格、形象等几方面。有些人目光短浅,认识问题的层次低,胸怀狭窄,容不下事,容不了人,听不进不同意见。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虚怀若谷,能容四海百川。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豁达大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千万不要在鸡毛蒜皮问题上斤斤计较,搞名利之争、意气之争、面子之争。有些人缺乏光明磊落的品质。有的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有的喜欢搞亲亲疏疏。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另外,个人容貌、穿戴、风度的仪表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彼此吸引力,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但事实上,人际交往的时间越长,容貌因素的作用越小,人际吸引力将从外貌转向内在品质。一个出口成“脏”、尖刻、阴谋、不诚实、不修边幅、着装古怪的人,一般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人际关系也不会怎么好;而一个高尚的人、宽宏大量、穿着整洁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人的尊敬,大家也喜欢接近他,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一般都很好。因此,我们不但应该对自己的穿着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应培养自身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有些人会经常抱怨很多人很难交往,其实我们更应该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行为出了错,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是能够顺利交往的关键。

第46节:鉴人

有一个人,家里很富有,而且举止大方又很聪明,所以远近的人,对他都很称赞、羡慕。

那时有一个人看他这样,就认他作哥哥,来来往往,很是亲热。他为什么认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为了要想这人的钱用。后来,那个富有的人变为贫穷的人了,www奇Qisuu書com网而且还欠人很多的债,他就对这人冷淡下来,还对人家说∶“他并不是我的哥哥。”

《认哥哥》


俗语说:人心隔肚皮,所以有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人为了你的财,有人为了沾你的名而来,有人为了报复你而来,所以不要沾沾自喜吹嘘自己有多少朋友。真正的朋友在患难关头才能显现出来。有人不由感叹,知人难啊。

知人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善于观察,世上无有不可知之人。日有所知,则成“智”。一个人见识博,则不迷;听闻聪,则不惑。不迷不惑,自然有智。平常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有无智能,就看他遇到事情的时候,如果一点也不犹豫,一点也没有疑惑,什么事情到了他的跟前,马上都有一个很正确的指示,显而易见的,这是很有智能的人。其实,人之惑,惑于私;除私则明,明则自然智生。

艰难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一个人遇到困难,如果勇于承担,不推诿,不塞责,尤其不会居功诿过,不会把不好的推给别人,把好的往自己身上揽;任凭再大的困难,他都勇敢的担当,勇敢的面对,这样朋友,是讲道德、是重义气的人,跟这样的人交往,绝对不会吃亏。

著名军旅诗人郭光豹,在文革期间惨遭政治迫害,被判刑入狱,后又被谴回农村终身改造世界观。结发妻子在那个年月里,精神崩溃,愤而离世。同村姑娘、女教师郭蔷,在观察了诗人的为人及解读诗人的作品后,深深同情诗人的遭遇,坚信郭光豹“不是坏人”,相信总有一天他的问题会搞清楚的,坚持与他来往,并大胆地向诗人表示自己的爱意。郭蔷因此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组织上”先后派人对郭蔷进行游说、要她提高思想觉悟,断绝与郭光豹的来往,并积极揭发郭光豹的“罪行”。无论是组织上的游说和威胁,还是朋友们的好意相劝,郭蔷都婉言谢绝了。她说:“郭光豹是好人!”最终,郭光豹迎来了平反昭雪,并与郭蔷喜结连理,过上美好的生活。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月,郭蔷仍能坚持自己的眼光,足见其“鉴人”是不受环境、不受他人影响的。

与人相交,能够看清对方、知道对方,更重要的,也要能反观自己。能看清自己、明白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要比“知人”更重要。

平常,我们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一旦赚了钱,有的人见利忘义,总要想办法多分得一些;有的人则“见利不求沾分”,不但非份之财不取,应得之财他也能舍。这种临财不苟得的人,为官,必然清廉;平常百姓,也是洁身自好、俭朴淡泊之人。所谓“俭可养廉,廉则心清”,廉洁做人,心如明镜,光可鉴人。

做人要正派,所谓“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所以要“检身以正”,正己然后可以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