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致远天下 > 第五十三章圣旨到(上)

第五十三章圣旨到(上)



        既然将其他方面的难题全部放下以后,那么相对来说,定型问题就能方便的多。不过即便如此也不是四个人能在一天晚上所能决定的。在激烈的讨论了一晚上以后,也不过是对船型,船体材质,水密封舱以及底舱设计等几个小的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便是这种速度,李鼎新也觉得有些太快,反复的强调,对这些设计一定要论证再论证,直到没有一丝破绽为止。

        说完这些,李鼎新和陈英两人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了,可两人看着另外两个正在相互论证的两人,才知道在科技研究面前,估计铁人三项的冠军也无法和他们的体力相提并论。

        似乎已经意识到李鼎新两人许久没有说话了,魏翰停下话来,看了两人一眼,咧嘴一笑道:“我们是早就已经习惯了的,你们先去休息吧!”

        李鼎新揉了下已经闭上的眼睛,搽了下快要滴到地上的口水,尴尬的一笑道:“那好,这两天两位就住在我府上好了,等基本讨论的差不多再回平潭好了。”

        魏翰摇摇头道:“我们下午就回平潭,有很多资料都需要进行查找,这里是没有的,现在连马尾绘事院里面的资料都没有咱们平谭船厂的多,林文和那就属海盗的,趁着乱,把这些没什么人保护东西一股脑的全都拉到平潭,我敢说,现在平潭船厂的绘事院,集中了全中国最全最新的资料,集中了全中国最多的舰船设计人才。”

        看这魏翰一脸自豪的样子,这让李鼎新心中非常的欣慰,这些人已经把平潭船厂看做是自己的一般,这种主人翁的心态,必将让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在目前中国舰船研究的后备力量几乎没有的情况下,这些设计人才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瞬间,李鼎新就做出了决定:“我决定在平潭水陆学堂加设一到两个专业,专门培养舰船研究人才的,先在这里学些基础的东西,然后送去留洋,这样也算多给中国的培养点人才。”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现在不光是支撑海军。看李统的意思,恐怕整个中国的造船业,重工业都要支撑起来,如果现在江南制造局也归李统管辖,那就太好了。”魏翰接着续道:“就设机械和工程两科,学制就三年好了,教员我们绘事院派。说起来留洋,我认为从水陆学堂中选出这种人才,还是很方便的,将这些人加强一下,今年就能送出去三五十人。”

        李鼎新眼睛一翻,重工业的重任那是我的意思吗?明明是你们老几位的意思,怎么就加到我头上了,听到三五十人,李鼎新又是心中嘀咕,清政府一年送的人不过是几人,十几人,一下就让我送个三五十人出去,如果每个军阀都有这样的实力,那中国的人才基础以后真的没跑了。不过李鼎新心中说这话时,显然没有意识到,现如今,有当军阀心思的恐怕只有他李鼎新一个人吧,而且离真正意义上的军阀还有一定距离。

        出了书房,送走陈英,李鼎新忽然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去。小五小鹿都没在,自己那个名存实亡的老婆也在平潭,即便在这里李鼎新也不会向那里凑。

        李鼎新忽然没了瞌睡,回到平常和众人议事的堂屋。就看见桌上有留给自己的纸片,落款是一个火焰样子的图形。

        李鼎新哑然失笑:“比你强的地方记不住,就只记得自己放的那把火。”笑着摸摸自己还没好完全的腿,仔细看这纸片上写的东西。

        渐渐的李鼎新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将纸片拍在桌子上,“爱搞阴谋的人总是不介意把人心象最坏处想象。”

        话是这样说的,李鼎新也觉得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绝对是李鼎新的一个失误。“我怎么就没从街上随便捡个外国人当船厂的法人代表啊!”

        纸片所说的就是平潭船厂的事情。民间自有船厂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现在的平潭已经作为练军水师的锚地,而一些修理军舰的工作都是由平潭的李氏船厂完成的,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平潭船厂有能力修理甚至制造近代军舰,这不是朝廷能够允许的。如果是中法战争没有爆发以前,李鼎新官场上没有什么敌人的情况下,各方多多打点一下,这事情也就各方也就只做没有看见,过去就过去了。毕竟,在中国官场上,还是银子开路,拿银子办事嘛!

