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53章

第53章



他在二十岁时,创作了一个著名的短篇《日暮》。小说里描写了一个有六颗恒星的多星系统。其中有一个行星上生活着智慧人类。他们生活的行星不管怎么转,总会有至少一颗太阳照耀大地,于是他们从未见到过黑夜。

不过,每两千年,由于多星系统的复杂轨道,会有一次日全食令黑夜光临大地。而从未见到过黑暗的人类都会疯掉,或者自杀,于是毁灭自己的文明。黑暗过去后,恢复原始状态的人类又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开始文明的发育,但没等到有人理解这个秘密,黑夜会又一次降临。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小说描写了某次黑夜降临之时,一群学者终于发现了本星球文明反复毁灭之谜。他们竭力挽救,但终归于失败。他们又想把日全食的过程拍摄下来,让下一个文明周期里的人得知真想,但命运仍然不给他们机会。

喜欢电玩的朋友,应该知道《沙丘》的大名。这个电子游戏就是根据同名科幻巨著改编的。作者赫伯物曾经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海岸科研站从事控制流沙的实验。日久产生灵感,便创作了这部宏篇巨制。小说中的主要故事发生在阿拉基行星。这里满是沙漠,水源奇缺,生活着类似阿拉伯人的弗里人。不过,这种沙子却能提练出奇异的香料,人类使用它可以延年益寿、产生预测未来、声波碎物之类的特异功能,于是便成为行销银河帝国的产品。在沙漠里还生活着长达数百米的沙虫,它们象一堵堵墙一样缓缓蠕动,成为黄沙中一道奇特的风景。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三编:时空探险(2-2)

美国作家哈里克莱门特的《重力使命》,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异的星球——美斯克林星球。这颗行星质量是木星的六倍,巨大无比。它高速自转,结果成了扁扁的椭圆形,两极的重力是赤道的上百倍。星球上生活着类似于蜈蚣的智慧人类。

地球人派出宇航飞船,坠毁在极地高重力区。他们只好由蜈蚣人带领从赤道附近的低重力区出发去寻找飞船。随着重力由低到高,星球表面的景观逐渐变化。不过,这样的星球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因为在星云形成星球的过程中,引力作用使它们不可能变成这样的椭圆体。

塑造太空中的奇异星球世界,是科幻作家的一种特殊抱负。中国科幻作家在这方面作的出色尝试,莫过于柳文扬的《解咒人》。他在作品里创造了一个公转周期几乎等于自转的行星,它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十万年。这样,它就象我们的月球那样,几乎一直以一面朝着恒星。永不停息的大风把白昼一面的热量带到黑夜一面,使得这颗行星表面无论何处都还可以有生命存在。

自然,这颗星球上也演化出了类似人类的智慧生命。于是,那个世界上的人类便以为,他们的世界永远有一面对着太阳,有一面背着太阳。对着太阳这一面没有大陆,只是在大洋中有一些孤岛,上面生活着“白昼人”,他们拥有相当于地球上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但没有天文学!因为他们只能看到太阳,看不到一颗星星,于是以为宇宙里只有一颗炽热的太阳。而且,他们几乎没有石油、煤炭一类的能量。

在背着太阳的一面,生活着“黑夜人”。他们永远见不到光明,其文明程度只相当于中世纪水平。但是,他们生活在大陆上,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可以和白昼人交换。

不过,这两种人类彼此蔑视,把对方当成非人看待,从不直接交往,一切贸易均由生活在他们中间黎明地带的“黎明人”完成。其实,这三种人都是一个种类,只不过在千万年前分散到行星各处,而且他们遗忘了自己的历史。终于有一年,来自地球的宇航员方婷降落到这颗行星上,成为两大族群消除隔膜的“解咒人”。

恒星到了暮年,氢聚变结束,氦聚变开始。这时的星体膨胀到以前的几百倍,成为“巨星”。大部分巨星是红巨星。在科幻电影《超人》第一集里,红巨星在影片开始部分,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氪行星的母星就是一颗红巨星,它的躯体占据了小半个天空,并且非常不稳定。超人的生父预测到红巨星即将爆炸,遂将刚出生的孩子送上太空船,飞向远方。

也有少数巨星是蓝巨星。已知太空中最亮的星——“天津四”就是一颗蓝巨星。在科幻电影《超时空危机》(Supernova)中,蓝巨星是主要背景。影片大部分情节在一颗蓝巨星神秘光芒中展开,那恰如冥府般的蓝光与精神变态的杀人行为极好地配合在一起,吹出死的气息。

