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倒桓 > 第13章

第13章



                                    

            不过,也有一个名叫到彦之的部将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原本是担粪工出身,后来投入刘裕军中,屡立战功。二月底,他正好出了趟远门,等到匆匆赶回时,战事已经结束。因此,默默无闻了十几年的时间。然而,由于他惊人的长寿,到宋文帝刘义隆时,却终于成为了一代名臣,与王弘、王昙首二人配享文帝宗庙,成就居然超过了当年所有的同袍战友。人生命运的多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二十九日下午,刘裕任命孟昶为府长史,守卫京口,檀凭之则为府司马。亲自与刘毅、何无忌等一千七百人前往竹里驻军,向四方送去檄文。宣称益州刺史毛璩已平定荆楚之地,江州刺史郭昶之正奉晋天子在寻阳反正,王元德等人已率部曲占据石头城,诸葛长民则夺取了历阳,命令各处官府军队立刻反正归降。

            “荒谬!一派胡言!”

            这份檄文也送到了桓玄的手中,他满脸通红,把檄文撕得粉碎,还不解恨,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碎纸片,才忿忿地坐了下来。

            “所有官员都前往省中,事态紧急,不许呆在家里!”

            “任命新安王桓谦为征讨都督,总督讨伐反贼军事!”

            “由东兴公殷仲文代替死难的安成王桓修,担任徐兖二州刺史!”

            一条条诏令火速从宫中发出,并急召重臣要员入宫商议讨伐之事。

            ——陛下十分忧虑。

            一见面,众臣心里不禁都有所察觉。就在这一两天里,桓玄的鬓角很明显多了几十茎白发,目光呆滞,脸色也很憔悴。

            “反贼残害重臣,窃据城池,必须尽早将其剿灭,以正天威!”

            方脸膛的桓修声音激动地说着,他对胞弟桓修之死十分悲痛。

            “不错!”

            众人纷纷附和。

            桓玄有些疲倦地抬起头,看了大家一眼,冷峻地说:

            “不行。”

            “陛下圣明,但还请将理由告知下臣。”

            桓谦失望地发问。

            桓玄“腾”的从龙床上站了起来,用一种高亢的,像是病人般的尖锐嗓音大声说:

            “彼等士气锐甚,都是些不要命的凶徒。一旦我军轻敌浪战,初阵蹉跌,彼等便成大气,吾方也大事去矣;为今之计,只有屯重兵于覆舟山,以逸待劳。彼等空行二百里而无所得,锐气自然减损,又忽然撞见大军,必定惊愕万分。我军按兵坚阵以待,不与之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乃上之上策也!”

            桓玄也经历过数年的战阵,对兵法有一定研究,这一方案,便是他苦思冥想定下的计策。

            “陛下的战法固然有理。不过——”

            卞范之也站了出来。他是桓玄创业时代就辅佐左右的谋主,和桓玄又是少年交好的玩友,是个目光深隽、思维缜密的人。

            “如今反贼气焰张天,四处都有贼党蜂起响应。如果只是消极防御,恐怕一旬之内便当有半壁江山尽为贼有!不论初战能否成功,京师附近总还有三万人以上的庞大军队,一波波发起连续攻击,再从西州征发兵士前来助阵。反贼不过盘踞了两州的治所,无论兵力还是补给都十分有限,必定无法经受这样的车轮攻势。请陛下明察!”

            “是啊,千万不能贻误战机,养虎为患啊!”

            桓谦也连忙进言。

            “唔。”

            桓玄目光游离,又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

            “众卿难道都主张尽早出兵吗?”

            “是。”

            大多数人都附和桓谦、卞范之两人的意见。

            “陛下!”

            一个满面虬髯的大将大踏步走了出来,单膝跪下。

            “请让末将提兵三千,足以碾平京口乱党!”

            他名叫吴甫之,是桓玄麾下以骁勇善战闻名的战将。

            “末将也愿出阵!”

            这是另一位名叫皇甫敷的将领。

            桓玄叹了一口气:

            “既然诸卿一心求战,朕也只好遂了卿等的心愿了!不过,若是因此败了大事,可轻饶不了各位!”

