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12章

第12章



但他担心这项技术为奸人所用,从不外传。由于他整整一个多世纪都保持青春,所以必须每几十年就更换一次身份,在另一个地方生存下来。一百多年后,他那奇特的身世终于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推荐理由:

这也是王晋康一部能够与社会大众产生交集的小说。长生不老,可能是最古老的梦想之一。王晋康将它与基因科学相结合,成为故事的主线。《生死之约》本身的情节并不大,集中在主人公一个人的命运上。但由于主人公跨越两个世纪,他身边的背景要逐渐从“现代”到“后现代”。这是这部电影成为巨片的理由。类似影片可以参考《两百岁人》。机器仆人安德鲁为主公家几代人服务,他本身相貌基本不变,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超现代。

九、星河《残缺的磁痕》

故事大纲:

每隔百万年左右,地球的南北磁极就要倒转一次。这是地质学上的事实。但在此以前无数次倒转中,并没有智慧的人类生存在天地间。那么,下一次地磁倒转发生后,人类是毫发无损,还是能够毁于灭顶之灾?作者为我们研讨了这个奇异的可能性。/

推荐理由:

推荐这部小说的最大理由,就是从未有人把地磁极倒转作为灾难片的题材搬上银幕。它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在题材方面的创新能力。

十、郑军《海与人》

故事大纲:

反感国营科研体制的海洋科学家甄涛辞职下海,慢慢成为投资巨头。他用巨款打造了“郑和一号”。以领先世界的技术开始深海资源开发。他的对手是深海中存在了亿万年的不明生物。体积巨大到可以击毁核潜艇。另一个对手是国际上的极端生态主义者。他们认为,现在应该制止中国人为了开发资源而破坏环境了。影片最后,自然界和人类的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向企业家展开了挑战……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人类深海科研的史诗。片中涉及的矛盾:市场经济与生态保护,在中国本身已经逐渐激化,而尚未有影视界的人士关注这个并不太遥远的问题。小说中那艘比泰坦尼克号还长一百米的世界第一海洋考察船,以及如梦似幻的深海景色,算是给中国电影人的一个挑战。也是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舞台吧。

作品相关  历届奥斯卡奖科幻片获奖总名单

1953年(二十六届)

《星际战争》(派拉蒙电影公司)获得最佳剪接奖  

1954年(二十七届)

《海底二万里》(沃尔特迪斯尼公司)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奖(布景装置)、最佳特技效果两奖。  

1966年(三十九届)

《奇异的旅行》(根据阿西莫夫同名小说改编)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视觉效果两奖。

1968年(四十一届)

《2001年太空漫游》获特别视觉效果奖。该年荣誉奖授予对《人猿行星》一片的化装有显著成就的约翰钱伯斯  

1969年(四十二届)

《被放逐的人》(哥伦比亚和弗兰柯维奇—斯图格斯影片公司)获得特别视觉效果奖。

1976年第四十九届

本届奥斯卡奖特别成就奖授予为《金刚》(彩色版重拍片)设计视觉效果的卡尔洛兰巴迪,格伦罗宾逊,弗兰克范德维尔,并授予为《23世纪大逃亡》一片设计视觉效果的勒布阿博特,格伦罗宾逊,马修尤里西奇。

1977年(五十届)

第五十届。科幻片狂收“小金人”的一年!《星球大战》(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布景装置)、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剪接、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乐(作曲)、六个奖项。《第三类接触》(哥伦比亚公司)获得最佳摄影奖。该年特别成就奖还授予了为《星球大战》设计音响效果的小本杰明伯纳,以及为《第三类接触》进行音响效果剪接的弗朗克华纳  

1978年(五十一届)

《超人第一集》(华纳和亚历山大索尔金德影片公司)获得特别视觉效果奖。

1979年(五十二届)

《异形》(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1980年(五十三届)

五十三届荣誉奖授予《帝国反击战》(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和卢卡斯电影公司)的视觉效果制作者弗雷德海恩斯。  

1982年(五十五届)

《ET》(环球影片公司)获得最佳音响、最佳音乐(作曲)、特别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剪辑四奖。

1983年(五十四届)

