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倒桓 > 第12章

第12章



                                    

            刘迈沉吟着,终于点了点头:

            “我会去找王氏兄弟的,那么,你还要去哪儿吗?”

            “还要联络辛扈兴、童厚之几位。”

            “好,那么卿就赶快通知他们吧,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刘迈催促着。

            “嗯,我这就去。”

            安穆连忙告辞,走出大门,他的背上开始沁出冷汗。

            ——不能让人放心!

            他心里的寒意越来越浓,连扈兴、厚之几人的宅第都不去了,火速快马驰出京师,往京口的方向奔逃而去。

            目送安穆离去之后,刘迈好像一下子就泄了气,四肢无力地把身体挪到榻上,垂头丧气地沉默了下来。

            他哭丧着脸,心里万分犹豫。

            为帮助大家了解刘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来简单追溯一下他的履历:

            最初,他担任前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当时,桓玄还在南郡领国内闲居。由于桓氏几代人先后统治荆州,无论是庶民还是士人,无不敬畏身为桓温嗣子的桓玄。有一天,桓玄和仲堪在议事厅前骑马游乐,用手中的长矟对仲堪做了一个虚拟的刺击动作。刘迈当时在座,便大声说:

            “骑马舞矟的本领有余,可惜风度不足!”

            众人无不大惊失色。事后,仲堪对刘迈说:“卿真是个狂人!桓玄晚上一定会派人刺杀卿,我可救不了!”刘迈却泰然自若,仲堪强令他离开江陵避避风头,果然有刺客追杀,刘迈仓皇逃窜才得以脱身。

            然而,桓玄入京掌权之后,这个刘迈突然又冒了出来,向桓玄求职。

            “你以为本公不会杀你吗?竟然还敢前来拜见?”

            桓玄吃惊地问。

            刘迈则满脸堆笑地回答说:“古人有射钩(管仲、齐桓公故事)、斩祛(渤缇、晋文公故事)的美谈,加上迈的话,正好是三人。”

            这句话,既把桓玄比作桓、文一流的明君,又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桓玄颇为欣赏,于是让他作了刑狱参军,此时则已经升迁为了晋陵太守。

            他是个说话行事不经过大脑,而且又趋炎附势的人。

            在几天前,由于目睹刘裕和王元德兄弟的果断行为和魄力,他浑浑噩噩的就加入了倒桓党。然而,这几天来,他日思夜想,却对自己当时的莽撞举动悔恨不已。

            ——只有那么几个无权无势的寒人,就想和雄据天下的楚帝桓玄抗衡,这岂不是死路一条?

            他觉得自己是掉进了陷阱,感到绝望灰心。

            正当他呆呆的坐着时,下人送来一封书信。

            “是谁的?”

            “从宫中送来的。”

            “啊!”

            刘迈连忙跳了起来,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脑子一片混乱。

            他洗了洗手,便手指颤抖着打开了书信。

            这是一封很寻常的皇帝写给宠臣的手诏,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不过,信中的几句话却让刘迈不禁心惊肉跳了起来。

            “……现在北府的那些人情况如何?前几天卿到刘裕那儿,谈了些什么事?……”

            这些字眼像一支支利箭般插进刘迈的心,让他目光呆滞,畏惧感笼罩了全身心。

            ——事情败露了。

            他想,没有别的可能了,这封信是陛下试探我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那就和那帮叛贼一样,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咬了咬牙,大声让下人备车,风风火火的赶往宫中。

            桓玄一开始很轻松悠闲地接见了刘迈,但当对方结结巴巴地把来意说明之后,这位楚帝陛下立刻脸色惨白,虽然拼命掩饰,但手脚还是忍不住颤栗了起来。

            “你……来的太好了!”

            他口不择言地立即封刘迈为重安侯,让刘迈离去之后,他又下令侍从去把桓谦和卞范之找来。

            抱着焦急的心情,他在书斋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开头的惊恐和畏惧渐渐变成了无法抑制的愤怒。

            “何无忌他们还好,就连刘裕也敢背叛朕,枉朕前段时间对他殷勤接纳,没想到最后还是反了!”

