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厚灰学大智慧全集 > 第28章 厚是借鸡生蛋,灰是双赢互利(3)

第28章 厚是借鸡生蛋,灰是双赢互利(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由地缘和血缘关系织成的社会网络,使得“什么生意赚钱”、“哪里有做生意的机会”等等市场信息能够在各地的商人之间相互传递。这种网络,使他们关注的市场往往突破了城市的区域局限,看似是多人来分一杯羹,实际上他们是扩大了市场、提高了知名度。最终,一个个企业快速地成熟并成长起来。

    8.人我两利,义利两全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猎豹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羚羊,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羚羊。它们“配合”得很好,当羚羊从对面过来时狼一下就将羚羊扑倒,猎豹便上前把羚羊咬死。可是这时猎豹起了贪念,不想和狼分享这只羚羊,于是想把狼也咬死。后来经过一番厮杀,狼最终被猎豹咬死,但猎豹也受了重伤,无法优哉地享受美味。

    如果这只猎豹不起贪念,和狼共享那只羚羊,不就可以皆大欢喜了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动物的生存法则,大自然的弱肉强食是讲力量,而不讲日后的长久利益的,这只是生存上的需要。但我们是人,我们要从中有所启发。

    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也正是现代企业需要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想要在商海中有所作为,只有与合作伙伴团结一心、精于合作、人我两利,才能让自己的公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把事业上的付出兑换成遍地黄金。

    在古代,狩猎是人们主要的生计来源。在当时,野猪和兔子是主要的猎物,从填饱肚子的角度来说,4只兔子只能维持4天的生活,1头野猪却差不多能够解决一个月的“温饱问题”。

    但因为古代人们的狩猎手段比较落后,弓箭的威力也颇为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假设,两个猎人一起去猎野猪,才能猎获1头野猪;如果一个猎人单兵作战,他只能打到4只兔子。打到1头野猪,两家平分,每家管15天;打到4只兔子,只能供一家吃4天。

    所以,双方最好的选择是合作共猎野猪。如果一个人只想自己去打兔子,另一个人也只能选择打兔子,因为这时候其中一人想猎野猪也是白搭,因为一个人单独制伏不了一头野猪,所以他将一无所获。

    明显的事实是,两个人一起去猎野猪的营利比各自去打兔子的营利要大得多,这是古代猎人都懂的道理。同样,齐心协力的合作,也是存在于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可见,只有“人我两利”才能实现双方的最大利益。

    曾经有人认为,保罗·艾伦是一位“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年轻时就与盖茨在一起,他们志趣相投,一起干事业。当初他们将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在波士顿注册,总经理是比尔·盖茨,副总经理是保罗·艾伦,这就奠定了他的未来。

    现在微软公司已成为世界上的巨无霸,总经理已成为人所共知的世界首富。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映衬下,虽然显得有些暗淡,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名列前五位,个人资产达210亿美元。

    保罗·艾伦能有今天的成绩,当然都是由于与比尔·盖茨这样的强者并肩作战的结果。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就这样,合作的价值便体现出来了。

    在人造的职场丛林里,分布着形态万千的公司、企业集团和各种组织机构。这里人才荟萃,而又难免良莠不齐,同时又是名、利、权互相交织的竞争空间。这里人际关系复杂,也是发挥才能和磨炼意志的战场。

    尤其是在职场中面对共同的利益目标的时候,“你死我活”的拼杀,只会两败俱伤,“鱼死网破”终究不是最好的选择。学会“人我两利”的合作,才能在职场的拼杀游戏中,既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又能取得事业的长足发展。

    人我两利才能发展,这是现代成功商人的共识。缺乏合作精神的企业不可能获得前进,这就像几匹马拉一辆车行驶一样,当所有的马朝着一个方向步调协调地奔跑时,这辆车才能有速度。如果几匹马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这辆车根本就不会前进,甚至还会导致马倒车翻。

    9.不能把别人的利益榨干

    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却想方设法地榨干别人的利益,让别人赚不到钱甚至赔钱,无疑就像贫富的两极分化一样可怕。试想,利益本来是大家的,现在却由你一个人独享,别人怎么会不眼红、不怀恨在心呢!当然,已经激起民愤的你,也不可能一路畅通地发展下去。