第二节:宇宙奇观

地球向周围的空间释放强大的引力波。月球引力虽然稍逊,但毕竟也有足够的分量,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势力范围。所以,登月宇航员们向上离开地球,最后向下降到月面。那么,有没有两个引力场恰恰抵消的地方呢?有的,那就是拉格朗日点,一个宇宙奇点。王晋康的长篇科幻《拉格朗日墓场》就以这个宇宙奇点为背景展开。在距地球和月球各38万公里、与地月成等边三角形的两处空间里,由于受到地球和月亮引力的双重约束,此处的小天体处于稳态平衡,它们只会绕着这个点震荡而不会飞离。(《拉格朗日墓场》115页王晋康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来,这两个点都是虚空,但人类给它们派了用场——倾倒核废料!因为任何物体扔到这里,就不再飞走,不会给宇航带来威胁。

在《双子星》里,绿杨还描写了一处宇宙奇观。那个地方叫MW24空间,在太阳系外不远处。正好是银河系、大、小麦哲伦星云构成的三角形中心,于是多方引力平衡,宇宙中光线射到了这里便绕过去,形成没有任何引力和光线的封闭空间。

太空博大无比。那么,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离地球最远的宇宙奇观是什么呢?在短篇科幻小说《鸡尾酒》中,绿杨让他的太空英雄们航行到了宇宙的边缘。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已经到了天涯海角,只是发现那里不再有星体。接着,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倒退回来,甚至死人也重新活转回来。因为他们不能再前进,只有从宇宙边缘倒退回来,而一同倒退回来的还有时间本身!

在我们这个宇宙里,发生过无数宏伟的事件。其中最壮丽的一幕,莫过于宇宙大爆炸了。天文学家认为那一幕发生于一百五十亿年前。不过,绿杨在《失落的影子》里,却让鲁文基等天文学家再次看到了这一幕。因为宇宙大爆炸时的影像形成光子,在太空中流散。而鲁文基等人研制出仪器,能够捕捉到它们。最后,几个人目睹了宇宙史的开端:宏伟无比的大爆炸!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三编:时空探险(3-1)

第三章:微观世界传奇

C三章简介

第一节:人体缩小术

第二节:微型智慧生命

C三章简介

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直径零点一毫米以上的物体,小于这个尺度下的事物都属于微观世界。“视而不见”,或许正是这个因素给微观世界染上了神奇色彩。想想,你每一平方毫米的皮肤上都生活着无数细菌,远远超过一个小国家的人口,但你用肉眼却看不到它们!天底下比这更神奇的事情,应该不会很多。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在微观世界里,存在着微生物、病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这些物质对象。但作为一篇科幻小说,还必须有人物,有角色!作者要把他们安排在这个世界里冒险。

1862年,一个名叫菲茨詹姆斯奥布莱恩的军官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战死,年仅三十三岁。他是科幻史上的一颗流星。他赖以照亮科幻天空的,只是一篇名叫《钻石透镜》的科幻短篇。正是这个重印了许多次的佳作,引领人们将艺术之眼转向微观世界。

小说的主人公林利自幼迷恋显微镜。他没有受过正规学术教育,凭着家庭提供的优裕条件,把时间都用在观察微观世界上。当时,人类只拥有光学显微镜,只能通过放大,目睹细胞水平的微观世界层次。林利到处寻找可以突破这一局限的透镜材料,最后,不惜通过暗杀手段,搞到一块超过一百四十克拉的钻石,完成了心愿。

林利制造出钻石透镜后,把一滴水放在下面观察。视野扩大了无数倍,结果竟然看到了一个美妙少女,出入于白芒芒的云雾间。林利入迷地观察她,竟然日久生情,给她取名叫阿妮穆拉,并且对宏观世界的女人再也看不上眼。但那个微观世界的女郎却无法感知他的存在。几天之后,林利突然发现阿妮穆拉形容憔悴,奄奄一息。这才意识到,自己观察得太入迷了,忘了微观女郎生活于其中的水滴已经蒸发,只好惋惜地看着她消失掉。

微观世界里当然不会有妙龄女郎,奥布莱恩在这篇小说里要表达的,是对微观世界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慨:这位美人就这么永远地被囚禁在小水滴里了。她离我就像海王星那么遥远。纵观此类科幻作品,大多是在描写故事的同时,抒发类似的感受。

总结以往微观世界题材的科幻作品,游历微观世界的角色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缩小后的人,这还要涉及缩微技术。一类是外星人、地球上不明来历的异类智慧生物,甚至是人造微型智慧生物。它们天生就那么微小,和我们分处不同的天地。下面,笔者分别介绍这两类传奇故事。

第一节:人体缩小术

《钻石透镜》发表后,微观世界题材沉寂了许多年,终于在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笔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