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科学与近代世界 > 第35章

第35章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事件在它整个的生命史中

把它追溯出来。一群电子加上大小相等的正电荷之后就构成

了原子,然后就形成了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这种物体最简

单的就是分子。一群分子就能构成一个普通常见的椅子、石

4头等物质块。因此,一个电荷就是内含物个性的标志。这是

附加在事件本身的个性上的个性。这种内含物的个性就是唯

物论的根据。

然而,这一点却同样可以用机体论来解释。当我们考察

电荷的作用时,便会发现它标志着一个经过空间与时间传递

而来的模式的起源。这是某些特殊模式的基调。例如,任何

事件的力场可由电子与质子的活动构成。这种活动也是能的

流和能的分布。此外,电波起源于这些电荷的振动。因此,被

传递的模式便可以看成是原子电荷的位态通过时间与空间的

流变。电荷的个体化是由两种性质结合产生的。第一是发生

功能的样态连续地同一,这样就作成一个决定模式传布的关

键。第二是它本身生命史的连续和统一。

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道:机体论直接地表达出了物

理学关于终极实有所作的假定。同时我们也看到,如果把这

些实有看成完全具体的个体时便是全然无用的。就物理学讲

来,这些实有完全在彼此互相推动,除开这种功能以外就没

有其他的实在了。特别是对物理学来讲,根本就没有内在的

实在。

显然,把机体的假说作哲学的基础应当首先归功于莱布

尼兹①。他的单子就是终极地真实的实有。但他还是保留了笛

卡儿的实体和改变实体的激情。这在他看来也能说明真实事

物的终极特性。因此,在他看来,内在关系便没有具体的实

在性。于是他便创造了两个与众不同的看法。一个看法认为

终极的真实实有是一种组合的活动,它把组成成分结成一个

统一体。因之,这个统一体便是实有。另一种看法认为终极

的真实实有是负载性质的实体。第一种看法先要承认内在关

系结合了一切的实在。而第二种看法则和这种关系所结合的

实在不能相容。为了要结合这两种看法,所以他的单子便没

有窗户。而单子的激情则反映出早已由神安排好的协调的宇

宙。这一理论体系因此便事先假设了一群独立的实有的结合。

他对于三种东西未作区别:一种是作为经验单位的事件,一

种是稳定后获得意义的持续机体,另一种是表现个体化进一

步完整的认识机体。他也不承认将感官资料以不同方式和不

同事件相关联的多种关系。这种多种关系是一种透视,莱布

尼兹认为它们除非是组合单子的性质,否则不能承认。这是

由于不加研究地把简单位置当作空间与时间的基本形态接

受,同时又把独立的个别实体当成真实实有的基本形态接受,

所以才产生了这种实际上的困难。这样一来,莱布尼兹唯一

能走的道路便只能是贝克莱后来所选择的道路(根据最流行

的解释)。也就是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帮他超脱形而上学的困

难。

笛卡儿曾经创立了一种思想体系,使后日的哲学在某种

程度上和科学保持了接触。莱布尼兹则以同样的方式创立了

另一种思想体系,使终极实在的事物——实有在某种意义上

成了组合的过程。这一体系一直是德国哲学伟大成就的基础。

康德反映了两个传统,他在一个基础上反映了另一个。康德

本人是一个科学家,但从康德学说中导引出来的学派对科学

思想的影响则很小。直到本世纪,哲学学派才把上述两个传

统结合起来,表达了一个从科学中导引出来的世界观,因此

也就结束了科学跟美学以及伦理经验所肯定的东西分道扬镳

的状态。

  