    所以说,避免榨干他人利益,以免引起同行业者的愤恨,才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如果一个人只对自己的事业感兴趣,没有合作意识,把同行对手全都当做敌人来对待,那么势必引起别人的愤恨,他的利益必然也不会长久。

    香港某漫画家,曾经红极一时。但是他对竞争者残酷无情,对身边助手和员工也不友好,以致在他炒股失手时,竞争对手和周围的人,纷纷趁机出手打压。最后,公司破产,别墅和轿车等被政府没收,人还被送进监狱。同行都说,这是他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顾他人的结果。

    老话讲“同行是冤家”,也许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这却绝对不是现代商人所认同的观点。想要长期发展,就不能树敌更不能与人结怨,而避免让竞争对手对自己产生愤恨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变“单赢”为“双赢”,竞争中求合作,共创互惠互利的和谐局面。

    同行未必是冤家,我们要换个角度来看待竞争对手。面对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很多商人常常会怒目而视、相互排挤,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才肯罢休。其实,在同行业之间,“双赢”能够催人奋进,也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共赢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成功商人总是乐于化敌为友,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合作,则会弥补各自的不足,借对手之力,达到双赢的局面。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非常注重同行间的合作,他说:“同行不妒,万事都成。”在他做丝业生意的时候,同行业就有几家已经相当有规模,而胡雪岩却没有倾轧对方,而是设法联络他们。湖州南海丝业的庞云缮在丝业行内相当有威望,生意也做得相当大。

    胡雪岩为了将自己的丝业做得更大,便寻求对生丝颇为内行的庞云缮的合作。与人携手,资金充足,规模宏大,联系广泛,从而在丝业市场上形成了气候,胡雪岩也得以在华商中主导蚕丝的国际业务。这就是将对手转化为合作者的典型例子。

    当然,与对手的合作是以利益互惠为基础的,胡雪岩做生意得到了庞云缮的帮助,反过来,他也向庞云缮传授了经营药业的经验。后来庞氏在南海开了镇上最大的药店——庞滋德国药店,与设在杭州的胡庆余堂关系密切。实际上,胡雪岩生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同行业的真心合作。

    胡雪岩的每行生意都有极好的合作伙伴,而几乎每一个合作伙伴,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所以,依靠对手、联合对手的力量非但不会影响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以对方为靠山,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保证自己的事业稳步前进。

    在某一个时期,市场总份额是固定不变的;在一个行业内,同行之间由于经营内容的相同,也就意味着要分享同一市场。对同一市场的分享,也就是利益的分享,因此同行间的竞争也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于是,为了各自利益,同行间互相忌妒,引发愤恨,以至于互相倾轧,“榨干他人利益”成了同行间的常事。在竞争中,或者一方取胜,另一方被迫俯首称臣;或者两败俱伤,第三者得利。这样的情况也似乎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市场规律。

    但是这样的局面绝对不是最好的。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既不触动对方利益,又能得利的第三条路可走。胡雪岩正是走了第三条路,他时时顾及同行的利益,既为别人留余地,也给自己开财路,保持了稳定的经营,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榨干他人利益”的策略难免会引起对方愤恨,所以同行之间,不仅要有竞争,更要有合作。依靠对手的力量,才能将眼光放得更远。与对手共存共进,才能取得最大的利润。化敌为友,事业才能做得更加强大。

    10.不发独财,有钱一起赚

    在中国,最乐于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是广东人。做同样的生意,据说在广州可以多赚10%。难怪中外的商家都把广东视作一块大蛋糕,一个个鹰瞵鹗视,都想染指,从中分一杯羹。

    看准了这只肥羊,很多外地商家纷纷攻入广东,其中大多是实力雄厚的零售业巨头:北京王府井百货、华联、上海联华,还有百佳、万佳、正大万客隆、吉之岛、家乐福、好又多、国美、苏宁……正在摩拳擦掌,准备杀入的商家,更是不计其数。无论你来多少,广东一样敞开大门欢迎你。

    这是因为,广东人深明有钱大家一起赚的道理,一个地方要保持长久的活力,就要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求新,不断求变,不断有新鲜血液的加入,社会才有进步。打开大门,欢迎三江客,广纳四海财,有钱大家一起赚,表面上好像损失了一些市场份额,但从长远看,只要有好的游戏规则,蛋糕是可以愈做愈大的。

