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人性七论 > 第14章

第14章



因此,任何一种对人性的充分讨论,都不能不研究他的思想.  但要想在一章的篇幅里做到这一点,哪怕我们只是集中研究一下弗洛伊德本人而不去理会自他以后在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许多事态发展,也是一项特别困难的事.这是因为弗洛伊德花了近50年的时间来发展和修正自己的理论,写出了如此大量的材料,以致非专门人员根本无法指望把它们读全.  我在这里只是想简要地介绍他的生平和工作(因为这将表明其工作的一些复杂性和丰富性)

        ,然后对他的理论、诊断和处方的一些最根本之处加以概括,最后提出一些必然会提出的主要批判性的问题.

        生平和工作E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于1856年生于

--  89

        人性七论38

        摩拉维亚(Moravia)

        ,1860年举家迁往维也纳,并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年.  即使在学生时代,他就对整个人生产生了兴趣.  当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念医科时,并没有立刻集中精力攻读医学.相反,他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并且在德国伟大科学家布吕克(BruKcke)

        的实验室花了6年时间进行生理学研究.182年他订了婚,需要一个有较可靠收入的职业,这样他迫不得已开始在维也纳总医院当医生.  他186年结婚,并建立了自己的“神经病”私人诊所.  他一直维持着这个诊所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弗洛伊德自那时起的工作生涯,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他作出了重大的发现,并发展了这种人们称之为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185-86年,他到巴黎向法国神经病学家夏尔科(Charcot)学习时,激发了对心理学问题的兴趣.  当时夏尔科正在用催眠术治疗歇斯底里症(hysteria,或译作癔病)。

        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病人身上发现了类似的症状,他试验用电疗法和催眠术进行治疗,但二者的效果皆未能令人满意,因而他开始试用另一种方法.  他的朋友、维也纳的一位高级医生布洛伊尔(Breuer)

        曾经用过此法.他的方法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的:歇斯底里症是由病人已经忘记的某种强烈感情经历造成的,治疗方法就是引发出病人对这一经历的回忆,使相应的感情得以发洩.  这种主张认为,人可能受自己并未意识到的某种思想、记忆或感情的折磨,如果用某种方式使他们意识到这种思想、记忆或感情,就可以治好他们的病.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是以这种主张为基础发展形成的.  接着,他又引进了抵抗、压抑和移

--  90

        48人性七论

        情的概念,关于这一点我们很快就要谈及.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发表了《癔病研究》(StudiesonHysteria)

        ,但很快他就同朋友分道扬镳,继续进行自己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他在为这一时期对他产生影响的另一位朋友弗理斯(Flies)

        撰写了《论科学心理学》(ProjectforaScien-tificPsychology)

        ,这一手稿直到1950年才得以发表.在这篇手稿中,他企图把正在形成的心理学理论与大脑牛理学的物质基础联系起来,然而,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成功.  他在从事医学之前就研究过大脑生理学.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他从事了一项分析自己思想的艰巨任务,并得出了婴儿的性行为和释梦的概念.  这两种概念对于成熟的精神分析理论,都是极为重要的.弗洛伊德工作的第二阶段出现了详述这种成熟理论的重大著作.  这一阶段可以方便地确定为从1900年出版的《释梦》(TheInterpretationDreams)开始,他自己认为《释梦》一书是他最好的一部著作.  其后,他于1901年发表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ThePsychopathologyofEveryCdayLife)

        ,他在书中分析了日常错误的无意识根源.1905年他又发表了《性学三论》(ThreEsaysontheTheoryofSexCuality)。

        这三部著作不只是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病理情况,而且应用于整个正常的精神生活.  这时精神分析学说开始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和传播,弗洛伊德于1909年应邀前往美国讲学,这些讲稿构成了他第一部系统解释性的著作《关于精神分析学的五篇讲演稿》(FiveLecturesonPsycho-Analysis)。

        1913-1914年,他又发表了《图腾与禁忌》(Totem

--  91

        人性七论58

        andTabo)

        ,将他的理论应用于分析人类学的材料.1915-1917年,他在维也纳大学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IntroducCtoryLecturesonPsycho-Analysis)

        ,详细阐述了到那时为止所形成的整个理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他逝世,构成了他工作的第三阶段.  其间,弗洛伊德的工作包括进一步发展和修改他的理论,以及他试图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社会问题而作范围广泛的推理.  在这一阶段,他愈来愈遭受癌症的折磨,最终死于该病.1920年他发表了《超越快乐原则》(BeyondthePleasurePrinciple)。在这书中,他第一次引进了死本能的概念,这种本能与他很早以前就提出的性欲或生存本能毫无关系.  其后的另一项发展是,他在1923年发表的《自我与本我》(TheEgoandtheId)

        中,将心灵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Id,又译伊底)

        、自我(ego)和超我(supergo)。弗洛伊德晚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撰写社会学方面的著作.1927年他发表了《一个幻觉的未来》(TheFutureofanIlu-sion)

        ,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的著作.  正如书名所表明那样,他认为宗教是一种虚伪的信仰,因此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它的起源.1930年发表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andItsDicontents)

        ,讨论的是文明社会的要求与每个人固有本能之间的冲突.1939年发表的《摩西与一神教》(MosesandMonotheism)

        ,是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讨论犹太人的历史.  1938年希特勒(Hitler)入侵奥地利,然而弗洛伊德被允许移居伦敦.  在那里,他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年撰写了一部简单阐述自己最新理论的著作——《精神分析大纲》(AnOutlineofPsycho-

--  92

        68人性七论

        Analysis)。

        介绍弗洛伊德的思想,最好莫如他自己于1909年所著的《五篇演讲稿》(FiveLectures)

        了.因此我在下面所谈的内容,请参阅鹈鹕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精神分析学的两篇简短介绍》(TwoshortAcountsofPsycho-Analysis)

        ,该书包含了这些演讲稿.此外还有他于1926年所著的另一篇阐述性著作《非专业精神分析的问题》(TheQuestionofLayAnalysis)。在这篇作品中,弗洛伊德探讨了非医生是否应获准开业从事精神分析,并按照他刚提出的三部分结构,解释了他的基本理论.

        宇宙论E弗洛伊德思想独特之处不在这一标题之下,而在他的人性论.  然而我们应当注意他的背景假设,以及它们与已讨论过的其他理论背景假设有何区别.  弗洛伊德开始的职业是一名生理学家,他自称一生都是一名科学家,并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现象,包括人性的现象(页10)。他没有提出任何神学方面的假设(实际上他是一位笃实的无神论者)

        ,也没有像柏拉图那样提出有关“形”的任何形而上学的假设,或像马克思那样提出历史运动的假设.  他所提出的假设(无疑是由于他在十九世纪受到的科学训练和他在布吕克生理学实验室的研究)

        仅是,所有现象都是由物理和化学规律决定的,

--  93

        人性七论78

        即使人本身也是自然演变的产物,最终受同样法则的控制.

        人性论E我将分四点来概括弗洛伊德的基本概念.  第一点是在精神领域里严格应用决定论的原则——即每一事件都有充分的前因.  弗洛伊德认为,原来认为对于理解一个人并不重要的事情,如说话走嘴、行动有误和做梦,都是由人大脑中的潜在原因决定的.  因此它们也许是非常重要的,以一种伪装的形式揭示了本来无人知晓的东西(页56、6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