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172章

第172章



他曾经是一个活人,一个警察。但被改造成为机器战警后,便在人性里嵌入了机械性。当他想凭借自由意志行动时,却受到一些程序的控制。或者在程序失控时,作出荒唐的事。除此之外,在平时生活起居里,他都要表现出机器性和人性的复杂结合。

当然,这些情节都由情节来驱动。作为演员,他必须戴着全身铠甲来表演。尤其是面部,大部分时间有头盔,看不到表情。所以,给表演增加了难度。

《X档案》中有一集名叫《夏娃》,讲是变异儿童的故事。五十年代,冷战中的美国军方秘密进行克隆人实验,试图培养出拥有超级战斗力的战士。实验失败后,几十个实验品被终生关在秘密基地里。其中的女性克隆人夏娃七号脱逃,培养了自己的克隆后代。八年以后,这两个分别寄养在不同家庭里的女孩心智完全达到成人水平,她们在幼女体形的掩护下,谋杀养父、克隆母本,最后在试图谋杀莫德和斯卡利时被识破。

在这集故事里,连续杀害生育、养育和试图帮助自己的亲人,两个超常幼女可谓全无人性。在这部片子里,一对双胞胎小演员们很好地表现了“恐怖儿童”:天娜和雷登沉默寡言,冷静超凡,表情虚假。她们只是为了蒙骗成年人,才模仿孩子去哭泣、微笑,或者失控大叫。她们在成人面前装作喜欢看卡通片,然而真正喜欢看的却是时事政治新闻。这些细节都表明,她们在内心里完全是成年人,是生活在儿童身体里的成人。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十一章:科幻影视的表演艺术(3)

第三节:其它出色的表演实例回第十章

在科幻片里,还有一些表演,虽然不属于科学家角色或者非人角色,但在揭示影片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2001太空漫游》的第三部分中,大卫等宇航员朝着木星进发。途中与电脑“浩尔9000”发生冲突。在这段情节中,几个演员最主要的表演就是无表演。只有大卫在准备拆除“浩尔9000”时,画面上的他才迸发出愤怒的表情。甚至一位演员抱怨说,库布里克当时就是不让我们表演!但在这个段落中,库布里克希望达到的效果,是用缺乏人性的人,来衬托拥有人性的电脑。相比于宇航员,连一个具体形体都没有,用“摄像头”和“芯片组”等镜头分切表现出来的“浩尔9000”感情丰富,行为狡诈。完全取代了人类角色的吸引力。

同样使用无表情表演的,还有《撕裂的末日》。按照剧情,未来时代的人要定期注射情绪稳定剂,所以都没有感情。只有个别偷偷停止注射的人,在被处决前才表现出火山般的激情。包括孩子在内,所有人都是木呆呆的样子。这样,就把在电影里演员表情本来的叙述功能取消了。一众演员都要在麻木状态下,提供暗示和线索,难度非常大。而且,面无表情的表演也给全片笼罩上一种压抑的气氛。

在《盗灵人魔》中,人物有无表情也是重要的线索,同一个人被外星苞子复制后,就变得麻木、无表情。后来,片中几个主要人物识破了这一切,他们不得不在外星人的包围中逃离城市,于是,他们只好作出面无表情的样子。于是,当一个主要人物在画面上表现出冷漠之态时,他是原身还是复制品,成了影片构造悬念的重要方式。这类悬念一直保持到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

在《超人》里,超人上天入地,但他的另一个身份克拉克肯特却是纽约《星球日报》的一个普通记者。两者之间的差距,成为这部影片的重要特点。为了区别他们,演员里德在两个角色之间制造极大的反差:超人刚毅、威猛、勇往直前,扮相潇洒。而记者肯特作为从乡下到纽约闯天下的高级打工仔,从衣装、眼镜到发型都十分土气。和周围同事差别明显。平日里,他勤勤肯肯但又笨手笨脚。对同事客客气气但又无人欣赏他。里德能够成功出演《超人》,主要还不在于他演好了穿着红披风的超人,而在于他演好了小记者肯特,并且能够在两个角色间自如地切换。

许多人认为,金凯利在《楚门的世界》中的表演。完全够得上奥斯卡奖,并为他惋惜。但以笔者认为,片中那些配角,如楚门的儿时“好友”,“妻子”、“邻居”等人的表演也有独道之处。他们是双重演员——本身就是演员,在电影里的角色也是演员。但影片安排在一半处才揭开秘底。他们开始不能直露身份,又必须制造足够的悬念,令观众怀疑“楚门的世界”不是个正常世界。这给他们的表演形成了足够的难度:演员一笑一颦都是职业化的。在其它影片里,演员必须尽可能表现自然。而在这部影片里,他们必须表现得不自然,表现出这种职业化,以便让观众怀疑他们不是真实生活中的人。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十二章:科幻影视的特技制作

