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心灵鸡汤 > 第77章

第77章



                                    

        ——查尔斯·A·比亚德

        他的掌心在出汗,他需要毛巾来擦攥紧的手。一杯冰水可消解他的干渴,但不

        能消除他的紧张。身下所坐的太空垫和今天他所面临的国家奥林匹克比赛同样让人

        焦灼。  横竿定在17英尺,比他个人最好成绩高3英寸。米奇尔·斯通面临着他撑竿

        跳高生涯中最富挑战性的时刻。

        尽管最后一项跑步比赛一个小时之前就已结束,但看台上仍挤满了大约2000多

        人。撑竿跳是所有田径比赛中真正富有魅力的一项,它把体操优雅的姿态与健美身

        体的力量完美结合起来。它还具有飞的特色。飞到二层楼那么高这种想法,对于观

        看这项比赛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今天,此时此刻,这不但是米奇尔的现实

        与梦想,而且是他的追求。

        米奇尔记事起就梦想着飞翔。他妈妈给他读了许多关于飞行的故事。那些故事

        总是讲飞翔天空,鸟瞰大地。母亲读到细节时的兴奋和激情使得米奇尔的梦想充满

        了神奇的色彩和动人的美丽。米奇尔让他的梦想得以重现。他将使乡间的小路变短。

        在脚下,他能感觉到岩石和土块。当他沿着金色的麦田跑步时,他总要超过经过身

        边的机车,就在此刻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从地面腾空,像鹰一样高飞。

        无论飞到哪里,他都难忘母亲的讲述,无论飞向何方,总有一双敏锐和充满慈

        爱的眼睛注视着他。而父亲却不是个梦想家。伯特·斯通是个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

        者。他推崇辛勤和汗水。他的座右铭是:“想要什么,那就为之努力吧!”

        从14岁起,米奇尔就那么做了。他开始了一项周密详细的举重训练。他隔一天

        练举重,隔一天练跑步。训练计划是由教练也即他的父亲细心制订的。米奇尔的执

        着、决心和严格训练都是父亲一手调教的。米奇尔是个优秀的学生,又是独子,他

        常帮着父母干农场中的杂活。米奇尔为完美而奋力拼搏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

        但是他的信念,而且是他的激情。

        母亲米尔德里德·斯则希望儿子的训练能轻松一些,想让儿子仍是那个充满自

        由自在梦想的小小孩子。她曾试着同米奇尔和米奇尔的父亲谈论此事,但她丈夫马

        上打断了她,说:“想要得到,就必须努力。”

        时至今日,米奇尔撑竿跳所取得的全部成绩似乎都是对他努力训练的回报。如

        果米奇尔对越过17英尺的横竿感到震惊或自满的话,你心中自有体会。一落到充气

        垫上,落到人群的脚下,米奇尔就马上为他的下次试跳作准备。他似乎忘记了他刚

        刚以一英尺的优势越过他个人的最好成绩,忘记了在这场撑竿跳比赛中,他是最后

        的两名竞争选手之一。

        当越过17英尺2英寸、17英尺4英寸的高度时,他竟出奇的理智。不懈的准备和

        决心是他的远见。躺在垫子上,他听到人群的惋惜声,知道另一名选手的最后一跳

        已经失败。他知道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只要跨过这个高度就可以稳获冠军,而小小

        的失误又会使它屈居亚军。这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然而米奇尔不允许自己失败。

        他在草地上翻滚了一下。指尖上举,祈祷了三次。他拿起撑竿,稳稳站定,踏

        上他17岁的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跑道。

        然而这次他感到跑道和以前不同,它让他感到片刻慌张,就像被水浸透了的干

        草捆。横竿被定在比他个人成绩(最好成绩)高18英寸的位置上,那距全国记录仅

        1英寸。  他这么想着,感到剧烈的紧张和不安。他想放松起来,但无济于事,反倒

        使他更紧张。怎么会这样?!他。他愈发紧张——或者说是恐惧。怎么办?他从未

        经历过这种体验。他内心深处无时不在想着母亲。现在怎么了?母亲会怎么做呢?

