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风云人物汉武帝 > 第21章

第21章



河南地距汉朝都城长安不过数百里的路程。匈奴骑兵只用一两天的时间便可以从河南地赶到长安城下。所以匈奴把河南地作为向中原进攻的桥头堡。而对汉朝来说,匈奴占有河南地就等于在汉朝头上悬挂了一把利刃,汉廷随时有刀临脖颈的危险。河南地的收复,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扭转了汉朝对匈奴战争中的被动的军事态势。汉朝占有了河南地,等于往匈奴的胸膛中插进一把钢刀,河南地成了汉朝军队进攻匈奴的一个最好的军事基地。因此,汉朝收复河南地,是一次有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的胜利。这次胜利大大振奋了汉朝的士气和君臣抗击外侵的信心。

汉武帝这次出击获得了很大胜利,除杀死不少匈奴兵之外,还夺回了军事要地河南地,汉武帝按功行赏,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卫青部下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士兵们也得到犒劳和赏赐,军心大振。

这时候,郎中主父偃又给汉武帝献上一条计策,他对汉武帝说:“河南地一带土地肥沃,有黄河作为天然的水渠,是块膏腴之地。况且黄河天险阻止了匈奴的进攻,八五八书房秦朝的时候,蒙恬就曾在那里修造城墙,抵御匈奴。现在臣以为应该在这些地方重建新城,设立郡县。这是从根本上抗击匈奴、保卫边疆的重要措施。”

汉武帝也认为河南地的地理位置有利于防御匈奴,但在那么大一片地方兴建城池也是国家大事,这需要花费许多人力和物力。汉武帝决定召开廷议,讨论固边筑城之事。不想大臣们多数持反对意见,他们反问道:“这件事与秦始皇筑长城又有什么两样呢?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在那么偏远的地方筑城,又有谁愿意搬到那边去住呢?”

汉武帝并不讨厌秦始皇,他所做的事有些是秦始皇做过的。汉武帝为了抵抗匈奴,是不在乎人力和物力的。他赞成主父偃的意见,大臣们也没有谁敢再提反对意见了。

汉武帝派将军苏建征调十多万人民去建筑朔方城(今内蒙古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又征发关东地区的民夫,把黄河以南蒙恬时修建的所有要塞都加固修理一下。这次筑城固边,花去的金钱以亿计,汉朝的府库也空了。崤山以东的百姓每十万人一批轮流去服劳役,一座座城堡在边境上夯实筑成,河南地的防守能力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汉武帝在北方防御问题上系统考虑了一段时间,他除了在河南地筑城防守之外,把东部上谷郡里伸到匈奴界中去的一块土地放弃给了匈奴。因为上谷郡斗辟县造阳以北的地方九百里凸到匈奴境内,无险可守,派出防守的士兵经常遭到匈奴的突然袭击,而汉朝又不能及时派出援军救助。为了这小块地方,汉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汉武帝把这小块地方放弃给匈奴也是为了防守的方便。这说明汉武帝对北方边防已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安排。

北方经过这次整顿,的确加强了防御匈奴攻击的能力。但这里除了戍卒之外,少有人烟,而且军粮得全部从内部调运。为了以民养兵,解决国家负担,汉武帝下令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实边活动。汉武帝移民十万人充实到朔方郡。这大量的移民不但加强了边防,而且也部分地解决了没有土地的农民的生活。

大规模的移民使荒凉的河南地又充满了生气。土地被开垦出来,原先的牧场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河套地区有黄河灌溉的便利条件,土地肥沃,经过汉朝军民的共同开发,成为塞北的一颗明珠。汉武帝为了便于管理河南地,就在原来秦朝九原郡的基础上,改名为五原郡,治所在九原(今包头市西北)。河南地又正式地回到中央政权的怀抱之中,又重新得到了开发。

匈奴境内追亡逐北(1)

看到汉武帝热心地经营河南地,军臣单于又气又急。在公元前127年的冬天,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匈奴境内群王无首,为夺取单于的位置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军臣单于生前立下太子於单,应该是匈奴王国的正式继承人。但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觊觎单于位置多年,早早就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一看军臣单于死去了,马上就自立为单于,他有强大的骑兵队伍,不怕太子於单的反抗。

太子於单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单于的位置,他领着自己所属的人马和伊稚斜展开了决斗,於单势单力薄,被伊稚斜打得大败,於单无路可走,只好逃到汉王朝境内请求投降。汉武帝对于於单采取了友好的姿态,他为了鼓励匈奴人不与汉朝作对,就把於单封为陈安侯,以显示汉朝博大胸怀。可是於单不太适应中原的生活,没过几个月就死了。而匈奴内部伊稚斜打跑了於单,就以军臣单于弟弟的身份高登单于宝座。

