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中庸不平庸 > 第6章

第6章





对于父母的吩咐,也要讲究策略。如果要求合情合理,自己又力所能及,那就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可是,如果父母的要求违背了情理,那又怎么办呢?

春秋时候,晋国的大夫魏武子有一位没有生下子女的爱妾。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嘱咐自己的儿子魏颗:“我死之后,你一定记着,把她嫁出去,别让她在咱家受苦了。”可是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儿子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记着把她杀了给我殉葬啊!”说完就死了。可是魏颗并没有把父亲的爱妾殉葬,而是把她嫁了出去。魏颗说:“老人病重的时候,神智昏迷不清,那时候的命令是乱命,不符合道理。我所根据的,是父亲在清醒时候给我的命令。”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不分胜负。正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老人把地上的杂草打成结,绊倒了杜回,使这位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受到了国君的赏赐。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啊!

这就是成语“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在中庸者看来,魏颗不从乱命,执行了父亲合乎情理的命令,拒绝了父亲不合情理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大孝。

《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什么叫做孝呢?就是善于继承父辈的志向,善于传述父辈的事迹。

这里关键在一个“善”字。父母想当艺术家,是不是子女也要去当一个艺术家才算是孝呢?父母有着辉煌的经历,是不是子女逢人便说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才算是孝呢?显然不是。善于继承父母的志向,说的是要继承父母追求志向、努力前进的精神,要抛弃父母性格中的缺点、弱点,发扬父母的长处、优点;善于传述父母的事迹,说的是要记住先辈创业的艰难,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教育下一代人理解先人的奋斗历程。

中庸之道就是这样,反对任何形式的“一根筋”,反对简单处理问题。孝是人类天生的情感,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即使是在这样的问题上,中庸之道也提醒我们,注意方式方法,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多考虑说话做事的后果,不走极端,不意气用事,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办法。

《中庸不平庸》  第二部分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肠冷腹热,皆不可取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教育子女的《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

墨翟就是墨子,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无论对什么人,与自己的关系不管亲疏,都要一概施之以爱,热心救世。墨子的弟子们组成一个学派,行游天下,不但在理论上宣传自己的主张,而且从事实际的政治,试图阻止各国之间的常见征战,电影《墨攻》就是对墨家学派这种特征的形象再现。所以孟子说他们“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不怕劳苦,不顾个人的身体,一心为别人考虑。

杨朱,也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的主张和墨子正相反。杨朱宣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拔下我一根汗毛,即使能让全天下都得到好处,我也不干,因为我自己受到了损失。他的实际行动也是如此,“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从来不参加军队,遇见打仗的地方绕着走,也从不掺和别人的是是非非。杨朱认为,天地万物,都没有自己的身体尊贵,凡是有利于我的,就干;不利于我的,一律不为。

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做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做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都不得其中,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

《颜氏家训》的时代,虽然距离现在已经一千五百年,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们。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难,帮不帮忙?帮多大力度的忙?什么样的事一定要帮,什么样的事可帮可不帮,什么样的事又坚决不能帮?什么时候要量力而行,什么时候又必须全力以赴等等。

有的人,属于“有事您说话”型,待人非常热情,热心肠,朋友有难,两肋插刀,朋友没难,不分彼此。“义字当先”,只要别人张嘴,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事情能做不能做,从来没有二话,赔钱搭力气也要办好,甚至对亲戚朋友“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主动发现困难也要帮”,即使是社会上八竿子打不着的闲事,也都要管上一管,对自己的家里却一百二十个不在乎,真正是“心里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就跟墨子的所作所为差不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事先看是否与自己有关,“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假如确实和自己有关系,那也得衡量衡量利弊,有利的事不做白不做,有害的事避之唯恐不及。总之,无利不起早,他人是非,干我甚事!

