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陵春梦 第一集 郑三发子 > 第十二回 开香堂五花八门 吃硬饭三刀六洞

第十二回 开香堂五花八门 吃硬饭三刀六洞

    说起清帮徒的'职业',港九'三合会'之类不能望其项背。清帮之中男女兼收,生活各各不同,但不外乎'软相''硬相'两种。软相之中又分为'架相''吃相'两门,凡是做软相的,即使失风下狱,也不致于被判死罪,故软相又名'文差使'。

    '架相'也者,就是引诱一班富绅巨贾子弟,先引诱他们入帮,然后带他们到各处码头,与自家人会面,这个叫做'捧场面'。进一步,再用种种手段诱惑他们,使他们见到首领'身价'之高、'派头'之大,起了羡慕之心,便乘机怂恿他们开堂收徒,使有钱人家的子弟,到头来倾家荡产而无所怨,但那些吃'架相'饭的人,便可以大大地捞一笔了。

    不但此也,吃'架相'饭还有下列几种:拐卖小孩叫做'贩石子';贩卖私盐叫做'走沙子';贩卖妇女叫做'开条子';干王六赌骗局的叫傲'赌软把';之外还包括'开码头'。

    表过'架相',且说'吃相':吃相这一门最普通的是'开门口'和'开香堂'两种。凡是拐卖妇女,遇良为娼,开设野鸡堂子或是花烟间,就名之日'开门口,’

    提到'开香堂',那就话儿长了,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原来清帮的创立,还有着一段神话,事属无稽,看官们当然不会相信,姑且当作茶余饭后的谈助罢。据蒋介石的'清帮师兄'说:前清乾隆年间,'苗蛮造反',其时兵革初止,将士疲惫,再者'苗蛮'地僻人多,简直没有办法可以征服。清廷便张挂黄榜,招觅能人前往'平蛮',就有僧人罗祖揭了榜文,竟凭三寸之舌,把'苗蛮'说退,皇帝龙颇大悦,要赐罗祖封号,但罗祖不受,仍旧在边陲破庙中打坐。于是就有翁、钱、潘三个结义兄弟闻讯前往边疆,要拜罗祖为师,罗祖不胜其烦,便悄悄地避居江南。那三个人直迫到杭州武陵门外一座山前,才见他侧身走进一个山洞。三人想跟踪而入,可是说也奇怪,那山洞狭小异常,无法入内,至于罗祖如何进得去,把他们三个弄得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相约厮守在洞外跪拜析祷。

    不久,忽地有一个小童出来传话道:'你们既为求道而来,今奉罗祖法谕,须跪到红雪齐腰、茅根入膝,方有师徒之分。'在这个'神话'之中,那三人居然在洞外长跪,好几天不饮不食。恰巧隆冬大雪,深可齐腰,地面的茅根和石子,也渐渐嵌入膝盖中去,血流不止,竟把身旁的白雪染红了。不用说,故事至此,罗祖也就收徒了。那三人便在山中学道,数月后罗祖命他们入京求取功名。三人到得京都,屈指一算竟已过了三十多年。清廷那时正想把陆地运粮改从运河输送,遍贴黄榜,招聘运粮的人,他们便去揭了榜文,承办下来,并且准许他们各招徒一千三百二十六名,共带粮船一千九百九十只半。他们收徒是奉了钦命的,立下总帮,称为江淮四帮,因为他们甘心帮助清廷,就称清帮,后来以讹传讹,变成青帮了。其他有一些在下已经交代过,不再赘述。清帮起始时的荒唐掌故,大概如此,拆穿西洋镜来说,清帮所以要编这一套,抬出一个'罗祖'来,无非为了替清廷效忠,欺压善良作一个幌子而已。

    对于运粮立功的翁、钱、潘三人,清廷当然予以重用,非但可以公开收徒,而且也照军功之例,得受武职。那三人就公立一堂,名叫潘安堂。各自收徒,分为三房。翁是大房,潘是二房,钱是三房。入帮的人如拜姓翁的就算大房子孙,界限分明,不能相混。他们又奉罗祖为祖师,订下了'三堂':翁佑堂、潘安堂和钱保掌,'六部':引见部、传道部、掌布部、用印部、司礼部和监察部;'二十四字辈':圆明心理、大通悟觉、普门开放、万象依归、罗祖真传、佛法玄妙,每一辈用一字,和'族谱'相仿。迄五十年代,圆明心理四辈已无人了,即是身背二十一代的大字辈也剩下没有几个(圆字辈之前还有十六辈份,今已失传,合计挨到'大'字是二十一代)。传到觉字为止,普字辈还不多见。至于'十大帮规',是:①不准欺师灭祖,②不准扰乱帮规,③不准藐视前人,④不准江湖乱道(泄露秘密),⑤不准扒灰放笼,⑥不准引水带线,⑦不准奸盗邪淫,⑧须有福同享,⑨须有难同当,⑩须仁义礼智信。——违者斩首,概不容情云云。

