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盛唐德云社 > 第6章

第6章



  

秋收在即,天公竟然降下大雨,水田又在坡岭的下方,如果雨势过大形成积水的话,就有可能淹没稻谷,那样的话,一年的期盼都将赴之东流,所以说心急如焚的李云和玉娘,第二天蒙蒙亮便穿着蓑衣冒雨来到田间查看。  

还好,稻谷虽然被雨声冲倒了一部分,只要天公作美及时天晴,收割也许会困难一些,但产量应该没有影响。  

回到家中,玉娘便跪在门边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怜悯早日天晴,事已至此,就算根本就没有一丝迷信心里的李云,也忍不住挨着她跪下,诚诚恳恳的向天公祷告。  

哗哗哗哗,虽然百姓们焚香祈求,可上天却依旧充耳不闻,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下到村民们撇家而逃,下到整个鸡冠岭村人心惶惶,下到李云心灰意冷,下到……  

大雨冲毁了去镇上的道路,大雨淹没了整片即将成熟的稻田,大雨也抹杀了玉娘和李云的希望,所以才有了本书开篇的那一段。  

突然,李云感到怀里的玉娘动了一下,随即他也从睡梦中醒来。

第六章  牛角店镇

(明天更新两章,有票的,也喜欢本书的请赐票。)  

天光大亮,凄冷的晨光伴着嗖嗖凉风从破庙外袭来,激灵,李云和玉娘同时打了个冷战。  

“玉娘,对不起,是我该死,我应该想到你没吃东西的,”李云看着憔悴不堪的妻子,心中一阵难过的说道。  

“不,相公你没有错,玉娘真的不饿,”赵玉娘伸手捂住了李云的嘴,不让他再说下去。  

咕噜,咕噜,两人饥饿的肚子同时叫了起来,苦苦一笑,李云伸手搭在玉娘的额头,发现她并无高烧的迹象,总算安心了不少。  

食物没有可以去外面寻找,只要两人身体无恙,再困难也能够熬过去,相视一眼,两人都被对方的狼狈之象惊呆。  

灰头土脸不说,身上的衣衫虽然暖干,但昨晚跌倒时侵染的泥浆却片片在目,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活脱脱两个叫花子,只是腹中饥饿的二人却无暇顾及这些。  

翻身从供桌下起来后,李云看了一眼身旁的玉娘,心中一阵难过,抬头望去,这座娘娘庙上共的王母娘娘,依旧慈祥的看着下面的二人。  

玉娘曾因没有身孕来此上过香,今天又是在娘娘庙的供桌下安然躲过了洪灾,心中对娘娘万分感激,就想跪下再次祈祷一番,谁知。  

“走吧,到外面看看有没有可以充饥的野果,”李云拉着迟楞的玉娘迈步走出破庙,大雨停了,东方也露出久违的朝霞,可放眼望去,满山遍野无不透漏着凄冷。  

平时植被茂盛的鸡冠岭,现在竟变成千疮百孔的模样,到处都是被洪水冲倒的大树,乱石翻滚,山间的沟壑内泛黄的洪流还在奔腾而下,坡下现在已经变成了汪洋大海,也不知多少村庄付诸东流,哪里还有家的影子,更不要说田间的粮食。  

“完了,什么都没有啦,”叹息一声,李云和玉娘跌坐在破庙外的石阶上。  

稍微平静了一会,四下扫视的玉娘突然惊呼道:“相公,你看那里,要不是娘娘保佑的话,我们两个必死无疑。”  

娘娘庙的后山墙上,一颗参天大树正斜压在破庙上方,大树的主干离庙宇的青瓦只有半尺的距离,巨大的树根掘土大半,只留少部分在苦苦支撑着它,稍微有风一吹,它就会硬生生的倒在娘娘庙上。  

巨大的压力撞击庙宇,娘娘庙必塌无疑,躲在里面的二人后果可想而知。  

生死就在一线之间,妈呀,难道真是王母娘娘显灵庇佑,看到眼前的情形后,李云心中暴寒,脸色也一阵苍白,旁边的玉娘脸色也不太好看。  

宁可信其有,噗通,噗通,两人同时在庙门口台阶上跪下,面向庙内的王母娘娘,李云虔诚的道:“多谢娘娘昨晚显灵庇护,它日我李云若有富贾荣华之时,定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拜完后,李云就准备起身离开这是非之地,家是回不去了,最近的芦花镇也因道路不通无法前往,现在二人唯一的出路是翻过鸡冠岭上那座陡峭的山峰,去山那边地势较高的牛角店镇逃生。  

别无出路,就是逃荒要饭,也总比饿死要强的多,在他考虑这些时,玉娘却咬着樱唇磕头道:“信女恳求娘娘赐给我们夫妻一男半女,也好为李家延续香火,它日定当……”  

