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风云人物汉武帝 > 第30章

第30章





细君公主的嫁妆之丰富令西域各国垂涎欲滴。乌孙王昆莫看到如花似玉的细君公主早就兴高采烈了,看到又有这么丰富的陪嫁礼物,不由得心花怒放。他马上封细君公主为他的右夫人。

匈奴单于得知这个消息,又急又气,他看到汉朝和乌孙联合起来,也不敢轻易对乌孙国动武,就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和汉朝对抗。匈奴王挑选了一个较有姿色的女儿,打扮整齐,也要嫁给乌孙王,企图以此抵消汉朝在乌孙的影响。乌孙王昆莫不敢得罪匈奴,把匈奴王女封为他的左夫人。

细君公主去乌孙国时,带去了大量的钱财和几百位侍从服务人员。她安定下来之后,即开始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她仗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扩大汉朝的影响。她在自己的毡帐中设宴招待乌孙国的上层人物,并广送金钱布帛给乌孙王左右的贵人。乌孙贵族得了细君公主的好处,感于汉朝公主的慷慨,都纷纷赞颂汉与乌孙之间的友谊。

可是到底是年龄相差悬殊,细君公主看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形如朽木的老头,言语不通,风俗习惯又不同……细君公主想到这些不禁垂泪伤神,自叹命苦。

细君公主心中难过,有时就做些诗来宣泄一下自己苦闷的心情,她看到有一只黄鸟欢快地啼叫着向东飞去,她的心也随着那只黄鸟回到了遥远的故乡。回到房中,做了一首歌,流着泪,自己吟唱着: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返故乡!

歌末因有黄鹄一词,因此相传此歌名叫《黄鹄歌》。歌词流传到来往使者们的耳朵里,很快传到了长安。

汉武帝听了这首催人泪下的哀歌,心中也黯然神伤,他垂怜他的这个孙女辈的刘家骨肉,就经常派人去看望细君公主。并且每隔一年,汉武帝都要令使者把中原地区最流行的罗帐、绸缎和锦绣等东西选出一大堆,给细君公主送去,让她使用。

乌孙王昆莫年老气衰,也知精力不继,死在眼前。他面对金枝玉叶般的细君公主也自惭形秽,就老实地对细君公主说:“我已老了。”他要求细君公主转嫁给他的孙子岑陬。

岑陬正值年轻之时,巴不得与细君公主为婚。而受到中原传统伦理道德熏陶的细君公主却认为这是无法忍受的事情。从祖母一下子到孙媳妇,在中原看来,简直是一项骇人的乱伦丑闻。

细君公主拒绝了乌孙王昆莫的要求,她写信向汉武帝求助,请求汉武帝将她召回自己的故乡。

西征楼兰姑师(2)

汉武帝一心要联络乌孙共同攻打匈奴,就不理细君公主的请求。汉武帝回信给细君公主,告诉她:“你既到乌孙,就应该遵从乌孙的风俗习惯。为了与乌孙结盟,共同对抗匈奴,只好先委屈你了。”

细君公主一看归国无望,也没有别的办法。再说岑陬年龄和自己相当,只好违心地嫁给了岑陬。

不久,乌孙王昆莫撒手离开人间,他的孙子岑陬做了乌孙王。细君公主成了王后。可惜好景不长,细君公主只生了一个女儿后便去世了。

因为细君公主只为乌孙王生了一个女儿,而女儿在乌孙国是没有继位的资格的。汉武帝一心想笼络住乌孙,就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了岑陬。

又过了不长时间,岑陬也死了。解忧公主又按照乌孙国的风俗,改嫁给做王的翁归靡。解忧公主同翁归靡结婚之后,一共生了三个男孩、两个女孩。这些男孩和女孩,有的做王,有的成了将军,有的为王妻,有的为侯妻,在乌孙国的政治舞台上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从细君公主和亲开始,汉朝和乌孙王国一直和睦友好。到了解忧公主时,汉武帝的和亲政策的成效更大地显示出来了。

由于汉朝和乌孙和亲通好,汉朝的使者得以顺利地向西越过葱岭,到达安息王国(今伊朗)。安息王国派人带着鸵鸟蛋进献给汉武帝。黎轩(今罗马帝国)的魔术大师们也到汉朝宫廷中表演,获得了丰富的赏赐,发了一笔大财。其他的小国,如欢潜国、大益国、东师国(今新疆吐鲁番县)托弥国(今新疆于阗县东)、苏谢国等,都派人随同中国使节到达长安城朝觐汉武帝。

汉武帝亲自看到国家威力在他手中无远不届,万国来朝,不禁大为兴奋。

汉武帝在张骞的第二次出使报告中就听说大宛有一种宝马,跑起来流出的汗都是红色的,张骞之后派到大宛的使者对汗血马也赞不绝口,说要比乌孙送来的宝马更好。认为汗血马是天马的后代。汉武帝听说有比乌孙马还好的汗血马,急不可耐地要弄到手,所以汉武帝就不再称乌孙马为天马,而改成西极马,他把天马这个尊号加到了大宛国汗血马的头上。

