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萨特:荒谬人格 > 第31章

第31章



他不是主张人是绝对自由的吗?他的信徒们不是仅仅为过好日子而生活吗?

        为了清除萨特的恶劣影响,《法兰西晚报》的新老板决心在使《法兰西晚报》成为法国最大的晚报的同时,实现他的第二大目标,即打倒萨特,击败存在主义.  可是事与愿违,为了打倒萨特,他们就不得不在他们的报纸上大谈萨特,以至于他们在指责萨特追求名声的同时实际上又增加了萨特的名声.随着战争的远去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法国国内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  戴高乐下台又上台,反共派和亲共派势不两立.  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使一些坚定的共产党人也忧心忡忡,法国共产党分裂成了左右两翼.  存在主义在政治上也发生了分化.但萨特和加缪在主要之点上还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存在主义应该努力在共产主义和反共产主义之间作出第三种选择,结果他们遭到了四面八方的同时攻击.  萨特被称为“反共主义者”

        ,“诲淫小说家”

        ,“使人类倒退到爬行时代的哲学的鼻祖”。在《人道报》上,有人给萨特一生作了这样的总结式评价:“深奥的哲学家、《恶心》的作者,喜欢丑闻的戏剧家,低劣的蛊惑人心的政客,这就是让.  保罗.  萨特先生的生涯中的几个发展阶段.”

        还有的人用警语式的句子来评价萨特,说“没有任何一本著作会比他的著作更蔑视人类、更低劣、更讨厌.  仇恨是他的职业,写作是他的爱好.”

--  196

        职业抗议者  191

        从政治的角度看,萨特因第三种选择而遭到各方面的攻击,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自然、合乎逻辑的事.  尽管萨特已经意识到“一种新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政治学”

        ,但他们的第三种选择却仍然不是纯政治的,而有着更多的道德原则方面的抽象意义.  从政治的角度看,它不合时宜,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但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看,它所揭示、所坚持的却是人类社会不可离之须臾的原则.  萨特不是从政党利益出发去介入社会的,他只知道从绝对的原则出发,在社会历史中作出选择,这使他成了一位没有政治支持的职业抗议者.  这是萨特的悲剧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

        一、《肮脏的手》:目的与手段

        在法国地方选举的前夕,萨特应邀在国家广播电台作演说,这个每周一次的节目叫作“现代论坛”。萨特和他的朋友们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筹备了6次圆桌讨论会和一个政治短剧.  在第一次“现代论坛”广播上,萨特呼吁人们拒绝接受冷战观念,抛弃划分东、西方两大集团的思想方法.萨特和他的朋友们还抨击了戴高乐集团坚决的反共政策,认为这种政策会加剧世界冲突.他们这次广播立即激起了愤怒.一群胸前挂满奖章的前戴高乐抵抗运动战士彻底搜查了“塔布”和“花神”

        ,扬言要找到萨特狠狠地揍他一顿.  戴高乐的人民联盟成员则直接把参加广播的人称为“事实上的法西斯主义分子”。

        萨特他们接着又来了第二次“现代论坛”广播,这次是

--  197

        291萨特:荒谬人格

        讨论共产主义问题,结果招来了法国共产党的攻击.  第三次广播他们又攻击了保守主义,要不是新成立的法国联合政府干脆取消“现代论坛”

        ,还不知有多少人想砸烂萨特的脑袋.但萨特碰的壁还远远没有结束.1948年2月,他的《苍蝇》在德国演出获得成功,这出戏努力奉劝人们要摆脱自己的有罪感,得到了战后的德国观众的普遍共鸣,演出过程中,观众一直掌声不断.  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到柏林参加了《苍蝇》首演式.  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对演出的成功作出了他自己的解释.  他说,《苍蝇》在1943年对被占领的巴黎所具有的意义,或许对1948年被占领的柏林也同样适用.他说:“问题不在于发现我们为何是自由的,而在于找出什么是自由之路.  黑格尔说,只要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由,就没有一个人是自由的,我们赞同他的说法,我们具体的、当代的目标有三重——首先是逐个地解放人,这意味着实现我们的完全自由和反对限制这种自由的一切东西;其次是在艺术上解放人,这就是通过艺术作品促进获得解放的人们的交流;最后是政治的和社会的解放,是受压迫者的解放,是使人们摆脱他人的奴役.”