            他又想到了刘迈,刚才没经过思考就认为他是忠心护主,但仔细想想,要是他真忠心的话,至少也应该把刘裕的使者扣押下来吧!由此可见,刘迈也只不过是个墙头草之流的东西。

            “混账!全都是混账!”

            桓玄的胸中满溢着怒气,当桓谦、卞范之两人赶到时,他立刻下令将包括刘迈在内的京师倒桓义士尽数诛杀。

            “一个也不要让他们逃掉!教世人看看叛徒的下场!”

            他的嗓音不由自主地变得尖锐了起来。

            捕杀迅速开始了。

            大约在晚上七点左右,王元德兄弟的府邸被上百名士兵团团围住,开始向里冲锋。

            “出了内奸,密谋已泄!”

            两兄弟不禁都为之而扼腕悲叹,拿起弓箭,带领会武艺的下人们一同浴血奋战,迎击敌兵。

            他们毕竟是从弱冠之年就已在北方举义对抗强敌的勇士,此时背水一战,无不以一当十,经过十几分钟的肉搏,杀伤了十来名官军,将敌人赶到了宅门外。

            “仲德!”

            在夜色中,兄长悲声大喊着:“你快带上方回(元德的儿子),从后门退走,由大哥为你掩护!”

            “不,我们兄弟俩要走就一起走,要死就死在一块儿。当年在北国军败,还不是一起逃了出来?怎能轻言‘死’字!”

            仲德也怒吼着。

            “你这个笨蛋!再废话谁也逃不了了!快走!”

            “如果逃不了,那就一同战死好了!”

            “我们都死了,谁来照顾方回!”

            元德的眼睛里放着野兽般的光,狠狠地瞪着弟弟。

            “只要你能活下去把他抚养长大,那大哥我也死而无憾了!”

            “大哥……”

            “仲德。”元德声音低沉的说:“前几天和我们见面的那个刘下邳,是愚兄由北到南几十年间从来没有见过的豪杰,将来必将成为强有力的大人物。你和方回去依附他,日后也将留名青史,成就一番事业!”

            “我……”

            “快走!”

            “是!”

            两兄弟最后一次紧紧的互握双手,一阵剧烈的悲痛袭卷了全身,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永别了!”

            元德大声狂笑着,带着眼泪挺刀向外冲去;仲德则快步冲进卧室,抱起侄子方回,像猿猴般轻捷地从后墙翻了出去。

            当他脚板着地,身子前倾的那一刻,院子里突然火光冲天,响起了恶魔般的喊杀声。

            “大哥!”

            仲德在心中泣血悲号,快步奔逃,终于消失在黑暗的街巷之中了。

        第十二回  讨伐

            建康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京口,是在二月二十九日。

            “真是不幸。”

            众人都为死难的京中义士颇感哀痛,片刻沉默之后,刘裕沉声说:

            “历阳的情况至今也还没有传来,诸葛长民成功的希望大概也已渺茫。到了现在,也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在战场上打倒桓玄了!”

            “是!”

            在这一天多的时间里,由于大量新参加的人手,倒桓义军已经达到了将近两千人之多。

            这些人,有奋起倒桓的志士,有投机取巧的冒险家,有孤注一掷的赌徒,也有为起事者魄力所感召的普通人。后来刘宋王朝的开国功臣,几乎每个人的履历上都记下了“从平京邑”的标签。

            例如:刘裕的堂兄刘怀肃,此时在费县担任县令,听说刘裕起义,便弃县来投。还有京口的游侠儿首领孟龙符,也率领一干热血沸腾的少年轻侠,加入了义军。还有前任北府军统帅刘牢之的儿子,一直寓居南燕的刘敬宣,此时在淮水、泗水一带流亡,得到刘裕的书信,也已在赶来的途中。

            当然,并不是说天下的能人都已汇集在了这两千人中。但在这风波险恶,强弱悬殊的形势下,毅然而又果断地投身于弱小的倒桓义军一方,他们至少也都拥有能明确判断大局的眼光和敢于干大事的魄力。

            在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刘裕的旧部将佐。蒯恩、刘钟、孟怀玉、孙处、虞丘进等人,都是几年前追随刘裕讨伐孙恩、卢循的勇将,此时见上司起事,也纷纷来投,成为军中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