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凋落的红颜 > 第146章

第146章



                                    只是好景不长,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后蜀被宋军所灭,花蕊夫人也被俘往汴梁,据说她的名篇《述国亡诗》就是在面见宋太祖时所作:“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宋太祖对花蕊夫人的才貌颇为赞赏,遂纳入宫中。徐花蕊入宋宫七天后,被封为秦国公的孟昶猝死。——民间传说,孟昶死后,徐花蕊画其像追思,并向太祖假说那是送子张仙像,以致于满宫尽供此像。谁知不久此事被皇城使窦思俨和皇弟赵光义告发,徐花蕊遂被打入冷宫赐死。——民间又传说,徐花蕊入宫后不忘家国仇,“尝造毒”,事为赵光义所知,他便多次劝宋太祖贬退徐氏,宋太祖不依,赵光义便趁着一次行猎的机会,装做要射走兽,冷不防却回身射杀了徐花蕊。当然,还有人说赵光义射杀徐花蕊是因为和哥哥争风吃醋,抢不到手便杀之了事。其实呢,算一算就知道,后蜀花蕊夫人入蜀宫那年,赵光义才刚刚出世,她和赵光义之间的年龄差距,甚至可能比赵匡胤与赵光义之间的差距(十二岁)还多些。好事者若一定要认为赵光义有恋母情结的,那我也没办法了。

            不过,世上还有第三位花蕊夫人,假如真有争风吃醋射杀宠姬之事的话,她倒很有可能是那位受害者。据《菽园杂记》说,闽地崇安有一位王氏女子,本是南唐后主李煜宫妃,宋灭南唐,她也被送进了宋宫,太祖号其为“小花蕊”。据说赵光义是趁她转身摘花之机射杀了她。又说小花蕊后来归葬崇安。但这记载在明朝曾被人质疑,那也不必多说了。

            总之,无论是哪一位花蕊夫人,都没能活到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与宋太祖之死当然也就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是传说故事却多数都认为是赵光义弑兄的,在那些说法中,那把“斧”更是被说得活跳。还有说赵光义一时眼花,见赵匡胤背上有一鬼影,便手持柱斧上前去劈鬼,结果鬼没劈着,倒把老哥送去给女鬼做伴了。

            “柱斧”是杀人凶器吗?其实此斧非彼斧,并不是劈柴之斧,而是古代的一种文具,文具“柱斧”也被称为玉斧,在史书中经常可以看见。可作镇纸使用,可做玩器,当然也有一定杀伤能力。

            建隆元年,有一次宋太祖正在后苑里弹雀玩乐,有个大臣却声称自己有要紧事求见。宋太祖不得己出来见他,结果发现这家伙说的没一件急事。宋太祖怒从心起,质问这大臣为何虚张声势?大臣却讥笑说:“我觉得这些事比弹雀还是要紧得多了。”宋太祖越发大怒,举起柱斧就狠狠地把这家伙的两枚牙齿给撞了下来。这大臣就慢悠悠地把落齿拾起放进怀中。宋太祖骂道:“你拣牙齿干什么,难道还想和我打官司吗?”大臣回答:“我不必去官府告陛下,这事自然有史官记下的。”赵匡胤一听傻了眼,连忙换上一副笑脸,并且送上金帛慰问。叹曰:“做皇帝真不容易!”

            乾德三年,也就是后蜀被灭徐花蕊入宋宫的同年,平蜀将领想要趁势夺取云南,向宋太祖请战并献舆图。宋太祖便用玉斧在图上画了一条界线,示意以大渡河为宋与南诏的分界。

            开宝元年冬,柱斧再一次亮相。这回倒霉的是一个叫雷德骧的官员,也是因为言辞间对宋太祖的宠臣赵普不恭,也被这位皇帝用柱斧很熟练地敲了两枚门牙下来。

            但是赵普自己也没能逃过柱斧之灾。赵普虽然为相,读的书却并不多。宋太祖曾经让他负责改年号,结果赵普选来选去,竟选了个前蜀王宗衍亡国前用的“乾德”。翰林学士卢多逊与赵普一向格格不入,只要逮着机会就要在宋太祖面前揭他的短,这次当然也不肯放过,向宋太祖告状。宋太祖听了果然大怒,用柱斧斫赵普的脖子,又用墨涂赵普的脸。弄得赵普颜面扫地。只不过那位告状告得很爽的卢多逊日后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从所有这些关于“柱斧”的记载来看,赵匡胤手里的柱斧应为文具无疑。因为它即使用在武将出身力大如牛的赵匡胤手里,对他人所造成的损伤也不过就是砸坏门牙。若真是斧头砸过去,只怕飞落地的就不止是门牙了。何况老赵虽然出身武人有些武艺,却不是程咬金,世上从来只听说过“太祖长拳”,从没听说过有“太祖斧”的。赵匡胤既与斧头从没什么渊源,如今又已经贵为皇帝,好好儿地寝宫里怎么会有那么就手的斧头?——由此可见,赵光义是不可能用世人想象中的斧来做弑君之器的。