        他的这些言论自然不合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引起了苏联人和亲苏的德国人的不满,在苏联军队控制区的报纸批评萨特的《苍蝇》是一部反人道主义的剧作.但萨特仍然热衷于“第三种选择”。他与加缪、梅洛—庞蒂和安德烈.  勃勒东共同起草了一份要求欧洲和平中立的呼吁书,既不亲苏,也不亲美.  他们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实际上是既向往又讨厌.  这年三月,萨特完成了他的七幕剧

--  198

        职业抗议者  391

        《肮脏的手》,形象地说明了他对社会的思考,以及他对斯大林主义的感受.《肮脏的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某东欧国家“依利黎”为背景,描写的是革命党内部的路线斗争.  革命党内部因为思想路线的不同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党指示入党不到一年的新党员雨果去暗杀党的领导人贺德雷,因为贺德雷已经不再体现党的路线了,他主张与本国的法西斯政府达成妥协,实现广泛的统一战线.  而雨果等人则主张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纯洁性.  他们认为,只有杀贺德雷,才可使党不至犯机会主义错误而招至损失.  雨果因为对贺德雷的为人的敬重而迟迟未能动手,一再错过刺杀贺德雷的机会.  他想说服贺德雷坚持目的的纯洁,而贺德雷则坚持:为了实现纯洁的目的,必须弄脏我们的手.  雨果想与贺德雷讲和,这引起了雨果的上级和同事的不满.  有一次,雨果发现贺德雷与捷西卡——雨果的情人——拥抱在一起亲吻,他一怒之下开枪打死了贺德雷.  结果,他是因为情杀,而不是因为执行党交给他的任务才干掉了党的领导人贺德雷的.两年以后,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根据“国际”的精神,大家认为贺德雷的路线是正确的,党应该为他恢复名誉.  因此,雨果必须宣布他刺杀贺德雷是出于情杀,而不是因为政治任务.  否则,雨果就将会因为执行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而遭到惩罚.  雨果终于认识到,他的同志们实际上与贺德雷是一样的,都是冷酷的征服者,只有他自己死抱着纯洁的理想不放.  他至今还是认为贺德雷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为自己不是当时由于政治目的,而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杀死了贺德雷而感


--  199

        491萨特:荒谬人格

        到羞愧.  他要坚持纯洁的理想,他不能与这些人同事了.  他不愿承认自己是情杀,也不愿接受一个同志的帮助逃命;他选择了让他的同志们处死.《肮脏的手》在巴黎安托万剧场上演后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从4月2日演到9月20日观众仍是络绎不绝.  11月,《肮脏的手》经改编在美国百老汇上演,也获得成功,成为百老汇经久不衰的剧目.萨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的创作动机.他说,贺德雷代表革命现实主义,雨果代表革命理想主义,他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因为一出好戏应该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但由于这出戏的敏感背景和其中的超然党派的视角,萨特尽管作了这样的解释,但他落入被人攻击的处境却几乎是必不可免的.  一些评论家认为萨特是“与外界隔绝的哲学家、令人作呕的作家、恶意中伤的剧作家和蛊惑民心的三流政客.”

        《肮脏的手》提出的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是不是只要出于正确的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它?萨特说他只提出问题,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不偏袒任何一方,至少在主观态度上他是诚恳的.如果说,在《肮脏的手》中,还容易给人一种他偏袒理想主义的印象的话,那么在1952年他与加缪那场公开论战中,你就可以看到他实际上并不主张超越具体历史条件的抽象理想主义.  当时,苏联的西伯利亚死亡集中营已经被揭露,十年中有700万人在那儿失踪.  斯大林的古拉格群岛和他的警察国家使法国共产党也对批评苏联的人保持沉默.  萨特的态度是,既谈论苏联的集中营,也不允许反共分子把这些用作反共的材料.  这种态度使只坚持理

--  200

        职业抗议者  591

        想和原则的加缪老大地以为不然,终于导致了这对存在主义的伙伴由朋友间的分歧发展到公开的论战.  萨特在这场论战中声明的观点恰恰就是,考虑到苏联受到资本主义包围的特殊处境,考虑到他们遭受的战争威胁,以及反共分子对集中营材料的大肆渲染和大加利用,像加缪那样去跟着指责苏联是没有好处的.问题只能历史地具体地看待,要参与历史,就有一个立场问题.  萨特在文章中对加缪说:“是的,加缪,我像您一样认为这些集中营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但是,‘资产阶级新闻’每天所使用的那一套也同样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今天,我们的自由仅仅是自由选择为了自由的斗争.这种说法的奇特面貌只是表现了我从前历史的命运的奇特.您看,问题不在于将我们的同时代人关进牢笼,他们已在其中了;相反,是要我们与他们相结合,砸碎铁栏.因为我们也一样,加缪,我们也处于牢笼之中,如果您真的想阻止一场人民运动蜕变为暴政的话,……首先应该参加他们的战斗;如果想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道德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答加缪书》,《萨特研究》第35页,第39页)萨特指出,要想坚持抽象的原则,不走弯路,直接达到抽象的自由,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二、诺贝尔事件:拒绝来自官方的荣誉

        中国有句古话说,“物不得其平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