    在过去这些年,戴尔公司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站在全球IT浪尖上的企业。就在计算机市场最不景气的时期里,在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折戟沉沙、大吐苦水时,戴尔的市场份额却从12%攀升到了15%。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迈克尔·戴尔懂得“合伙的智慧”。

    戴尔公司创立于1984年,以1000美元起家,创业初期缺乏资金、缺乏资信、缺乏资源,可以说非常艰难。这时候,对迈克尔来说,要活下去就必须凝聚订单、凝聚资本,这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时,金融家沃克出现在迈克尔的面前。沃克因为一次投资的失误而陷入“经济危机”之中,急需一个新工作为自己打开局面。正想聘请一位经理来帮助自己融资的迈克尔,于是采取了大胆的合作策略,他聘请沃克来做电脑公司的总经理。

    迈克尔聘任沃克任总经理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想让他帮助自己做大电脑销售额,而是要让他来帮助自己筹集资本。但沃克也的确需要这个工作,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很快就促成了合作。

    后来的事实证明迈克尔·戴尔的用人策略是多么英明,沃克是个大胆的资本家,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他在得克萨斯州商业银行的老朋友关系,为戴尔申请贷款支持,很快就打通了银行融资的大门。1988年6月,戴尔公司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筹到3000万美元,此时公司的市值大约是8.5亿美元。

    就这样,在合作中,迈克尔成功创业,沃克顺利扭转经济困局,彼此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合作的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合作、联合其他更多人的力量,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堡垒。以更强大的力量、更殷实的财富,实现合作双赢,利人利己的最终目的。

    双赢,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对方的需要,彼此同时迈上了成功的台阶,最终各得其所,这正是现代“一起赚钱,谋取双赢”的成功理念。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可以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而且双赢应该是经营者始终要牢记的最高准则和追求目标。尤其是创业的时候更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这就需要合作。寻找一个好搭档,才能够迸发出无限的能量,才能各得其所。

    庄吉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郑元忠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有名的“电器大王”,后来,他选择了服装业,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但是却一直没有做出大成绩。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元忠认识了同样搞服装的陈敏,两人一谈,感觉相见恨晚。于是,两人在商量后成立了温州庄吉服装有限公司。

    不久,吴邦东也加入其中。三人在公司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被业界称为“黄金三角”。

    当时,对于谁当董事长的问题,三人都看得很开。按股份,郑元忠是理所当然的董事长。但是,郑元忠却选择让陈敏来当董事长。正如他日后所说:“服装该由懂服装的人来做,陈敏是当时温州服装界数得着的少帅,又是服装商会副会长,三个人里边,肯定他最行,而且也年轻。”

    三人从一开始组合就达成一致:庄吉的权利在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公司绝对不安排任何人的家族成员。有一次,陈敏的侄子大学毕业后,想到庄吉来工作,被陈敏拒绝了。如今的庄吉,股权清晰,事事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已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全国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质押贷款的民营企业;温州市第一家民办服装研究所;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配制股份;创办了庄吉服装文化研究所等等。庄吉还与中国美院、杭州丝绸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把庄吉定位于高层次的服饰品牌。

    在合作中求双赢,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要使得双方的利益和情感需求都得到满足,并愿意进行下一次合作。假如两个朋友合伙做生意,每一次可以赚1000元钱的利润,假设大家付出的劳动相等,则这个利润应该是五五分成,但是有一方却拿走了600或者更多,一次、两次也许还会相安无事。但如果次数多了,肯定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并最终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这显然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我们生存在一个合作“双赢”的时代中。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某种合作的形式下经营。

    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当天报纸上的新闻,必会看到这样的一个报道;在同一管理机构下合并的工商企业,创造了无比的力量。今天是一群银行合并,明天又是一群铁路公司合并,过几天又是几家钢铁公司联合起来。这一切的联合行动,其目的全是为了运用高度的团结及合作,发挥出无比的力量。

    注重彼此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这次你赚,下次他人赚,这回他多赚,下回你多赚。总而言之,“有钱大家赚”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相互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