十二章前言

第一节:对“假定性”的突破

第二节:科幻片的化妆技术

第三节:科幻片中的蓝幕摄影

第四节:科幻片中的机械模型

十二章前言

恐怕读者会有些不解,一部讨论科幻片的书,为什么把特技问题放到最后来讨论?许多人一提到科幻片,脑子里就回闪出眩目的特技。笔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正是为了不希望它在电影理论中再次眩目。特技毕竟只是科幻片的工具,不是它的全部,更不是它的艺术本质。

当然,笔者丝毫也没有贬低科幻片特技价值的意思。纵观这几十年的电影史,科幻片制作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特技技术。它们逐渐引用到魔幻片、战争片、武侠片等其它片种里,把整个电影的制作技术提高了一个档次。以至于现在我们能够从特技水平上,清楚地辨别一部电影拍摄于什么时代。

从艺术效果上讲,科幻片中的特技发展,造成了对“假定性”的突破。这是特技在艺术表现力方面的重要贡献。具体到影片里,科幻片的化妆技术、蓝幕摄影、机械模型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第一节:“假定性”突破

假定性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所达成的一种认知和感受的默契。”  《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王志敏著,中国电影出版社,48页。假定性在传统戏剧里有充分表现。比如,演员们在舞台上转几圈,示意走过千山万水。出现四个龙套,代表着千军万马。而戏剧观众则约定俗成,并不追究其真实性。

电影中普遍存在着假定性现象。可以归为几类。一是技术难题。比如,一个人从高楼坠下,被汽车撞飞,炮弹在士兵中爆炸等镜头,以前缺乏实拍的技术,往往用假定性来解决。一个坠下的镜头,接着一个横尸街头的镜头。一个汽车飞驶的镜头,接着一个血肉模糊的镜头。等等。

二是道德难题。比如拍“床上戏”,男女演员往往只是裸露到肩膀作动作,但观众会假定他们是在作爱。其它涉及裸体的镜头,也都遮遮掩掩。或者穿着肉色的内衣。而观众会假定片中的人物真裸体。

三是艺术需要。在某些情节上,编导不愿意太过于直白,需要“留白”,让观众自己回味。

以上三种假定性中,艺术需要形成的假定性,永远会存在于电影中。道德难题带来的假定性不属于艺术问题。唯有技术问题带来的假定性,影响着影片的真实性,事实上削弱着电影的欣赏价值。因为只要一假,观众就会在瞬间脱戏,脑子里在想,这东西怎么拍的?

观众虽然可以接受这些假定性,但也总希望看到“真镜头”,看到实景,全景。而特技技术的发展,正好突破了这些假定性。在特技不发达的早期,大量假定性镜头出现在电影里,破坏了电影的连续性。比如在1952年的《星际战争》中,导演便无法让演员和外星飞船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只好让镜头在两者间不停切换。

随着特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动画的进步。观众已经能够在电脑银幕上看到任何一种连续、完整的镜头。只要它不冲破道德界限,并且也属于叙述的需要。

第三节:科幻片中的蓝幕摄影

2004年,世界电影史是第一部完全由蓝幕摄影拍摄的电影出现了,它就是科幻片《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这部电影将蓝幕摄影这个历史悠久的特技技术发展到了极端。

蓝幕摄影出现得很早。在科幻片中,在电脑动画出现前,普遍用来制造大场面。1952年的《星际战争》里便有大量的蓝幕摄影,表现外星飞船对人类城市的轰炸。在《第三类接触》中,蓝幕摄影为我们制作了巨型宇宙飞船的画面。《银翼杀手》为了表现未来时代,将蓝幕摄影发展到了新高度。

尽管电脑动画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蓝幕摄影,使它显得古老、原始。但我们仍不能说,蓝幕摄影就完全退出了科幻片。它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

第四节:科幻片中的机械模型

早在梅里爱时代,这位最早的科幻片导演就用模型制造了片子里的月球生命、南极巨人。以《金刚》为代表,大量怪兽片都要使用模型。这在《侏罗纪公园》中达到了极致。那只霸王龙就是高科技的结晶。

除了怪兽外,外星人也普遍使用模型来表现。以《异形》、《异种》为代表。不过,模型制作最大的难度,是它们的动作速度不够快捷。这一技术也受到电脑动画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