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厚灰学大智慧全集 > 第40章 厚是韬光养晦,灰是难得糊涂(3)

第40章 厚是韬光养晦,灰是难得糊涂(3)

    当别人处在气头上的时候,你更要以没脾气来“接招”,让对方发泄一下。而这不仅能缓解紧张的气氛,还能使得你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优势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7.大智若愚,用晦如明

    周先生是一名白领,平时待人处世十分得体。但他却有一个习惯,当他遇到问题时,或是别人找他了解一些事情时,他的态度却是“一问三不知”。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却不明白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周先生的装傻是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推崇“老实人”,认为这样的人可靠、不会对自己耍心眼,于是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周先生装傻,也是通过表现得老实来赢得别人的信任,使别人对自己不设防,从而有利于工作和生活顺利发展。

    装傻的人总是非常会利用别人的资源,比如,周先生在别人问他时一问三不知,却很可能会反问对方:“那你是怎么看的?”这样,就反过来发掘了别人的资源,也使别人有一种被尊重、被关注的感受。然后周先生可能还会对别人的答案大加赞美,像这样的装傻,其实是非常聪明和含而不露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想表现得聪明一些,装傻似乎是很难的。装傻需要有傻的胸怀和风度,既能够愚,又愚得起。《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意思是讲,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其实是它们猎物前的准备,是一种手段。所以一个真正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露才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大将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力挫楚军;直至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

    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韩信功高震主,又不能谦逊自处,加上他犯了大忌,看到曾经是他部下的曹参、灌婴(灌婴:西汉开国功臣)、张苍、傅宽都分土列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

    樊哙是一员猛将,又是刘邦的连襟,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总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韩信自傲到如此地步,全然没有当年甘受胯下之辱的心胸,就这样,最终他一步步走上了绝路。后人评价说,如果韩信不矜功自傲,不与刘邦讨价还价,而是自隐其功,谦逊退避,刘邦再毒大概也不会对他下手吧。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年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这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达到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的境界。

    1805年,拿破仑乘胜追击俄军到了关键的决战时刻。此时,沙皇亚历山大见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到来,便不想撤退而与法军决战。库图佐夫劝他继续撤退,等待普鲁士军队参加反法战争。此时拿破仑知道了俄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害怕库图佐夫一旦说服沙皇,就会失去战机,于是装出一见俄军增援到来就害怕的样子,停止追击,派人求和,愿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条件。这更加刺激了沙皇,以为拿破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这样傲慢的人决不会主动求和,因此断定现在正是回师大败拿破仑的时机。于是他不听库图佐夫的意见,向法军展开进攻,结果落入了法军的圈套,被法军打得狼狈不堪。

    所以,聪明不露相,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就是所谓“装傻示愚,用晦如明”。人们不管本身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弄巧的人,这并不以人的性情为转移。因此,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学会收藏锋芒,懂得藏巧,不为人所识破,也就是“大智若愚”。

    8.内心清楚,表面糊涂

    如果一个人内心本来很清楚,却要他在表面上装糊涂,这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非有大智慧者不容易办到。做到了这一点,在管理中绝对是有妙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清楚之糊涂”,跟老子所赞赏的“大智若愚”几乎如出一辙。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政府当时还在重庆。有一天,蒋介石带着军统头子戴笠去看望陈立夫,一位漂亮大方的少女殷勤地为他们献茶。经陈立夫介绍,才知道这是他的侄女陈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蒋对陈颖很感兴趣,询问学业,表示关怀。戴笠最善投机逢迎,过后不久,他就向蒋推荐陈颖来蒋的官邸作英文秘书。陈颖上任不久,就和蒋介石打得火热,她名义上是英文秘书,实际是蒋的情人。

    过了一段时间,这事被宋美龄发现了,她一度曾想亲自捉奸,大闹一场,但考虑到身份、地位和家族利害等等,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两全之策。

    一天深夜,宋美龄突然来到陈颖房中,陈惊慌失措,以为大祸将至,但宋美龄却显得若无其事,坐下来温和地对她说。“孩子,你还小啊!才20多岁;风华正茂。记得《诗经》里的几句话吗?‘吁嗟鸠兮,无食桑其;吁嗟女兮,无与士耽。’我常常叹惜我们女人命苦,所以我们更应珍惜自己。孩子,不要只顾眼前,要想想漫长的一生啊!”陈颖深为感动,一边抽泣,一边说:“我错了,夫人,给我指一条路吧。”宋美龄从包中抽出一张支票,递给陈颖,说道:“这里不是你安身之所。你去美国吧!这50万美金送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的护照和机票我已代你办好,明天一早就走吧!”

    陈颖突然离去,蒋介石一肚子不愉快,虽不能明说,但难免流露。宋美龄乘机讽喻:“你以为能瞒天过海,能瞒得了我吗?我这样做,你难道不明?一定要我捅到大庭广众中去,丢你这个元首和领袖的丑吗?”蒋介石只得假装糊涂,不了了之。

    充分运用“清楚之糊涂”的技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不失为一种保全自己的手段。细数古今中外,无论是政治、军事、外交、管理,其实都用得着“清楚之糊涂”的招数。

    20世纪80年代,日本爆发了一场臭名昭著的洛克希德丑闻案,连前首相田中角荣也卷入其中,顿时他的声望在日本一落千丈。正当日本人都鄙视田中角荣的时候,中国友人则相继前往慰问,还不断提及他为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做的贡献。对不明就里的人来说,也许中国人的这种做法相当不合时宜,但细细品味,这也未尝不是高明的政治智慧。中国人一向很鄙夷“落井下石”,同时也总是大力宣扬“饮水思源”,总是把“雪中送炭”作为美德,在这件事中,三者正好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田中角荣接受贿赂,是不正当的行为,这一点中国人心中当然是清楚的;但由于他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不可能不表示关切,于是就“含含糊糊”地表示一下高度的关切。这样一来,也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功过、是非、恩怨分明的态度,实在是一举多得。中国人所常常强调的“内方外圆”,大抵就是如此表现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有原则的应变”。

    在与人谈判中,运用这一套虚与委蛇(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的功夫,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我方的原则和底线是不能含糊的,必须“清清楚楚”地加以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含含糊糊”地东拉西扯,使对方弄不明白我方的真正用意,能把对方侃晕了最好。这样一来,往往容易达成目标。对管理者来说,这便是一种常见的战术。

    内心本来是“清清楚楚”的,却为了实际的需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含含糊糊”的姿态,也许更加有助于达到“圆通”的境界,这也是“厚灰学”常用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