        很简单,母亲常告诉他这样的时候做一下深呼吸。

        他照这么做了,紧张从腿上消失,他把撑竿轻轻地置于脚下。他伸开胳膊,抬

        起身体,微笑拂动,飘然逝去。一道冷汗沿着脊背流了下来。他小心地拿起撑竿,

        心脏怦怦在跳。他想观众一定也是屏住呼吸,四周静寂。忽然他听到远处几只飞翔

        的知更鸟的歌声,他飞行的时刻到来了。

        他开始全速助跑,跑道与往日不同又很熟悉。地面就像他常梦到的乡间小路。

        岩石、土块、金色麦田纷纷涌入脑海。他做了一下深呼吸,一切顺理成章,他飞了

        起来。毫不费力,就像在童年的梦幻中。只是这次,他知道不是在做梦,这是真的。

        一切似乎都在以慢动作进行着,他感到周围的空气那样纯净,那样新鲜。米奇尔以

        鹰的威严在翱翔。

        不知是看台上的人们的欢呼声还是落地时的重击声使米奇尔重新清醒。鲜亮的

        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脸上。他知道他只能想象母亲脸上的微笑。父亲也可能在笑,甚

        至在开怀大笑。当父亲激动时,他会微笑或咯咯地笑。米奇尔不知道他的父亲正在

        搂着妻子大哭呢。是的,坚信“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努力去做”的伯特·斯通像孩

        子似地在妻子怀中抽噎呢,米尔德里德从未见到过丈夫哭得如此厉害。她知道那是

        自豪的泪水。米奇尔马上被人群包围,人们与他拥抱,祝贺他生命中辉煌的成就。

        他跳越了17英尺6.5英寸的高度:一项全国乃至世界的青年锦标赛记录。

        鲜花、奖金和传媒的关注将改变米奇尔日后的生活。这一切不是因为他赢得全

        国青年赛的冠军并打破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也不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最好成绩提高了

        9.5英寸,而只是因为米奇尔·斯通是个盲人。

        (戴维·奈斯特)

        从逆境中奋起(之二)

        想想这些

        在获致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

        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

        滑雪教练员彼得·赛伯特首次透露他将开创一个新的项目时,大家都认为这简

        直是天方夜谭。站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个山顶,赛怕特表述了那个从12岁就伴随

        他的梦想,开始向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进行挑战。赛伯特的梦想——高台跳雪—

        —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年轻的伊内蒂·比萨刚从按摩学校毕业后想在加利福尼亚美丽的蒙特雷地区

        见习接诊。当地的按摩机构告知该地按摩师为数众多,但却没有那么多的病人。于

        是在4个月中,  比萨每天用10个小时挨家挨户地毛遂自荐,上门服务。他总共敲响

        了12500扇门,  和6500个人谈并邀请他们到他未来的诊所就医。作为对他的毅力和

        诚挚的回报,在接诊的第一个月,他就医治了233名病人,并创下了当月收入72000

        美元的记录。

        ●开张的第一年,可口可乐公司仅售出了400瓶可口可乐。

        ●超级球星迈克尔·乔丹曾被所在的中学篮球队除名。

        ●瓦尼·格林斯基17岁时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他想从事足球或冰球而出人头

        地。  他最初爱好冰球,但是当他努力训练时,他被告知体重不够。172磅是标准体

        重,而他只有120多磅,会在冰场淘汰的。

        ●赛拉·霍兹沃斯10岁时双目失明。    但她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登山运动员。

        1981年她登上了瑞纳雪峰。

        ●瑞弗·约翰逊,十项全能的冠军,有一只脚先天畸形。

        ●赛乌斯博士的处女作《想想我在桑树街看到的》被27个出版商拒绝。第二十

        八家出版社——文戈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并售出600万册。

        ●里查德·贝奇只上了一年大学,之后接受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20个

        月后他羽翼初丰,却辞了职。后来他在一份航空杂志社任编辑,旋即破产。失败接

        踵而至。当他写出《美国佬生活中的海鸥》一节时,他仍然觉得前途未卜。书稿搁

        置8年之久——其间被18家出版社拒之门外。  然而出版之后即被译成多国文字,销

        量达700万册。里查德·贝奇也因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受人尊重的作家。

        ●作家威廉姆斯·肯尼迪曾著述多篇,但均遭出版商冷遇。直至他的《铁人》

        一书一举成名。然而就是该书也曾被13家出版社拒之门外。

        ●我在这本《心灵鸡汤》在海尔斯传播公司受理出版之前也曾遭33家出版社的

        拒绝。全纽约主要的出版商都说:“书确实好得很。”“但没有人爱读这么短的小

        故事。”然而现在《心灵鸡汤》系列在世界范围内售出了1700万册,并被移译成20

        种文字。

        ●1935年,《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的一篇书评把乔治·格斯文的经典之作:

        《鲍盖与贝思》评论为“地道的激情的垃圾。”

        ●1902年,《亚特兰蒂克月刊》诗歌版编辑退还了一位28岁诗人的作品,退槁

        上写:“我们的杂志容不下你如此热情洋溢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