    表过清帮的历史和一般情形,言归正传。开香堂场面的戏剧化至于顶点。一个'老头子'开香堂,至少收徒百十来名,每人拜师金以十元计,百人就有一千元(三十年代的银洋),这笔款子由老头子'袋袋平安',其余开香堂时饮食杂用等费,每人要负担五、六元。列位看官,在难以数计的清帮中人间,只有蒋介石一个人,他当年所花的十几块钱,算是投资最少,而获利最多的人了!

    清帮中人收徒,必须大开香堂,这是他们唯一的隆重典礼。而徒弟中出了个蒋介石,虽然清帮在以后并未变成'国帮',清帮弟兄绝大多数也没有沾他的光,但无论如何,不能不算是中国黑社会历史上一个重要记录了。

    清帮徒弟中,又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徒弟,是某一个老头子初次和末次开香堂时,所收的第一个与最末一个人,这两人叫做'开山门徒弟'与'关山门徒弟',真是非同小可,可以代替老头子执行各种事务,权力甚大。入帮的程序是:凡是'空子'(帮外人)想进门槛,必须先行觅得帮中人带领,开明履历,经引见师批准之后,再备了正式帖子去拜师。帖面上写明'信守'二字,内面'敬拜某某老师门下'(老师之名要抬头),下面写'自心情愿'字样。在师父名字之旁,要写三代姓氏,末后署名某字辈门生某某谨具,旁边写引见师某某押、传道师某某押,这三项好有一比,比作当年田契纸上的卖主与中保的具名一般,郑重其事,可见一斑。

    开香堂地点大致都在僻静的庙宇中,事先必须禀明老头子,正中供定翁、潘、钱三位'主爷'的神位(帮中称师祖为主爷),在上面挂起罗祖像,各点香烛一副,桌下又点五支香,两头都用红纸包着,叫做包头香。庙门外又设'陈四主爷神位',也点一副香烛。'陈四'也者,据说是第一个进门槛的人,因为犯了帮规,逐出山门,后人见他入帮最早,所以在开香堂时顺水人情,给他一副香烛,但又因此公业已被逐,已非帮内之人,所以把他的神位设在山门之外了。

    开香堂大典时,凡是老头子的前人,和一般同参兄弟,都要到场,名叫'赶香堂'。赶香堂的越多,老头子面子越大。万一开香堂时没有人赶香堂,那个老头子就倒了楣,不但人家礁他不起,连徒弟也见不得人了。

    却说香堂中布置妥当,候补的人挨次进入,便传命紧闭山门。老头子居中坐定,赶香堂的人分立两旁。然后由引见师引领各'空子'到罗祖和翁、潘、钱三主爷神案前,各磕三个头,才到老头子面前也磕三个头,再向六部各'部长'师父前同样磕头,同时在赶香堂的各人之前,也得磕上三个头。总而言之,是逢人就磕头好了,如果老头子面子大,那赶香堂的人千百成群,有些新徒弟竟磕过两三千个头的。磕这么多的头如果不晕倒者,这个徒弟的'道行'之深,也真堪惊人了,但蒋介石当年磕过多少头,清帮中人,已不复记忆矣。

    徒弟们磕头之后,引见师便命他们在檐下排成长龙,司香的执事就把桌下的包头香划开,分给众人,拿在手里,赞礼的人便高呼下跪,大家便黑压压跪了一地。这当儿另有执事端着一盆清水,要每一个人呷一口,叫做'净口'。净完口,老头子便在上面厉声问道;'你们是自愿入帮,还是有人教你们入帮?''入帮并没有什么好处,你们知道吗?''十大帮规要遵守,知道吗?'等等。众人便在下齐声答道:'入帮自心情愿,甘受约束,誓守帮规'等语,老头子便再谆谆训海一番,在末尾说道:'如果违犯帮规,定须家法从事,办得到么?'众徒弟也一一答应。之后,便由传道师给各人分发一本小折子,上面写着三帮九代的名称,以及各种'海底'盘答方法,这是他们帮中最重要的东西,徒弟们必须秘密珍藏,不能让门外人阅看。至此,仪式也就完成,众人再向祖爷,老头子各磕三个头,分班侍立两旁,老头子便安排筵席,和赶香堂的各前人各兄弟,欢呼畅饮,赶香堂的人也要向老头子道喜,然后入席。这一顿'大擦,,(粤语:大吃),概由新进门槛的徒弟分摊,经此一场'演出','空子'也就变成帮中人了。

