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青春的敌人 > 第14章

第14章



                                    如此坚持作完一两件事,我们就会发现,招摇过市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让自己明白:“错了没关系。”如果我们强求完美,情况会很糟,假如放弃尽善尽美的标尺,我们反而会得心应手。

            不必完美

            实际上,小的时候我们就曾发现过自己的不足,发现后我们会生自己的气,哭上一场。不过,要把大量不如意的发现与感伤联系在一起,形成悲观主义,却只有在青春期过后才有可能发生。十六岁时,不完美的现实和完美的梦幻短兵相接——我们不美丽,脚总是出汗,可能还有狐臭!我们有好多事情作不好,有时连一件小事都作不到尽善尽美!世界怎么样?也不像过去想象得那样美丽!可是,我们曾经梦想过,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演员,什么缺陷都没有。我们既是天文学家,又是赛车能手,一生会说七种语言,做一件事像一件事,天下都会满意。我们曾天真地认为,这个世界会接纳我们的梦想和建议。

            当现实感唤醒我们的时候,我们已与悲伤结缘。

            可是,我们要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我们应该确信,在物质史的长河中,从来没有完美的存在。就在这种不完美的状态下,我们寻找着欢乐,向不完美发出挑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力争作得更好一些,以接近完美。既然不完美构成了世界,是一个必然,我们便没有必要去畏惧这个事实。就像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我们又随时有可能被汽车撞死,但我们并不因为终有一天会死,或者车祸的可能性暗藏在每一秒钟之内而放弃穿越人行道的生活。实际上,不完美不过如此,大可不必神经过敏。

            据说,毛姆晚年患了右臂疼痛症,影响了他的写作生活。于是,他去看医生。医生给毛姆的右臂和右手作了一遍检查,从理论上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你不会写字。你手指的拿笔部位不对,右臂放在写字台上的位置也错了。”毛姆轻声自语:“可我已经这样写了几十年。”医生幽默地回答:“可怜的人,你错了几十年!”这是多好的一个例子,这位天才作家的写作姿态不完美,但他却为人类文化创造出一篇又一篇的一流小说。

            卢梭说:“种种优劣品质,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其实,优与劣是一种东西的两个变异。我在北京景山学校读高中时,总爱与一位名叫“徐宝力”的同学摔跤。但我怎么也摔不倒他!无论落地前的一刹那,我有怎样的绝对优势,但刹那之后倒地的,却总是我。后来我相信,优劣之间,正如胜负之间一样,存在着一个关键的互化点。说来奇怪,待人傲慢在江青身上表现出神经质的嚣张,在丘吉尔身上却是“大儿童式”的天真。当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她却从严重的缺憾中找到了神秘的另一种美。当周恩来落在快骑之下,造成小臂残损,但独具一格的领袖风采恰恰由此产生。当戴高乐将军不幸成为弱智女儿的父亲,家庭的不完美,却造就了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因此,不完美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只是一种无处不在、深浅不一的状态,有时候它反而能塑造别具一格的美。历史上不是有许多瘸腿诗人吗?当我们因为不完美而陷入深深的伤感不能自拔,我们会被恐惧所缠绕。可是如果我们有信心,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个关键的互化点,那么别说是不完美,就是纯粹的乱摊子也不可能压倒我们。三十年代,罗斯福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美国人的低落情绪,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总统就职演说:“我们唯一可以引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自信而精明地发现了转机的关键,在漫长的执政年代里,他引领人民,走出低谷,并全线击溃了法西斯。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一切不完美加起来也大不过那种糟糕。我们缺乏的只是勇气、乐观、适应能力,还有那个神秘的互化点。

            在我们萌动着挽起意中人的手臂走上街头的念头时,我们曾经反复面对镜子,端详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眼睛太小,鼻子不周正,夸张的嘴,稀疏的头发,矮小的身材,弱不禁风的筋骨,还不一副坏脾气——这一切令人颇为泄气的发现,使我们无数次徘徊在对象窗下。然而,另一些人无所畏惧地敲开门,走了进去。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勇敢的人也不完美,但他们成功了。是呵,天下痴情最可爱,他们发现了另一面,或者天生具有那一面:韧性和自我感觉良好。对方为衷情所感动,情愿做了俘虏。人生一世,体表的条件有时就是这样无足轻重。过了一定年龄,你甚至会发现,人的精神风范能使体表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里根的照片,那完全是一张长歪了的脸。但你反感这张歪脸吗?不认为那正是一张美国总统的脸吗?不用细看,你便会知道,有一种气质彻底驱除了那脸上的不完美,使它朝另一面发生了转化,突出了他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很多时候,我们大可不必苛求容貌的完美,尤其是男人,孟轲所说的“浩然之气”,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逃脱不了不完美的纠缠。有时,我们觉得活得很累,这正是因为我们企图躲避这种纠缠。我们想使一切变得周全,既要师长满意,又要自己自由,既不想触犯同事,又想洁身自好,既想得到一份报酬合理的工作和漂亮的丈夫,又想去天边云游,享受一个人面对世界的寂静。我们气喘吁吁地走在人生路上,没有学会拒绝,不会正视指责,不敢背叛某些应该背叛的原则。我们活在别人的眼里,很少想到自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我们强求完美,因而违背了不完美的客观性,变得无所适从。甚至,我们要求诸事皆以大团圆为结局,这个想法就像枷锁一样,使我们闷闷不乐。

