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64章

第64章





后来妻子逃走,浦岛太郎独自一人寻找灾变根源,他看到周围的建筑、桥梁,乃至忧山大佛都慢慢倾倒,化成一种纸样物质。这一情节刻与《黑客帝国》第一集结尾,尼奥洞悉母体本质的瞬间堪有一比。最后,大火焚毁整个天地,也把浦岛太郎从幻境中带出。原来,他身处东京郊外的一个实验室里,正在作“物质波”实验。在他身边有一个模型沙盘,是忧山周围的实景,刚才自己和妻子的意识就是在这个模型里奔逃的。

在他的另一个幽默短篇《春到梁山》中,虚拟现实的场面更大:《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已经容纳了几十万人,而梁山泊的水面更是不断扩大。在湖的尽头,有许多永远不移动的龙卷风柱,使得梁山好汉们无法离开。

由于生活安定,不思进取,他们与外界已经许多年不交往了,以前的造反经历成了遥远记忆。大家都盼着龙卷风停下来,朝庭招安的大臣光临。更出奇的是,古代的渔船和现在的摩托艇一起在梁山泊湖面上畅游。

自宋江以下,梁山好汉们对这些异象都混混噩噩,惟有阮小七感觉事情奚巧,到处探索奇异现象的原因。结果他发现,龙卷风柱的另一侧是又一个梁山,更远处还有许多“梁山”,里面都有一百单八将和大群将士,而“朝庭”的存在越来越飘渺。

最后,阮小七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奇异的机器,上面有几行他不认识的字“CREATION    MACHINE    MADE  IN  U.S.A”(物质创造机,美国制造)。这意味着,整个梁山都是被制造出来的幻境。但阮小七的知识有限,无法理解到这一点,只能不停地去寻找答案。

“真”与“幻”的矛盾永远困扰着我们。所以,在科幻小说中,虚拟世界的故事也会永远发展下去,变化下去。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四编:灾难(1-1)

第四编简介

第一章:生物灾难

第二章:大气与地质剧变

第三章:星际灾难

第四章:技术灾难

第五章:“灭世”题材

第四编简介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对“回归自然”之类的论点是否接受,大自然和人类总是处在对立之中。前面两编中,我们站在人类中心的角度,看人类如何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在本编中,大自然将成为挑战者,以种种灾难来试验人类的成熟。

灾难带来的损失是否严重,不仅在于它本身,更在于人类是否有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突然袭击”往往是灾难题材科幻作品的共同特点。灾难象定时炸弹那样,倒计时般的走来。人类必须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解决问题,或者是被毁灭……是的,被毁灭。在科幻作品里,赢的不总是人类。当然,灾难本身也往往成为动力,促使人类集中全力,发展出平时难以形成的尖端技术。这和战争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

本编试图将灾难题材总结到四大类中。生物灾难的范围最小,只产生于生物圈内: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比之下,在大气与地质剧变中,地球母亲从舞台变成了主角,而在星际灾难里,施加给人类的考验来自更广阔更宏远的地方。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技术灾难。在今天,它给人们带来的挑战和反思都超过了自然灾害。

第一章:生物灾难

D一章简介

第一节:瘟疫

第二节:天然怪物

第三节:人造怪物

第四节:神话怪物的科幻化

D一章简介

大灰狼穷凶极恶,小绵羊娇柔可怜。可能各国童话都是这么编写的吧。但在现实中,你或许只能在节假日,跑到动物园才能看到一两只狼。但你不愁看不到羊,至少是看到羊肉和羊皮制品。

现代人在濒危物种面前进行反省的同时,忽略了另一个事实:象小麦、大葱、猪、羊这样的物种,肯定会伴随人类共始终。除非有一天人类不需要它们,那要比最大胆的科幻还科幻。这两个事实合在一起,才能令我们认识到真相: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经将自然形成的旧生物圈,改造成为一个以人类利益为核心的新生物圈。哪类物种灭亡,哪类物种繁盛,均视其对人类的利益大小而定。纯粹的野生生物,只有在这个人类生物圈的缝隙中才能存在。

和这些已经被控制住的物种生存在一起,人类不会感觉威胁。所以,爱犬才比它们的祖先狼可爱。即使是肉眼不可见,神出鬼没的微生物,人类也早已不象几百年前那么恐惧了。然而,象SARS那样,如果出现人类从未遇到的新物种,那便往往意味着灾难。

在科幻作品里,类似SARS这样的生物灾难层出不穷,以至于我们要用一个专章来介绍。这种灾难的核心就是“变异”。因为常态的物种人类均已征服或适应。在瘟疫中,我们看到的是变异的微生物。而变异动物,则在科幻作品里慰然大观,以至形成一个流派--怪物科幻。这里面,最先出现的是天然怪物,然后则是由于人类技术失误形成的人造怪物。

第一节:瘟疫

曾几何时,瘟疫还是大自然向人类示威的有力武器。十五世纪流行欧洲的黑死病夺去了当地三分之一人的生命,几乎使西方文明为之断绝。今天,人类已经用现代医学构筑起了严密的堡垒,抵御瘟疫的袭击。现代人因此获得了相当的安全感。然而,这座堡垒真的那么坚固吗?

