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150章

第150章





第三节:科幻文学与现实主义

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特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威尔斯科幻小说全集》序言,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个定论可能会让科幻迷大吃一惊。但它完全正确。威尔斯确实在科幻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两方面,同时达到了高峰。    

表面上看,科幻文学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科学实证主义原则。只不过,在科幻文学那里,这个原则是公开的,而在现实主义文学里,这个原则是隐含的。

现实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奠定基础,其动力之一就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全社会科学意识的普遍提高。在此之前,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少不了融入些鬼神情节。《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是这方面的代表。而现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则肯定不会跨越这个界限。对于今天的现实主义文学来说,虽然具体某位作者未必体会到这个原则,但他们在实际创作中,是明白“现实”与“超现实”的区别的。而出版商、编辑们在组稿时也能清楚地区分这一点。

除了这个关系外,两者在写实风格上也是一脉相承的。科幻文学在题材上是虚幻的,但在细节上是写实的。那些不存在的人、物、事都被要求去逼真地描写。在前面“象征主义科幻”中,笔者曾经分析过,传统象征主义取材于日常生活题材,以虚幻的笔法写真实的生活。而科幻本身就虚幻,所以极少有人再用虚幻的笔法来写。和这个结论相对照。绝大部分科幻作品正是用写实,甚至高度写实的手法,表现虚构的内容。衡量一部科幻作品是否优秀的前提之一,便是能否在细节上把想象写实。

人们一向觉得,只有“现实主义”作品才能够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现实主义文学在反映“现实”时,有一个重要的两难境地,那就是真实性与悲观主义的矛盾。一方面,挖掘现实问题较深的作品往往悲观主义色彩浓厚,令人感觉阴暗。另一方面,如果某个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没有被解决,作者在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里把它“解决”,作品就会显得“不现实”。而科幻文学则可以避免这一点。因为任何现实都是未来的萌芽。作者完全可以充分地揭示现实问题,而把解决过程放在未来,把深入揭示现实和乐观主义精神结合起来。

其实,如果单单提倡反映现实,那么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理由便日益薄弱。现实主义文学面对着两个竞争者。一是日益发达的新闻媒体。在反映现实的速度和内容的丰富方面,现实主义小说无法与之相比。第二是日益专业化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解释问题的科学性方面,现实主义作品也无法与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相比。在现实主义达到顶峰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它的这两个跨行业的竞争对手都还不发达,再加上政治环境的高压,许多国家的作家希望用小说来反映现实。而在当今时代,这些理由正在消失。所谓当代文学的困境,更多的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困境。从长远角度看,“表现”作家自我的文学肯定要占据上风,这几乎是由社会分工来决定的。而科幻文学正是这样一种文学样式。

当然,现实主义不可能走向灭亡。永远会有大量的读者,想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当今社会是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之间彼此不了解。甚至家人、邻里、多年老同学,一旦隔行,便如隔山。这也给传统现实主义提供了一大出路,就是细化地描写各行各业。前面提到的商战文学、科学小说、环境文学,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细分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现实主义将成为一系列类型文学的母体。

第四节:科幻文学与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于欧洲的艺术运动。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机器文明使速度和竞争构成时代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来,面向未来,从反映停滞不前的现实,转而反映新的现实和价值观。

从作品层面上看,未来主义主要集中在绘画和诗歌上,因此与以小说为主的科幻文学缺乏直接的可比性。科幻文学本身的理性成份也与未来主义的虚无思想有本质不同。未来主义把速度、力量等运动形式抽象出来予以表现的作法,更与现代科幻小说无关。但总得来说,我们可以仍然把科幻文学当成在未来主义原则影响下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或者说是理性化的未来主义。从最基本的价值观上看,未来主义将未来的价值放在首位,重视科学进步带给社会的变化,这两点与科幻文学完全一致。不少美国早期科幻作家都曾经是未来主义的信徒。

第五节:科幻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大批西方艺术流派的通称,包括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反小说等等。这些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放弃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提倡表现作家本身的内在感受。其作品在形式上都有荒诞、反逻辑、反理性的特点。

科幻小说与现代主义同时兴起于二十世纪,自然要受到它们的强大影响。现代主义的一代宗师卡夫卡的作品就为众多科幻作家所推崇,个别科幻作家甚至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就是科幻小说。前世界科幻协会主度冈恩编写的《科幻之路》第六卷中就收录了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被许多科幻作家赋予科学解释后再创作,成为科幻小说中的流行题材。

六十年代左右,欧美科幻文学界内部兴起了一个叫作“新浪潮”的派别,包括巴拉德、斯拉戴克、迪拉尼、法马尔、莫考克、奥尔迪斯等科幻作家。他们一反早期科幻小说重视科学与理性的传统,强调要借助隐喻、象征等方式,表现模糊、片断、支离破碎的内心感受。这一点与主流文学界中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

而前面介绍的象征类科幻,正是科幻文学与现代主义的交叉产物。

与现代主义相同的是,科幻小说也是一种主观色彩十分强烈的文学。科幻小说的创作前提不是对外部世界的调查研究,而是作家本身构造的创意。在科幻文学界内部,也一直存在着某些反现实的价值取向,也就是科幻作品越是超离现实,说明作者本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越强。这种价值取向使得科幻文学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不过,科幻小说与现代主义文学也有本质的不同,科幻文学所要表现的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性成份,而不是非理性成份。科幻小说中的新奇想象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虽然这些依据并非真实的科学知识,而是作者自己构造出来的,但这种表现手法的基础是写实的和逻辑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科幻小说内部的新浪潮运动很快就衰落下去,没有得到读者认同。我们的文学素来热衷摹写与再现,缺乏超越的笔调和恣肆的想像,是先锋小说打破了这一统天下。然而,它不久即因走向形式主义的怪圈,失却生命的血色,渐渐搞不下去了。《思潮与文体》11页,雷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浪潮科幻”的衰落,象征类科幻在整个科幻领域里的弱小,也有着几乎同样的理由。

第六节:科幻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国家产生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在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现象。在情节奇特,想象力丰富这一点上,魔幻现实主义与科幻小说是一致的。个别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如博尔赫斯的一些作品也被科幻界视为经典。在《科幻之路》中,也收录了马尔克斯的作品。不少科幻小说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题材上也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是前者为神奇情节附有科学解释。

不过,产生魔幻现实主义的土壤是拉美国家的民风民俗,而科幻小说则直接从现代科学中汲取营养。科幻小说的情节虽然超现实,但却并不超自然。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相比,距离现实要近一步。与魔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手法不同,科幻作品常常是对现实的“明喻”。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一章:草创时代

一章前言

第一节:“西洋镜”时代

第二节:早期佳作

一章前言

我们不应该忘记,甚至当第一部电影在敬畏(甚至是恐惧)的观众面前闪现在屏幕上时,电影本身就是科幻。(《彩图科幻百科》252页,(英)约翰克卢特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在第二章里,笔者曾经介绍,现代科幻文学源远流长,稍晚于现代文学的诞生而诞生。对于科幻电影来说,它与电影本身的问世更几乎同步,两者的时间差可以忽略不计。

这似乎与电影本身的特点有关:它是制造幻觉的艺术,是以技术发展为重要驱动力的艺术。传统电影理论突出电影的写实、再现特点,科幻片的悠久历史则恰恰说明,电影从来就是写实与制造幻觉的综合体。

从萌芽初绽开始,科幻片走过一个漫长的爬坡过程,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终于创造出一波至今不衰的科幻片高潮,并改变了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      

而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记住这个历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