    除了开香堂等花样,另外还有收陋规和包讨债等,也称为'吃相',都是属于'软相'这一门的。

    说到'硬相',那真是三刀六洞,不离敲诈窃盗,掳人勒赎等这一套,因为弃刀真抢,万一落网以后还可能被判砍头,所以这个叫做'武差使',然而比起它的'兄弟帮'红帮来,清帮的'武差使'就差得远了。可是清帮有一个特点,由于它有很多女徒弟,便另辟蹊径,着重在以色为饵的骗局上。这些拿女子为饵的骗局,择要言之,有拆梢、放白鸽、带线行劫等几种。所谓拆梢,包括'倒脱靴'、'仙人跳'这几种玩意。放白鸽也者,是先和有钱的人结识,一旦同居,便席卷所有,私逃而去。'带线行劫'却是件颇费功夫的勾当,’也最难使人看破。她们调查了一些富户之后,便在附近的荐头行(荐人馆)中报名坐等,逢到富户人家雇女佣,便可以乘虚而入。如果那家人家'外强中干',她可以推辞不干,借故离去,仍旧回到荐人馆中。一旦真的进入富家,第一步先看清出入门路,然后调查珍珠宝贝黄金白银储藏所在,把这些调查结果统统通知同党,这叫做'献地图',地图一经献一出,不出三天五天,这家人家一定遭遇盗劫,而且这批明火执杖的强盗,对这家人家的情形了如指掌,抢东西如探囊取物。

    除了利用帮会力量,蒋介石从清帮中还学会了利用女人,数十年来,只要'赔了夫人不折兵',他都无所谓了。

    清帮能流传数百年,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环境适合他们发展,不少官员都是帮会中人,组织之精密,又构成了清帮历久始衰的另一因素。

    清帮中人最重'义气'二字,不管真假,反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成为他们的金科玉律。任何码头都有'自家人',外来徒众得以享用食宿盘缠,腰无分文而到处可以不愁冻馁。如果碰到困难,无法解决,也可以请老头子或长辈出面,一盅两件,安然了事,这些都是便宜之处。万一违背帮规,轻则'家法'对付,重则三刀六洞,秘密处死,那'家法'就是粮船上的舵柄,同'军棍'差不多,打人极为厉害,较'笞藤'尤为过之。有此软、硬功夫,所以'空子'一入清帮,这一辈子甚难摆脱。

    清帮的特点,就是有一副'义气'的假面具,拍拍胸脯,便使人家甘心受他束缚,所以帮规中说要'仁义礼智信'。但从他们的所作所为看来:做扒手、当对买贼(高买)、贩猪仔(招集华工,贩往欧美荒远的地方充当苦工)、开条子(拐妇女)、贩石子(拐卖小孩,又名淘砂子)、混淘砂子(藏匿小孩,变相绑票)、冒名募捐、放印子钱(高利贷)、开设各种各样的赌档、拆梢(又称讲斤头,以色为饵)、硬诈(又名装准头,平地起风波,硬要钱)、硬借(即摆丹老)、吃讲茶、寻霸(逢年逢节向赌场,烟格等要钱)、拔人(类似绑票)、包开销(店铺新张,老头子代派酒钱)、倒棺材(用天地人和四张牌九骗人)、三张扑克牌(同上)、男拆白、女拆白,以至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如上所述,'仁义礼智信'一语,不知究何所指了。

    虚张声势,装腔吓人;翻脸无情,栽赃害人;卖身投靠,仗势凌人;不分皂白,胡乱杀人;这些都是这些流氓的特点,而这些流氓,却俨然以'江湖义侠'作比拟。孰不知封建社会中的所谓江湖义侠,表面上讲信用,打抱不平,与流氓完全不同,实则他们是那种社会的维护者。但封建统治阶级常把两者混淆起来,把反抗统治阶级的叫做流氓地痞,把为统治阶级利用的称做侠客义士。

    列位看官,在下不敢说熟悉当年上海流氓内幕,拉拉扯址一大堆,无非介绍蒋介石当年在其中打滚,练出了一手'好功夫'。众所周知,一'上海三闻人'是蒋的'老友记',这几个流氓头子都靠着黑社会的势力,成为江浙财阀的人物。这种流氓组织是各帝国主义者在上海的经济剥削的支柱,同时又是政治的迫害支柱,蒋介石经过他师父、'兄弟'的传授,领略了各种冒险的秘诀,而所有这种流氓组织及其活动的各种特点,也都是蒋所代表的大封建奴隶主义,与大洋行买办政治事业的集中表现。

    正是:有福几人享,有难亿人当,'仁义礼智信',简直是荒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