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89章

第89章



奥维尔在创作完这部不朽经典后仅两年,便以不到五十岁的壮年离世。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2年-)是战后涌现出来的最伟大的英国科幻作家。他同时也是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1945年,他发表了论文《地球外的中继》,设计了地球通讯卫星的技术原理。后来,他开玩笑地将一篇文章的题目定名为《如何在太空中失去几十亿美金》,因为他没有为这个通信技术领域革命性的成果申请专利。克拉克的主要作品有《童年的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天堂的喷泉》(1980)等。克拉克晚年一直侨居在斯里兰卡。

虽然天文、宇航和外星文明是科幻文艺中屡见不鲜的题材,但克拉克的科学家素质还是使他将这些题材发展到了高峰。克拉克认为,如果外星人能够到达地球,那么他们所具有的先进文明与人类差距之大,肯定与人与猿之间的差距类似。人可以理解猿,猿却永远无法理解人。因此人类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超级外星文明的表现。所以,东方神秘主义便成了这类题材的最好表现。在他的代表作中,外星人高高在上,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接触。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魔法般不可理解,并且表现出冰冷的非人性特点。

在克拉克影响力最大的年代里,他被称作世界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当时,阿西莫夫也常常被赋予这个称呼。据说有一次两个人见面后,钻进一辆出租车里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他们钻出来后,向众人宣布他们已经达成“协议”:从此以后,克拉克仍被称为“世界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则被称为“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般的轶事。

由于克拉克在科学和科幻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的电视直播中,他被邀请到电视台作为嘉宾主持人。后来,他创办了英国最佳科幻小说奖。该奖的名称就叫阿瑟克拉克奖。

英国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于一九六二年发表了科幻小说《发条桔子》,这部作品借用了风行一时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描写行为学家用厌恶疗法改造少年犯阿历克斯的过程。改造后的阿历克斯成为内政部长的政治工具。发表桔子是英国的一种玩具,借喻阿历克斯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这部小说被好莱坞著名科幻导演库布里克搬上银幕,成为经典科幻片之一。

德国虽然是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但在科幻创作方面并不领先。战后德国最有特色的科幻作品当属《彼利罗丹系列》。这是一套自1961年开始出版的通俗科幻系列小说,积累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套科幻丛书,先后出版了上千种。其作者队伍代表着当代德国科幻作家的最高水平。《彼利罗丹》系列中的个别作品目前已经被译介到中国。彼利罗利是一位太空船船长,以他为主人公的这套小说是一个冒险风格的系列科幻。

一九六三年,曾以《桂河大桥》  享誉文坛的法国作家彼埃尔布尔创作了科幻小说《猿猴星球》。这部作品讲了一个人猿颠倒的世界。一只地球人考察队乘飞船来到某外星球,发现那里的智慧生物竟是猩猩,而那里的人类已经退化为野兽。人类宇航员被猩猩科学家虏获成为实验品,后经艰苦努力才证明自己也是文明生物并得以逃脱。这部小说以卓越的讽喻手法描写了处在政治社会和精神激烈变动中的现代人类的命运。《猿猴星球》也是科幻小说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布尔是一位深喑科学价值的科幻作家。他在《思想爆炸公式》里,竟然将原子弹发明史倒转过来,描写了爱因斯坦等人研制造物机的故事,是“反科学史”题材的代表作。

在意大利,美国科幻随着美国军队一起流入本土。受其影响,意大利出现了自己的科幻作家。其中有创作了《大于生命》的布扎蒂,创作了《机器人与牛怪》的维卡,创作了《穆塔事件》的苏尔达迪等。这其中以卡尔维诺最为有名,因为他也是战后意大利主流文学的大师。他的科幻代表作有《我们的祖先》、《隐形城市》等。另一位科幻作家山特里尼带领着意大利科幻创作走向成熟和自觉。他发表了《查理马高的最后三十六小时》等作品。意大利第一本专业科幻刊物《科学幻想》创刊于1952年。虽然短命,但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意大利科幻文学的最高奖名为“银彗星奖”。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六章:在和平中大发展(3下)