《杰迪的归来》  获得特别视觉效果。

1985年(五十八届)

《天茧》(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扎纳克和布朗影片公司)获得最佳男配角:唐阿米奇。这是科幻片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获得表演方面的奖项。该片并获得本年度最佳视觉效果。

《回到未来第一集》(环球影片公司和斯皮尔伯格影片公司)获得最佳音乐剪辑、

1986(五十九届)

《异形续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和白兰地瓦恩公司)获得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视觉效果两奖。

1987年(六十届)

《内层空间》(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和安布林影片公司)  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1989(六十二届)

《深渊》(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1991年(六十四届)

《终结者》第二集《末日审判》(吉尔德、卡罗尔柯和西太平洋影片公司)获得最佳化妆、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四奖。

1993年(六十六届)

《侏罗纪公园》(联合国际、环球和安布林影片公司)获得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视觉效果三奖。                                                              

1999年(七十二届)

《黑客帝国》获得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影片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四奖。

又:根据凡尔纳同名作品改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曾经获得第二十九届(1956)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接三项奖。《007之霹雳弹》获得过三十八届(1965)特别视觉效果奖。《大白鲨》获得第四十八届(1975)最佳音响、最佳剪接、最佳音乐(剧情片作曲)三奖。《阿波罗十三号》获得六十八届(1995年)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音响成就、最佳电影剪辑三奖。不过笔者认为,这几部都是现实题材电影。由于不少人认为它们是科幻片,这仅是我的个人观点,故先记录在此备考。

作品相关  科幻的艺术规律  上卷前言

在《科幻纵览》七卷本中,这是惟一一卷完全以理论讨论为内容的文本。也是全书的核心。它最难写,以至于笔者跳过它,去写比较容易的后面两卷,然后才翻回来完成它。

科幻作品素来不为专业文学理论家重视,一方面是发表园地相异的问题。科幻小说并不发表于文学杂志上,也基本不由文学出版社出版。哪个文学理论家会专门去阅读科普杂志和少儿杂志呢?而且如果他们写了关于科幻作品的评论文章,又能够发表在哪家文学评论刊物,或者哪家学报上呢?当然,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文学出版社或者综合类出版社已经开始出版科幻小说,这个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不过,整体上,科幻作品仍被打入科普和少儿读物的行列,并因此生存在文学评论界之外。

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理论工具的不足。不借助任何文学理论,单纯去阅读小说本身,那是一般的阅读欣赏。而理论家是必须要戴起理论眼镜的。当今的“主流文学理论眼镜”在其打造过程中,又恰好没有加入任何科幻的零部件。所以,戴上这副眼镜去看科幻小说,恐怕什么也看不出来。或者,直观地感觉一些科幻作品很不错,但说不清它们好在哪里。

在《科学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中,刘为民对于主流文学作家和主流文学作品的分析恰到好处。但在谈到《猫城记》时,却很认真地去分析它如何具有“探索宇宙、搏击外层空间的科技意识……”(该书279页),很仔细地分析“猫人”的生理特征,并探讨猫人与八十年代美国科幻片《ET》中的外星人形象有什么关系。显然,如果作者的理论分析宝库中拥有与科幻小说有关的工具,就会知道老舍的这些描写只是背景设定,和真正描写宇航技术与外星人的科幻小说完全不同。

在另一部文学理论作品中,作者把视线投到倪匡身上,却只找出了倪匡的一部滥作《聚宝盆》。这部作品无论科幻构思还是文笔,在倪匡小说里都是末流。而作者却惊诧其想象力如何惊人。

这些例子表明,并非主流文学理论家就一定不重视科幻。但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眼镜,他们很难从中挑捡出真正的艺术价值。而这副眼镜,既然主流文学界尚未有人来打造,那么就只好先由科幻界人士先动起手来了。

这只是创作本书的一个小目标,还有一个大野心包含在本卷的创作过程中:既然主流文学的基本理论只是从部分类型的文学作品,而远非全部类型文学作品中提练出来的。那么它必然是有缺陷的,甚至可能会有某些根本缺陷。引入科幻文学这股新鲜血液,是否也能多少改造一下现有的文学基本理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