这是往极端里说。其实,现实中墨子和杨朱这两种人都极少,但是,冷肠和热腹这两种倾向,却是普遍存在的。

《中庸不平庸》  第二部分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颜氏家训》的作者身处乱世之中,更懂得帮助人有时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他举例子说明符合道义的忙,即使有风险,也应该伸出援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况死士归我,当弃之乎?伍员之托渔舟,季布之入广柳,孔融之藏张俭,孙嵩之匿赵岐,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无路可去的小鸟飞入怀中,实在值得怜悯,更何况仁人志士投奔于我,怎么能抛弃呢?

“伍员之托渔舟”,指的是战国时候楚国的大臣伍子胥。楚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之父,伍子胥逃亡吴国,前有大江拦路,后有追兵堵截,多亏一位渔父冒死将伍子胥渡过江去。

“季布之入广柳”,说的是西汉大将季布。季布为人诚信,汉高祖通缉他,濮阳周氏将其藏在自己家中。官军排门搜索,快到周氏家中的时候,周氏把季布藏在广柳车(就是丧车)之中,偷运出险境。

“孔融之藏张俭”,说的是东汉名士孔融。东汉末年宦官专政,张俭不屈,得罪了中常侍侯览,被全国海捕。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前去投奔,不巧孔褒不在家。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见张俭十分困窘,说:“家兄虽然不在,难道我就不能做主人吗?”就把张俭藏在家中。后来事情泄露,张俭侥幸逃脱,孔融兄弟争死,最终孔褒遇害。

“孙嵩之匿赵岐”,指的是东汉义士孙嵩。赵歧为官正直,得罪了宦官,中常侍唐衡的哥哥做了京兆尹,把赵歧的全家都杀了,只有赵歧孤身逃出。隐姓埋名,在北海卖饼为生。孙嵩在市场上逛街,发现这个卖饼的不是常人,知道是逃难的忠臣,就邀请赵歧跟自己一辆车回府。赵岐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在没人的地方,孙嵩对赵歧说:“我乃是北海孙宾石,全家上百口人,一定能保护你。”于是把赵歧养在家中,藏于密室。

颜之推认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善”,做好事,救好人,所以虽然冒着很大的危险,仍然值得提倡。这叫做“为善则预”,只要是好事就应该参与。

另外一些例子,虽然同样是急人之难,颜之推却认为丝毫不足取:“郭解之代人报仇,灌夫之横怒求地,游侠之徒,非君子之所为也。”

“郭解之代人报仇”,是说战国时候的郭解,为人任侠,以替人报仇来结交朋友。至于此仇因何而结,该不该报,却从不挂心。

“灌夫之横怒求地”,说的是汉景帝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看上了魏其侯窦婴在长安城南的一块好地,派手下人籍福向魏其侯透风。魏其侯很生气,说:“我虽然不再受皇上之宠,但是丞相难道能硬夺走我的地吗!”灌夫与魏其侯关系很好,听说了这件事,简直比魏其侯本人还要生气,大骂籍福。武安侯田蚡虽然不再提这回事,心里却很不高兴,|Qī|shu|ωang|特别不满灌夫多管闲事。后来,事情越闹越大,魏其侯和灌夫终于都死于田蚡之手。

颜之推说,像这两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没事找事,帮忙帮得损人不利己,“非君子所为也”。

《中庸不平庸》  第二部分  准以仁义,行乎中庸

最后,颜之推说,假如有犯上作乱的行为,或者在政治或家庭中犯了错误,绝对不能包庇。要是亲戚朋友有了危难,那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一定不能吝啬,至于那些突发奇想,或者就想弄两个钱花花的无赖之徒,千万别搭理他。

帮忙要帮到点子上,要在别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更要注意帮忙的方式和分寸,不能帮倒忙、越帮越忙。

第一,要确认帮忙的对象。许多人都有助人为乐的热情,但对哪些人真正需要帮助却往往分辨不清,结果好心办了错事。人,不只是在遇到难关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才需要帮助,也不能等到人家到处乞告无门的时候才决定出手。由于遭遇、环境和个人性格的不同,任何人都可能会需要帮助,即使他是亿万富翁或者官高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