在欧洲低地国家荷兰,伴随着美国科幻的大量引进,从六十年代末也开始了自己的科幻文艺史。出现了吉基森、塞吉森、伯丁、斯库阿普等代表作家。六十年代后期,荷兰科幻小说联络中心成立。后来,这个中心承办了1990年世界科幻协会的年会。1976年,荷兰人创办了自己的科幻奖——金钢奖。由于历史渊源,荷兰科幻也影响到比利时和卢森堡。

在更北的地方,科幻小说于1949年介绍到北欧国家。丹麦的尼尔生于1950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瑞典的朗纳斯兰特在本国大力推广科幻文学,并创作了《雷姆胡坦》等作品。挪威则产生了亚克尔赞松。1971年,挪威还举办了本国的短篇科幻小说人选比赛。

西班牙自从三十年代内战后,在佛朗哥的极权统治下,科幻小说遭到禁止,直到60年代,西班牙才出现由英美科幻小说译作。1968年西班牙有了第一家科幻小说杂志。到70年代,西班牙科幻小说走向繁荣。

多明哥桑托斯是西班牙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原名彼得罗多明哥穆迪诺,  1962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加西利尔,历史上的机器人》,描写机器人如何从月球的殖民者手中拯救地球,被译成许多种文字,使他一举成名。他的幽默短篇《绕呀绕》以荒诞手法描写了交通问题这一城市现代病。当这篇作品译成中文时,中国大城市街头还没有多少机动车辆。相信今天的读者能够更深地理解这篇作品了,而不再象当年那样,认为它意在讽刺“资本主义城市的畸形发展”

如前所述,在矢野彻等人的推动下,日本科幻在美国科幻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新篇章。到了六十年代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本土作家。其中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当属星新一。除了美国科幻小说外,星新一还受到中国典籍《聊斋志异》的影响,所以专门大量创作微型科幻小说,最后成为世界上几乎惟一以此成果闻名的科幻作家。星新一的作品与凡尔纳、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类似,都具有“干净”、“纯洁”、“有科普价值”的特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可以全无顾忌地引进,作为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由于篇幅短小,国内一些报刊科幻专栏的编辑经常选用他的作品。笔者认识的一些编辑常以星新一为例,希望国内科幻作者也能大量创作微型科幻小说,殊不知创作微型科幻小说是难上加难的课题,全世界的成功者也只有这么一位星新一。



在日本本土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当属小松左京,他被称为日本科幻的推土机,意思是他带头克服了日本科幻文艺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1973年,小松左京的代表作《日本沉没》问世,轰动日本,发行量高达四百万册。次年,该书被文革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材料的名义翻译到中国,成了文革十年中惟一被介绍到中国的日本长篇科幻小说。那一版汉译本的前言赫然是“伟大的日本人民永远不会沉没”!其实,作者当然不会诅咒自己的民族沉入大海,并且在这部小说里,至少对中国还是很友好的。小说描写到,西方国家在日本面临灭亡之时,只允许高技术人员移民,只有中国派出舰队运送普通日本人到大陆。书中那位在幕后掌控日本政坛,对日本人民于灾难中自救起决定性作用的“百岁老人”也是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僧侣。

1986年,日本青年作家田中芳树完成了他的两百万字的科幻史诗《银河英雄传说》。在二十世纪最后20年里,它是全世界非英语科幻创作中屈指可数的亮点之一。十几年来,这本书不仅在日本拥有了极大影响,并且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获得了一大批“银英迷”。该书后来被改编成卡通连续剧和电子游戏,更扩大了它的影响力。深入分析这部作品,对于急需从美国科幻一统天下的局面中摆脱出来的世界科幻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田中芳树于1952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自幼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三国故事,更是他创作时的借鉴。他开始创作《银河英雄传说》这部划时代巨著时还不到三十岁,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拥有大量前辈的日本科幻界只算是个小字辈。田中芳树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着文学技巧。小说前面三分之一部分节奏较快,还属于“讲故事”的范畴。后来的叙事节奏便逐渐慢了下来,而在人物塑造和文笔上有了很大提高。

这部巨著于1986年最后出齐,至今时间并不算长。由于一部作品成为经典通常需要一个时间上的筛选,所以许多人对这部作品的价值表示怀疑,甚至怀疑它是否算得上是科幻小说。因为评论界和出版界将它标注为“架空历史小说”。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