第十章  抽    象

在前几章中,我们分析了科学思潮对近代思想家所致力

研究的更深刻的问题发生了一些什么影响。任何个人、任何

有限的社会和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同时思考一切的问题。因

此,为了说明科学对于思想的各种影响,我们便从历史的观

点分析了这题目。像这样追述时,我始终没有忘记,整个故

事的结局是统治这三个世纪的科学唯物论的快乐体系显然垮


台了。因此,我便强调了几派盛行的批评意见。我自己也试

图提出另一种宇宙论的学说。这一学说内容十分宽广,足以

包括科学与科学批判的基本论点。在这一体系中,占主要地

位的物质概念被有机综合体概念代替了。但我总是经常从科

学思想的实际复杂情形和它所提示的混乱状态着眼。

在本章和下一章中,我们将把现代科学的特殊问题放到

一边,而对事物在作详细分析以前的性质进行客观的观察。这

种看法被称为是“形而上学”观点。所以读者如果连这两小

章形而上学都不感兴趣的话,那就最好跳过去看“宗教与科

学”那一章。那儿将重新讨论科学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讨论形而上学的这两章完全是叙述性的。这种叙述的根

据是:(1)对于构成直接经验的实际事态的直接知识,(2)它

们可以成为调和各种经验的系统叙述的基础,(3)它们能提

供许多构成认识论的概念。关于第(3)点,我的意思是对我

们所知道的东西作一个普遍的叙述后,就能使我们知道认识

为什么能成为已知事物中的一个环节。

在任何被认识的事态中,对象都是一个经验的实际事态,

视超越该直接事态的实有领域如何而有不同①;因为那些实

有这一经验的和其他经验事态发生类似的或不同的连系。例

如,某一深度的红色在直接事态中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和一定

的球形连系在一起。但这种红色和这种球形都表现自己超越

了这个事态。因为两者都和其他事态具有其他关系。同时,除

开同类事物在其他事态中的实际事素以外,每一个实际事态

都处在另一种交互关连的实有领域中。这一领域是由一切可

以为它作有意义的陈述的假命题显示出来的。这是一个存在

着许多不同的方向的领域,它在实际中的立足点超越了任何

一种实际事态。假命题对于每一个实际事态的真正关系是由

艺术、虚构叙述以及关于理想的批判等显示出来的。这就是

我所主张的形而上学论点的基础,也就是说,对实际的理解

必须联系到理想。这两个领域是整个形而上学的立场所固有

的。如果能真实地说出关于某一实际事态的某种命题是假的,

这便表现了美学成就的颠扑不破真理。它表明了“伟大的否

定”,这就是它的基本性质。一个事件的决定性和它的假命题

对它的意义是成正比的。假命题对事件的关系无法通过达成

态而与事件的本质分开。这些超越的实有被称为“普遍”。我

个人喜欢用“永恒客体”,这样就能摆脱“普遍”一词在漫长

的哲学史中所具有的假定。因此,永恒客体在本质上是抽象

的。我所谓的“抽象”指的是永恒客体本身(也就是它的本

质)不必涉及任何特殊的经验事态就可以直接理解。成为抽

象就是超越实际的特殊具体事态。但超越实际事态并不等于

和它脱离关系。相反地,我认为每一种永恒客体都和这种事

态有其固有的连系。这种连系我称之为进入事态的样态。因

此,要理解一种永恒客体,必须认识以下各点:(1)它的特

殊个性,(2)它体现在实际事态中时常发生的与其他永恒客

体的一般关系,(3)说明它进入特殊实际事态的一般原则。

这三点说明两个原理。第一是每一个永恒客体都是一个

个体,在其自身特殊的形式下形成其本身。这种特殊的个性

就是该客体本身的实质。除了形成它本身以外就没有别的说

法了。因此,个体的本质只是从其独特性来看的本质。同时,

一个永恒客体的本质也只是它对每一个特殊事态作出其独特

贡献时的情形。这种客体在各种进入事态的样态下都是它本

身,所以这种独特贡献对于所有的事态说来都是相同的。但

单就进入的样态来讲,仍然每次都是不同的,所以它的特殊

的贡献也一次和另一次不同。因此,一个永恒客体的形而上

学地位就是实际的可能性的地位。每一个实际事态的性质要

由这种可能性在该事态中体现出来的方式来确定。因此,体

现就是可能性的选择。更正确地说,这就是根据它在该事态

中体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分等加以选择。这一结论就使我们得

出了第二个形而上学原理:一个永恒客体作为一个抽象的实

有来看,不能脱离与其他永恒客体的关系;它虽然和进入某


一实际事态的实际样态无关,但也不能脱离它与一般实际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