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死亡联盟 > 第17章

第17章



                                    高岗又开始了与三教九流打交道。他凭借自己剽悍的体魄、豪爽的性格、流利的口才和高深莫测的城府,纵横捭阖,如鱼得水。就连反复无常、难以驾驭的“哥老会”,也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1937年11月,毛泽东和张闻天、萧劲光联合致电高岗,任命他为八路军骑兵司令,任务是率骑兵团及蒙汉支队向内蒙古出动,活动于陕北的靖边、定边、安边以北及沙漠以南地区,联合内蒙古边境各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高岗的骑术甚精,他的坐骑是一匹纯种蒙古马,通体雪白,高大勇猛。他骑在马上一身戎装,腰插双枪,往来驰骋,威风凛凛。

            在干部问题上,毛泽东是主张搞“五湖四海”的。他对陕北根据地的创建评价甚高,曾多次说过,如果没有陕北根据地,红军长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看到中国党内和红军内,客观上存在着“山头”,而所谓“山头”,其实就是某一方面的代表。于是,他把陕北根据地同瑞金、鄂豫皖、湘鄂西等一样,也看做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突出的代表。有一次,他召开陕北老干部座谈会,会上有些人反映说,谢子长、刘志丹牺牲了,论资历,就数高岗了。当时,毛泽东对高岗并不熟悉,当然也谈不上更多的了解,但既然大家这么反映,陕北也应当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于是就把高岗从内蒙古调回了陕甘宁边区。

            高岗的工作能力是很强的,加上在中央眼皮子底下工作,有成绩容易被看到,和中央领导接触又多,很快他就成了一颗上升的明星,以让人吃惊的速度发展了起来。

            毛泽东对高岗也是很器重的。战争年代不说,就是在建国后的不长的时间里,毛泽东对高岗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所表露的观点,像对待山西合作社的态度、工会工作的方针、东北富农党员问题等等,都十分赞赏。对高岗所主持的工作也十分满意。抗美援朝,毛泽东倚重彭德怀和高岗。毛泽东有许多电报,是发给彭、高两个人的。高岗在东北主政,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的被中央转发,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像著名的“三反”运动,就起源于高岗。1951年11月1日,高岗向中央做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这个报告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1月2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转发这个报告的批语中,首次提出了“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三反”运动中被查出犯下了贪污罪,从而被毛泽东亲自批示处决的。

            高岗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总结经验,勤于向上汇报情况。他到中央工作不久,就将国家计委1952年12月的工作情况和1953年第一季度的初步工作要点给毛泽东写出报告,毛泽东收到后的第二天就批示说:“报告我已看过,认为很好,可即照此进行工作。此件并已送各政治局同志阅看。”

            这次毛泽东召见高岗,并不是开会,而是私下两个人带有聊天性质的个别交谈。这对高岗来说,是意想不到的事。

            当高岗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的时候,毛泽东已经等候在外面的会客室里了。

            高岗一开始有点受宠若惊,但很快,他这种感觉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他想,自己是堂堂的东北最高首脑,又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毛主席就是再伟大,平等地坐在一起谈个话、聊个天算什么!毛主席高看我高岗一眼,给我高岗以礼遇,也是应该的嘛。旧时的帝王都能做到礼贤下士,何况共产党的领袖,何况我高岗也不是什么“士”!

            这次谈话,毛泽东自始至终兴致勃勃。谈话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宽,内容之重要,气氛之亲切自然,这一切都出乎高岗的意料,令高岗兴奋不已。

            他认为摸到了毛泽东的底。这个底既包括毛泽东对他高岗本人的看法,也包括毛泽东对其他人,尤其是对刘少奇、周恩来的看法,还包括毛泽东本人对一些重大问题,像国家的领导体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央领导层的分工和调整、和苏联的关系等问题的意见和思考。

            步出菊香书屋,高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脚步轻盈得如同搂着年轻姑娘跳舞。坐在回家的车上,他向后座上一仰,翘起了二郎腿,竟然情不自禁地哼起小调来。

            司机听出他哼的是东北“二人转”,感到很新鲜,回头瞧了他—眼,说:“高主席喜欢‘二人转’?”