心头一暖,李云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原来玉娘还是这么在意没有身孕的事情。  

“玉娘,我不是早告诉你,我们没有孩子是因为你身子嘘,精血不足的原因,而且咱们现在的情况也养不起他,你千万不要自责,知道吗?”李云伸手将她抱起,边走边安慰道。  

“嗯,我相信相公,”轻轻嗯了一声,玉娘倒在他怀里。  

经过几天的冲刷,泥泞不堪的山路十分难行,再则饥肠辘辘的李云也没有多少力气,抱着玉娘没走多远便有些气喘吁吁的。  

“相公,放我下来吧,去牛角店镇的路你不太熟悉,我头前带路。”玉娘挣扎着从他怀里下来,两人相互搀扶着向眼前那座山峰而去。  

绕过一块巨石后,一株野柿树被山洪冲到了前面的小路旁,虽然几经蹂躏,可喜的是,枝头上的柿子还有大半健在。  

终于不用挨饿了,心头一喜,夫妻二人就准备上前采食这种略带苦涩的柿子充饥,突然,他们身后响起一阵巨大的轰隆声,回头望去,李云和女娘再次同时向崩塌的娘娘庙跪下磕头……  

贞观十三年,山东省平阴,莊平,高唐,泰安几个县乡州府遭遇罕见的洪灾,几万黎民流离失所,灾情刻不容缓。  

一时间,山东官员上程朝廷赈灾的奏本,如雪片般急速送往京师长安。  

圣主爷李世民体恤百姓疾苦,传下号令,责令户部即刻拨下赈灾的钱款,大开粮仓,广开粥场,由专人负责督办此事。  

老百姓怕天灾,做官的盼天灾,这是自古以来恒久不变的真理,为什么,那还不明摆着吗?历朝历代都是,虽然朝廷三令五申要严惩贪官,可哪次拨下的赈灾钱款,能够全数落在百姓的身上,多数都进了那些贪官的腰包,就拿现在来说吧,县乡两级截留上级下拨的钱款并不新鲜,更何况在官官相护的封建社会呢?  

平阴县七品正堂卢良也不例外,他管辖的几个乡镇受灾严重,是朝廷重点救济对象。  

卢良本是济南太守林忠的一个远房侄子,家中殷后广有钱财,祖上留下的基业让他挥霍几十个春秋应该不成问题,只是此人天生就是个吝啬之人,从来都不闲钱多,只进不出,被他的几个太太“尊称”为铁公鸡。  

三十岁之前经商一直未曾大赚过,后来他便瞄上了做官这一行,花些银两上下打点,又有济南府尹林忠的关系,他便堂而皇之的捐来了平阴县的父母官。  

平时搜刮民脂民膏他,总觉的钱财来的太慢,这次朝廷拨下赈灾钱粮,卢良和夫人们商议一下,打点好三班六房,势必要憋着劲狠狠的搂一耙子,他是乐了,平阴县的万余受灾黎民,却更加的苦不堪言。  

平阴县受灾最轻的是地势较高的牛角店镇,十村到有八村还算完好。  

今天,牛角店镇的大街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除了多了那些三三两两结伴从外地逃来的难民外,镇上的居民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影响,洪灾带来的阴霾,只会笼罩在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头顶,在那些奸商眼中流露出则是难得的窃喜。  

大灾过后,势必要哄抬物价,趁机赚的盆满钵满才是他们的本性。  

那些热腾腾的肉包子,喷香的油条,劲道的刀削面,不是那些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叫花子可以消费的,他们都向镇上唯一的粥场而来。  

朝廷下拨的粮食被过期的大米和发霉的小麦代替后,虽然有些难以下咽,但每天不多的数量也需要早去才能分到,不然你就饿肚子吧,饿死活该,这就是现实,你不服不行的现实。  

李云拉着面黄肌瘦玉娘踉踉跄跄的来到粥棚外面,已经是中午时分,七八天啦,夫妻二人多半都是靠吃些野果野菜度日,大灾之年,讨饭也无处可去,听说牛角店镇有粥场,两人便想来喝口热的,可惜他们来晚啦,那些“健康食品”已经被哄抢一空,要等到明天才会再次开放。  

从鸡冠岭到牛角店镇的路程本不需这么多时日,只是两人的身体都十分虚弱还要寻找食物,一天根本就走不了多少路。  

“还有粥吗?”粥棚外面,玉娘怯怯的问了一句。  

“去去去,早干嘛去了,今天没有了,明天早点来。”衙役见又来两个叫花子,便不耐烦的道。  

“这些叫花子终于打发完了,走,咱们也去吃些酒肉。”镇里的耆老哈哈一笑,根本就没有理会他们,领着几个衙役,拐弯走进旁边一个飘香的饭馆。  

“小二,给我们来一桌上等的酒席,大人您上座,哈……”  

听着他们的大笑声,李云心头一阵难过,两条腿犹如铅铸一般,再也迈不开一步。  

“走吧,相公,我们明天再来,饿一天没事的。”听到玉娘在唤他,李云才从悲凉中醒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冲着饭馆的方向凄凉的说了两句,李云和玉娘相互搀扶着向前面的小巷而去。  

腹中饥饿,夫妻二人刚刚转过小巷便跌坐在旁边的台阶上休息。  

心中难过,李云和玉娘谁都没有留意,他们身后的小门上书写的“周府”字样,黑油漆的角门锃光瓦亮,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