            他当即下令由吴甫之率三千兵为第一阵,皇甫敷率两千兵为第二阵,先后向竹里进发。

            会议结束之后,众臣纷纷告辞退下,殷仲文留在最后,看见桓玄仍仰天长嘘短叹,脸如死灰,他便小步走上台阶。

            “陛下?陛下?”

            “嗯,什么事?”

            仲文竭力装出一副胜利在望的喜悦表情,笑着说:“刘裕等人,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势必无成,陛下何必如此忧虑?”

            “唉!”

            桓玄悲凄地叹着:

            “刘裕,足为一世之英雄;刘毅家里连一石一担的储粮都没有,赌樗蒲时却敢一掷百万钱;何无忌骁勇善战,不亚于他舅舅刘牢之。这样的三人共举大事,怎么会‘势必无成’呢!”

            说着,他眼里不禁泪花闪动,无力地摆了摆手,仲文只好就此退下了。

            经过一夜的休整,竹里的义军都十分活跃。这一天的清晨,刘裕收到了京师送来的情报。

            “伪楚军已经出动了!”

            他大声笑着,召集重要将领及各队的队长前来传看报告。

            一千七百人的义军,由刘穆之分为十来支小队。划分的标准为按士兵原籍的州郡,同乡人都编在同一队中,由同乡中有名望才干的人充当队长。从将领到小兵都是熟识的老乡,指挥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虽然只是一件不容易想到的小事,却也说明了穆之过人的统率眼光。

            “既然来了,就把他们打回去!”

            众将都斗志昂扬,高声呼喊。

            “好,那就立刻拔营出发。管他有多少人马,见一军就击散一军,直到攻进建康都为止!”

            刘裕下达了出阵命令,众人也兴高采烈地纷纷退下,开始准备。

            “盟主。”

            正当他也要走出帅帐时,边上有人轻声招呼。
            刘裕转过身,看见了两位健壮英俊的年轻人。

            他们的体格和外貌都很相似,不用说,一定是兄弟俩。不过,哥哥的眼神更沉稳老练一点,而弟弟则多了几分刚强粗野的气质。

            这两人,是桓修的参军朱龄石和朱超石,刘裕占领京口之后,两人也前来归附。

            “贤昆仲有何指教?”

            刘裕发问。

            “盟主……”

            两个年轻人突然齐刷刷跪倒在地,不约而同地流下泪来。

            “我等有一事相求!”

            “二位不必如此,先起来再说。”

            龄石抬起头,表情认真地说:

            “想必盟主也知道我家与桓氏的关系了吧。家父当年犯下死罪,多蒙桓冲搭救才得以活命。桓冲病死之日,家父也呕血痛哭而死。我二人一向与桓修、桓谦等人交好,情同手足。然而,桓氏如今篡夺帝位,凶残暴虐,命数已尽,我等为复兴晋室而追随盟主,本当大义灭亲。但是——”

            他低下头,痛哭流涕,超石接了下去:

            “虽然我二人已下定决心打倒桓玄,但却实在无法用这双手向桓氏的子弟挥刀。因此,讨桓之役,我兄弟二人希望能布置在军后,不到最后关头,便不与桓氏交战。请盟主多多宽恕!”

            “啊!”

            刘裕也不禁为这兄弟俩人所打动,伸手一一扶起二人。

            “二位的苦衷,裕完全能够体会。这次就按贤昆仲说的办吧!”

            两位年轻兄弟不由热血上涌,声音哽咽:

            “盟主的大恩大德,我二人今生今世绝不忘记!日后这两条贱命就任凭盟主使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然是有情有义的好男儿!

            刘裕微笑着点点头,仿佛已经看见这俩兄弟日后挥舞着战旗横行天下的雄姿了。

        第十三回  江乘·罗落

            三月初一,倒桓义军在江乘与吴甫之的三千先锋遭遇,迅速进入战斗。后世闻名的“江乘、罗落、覆舟”三连战,就此揭开序幕。

            吴甫之的部队,是从西州转战直至攻入建康的桓玄嫡系,旗帜鲜明,精甲耀日,在原野上布起坚实的阵列。望见这幅景象,义军中有不少人都为之失色,放慢了脚步。

            “怕什么,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一群穿盔戴甲的稻草人罢了!”

            刘毅大声对部下呼喊,一起当先向前冲去,他麾下的三队步卒也超过了刘裕的本队,呼啸着扑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