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11章

第11章





快二十年过来了,笔者也知道了“软实力”这个词。好莱坞电影人未必是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拍摄这些巨片,但它们确实在全世界宣传了美国的发达,美国的高科技。并且给其它各国电影人带来一种压抑感,一种挫折感,一种似乎无法超越的距离感:你永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总之,它们令人惊羡。

那么,在银幕上一显中国科技之发达,建设之宏伟,是否算是软实力的一种贡献呢?要知道,单单是曼哈顿那一片楼,就在美国科幻片中出现了无数次。它们被外星人炸毁、被哥斯拉踩踏、被地震、洪水摧跨、被流星命中,或者,被超人和蜘蛛侠当成自己的舞台。那座金门大桥,曾经在美国影片中被地震击毁、被太阳幅射烧毁,邦德在那里和狂人格斗。尽管百分之九十几的美国人不生活在那片楼里,不生活在那座桥边,但至少在科幻片中,美国电影人愿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发达的部位。

虽然我也很认为,应该仅从艺术角度谈张艺谋的某些电影。但毕竟它们向全世界普通观众展示着中国落后的一面。普通观众不是艺术评论家,他们不懂多少美学概念,只会直观地从那类电影里看到中国的落后、贫困、封闭和保守。

实际上,目前的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科技研究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但在科技应用方面,世界第一已有不少。不光是三峡工程、磁悬浮列车这些著名项目。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煤变油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阵列,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等等。科幻片里经常会出现现实中的科技产品,那么,把中国最近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展示在里面,似乎也可以记上一功。

香港科幻片《飞鹰》里,为了展示未来式的幻想环境,拍摄了大量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其中也有陆家嘴商务区的镜头。只不过,由于故事被安排在虚拟的“太阳国”,导演不敢让镜头写实,只展示了那些建筑的基座部分。如果有一部科幻片以2020年的上海为背景。制作者按照真实的上海市政规划,将未来的上海展示在银幕上。极尽可能衬托它的宏伟、辉煌、先进,类似这样的“形象工程”,难道完全没有意义吗?

谈到中国科幻片,人们常说,中国电影人制作不了那么好的特技效果。诚如斯言。但在电影人才全球化的时期,中国电影投资人也完全可以直接雇用经验丰富的美国电影工作者为自己服务。虽然大导演、大明星不大可能请到,但技术方面的人才,价格上就另当别论了。《英雄》的视觉特效策划者是有着16年的从业经验,曾在ILM公司工作十年,为《侏罗纪公园》、《黑衣人》、《绿色奇迹》、《星战前传》等多部电影制作过特技的Ellen  Poon。她是美国DFZ特效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银幕叙事圈——中国电影》47页,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所以说,技术其实不是问题,艺术才是问题。

下面这十部巨片的题材,差不多每一部都能够提供宏大的视觉效果。有一些还超过了好莱坞现有巨片的题材范围,即使拿到世界影坛上都能够赢得新奇感。

一、凡尔纳《约拿丹号历险记》

故事大纲:

十九世纪末期,一艘运载着殖民开拓者的船在南美南端火地岛遇险。船上有来自许多国家,各行各业的上千名普通人。智利政府为了吸引他们留在火地岛开发,答应将那里变成他们的自治区。于是,他们必须选择政府、建立国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形形色色的人们把这个小天地变成了舞台……

推荐理由:

把一部外国人的小说摆在巨片推荐题材的第一名,足够令人惊讶吧。笔者认为它有十足的理解。如果你读了这部作品,你几乎会怀疑,这是凡尔纳乘坐时间机器,来到二十世纪末,看到中国社会几十年间的悲喜剧后写成的。由于凡尔纳早被出版商定型,这部真正体现他创作实力的小说几乎被遗忘。但谁都能够遗忘他,中国人不应该遗忘。从这部著作里,你可以看到计划经济建立、大饥荒、文革、土地私有化等一系列情节。我说的是中国?还是凡尔纳的虚构世界?都是!

