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80后的理财快车 > 第7章

第7章



朋友几次跟她说,一定要把工资的五分之一用于储蓄或者投资。这样的话,万一以后有个什么突发事件,或者想要进修,就不会太被动。

每每这个时候,阿萍总是说,"我知道,但是现在一个月到手的就只有3  500元,每个月房租1  000元,吃饭1  000元,买书买碟500元,交通300元,在加上电话、购置衣物、朋友聚会,怎么能省下钱?月光是不用说了,不做负婆就不错了。

"再说了,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玩,每个月存个五六百块钱有什么用?最最重要的是要找个好工作,否则再怎么省钱也没有用!"

可是,最近阿萍却深刻体验到储蓄的重要性了。去年9月,阿萍打算换一个工作,于是就辞职了。原先她觉得找工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料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阿萍一个月后就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了。她打趣地说,现在成为彻头彻尾的"负婆"了,早知今日,当时就应该多多少少每个月存一点钱,至少现在基本的开销不存在问题,不会为下一步该问谁借钱而烦恼。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26节:理财第一步:先把收入的30%存起来(2)

(1)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2)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青年人,在后来的生活中都很富有。但这并非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跟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在这样一群人中,无论收入高低,他们都有一个财务上的硬指标:收入的30%用作储蓄,剩下的钱再用于消费!

他们把每月储蓄的钱当作是一项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只准超额完成而绝不能减少。这和一般人的先花钱,然后把消费的节余部分用作储蓄的作法大相径庭,而在个人的理财收获上也是天渊之别。

在储蓄方面,约翰·戴·洛克菲勒也曾对年轻人提出过类似的忠告: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蓄,我们的很多计划都将毫无意义。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年轻人。

等到我们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着投资了--千万别害羞!我们来算一下,如果你现在的收入是每个月2  000元,那么把其中的30%--要是这个比例让你的生活很拮据的话,我们可以把它降为10%--存入银行,那么,这样一年存下来,你将有2  400元的积蓄。2  400和一文不名可是大有区别,储蓄也是一种投资。看看那些富人们的资产组成,投资收入可以占到他们收入的一半,甚至还要多(当然他们不只有储蓄这一种投资方式)!而如果你也保持对投资的长久关注,将使你经常保持一种敏感,即便不会获得多高的收益,但是能够帮助你养成终身投资的好习惯,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当我们检视世界上那些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储蓄存款。即便是在他们经济条件并不甚宽裕时,他们也会努力本着先储蓄、再消费的原则执行自己的财务计划。一旦机遇来临,这辛苦存下的钱便成为他们成功的起点。

    第27节:理财第一步:先把收入的30%存起来(3)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闯荡商界。他最先是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虽然收入不多,月薪只有40美元,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日后的投资作准备。两年后,他开始做腊肉和猪油的投机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作准备。

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靠长期积蓄的财力,在一家炼油厂拍卖时,不惜重金,每次叫价都比对手高,最终获得了这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他16岁时开始养成的存款习惯。

根据目前国内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方式仍呈现以储蓄为主的局面,储蓄以60%的提及率高居家庭理财方式的榜首。选择储蓄虽然是较为保守的理财方式,但是对于刚大学毕业的社会新新人类来说,也不失为良计。正如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先生分析说:"年轻人应该先从攒钱开始,收入像河流,财富像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财,如果你都是月月光、月光族,那你有什么财可理?所以说年轻人一定从攒钱开始。"

与投资有关的"七十二"法则

在投资实务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规律:在回报率一定的前提下,一项投资需要多长时间能够翻倍?

举例来说:如果你手上有100万,投资的回报率是6%,那么(72÷6)12年左右的时间,你的100万就会变成200万。"七十二"法则可能并不像实际结果那么精确,但还是十分接近真实数值的。而且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以最简单的方式帮你选择投资方案,例如:如果你想让自己手中的50万元在十年之内成为100万的话,那么你就要选择回报率为7.2%以上的产品才能实现你的预期。

    第28节: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1)

第7章  最重要的理财:投资自己

长篇大论地谈了这么多理财,好像一直没有谈在理财的"财"从何而来的问题,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能够理财的,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有工作了,自然就可以理财了。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一则寓言在职场中颇为流行--草原的夜幕下,一头狮子在沉思: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只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琢磨: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逃脱跑得最快的那只狮子的追赶。

这则寓言,无疑也代表了当今大部分年轻人的心态,每个人在职场上都有强烈的危机感,而要克服这种危机感,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给自己投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意识。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是潜力股,但是这只潜力股的价值不能指望别人来提升,我们要通过自己投资来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所以最有价值的投资,是给自己的投资。


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

可能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毕业即失业的年代是近在眼前的,即使你在目前,还不用担心,因为你还年轻,有干劲,即使跌倒了,也可以爬起来。

生活在都市里的白领,当初手握着一张烫金的毕业证书,曾经让他们颇为自豪。然而随着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有越来越多的白领感到焦虑与恐慌,原来的那一纸毕业证书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新进入办公室的后起之秀开始对自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职场中的困境就摆在眼前,对收入不满足;对工作环境不认同;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明朗;想跳槽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值得炫耀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给自己充电,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广州某媒体担任新闻工作的小叶,1981年出生,6岁便入学读书,因此大学毕业出来工作较早。但是真正稳定下来开始做事只有两年时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的月薪收入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计算,平均每月大约有4  000元左右。

小叶自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生活十分熟悉,由此,他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毕业后,由于单位配备了租住房,而且平时他自己买菜做饭吃,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基本开支也就500元至600元左右,再加上水电费、交通费、电话费,偶尔买衣服的费用,一共不超过1  000元。他平常很少出去玩,也没有什么应酬消费,因此每个月基本能存3  000元左右。

    第29节: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2)

家里曾提议给他一点首付款让他供楼,他拒绝了。他打算自己攒钱买房,但是他喜欢摄影,见到合意的摄影器材就买,他称,"这些会增值的"。他对投资有顾虑,由于刚出来工作,原始资本有限,因此他说更注重"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像教育投资,人力资本升值之类的,他说正考虑考车牌,读些英语课程,或考职业资格证乃至留学读研等,为以后创造更好的投资机会。

如今的社会,职业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来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来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