            但是,一个跳高运动员无论怎样成功,都注定要在某一个高度上以失败告终,可是我们却找不到任何一位体育健将,因为等着他的早晚是败下阵来而放弃运动的权利。就像人生以及每一件长久而有意义的事情一样,其价值都不在于结局是什么,而是整个过程的审美意义。一切只要我们欣赏,我们就会在走近目标的每一个阶梯上看到诗与美,就不会因为终生伴随我们的不适和必将到来的死亡而天天哭泣。只要我们享受过纵身跃过一米九零、两米一二、甚至两米三九时的那种胜利的感受,就足以面对朝自己不停地挥舞着旗帜的观众和自己盈满汗水的心田,而把对于不朽的想象彻底扔掉。

            《青春的敌人》第一部分4

            --------------------------------------------------------------------------------

                发表日期:2004年4月19日

            适可而止

            上苍造就了人们功能相近的眼睛和方法基本类似的思维路数。尽管我们看世界所得到的结论有时截然相反,但我们进行观察的原始起点却是一样的。只要精神方面没什么问题,我们就不会把别人认为是一条直线的东西看成圆锥体,或者把布料看成是一条条纤维,也没有多少人可以真的透过墙,看到它所要挡住的东西。上天赋予我们的这种局限性,无疑阻碍了我们去发现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适可而止的观察力却拯救了我们神经。

            我们生来是与细菌为伍的。在我们的手指上,嘴唇边,食物上,茶杯的边口上,细菌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入我们的肌体。我们完全可以接受这个事实,相反,那些终日在无菌净化间灌装化妆品的工人,却常常感到不适。只要我们不知道,或者不深刻知道这些,我们就不会厌食,不会感到恐惧。但是,那位发明显微镜的人却受不了了,他亲眼看见了随处可见的细菌,于是他自杀了。所以,感谢造物主,没有把我们的眼睛造成显微镜。我们适可而止的目力没有使我们在看电视时,把美丽的图像,看成是一大堆彩色颗粒。

            有时,知识会带给人们许多麻烦。知识的作用是解析事物,打破隔墙,使我们洞悉终极的一切。但如果我们不会把握自己,那知识带给我们的将不是力量,而是毁灭。当我们透过所有的隔墙,看到每一起隐匿的凶杀、肮脏的交易、男女隐私、厕所里边的粪便时,我们不是要隐遁到深山老林过逍遥纯净的生活,就是义无返顾地举枪自裁。当我们以知识的方式,洞彻存在的帷幕,一切巨大的考验便同样走到我们面前。如果我们没能事先作好准备,那么不是闭上眼睛随便摸到一种宗教,或者以精神病的方式逃避现世,再就是找出一种比较惬意的自杀办法。我并不是说知识应该适可而止,只是说假如由此发现了什么可悲的事实,我们应该对这种悲怆适可而止。我们必须学会从容地生活,调节自己的感受。过了十八岁,我们有必要在培养一双观察的眼睛的同时,锻炼一副强健的神经。

            烦恼的少年维特,写出过这样一篇青春书信——

            没有一个瞬间,不是在吞噬着你和你周围的亲人的生命;没有一个瞬间,你不是一个破坏者;一次最无害的散步,将夺走千百个可怜的小虫子的生命;一投足,就会毁坏蚂蚁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巢穴,把一个小小的世界踏成一片坟墓。嗨!使我痛苦的,不是世界上那些巨大但不常有的灾难,不是冲毁你们村庄的洪水,不是吞没你们城市的地震;戕害我心灵的,是大自然内部潜藏着的破坏力,这种力量所造就的一切,无不在损害着与它相邻的事物,无不在损害着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