这时,汉朝宫廷内也正在大办丧事,原来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去世了。王太后的去世,汉武帝很是悲伤,他克尽孝礼,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为了安息死者的亡灵,汉武帝在这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一直没有动用兵符,汉朝和匈奴之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暂时停了下来,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

匈奴新立的伊稚斜单于却是个好战之徒。他一上台就企图夺回河南地,报仇雪恨。他看到汉武帝为王太后服孝而暂时放弃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打击,就变本加厉地攻击汉朝边郡,掳掠边民。

从公元前126年冬到公元前124年春这两年的时间里,汉朝军队一直处于防御状态,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伊稚斜单于气焰很嚣张,接连不断地攻击汉朝北疆,他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春天刚刚夺取单于位置不久,就领数万人攻击代郡,汉朝代郡太守共友竭力反击,被匈奴兵杀死。匈奴兵掠汉朝一千多人口退回去了。等到秋雁南归的时候,匈奴骑兵又踏着枯草偷偷地侵到雁门郡内,杀掠雁门郡内百姓一千多人。这两次南侵使伊稚科单于尝到了甜头。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伊稚斜单于又举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南侵,他知道汉武帝因为丧母不会派大军反击,所以就派出了九万大军,分成三路南侵,企图能得到比上次更大的收获。匈奴骑兵分三路,每路三万人分别攻击代郡、定襄和上郡三个目标,汉朝北方边郡烽火连天,又不能互相救助,只能困守待援。但是,伊稚斜单于也不敢在汉朝境内滞留时间太长,因此他在纵兵杀掠一番之后,俘走了几千汉人就退回去了。

匈奴右贤王也乘机向南进犯,因为河南地被汉朝占有并筑朔方城加固防守之后,就等于断了他的财路,他也想报仇雪恨,就多次派兵侵犯河南地,有时攻击到朔方城下,汉朝军吏共同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汉武帝忍无可忍,不得不下决心追歼匈奴,从根本上打击匈奴。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的春天,汉武帝下令第五次对匈奴用兵。汉军踏上刚刚吐绿的草地,再次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次用兵,规模很大,并且开始由国内的防御转变为在匈奴境内追击匈奴。汉武帝下令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河南地北边的高阙出发,作为这次出兵的统帅。卫尉苏建被拜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地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各领一部人马,他们一齐从朔方城出发。另外东部一路由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一带一起北上。

车骑将军卫青统帅六个将军和十多万人马大举进入匈奴境内。他们东西线同时出击,但重点是在西线,东线只是起牵制和策应的作用。

匈奴右贤王刚从河南地大掠一番返回,正在帐中饮酒作乐,回味这次入侵的收获。他手下报告说汉武帝已经派卫青又率大队人马要找他报复,心中一惊。但他又想此地距汉境一千多里,估计卫青集结好军队再走这么远的路,得需要几天的时间,右贤王就决定就地休息,明天再往北转移也不迟。

可是右贤王打错了算盘,卫青集结军队速度很快,而且又是从凸出到匈奴境中的河南地起兵,实际距右贤王居住地仅有六七百里。卫青挥兵北进,在日落前把右贤王的居住地团团围住。

手下人的报告把右贤王的酒吓醒了,他听说汉军忽然包围上来,不由得惊恐万状。他慌慌张张地备鞍上马,带着一个心爱的小老婆和几百名心腹骑兵乘着夜色突围逃跑。卫青听到报告,马上派轻骑校尉郭成等人猛追不舍。由于右贤王熟悉地形,所以在郭成等人追了几百里地时,终于被右贤王甩掉了。郭成只好空手而回。而汉军在包围圈内却收获不小。汉军镇压了匈奴兵的顽强抵抗,活捉右贤王手下的副王十多人。同时被俘获的还有一万五千多人和近百万头牲畜。

卫青下令班师回朝,胜利的消息早就由人飞快地报告到汉武帝那里去了。汉武帝见又取得了一个大胜利,欣喜若狂。他马上叫过一个使者吩咐了几句。

卫青的军队喜气洋洋地返回边塞。在塞上站满了欢迎的军民。卫青刚到塞下就看到汉武帝派出的使者恭立在城门前,使者手捧着一封大印,对卫青说:“皇上令臣持大将军印,即在军中拜为大将军。”卫青拜谢接过大将军印。将士们一片欢呼。属将们将军队交归大将军管辖,汉军吹得胜号返朝。

匈奴境内追亡逐北(2)

汉武帝再次奖励这次出击的有功人员。他对臣下说:“大将军卫青亲自率领士卒,出师大捷,擒获匈奴副王十余人,立下汗马功劳,朕决定再加封卫青八千七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