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致远天下 > 第五十二章难题(下)

第五十二章难题(下)



“银子。”

        “材料。”

        “经验。”

        “配套。”

        魏翰和陈兆锵每个人嘴里都蹦出两个词来,言简意赅。说完两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只要有了这些,别说什么理想巡洋舰,就是最好的铁甲舰都能造的出来。”

        接着两人将这些解释起来,并且将早就准备好的资料拿了出来。这资料上,可不光光是建造一艘舰船所需要的东西,这个上面简直是建设一个国家制造局所需要的所有机器。每种机器之后,还标注了所用所需,以及用于那种方面。

        从所需要购进的“制造机器之机器”,即机器母机,到需要造船厂需要开设的木工厂,铸铜铁厂,汽炉厂,甚至到了枪炮厂,细分下来还有火yao厂,枪子厂,炮弹厂,轮船武器配备也一个不少,水雷厂,浆帆车间等等,再看后面还有明显新加上的痕迹,上面俨然写着鱼雷厂。甚至连炼钢厂都位列其中。

        李鼎新看这两个瞪着自己像乌眼鸡样的两人,心中一阵的苦笑。这那里是为了造一艘军舰啊!这简直把中国的重工业建设的重任压到了我的身上。

        李鼎新何尝不想这样啊!今天就把所有的重工业工厂建造起来,明天就把所有的枪炮武器制造出来,后天就能将轮船大舰造得出来,再然后当然是成为海权国家。可是这可能吗?

        就看这两人所列出的东西,有些东西李鼎新已经建设起来了,比如炮弹装填厂,比如部分的火炮仿制,造船所要的木工车间,浆帆车间,这些倒不在话下。可有些实在李鼎新实在是无能为力,光是一个炼钢厂,就能让李鼎新吐血,即便李鼎新全力弄个钢厂出来,那也要有铁矿石让你来炼啊!指望平潭找个弹丸之地,即便有铁矿,估计炼上两炉钢,那矿底也就空了。更不用说李鼎新现在压根就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李鼎新如果不看他的投入的话,也算是个富翁了。光他自己的产业一共有三个,洋灰和卷烟这种东西基本都是无本万利的东西,洋灰那全靠石灰石和粘土,只要矿不完,那东西就还有得赚。卷烟那东西加个过滤嘴,那就是卖一包装,说起来没什么难度,靠着刚出现,当然要大赚特赚一番。

        可这两块的看上去似乎丰厚的收入,却被一个平潭造船厂吃的干干净净,这些收入基本都投入到了平潭船厂基础建设中去了,不然平潭船厂凭什么能够这么快的拥有那么多3000吨以上的船坞,凭什么有能有那么多配套车间。

        相对与平潭船厂的投入来说,它现在能够接到的单子除了那十艘“福龙”级远洋鱼雷艇的军舰订单以外,不过是一些很小的民用船只的订单,说实话,光是凭借这些订单,要收回最初的投入那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现在这些订单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不至于让李鼎新亏空的太多。

        在军火复装倒卖这方面,家族毕竟是占了大头的,李鼎新只能在其中得到一部分的收入。而这部份收入,李鼎新才能自己支配,可是办军校,养那海军陆战队也要钱啊!只靠官方的补助根本就不够,李鼎新养的这些人,一个人的费用就是官方洋枪队的五倍以上,如果不是现在李鼎新的老爸一直在补贴,估计李鼎新已经破产倒闭了。

        如果李鼎新没有新的进项,估计李家也扛不了多久。李鼎新这次要造舰也主要想依靠马尾船厂抢救出的机器,材料以及技工的。

        李鼎新计算了一下,靠这马尾船厂抢救出的那些宝贝机器,建个火yao厂,枪子厂,还能勉勉强强的建个炮厂。再要建设其他的,可就没东西可用了。

        不过想想,这两人提出的东西也对,你总不能除了壳子是自己造的以外,动力系统,武备系统全部都是外国造的吧!成本大不说,光是在现在还没有标准件的时代,如果坏了一个螺栓可能连整个机器都使用不了,难道要上战场的军舰还要等外国进口配件不成?

        除了资金,配套设施以外,经验才是李鼎新最担心的东西。在英国和法国,从来都不缺建造军舰的技工,而在中国,近代军舰只是刚刚开始制造而已,马尾船厂抢救出来的数百工人,数十技工恐怕算是这个时代比较有经验的技工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过是制造过千吨级的军舰,2千吨级的运舰而且还全部都是木质铁肋的船体。而现在提出的设想,那肯定是五千吨以上,全钢船体的巡洋舰,恐怕不光是李鼎新心里没底,就连面前这两个主持过军舰建造的人心中,也没有十全的把握吧!

        难道就算了,李鼎新脑子中刚刚闪现这个念头,立刻就被自己所否决掉了。他慢慢的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前,看这一直铺在那里的南海的海图。李鼎新的手指点在平潭,接着他的目光向左右两边延伸着。

        台湾,海南,这********最大的海岛。台湾地处中国海区东南部前沿,又位于亚洲东部岛链中环,绝对的战略要地,最重要的是台湾有金,铜等金属矿产,更有煤,石油等能源,天然丰富的硫磺,这些东西都是军事必备。而海南岛则有富铁矿,更临近越南,越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炭多为非常优质的无烟煤,铁矿也多为优质铁矿。

        现在平潭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李鼎新的胃口了,中国内地的广大地区倒有很多适合的建造钢厂煤矿的地方,可是现在清政府对内地的控制要严密的多,像这种类似制造局的工厂机构,别说那些老古董的顽固派,就连李鸿章等这些洋务派恐怕都不会让这些机构掌握在私人手上,何况掌握这些机构的还是个中国人。

        李鼎新把手拍在整个中国南海的岛圈上,回头道:“我们先把军舰定型再说。”坚定的一挥手,“我们边建设,边制造,争取三到五年之内,建设成亚洲最大的轮船机械制造所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战列巡洋舰的首舰制造成功。”

        看这李鼎新考虑再三的回答,两人已经没有必要再追问什么,全部把心思放在了自己最专业的方面,开始了对这种新式战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