        现在可不同了,中法开打,马尾开战。整个朝廷各位大佬的眼光可都集中在这里,顽固派在找洋务派的麻烦,洋务派在挑顽固派的眼,清流更是瞪大了眼睛想找些政绩,而主战派和主和派则将这三个派系的人物都包裹其中,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光看从福州大佬就知道了,张佩伦是清流,何如璋是洋务,这两人都是比较坚定的主战派。而其余的多是顽固派,主和一流。

        在这种两派互掐,又都无法奈何对方的情况下,双方的下属会当然的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时候不漏口实还是比较好的。何况如果有一天,张珮伦同志在其他方面找不到政绩了,心情一不好,把我给弄上去可不是个事。

        看来需要时间和德国老头好好聊聊天了,想办法把平潭船厂转成德资公司。可是,一转念,李鼎新又有了新的想法,觉得这样有些不妥。现在的平潭对德国人的依赖太过严重。

        船厂方面的订单是跟德国人接的,原材料要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方面更是如此。如果现在再需要和德国人谈船厂的法人问题,恐怕会附加很多条件吧!可是现在不和德国人合作,又和谁合作呢?

        习惯性的走到书案前,书案仍旧摊开的是《老子》,随意的拿出一支毛笔,转了起来。

        法国人是第一就需要除去的,除去法国正在开战不说,法国人的因子里有太多浪漫的因素,导致法国的海军发展思路和世界主流的发展思路已经偏离太多,天真的认为一个“绿水海军计划”会让法国的海军变的更强大。可是没想到法国海军从世界上第二大海军变成一个无关轻重的海军力量,甚至一直到其后几十年都没有恢复过来。

        英国人恐怕也不行,虽然高傲的大英帝国的造船业一直处于世界造船业的顶峰,再加上殖民地的资源支持,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到二次大战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直到二次大战后期,才被强大的美国海军所超越,而凭借的还是美国的航空母舰的强大实力。但是,高傲的英国人没有和哪个国家资本合作的习惯。通常他们的做法是通过军队,把想要的东西抢过来。

        剩下的三国国家的商人,都有合作的可能性。有的已经现在就在合作了,那是欧洲的德国人。还有的更纯粹一些,只是为了利益的美国人。还有就是对中国的南海,甚至对中国的大陆都有无限渴望的日本人,而日本人目的恐怕也是很纯粹,攫取土地。

        德国人其实已经不需要特别考虑了,在前期的时候,那个德国老头给了李鼎新很大的帮助,甚至有些帮助纯粹是靠这激情,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可是,没有利益仅有理想和激情是不够的,在现在找个时候,如果李鼎新开口的话,德国老头会答应的同时,也会为自己的祖国提出政治条件。这是应有之义,在德国能够叫嚷海权的人,那个不是为了和大英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梦想,那个不是为了帮助德国争夺更多的海外殖民地?估计李鼎新的条件刚一提出来,他就会提出租界甚至把平潭变成德国在中国的香港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李鼎新到觉得把平潭变成德国在中国的香港是个绝好主意,利用一段时间把平潭发展好,工业基础搞好,借助德国的力量发展发展陆军,等到90年代,德英全球竞争的时候,在捞上一笔,最后在一次大战以前收回来,那会祖国也统一了,生活也美好了,殖民地也取消了。只YY了一下,李鼎新就摇摇头笑了,这里还是英法的实力范围,如果德国要求这里成为自己殖民地,恐怕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英国。1880年,德国刚刚完成自己自上而下的完成德意志联邦的统一,确立自己在欧洲的霸权地位才符合德国现在的利益,现在可没有精力去为了一个资源不多,人口不多的东亚港口和大英帝国开战。

        美国人就比较好办了,老三就在美国,找愿意到中国投资的个把资本还是比较好办的。作为一个追求商业利益的国家,只要足够的利益,美国商人还是比较可爱的。什么都有可能,现在李鼎新觉得,如果由美国人做老板,德国人拉订单,中国人积累经验,想来是对三方都有利的事。而有个美国人现在就可以用到,威廉,霍兰,让他挂个名还是没有问题的,将平潭船厂变成美德合资是个不错的想法。

        亚洲的日本人。李鼎新本能的讨厌这个名字,但是却无法否认,如果李鼎新现在的目的是整个中国的南海岛链,那么日本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在各方面都会和他有所交道。

        早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日本先是吞并了琉球,接着也曾经对中国的台湾用兵,并且一度占领了台湾,这才刺激的清政府大力的发展新式的海军,在欧洲列强面前吃瘪就够难堪的了,还能让日本猴子也骑到自己脖子上。这也是在19世界七八十年代,中国在日本的外交公使都比较强硬的原因。(何如璋就是其中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的目的也是非常单纯的,单纯到只想把你连骨头带肉都吃了,根本不用考虑还给你留下某部分的问题。但是出面的永远不会是打日本皇军,出面的一定是那些日本商人。如果有日本资本进入平潭,那将是灾难。但如果只是日本的资金和日本的部分军事援助呢?把糖皮吃了,把炮弹再打回去?

        这个问题台复杂,还是等那人回来再商量好了。一旦事情想通想透了,李鼎新的瞌睡劲就上来了。

        刚要找地咪上一觉,门外的护兵大喊道:“李统,李统,圣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