人类从末有过包治百病的药物,所以,未知的传染病仍然会给世界带来灾难。早在三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的先驱顾君正先生就创作了短篇《伦敦奇疫》,描写了发生在万里之外的莫名瘟疫。成千上万的居民逃出伦敦,亡国灭种就在眼前。

八十年代,叶永烈在《爱之病》中,描写了艾滋病在中国大流行的可怕未来。不过,尽管作者着笔谨慎,但在当时仍然召来了“不合国情”的指责。世人并未从中得到警告。

在美国科幻影片《死亡地带》里,一种类似埃博拉病毒的致命病毒生存在非洲的猴子身上。偷猎者将一只染病的猴子带入美国。结果不仅自己得到报应,还牵连了一个幽静小镇的居民。成百上千的人感染病毒并且死亡,以致于束手无策的美国官方计划用炸弹将小镇和它的居民一同抹去。后来,还是从那只猴子身上提取的疫苗挽救了众人。

霉菌的个头比细菌大许多,人类的肉眼可以看到。英国作家HF赫德在科幻小说《大雾》中,描写了一场由特殊霉菌造成的灾难。这种霉菌侵袭世界上的许多种树木,但却不会令它们毙命。直到有一天,由这种霉菌产生的大雾覆盖了全世界,但人类也没有生命危险,粮食作物虽然见不到太阳难以生长,但吃这些霉菌就能存活。最终“死亡”的是社会秩序,因为人类从此只能在几米远的视野里摸索着生活,而且自给自足,商品交换便因为异常困难而被放弃了,大家都倒退成了原始人。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四编:灾难(1-2)

第二节:怪物题材

如果一个人从未接触过科幻作品,忽然想随便挑一本科幻小说,或者一部科幻电影看看,他十有八九会遇到以下三类题材:外星人、时间旅行,还有就是层出不穷的怪物。

不是科幻作品中每只超现实的怪物都包含在这个题材里。对怪物题材可以作以下限定:它是某种生物学尚未记载到的动物。这种怪物的“原产地”必须是地球,而不是外星。来自外星的怪物,如“异形”,可以列入“外星生命题材”。

当然,追循科幻史,我们可以发现,“外星怪物”其实就是“地球怪物”的发展。科学剥夺了地球表面的神秘感,“迫使”科幻作家只好把关于怪物的构思搬到外星背景里去写。不过,从科学角度来讲,地球环境不同于外星,生物演化的基础也不同。还是把它们区分开比较清楚。

怪物科幻由来已久。我们可以从远古神话,神怪小说中寻找到它的萌芽。象《奥德赛》、《辛巴达航海》、《镜花缘》这类各国古典作品,都用写实而不是魔幻的手法,描写文明世界之外存在的各种怪物。凡此种种,均可被视为怪物科幻题材的先祖。

科幻小说刚刚兴起时,怪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题材。那时候,人类的足迹还远没有踏遍世界,雷达、声呐、卫星这些遥感技术尚未出现。地球远比今天显得辽阔。如果在一些“倚角旯旮”里存在个把未被认识的物种,也不是难以想象的。

最初一些怪物科幻,就是对生物学上寻找新物种这一工作的幻想。比如赫乔威尔斯创作的《食人海怪》,所描写的,就是当时刚刚发现的深海生物大王乌贼。这种生物腕长几十米,重达数吨。但它只生存在人类难以到达的深海。只是在偶然情况下,死去后残肢被卷到海面上,或者被从抹香鲸的胃里找到,才稍稍为人所知。直到今天,生物学家也没有捕获到它的成体。在《食人海怪》中,作者先是介绍了一些生物学家对大王乌贼的片断发现,然后描写了这种海怪袭击英国海岸的情节。

今天,人们可以从科幻电影《极度深寒》里看到大王乌贼的魔影。编导更是根据大王乌贼的形象,虚构出一只差不多和邮轮般大小的海怪。它拥有数不清的吸管,每个吸管都可以吞进一个人,吸干他的体液,再将残体吐出。影片最后,海怪现出头部,用一双睁狞的巨眼盯着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