中国影视人组织大批外国演员出演一部电影,在今天已不是难题。影片主人公“柯勒吉”被设定为俄罗斯王子,因此,更可以和俄罗斯电影工作者一起改编它。毕竟对于小说中的一切,他们也有类似的感慨。这一题材尤其推荐给富有历史使命感的第五代导演。

二、黄易《上帝之谜》

故事大纲:  

主人公凌渡宇是国际游侠组织“抗暴联盟”中的高手。他受命前往非洲中部的黑妖林,寻找南非反抗组织失落的武器。而南非情报人员也赶到同一地点。凌渡宇一踏入密林,便感觉自己被一种神秘力量所监视……

推荐理由:

这部小说发表时,南非还没有实现种族合解。不过,今天要把它搬上银幕,也可以改变背景。因为那不是主要的。小说主要的科幻构思是“植物感觉”。以及人有没有可能和植物在感觉上沟通。影片结尾处,整个森林成为凌渡宇的感觉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这一构思宏大无比。作为畅销书作家,黄易也给小说里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和惊险场面。足够改编者吸取。

三、倪匡《地心熔炉》

故事大纲:

南极深处,一个外星人留下的秘密基地。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整个地球的内部结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借简便的操纵,令融岩从地表某处喷发。外星人为什么谋而不动?卫斯理如何找到这一基地,他有没有抵御巨大权力带来的诱惑,倪匡层次分明地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

推荐理由:

在倪匡笔下,卫斯理周游世界,而不限于香港一隅。这是这个系列可以称为科幻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的科幻作品要淡化地域色彩,塑造全人类的英雄。在这部小说里,卫斯理深入南极,最终拯救了世界。如果它能够搬上银幕,许多已经厌倦了总由美国人拯救世界的科幻迷,可以换换口味了。

四、郑文光的《战神的后裔》

故事大纲:

这是一个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宇航故事。未来时代,人类已经在火星上移民。但等待着他们的是艰难困苦,而不是鲜花和掌声。小说结尾处,一个宇航员失事,飞入太空,成为火星的“第三颗卫星”。由于火星在西方被称为战神(玛尔斯),于是,他的遗体便被称为“战神的后裔”,供后人凭吊。

推荐理由:

郑文光以《飞向人马座》而留于中国科幻史册。但以笔者所见,《战神的后裔》是他艺术水平的最高代表。只不过这部小说发表不久,中国科幻便迎来了一次低潮。它的影响力无从开发。身为天文学家和科幻作家里文笔最佳的几个人之一,郑文光这部作品无论科学上还是艺术上都很丰满,值得搬上银幕。

五、叶永烈《腐蚀》

故事大纲:

一颗卫星坠毁于中国西部沙漠,从太空中染上了强烈的腐蚀性细菌。科学家们既要面对自然界的腐蚀,又要面对科学界腐败现象的腐蚀。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死城》。但由于它直面了科学界内部的腐败风气,所以拥有超越时代的保留价值。到今天,科学中的利益成份越来越多,《腐蚀》更可以作为某种警世片搬上银幕。当然,今年的社会背景远不同于二十年前。要作一定的改编才行。

六、杨道永《与烈日擦肩而过》

故事大纲:

在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各国都停止深空探测的时候,一艘中国飞船冒险出发,试图抢先登陆火星。途中被陨石毁损。宇航员们生存的唯一希望,是降落在一个“掠日彗星”上,被它带到地球附近。而这颗彗星的轨道离太阳极近,最近处,竟然从太阳冕中直穿过去……

推荐理由:

尽管环境被设置得如此极端,但原著作者完全处理好了技术细节,使得人类与“烈日擦肩而过”变得真实可信。“神舟号”载着杨利伟上天后,便有人撰写文章,研究中国科幻搭乘这艘飞船“升空”的可能性。笔者也同意这个观点。但那需要一部技术、情节、情感俱佳的作品,而不能是一个应景之作。

七、刘慈欣《地火》

故事大纲:

一个名叫刘欣的矿业专家提出设想,控制煤层在地下燃烧,制成煤气引到地面。使得采煤业导致的死伤降为零。当然,这个技术必须要有大规模实验。而第一次实验是失败的。它几乎烧毁了整整一座城市……

推荐理由:

刘慈欣和王晋康、柳文扬、何宏伟等一样,是深受广大科幻迷喜爱的科幻作家,但同样也是过纯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难以引起非科幻迷的兴趣。《地火》是罕见的例外。这几乎是他最接近“现实主义”风格的科幻小说:煤矿事故、下岗工人、老工业区改造,等等。作者工作单位是一家电厂,是采煤业的“下家”。所以,他对煤矿的描写可触可及,生动形象。尤其是对“地火”(煤层自燃火)的描写,不仅真实,具体,而且有很多视觉元素可以挖掘。以笔者所见,似乎还没有涉及“地火”这个题材的科幻电影。另外,虽然情节本身是悲剧,是灾难,但结尾又是光明的。因此在政策上也可以接受。

八、王晋康《生死之约》

故事大纲:

一个基因专家改造了自己的基因,使自己拥有极长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