            赵匡胤死前发生过什么事呢?据《涑水纪闻》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身体不适,于九日派内侍王继恩打醮祈福。傍晚,召皇弟赵光义入宫唔谈,直到夜深才散,赵光义返回自己的王府休息。就在赵光义离开不久,即十日凌晨时分,宋太祖便驾崩了。由此可见,赵光义当夜并不曾留宿禁中。然而,他即使与宋太祖之死无关,在继位一事上他也确有反常。《涑水纪闻》对此也有精彩的记录。

            《涑水纪闻》接着又说,宋太祖驾崩,皇后没有立即宣布皇帝的死讯,而是让王继恩先将皇子赵德芳召来。这一般也是政权交替时常见的事情,让继位人先行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另有打算,他“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没有去召赵德芳,而是赶去见晋王赵光义,要晋王立即入宫即位然后发丧。据说赵光义闻讯大惊失色,犹豫不敢前往,借口说要和家里人商量,进了内室就一直不肯再出来。王继恩等不得急道:“再耽误,皇位就要归别人了!”赵光义不得己,只得带上自己的家将程德元等人一起进宫。为防意外,程德元甚至还陪着赵光义一起进了太祖的寝殿。太祖皇后见王继恩进来,立刻问道:“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答道:“是晋王到了。”皇后愕然地看着赵光义走上前来,她虽然年青,却也明白大势已去,先机已经被小叔子所占,遂立即做出反应,改口称赵光义为“官家”(唐宋时宫中对皇帝的称谓):“我们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官家了。”赵光义见嫂子如此说,也就将“官家”的身份居之若素了,当然也不免掉几滴应景的眼泪再发个洪天大愿:“一定共保富贵,你不必担忧。”

            迫不得已接受赵光义继位事实的太祖皇后已经不是那位王饶之女王皇后了。早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十二月的时候,王皇后就已经不幸病故,享年仅二十一岁,她亲生的三个儿女也都先后夭折。宋太祖伤心少妻早逝,迁怒于翰林医官王守愚,以“进药不精审”的罪名将其流放海岛。王皇后被追谥为“孝明皇后”,葬于婆母杜太后安陵北面。同年,宋太祖还追谥结发妻子贺氏为“孝惠皇后”并将其迁葬安陵西北。

            王孝明死后,皇后之位一空就是五年,直到开宝元年(公元968)二月,新皇后人选才被确定。她是河南洛阳人,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宋偓,母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宋氏入宫为后时年仅十七岁,比丈夫小足足二十五岁。这位小皇后性情柔顺,每天都要穿着礼服去迎接宋太祖退朝,还亲自为宋太祖制作肴馔,虽然一直没有生育儿女,仍然很得太祖欢心。

            只是宋皇后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年仅二十五岁就会成了寡妇,而且丈夫还死得如此仓猝。靠山倒了,皇位被赵光义得了,宋皇后与宋太祖的儿女们只能听天由命了。

            入宫的第二天,赵光义正式即皇帝位,时年三十八岁。史称宋太宗。
            赵光义不但和哥哥一样做成了皇帝,他的婚姻状况也与哥哥相差无几。他的第二任妻子小符氏也没能活着见到丈夫登基。早在宋太祖开宝八年,年仅三十四岁的她就去世了。赵匡胤便为赵光义聘开国元勋上党李处耘之女为继室,称帝后的赵光义便将李氏先册为德妃,又册立为皇后。李氏也是赵光义的最后一位嫡妻,在赵光义死后当上了皇太后。而没能赶上皇后宝座的小符氏,则被赵光义追封为皇后。符氏三姐妹虽然都算是皇后命,但是个中滋味着实令人感叹。

            相比中规中矩的婚姻,赵光义的帝王生涯就要精彩得多了。从他在  “烛影斧声”的那一天登临帝位起,令人疑心重重的事情,就一直没有断过。

            十五、如此金匮如此盟

            (天下第一疑问:究竟谁是皇位继承人?无论如何,能把脑筋动到已经去世多年的太后头上,实在不能不令人佩服。)

            赵光义一登基,立即大洒官帽,还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封为齐王,任开封尹兼中书令(这是赵光义自己刚刚干过的职位);又封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武功郡王、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兴元尹兼同平章事。

            十二月,赵光义又发布旨意,宣布皇弟赵廷美、皇侄德昭德芳,都改称“皇子”,宋太祖的三个女儿郑国、晋国、虢国公主均称“皇女”。宣布赵廷美的越德昭都“位在宰相上”。

            然而就在颁布这些看起来标新立异皆大欢喜的举措同时,赵光义还宣布了一件令人感到非常突兀的事情:按照一般的惯例,新帝即位往往要等到第二年才行改元,何况开宝九年已经是年终岁尾。然而赵光义却连这仅剩的一两个月都等不及,就匆匆地在当年腊月把年号给改成了“太平兴国”。也就是说,事实上太平兴国元年的历史仅有一个月而已。

            然而年号虽然改了,皇帝虽然定了,却依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对于宋太宗继位的资格,人们依然大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