汉武帝喜欢大宛的汗血马,一心要一睹天马的风采,他派出一批批使者,带着丰富的礼物前往大宛国求马,使者队伍在通往西域的路上前后彼此相望。

自从博望侯张骞打开去西域的通道而获得尊贵的地位以来,跟随过他的官吏和士兵都竞相给汉武帝上书,大谈外国的奇珍怪异,以及通使的好处,要求汉武帝同意他们出使。

汉武帝一心想招徕西方,而且认为那些西域国家都与汉朝相距遥远,而且道路荒凉坎坷,是一般人不乐意去的。他正担心张骞之后没有谁能领头通使西域,现在一看到有这么多人上书求使,马上就同意了这些人的请求,授予他们旌旗和出使的节杖。

汉武帝还为这些人准备了一大批随行人员,广泛招募官吏和百姓中愿意去西域的人,根本不问其出身履历,这样做,主要是想扩大使者的来源。

汉武帝任用使节不是看谁有本领,应征者中,夸夸其谈的被优先录用。因而导致了许多官吏和士卒一再极力赞美外国的富有,使得汉武帝为之怦然心动。那些把西域夸得没边的能手被汉武帝任命为汉朝的正使,其他人就暂时充当副使。所以一些游民无赖都纷起而效仿他们。

正是这些低层次的使者败坏了汉朝的名誉。这些使者都是能说大话的亡命之徒,看到汉武帝赠送给西域的丰厚礼物,无不动心,所以总发生私自挪用礼物占为已有的现象。而且他们每次出使,都低价强买胡货,转手倒卖,以从中谋取私利。

西域各国也讨厌汉使们荒诞不实之词,讨厌他们仗势欺人。他们估计汉朝因相距遥远,不能轻易发兵西域,就开始改变了对汉朝使者恭敬的态度,时常断绝汉使的食物供应,汉使们又饥又渴狼狈不堪。

汉使们一向骄横惯了,由于西域的抵制,生活穷乏,钱粮断绝,因而心中咒骂西域各国,与这些国家结成冤家,不断拨弄是非,向朝廷报告西域各国的无理行为,这样双方的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了。

在通往西域的要道上,有两个小国楼兰和姑师,分别处在南北道的开端,每当汉使经过时,它们都要承担服务的义务,派人挑着清水和食物迎来送往。汉使前后相连,接踵而至,一年之内有十多支汉朝使团经过,因此这两个小国家不胜其烦。国内粮食也是勉强维持,又要解决这么多的汉朝使团的粮食,这两个小国感到实在难以坚持下去了。

细君公主嫁到乌孙去之后,汉朝的使者更加频繁,麻烦也随之增多,压得这两个小国喘不上气来。

当时匈奴人距西域较近,所以在西域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有时匈奴的使者拿着单于的一封信,就可以到西域各国中吃住不愁。

匈奴人也看出西域各国对汉使的不满,就派出使者前去挑唆,说要替他们撑腰。楼兰和姑师人也实在是忍无可忍,反正汉朝离西域这么远,就是把这些无赖的使者教训一顿,也不见得会吃亏。他们开始对汉使不客气起来,不供应汉使饮食,而且多次派兵阻拦汉使前进的道路,杀害敢于反抗的汉使,抢劫汉朝使者的财物。

匈奴人也趁火打劫。楼兰和姑师都得到了匈奴的贿赂,当了匈奴人的眼线,汉朝使者的行踪在匈奴人的掌握之中,汉朝的使者遇到了匈奴人的骑兵,往往人财两空。

西征楼兰姑师(3)

由于姑师、楼兰的抵制和匈奴人的侵扰,汉朝使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大宛的汗血马踪影皆无,汉武帝心中甚是恼怒。

受过攻击和抢劫之苦的汉使王恢两手空空,狼狈不堪地返回长安求见汉武帝。汉武帝大动肝火,责问王恢有什么办法。

王恢向汉武帝反映了情况,并说:“西域各国虽然设有军事防卫用的城镇,但各国家兵力弱小,很容易被击破。”其他的汉使们也争相议论西域各国对汉使的危害。

汉武帝权衡利害,认为通西域的道路对于汉朝来说很重要,如果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断绝,那么,与乌孙的和亲关系就会失去作用。因此,汉武帝下定决心,维护通往西域的道路,以武力解决西域道路上的障碍。

汉武帝第一个拟定好的打击对象就是在西域道路上兴风作浪的匈奴人。匈奴人仗着他们行动迅速,而且比汉朝更靠近西域的优势,有恃无恐地在西域胡作非为,鼓励那些小国共同对付汉朝的使团,杀掠商人队伍。

为了保证通往西域道路的畅通无阻和远扬军威,汉武帝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十二月派赵破奴和王恢率兵出征。

从骠侯赵破奴率领居国骑兵和各郡征调的军队一共几万人,开赴匈河水,目标是寻找在西域骚扰的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