            高岗微微一笑,说:“凑合吧。吃了几年东北的高粱米,对它有了点兴趣。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秦腔。另外,咱陕北民歌也不赖哟。”

            司机不再说话,专心开他的车去了。不一会儿,他听到后座上的高岗又低声哼了起来。不过,这回他却再也判断不出,高岗唱的究竟是秦腔,还是陕北民歌。也许是他根本就分不清,也许是高岗唱跑了调。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和煦的阳光,轻拂的春风,清新的空气,加上盛开的海棠花,这一切把中南海西北角的这个四合院装点得充满了生机。

            邓颖超在院子里散步,她显然为眼前的春色迷住了。她知道周恩来最喜欢海棠花,便冲着里面大声叫道:“恩来,恩来!”她想让周恩来出来活动活动,赏赏花,也换换脑筋。他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了。

            可是,周恩来没有回声。

            邓颖超返身进屋,发现周恩来已伏在案头,睡着了。

            “唉,他总是这样,没白没黑地工作,从来不知道爱惜自己。”邓颖超顿时心生怜意。她放轻了脚步,转身去卧室取来一件衣服,想过去为他披上,防止他着凉。谁知周恩来睡觉一向很警觉,这时一下子醒了。

            “你看,瞌睡虫来了。”周恩来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你呀,就是不注意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你还记得这是谁说的吗?”邓颖超疼爱地批评说。

            “列宁说的嘛。”周恩来指指案头堆积的文件,说:“有什么法子呢?都是急件,压不得的。”

            周恩来说着,伸了个懒腰,忽然警觉地问:“嗳,你没有得到允许,怎么到我办公室来了?”

            周恩来的保密观念和党性观念很强,他和邓颖超曾经有过约定,虽然他们两个生活上是夫妻,但平时不能随便谈论党内的事。周恩来的文件,不能随便看。周恩来的办公室,不经允许也不能随便出入。

            邓颖超知道周恩来是在认真地提这个问题,也半认真半玩笑地反问一句:“谁允许你在办公室里睡觉了?”

            周恩来一怔。邓颖超见状,随即笑着说:“走吧,我邀请你出去赏花。你看外面海棠花开得多好啊!”

            她上去硬拉着周恩来,来到了院子里。

            周恩来走到外面,这才注意到,庭中的海棠花果然开得十分漂亮。他是很喜欢海棠花的,但由于平时工作紧张,虽然天天出入院子,却没有注意到海棠花已经盛开了。他被邓颖超挽着手臂,兴致勃勃地观赏了一会儿,然后又扩了扩胸,弯了弯腰,做了几口深呼吸,就要进屋去。

            邓颖超意犹未尽,说:“才走了这么几步,就不耐烦了!这么好的景,照张相吧。”

            周恩来边向里面走,边说:“我还有事。明天,明天再照吧。”

            邓颖超知道他放不下工作,也不再强求。只是喃喃地说:“明天,明天是什么时候啊……”

            周恩来坐在办公桌前,又拿起了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是《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财政经济部门的工作领导的通知》,待他签署后,将以政务院的名义发出。盯着这份文件,周恩来的两道浓眉凝到了一起。他反复审看了几遍,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前不久毛泽东批评新税制,批评政务院在组织上犯了分散主义的错误,这是建国后毛泽东直接对着周恩来的第一次严厉批评。周恩来把毛泽东的批评看得很重。他本来就谨慎戒惧,唯恐工作中有所不周,这下就更加细致,更加小心翼翼了。

            为了接受毛泽东的批评,周恩来主持会议反复研究了政府领导人分工和工作制度的改进问题。政务院研究后的决定报毛泽东和中央后,毛泽东不完全满意,又指示做了几次调整。

            一开始,周恩来主持召开关于加强政府各部门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和做好分工的座谈会。与会的有邓小平、李维汉、董必武、彭真、刘景范、薄一波、曾山、贾拓夫、安子文、习仲勋等人。随后,根据会议确定的原则,他主持起草并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加强中央对于政府工作领导的决定(草案)》。

            《决定(草案)》一开头就规定:“为了使政府工作避免脱离党中央领导的危险,今后政府工作中一切主要和重要的方计、政策、计划和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党中央的讨论和决定或批准。政府各部门对于中央的决议和指示的执行情况及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均须定期地和及时地向中央报告和请示,以便能取得中央经常的、直接的领导。”

            为了更好地使政府各主要领导人“直接向中央负责,并加重其责任”,具体分工如下:

            国家计划工作,由高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