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陵春梦 第三集 八年抗战 > 第八回 人重一诺 追随返京无反顾 酒敬三杯 团结抗战毋相忘

第八回 人重一诺 追随返京无反顾 酒敬三杯 团结抗战毋相忘

    张学良眼睛一亮,从沙发上蹦起来欢呼道:'您想得非常周到!但愿明天的局势不恶化,南京与东京的活动仍然没有进展,那您绝对没有化装必要,夫人也可以一起就道。'

    '你还到南京去么?'宋美龄问道。

    '我当然去!'

    '不必了,'蒋介石阴沉地笑道:'我也已经想过,面子问题有什么关系?我栽筋斗也不是第一次,给你关几天又算得了什么?你不必去了,就在西安努力准备抗日军事行动罢!'

    '那怎么行?'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大方更为感动,坚持道:'南京非去不可!否则对不起您!'

    蒋介石打个呵欠,挥挥手道:'去不去南京,随便你罢。'他欲擒故纵:'其实你不必去了,我回南京下令动员,你在西安准备抗战,还不是一样?犯不着为了我的面子问题,要你多走一趟。而且有人对你到南京去感到蹊跷,担心我姓蒋的没有信义,到那时把你扣了,甚至把你害了。'

    '那怎么会?我反正决定了。'张学良更感到蒋介石同以前的确判若两人,加强了对蒋介石的信心。便告辞道:'不早了,您休息罢。明天大概走不成。除了一些枝节问题尚待商议,天又下着大雪,跑道起飞降落都不方便。'

    '在这里过圣诞节?'宋美龄皱眉头。

    '或许圣诞节那天,我们已经不在这里。'张学良笑笑:'愿上帝保佑您!'说罢行礼离去。

    蒋介石怀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又过了一夜。第二关大雪停止,举目望去,白皑皑一片。高桂滋公馆里客厅中挂着一融龙飞凤舞的对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蒋介石在这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但因嘀咕生命安全,对周围事物根本没有注意。自从一切问题澄清以后,透过一口气来,也就留心身边一些琐屑事情了。他早餐后朝那副对联端详半天,叹道:'大令,上面写的那两句,倒好象挖苦我们呢!'

    '是么?'宋美龄生气道:'叫他们查一查,看这是那一个左倾文人干的,得向他算账!'

    '不见得吧?'蒋介石沉吟道:'这或许是古诗也说不定。'正说到这里宋子文匆匆进来,蒋介石连忙问道:'怎样?都顺利罢?'

    '嗯。'宋子文说:'他们对我们有成见,因此好多问题还投谈完。'

    '什么成见?'蒋介石急问。

    '他们不大相信你的保证,以及你所答应的条件。他们对你的话,一字一句都要推敲,得不到有力的保证便没有完。'

    蒋介石心头一沉:'共产党真是厉害!'

    '不!'宋子文道:'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代表团,比红军代表团还要麻烦。我们同红军打了十年,根本没有来往过,所以答应红军的条件,也就很少问题;但张杨方面就不同了,他们是我们的部下,以前接触很多,因此他们对我们也特别不信任,有时候我给他们问得哑口无言!'

    宋子文焦躁地说下去道:'譬如陕、甘、宁、青、新五省交张杨负责,具体办法又该怎么办?东北军与十七路军每月由中央发给五百万元薪饷,万一拖欠不发,又该找谁?有什么保障?譬如说………'

    '子文!'蒋介石冷冷地截止道:'一句话就行了,你告诉他们:凡此种种,在手续上必须经过行政院通过,然后宣布全国,难道会假的?'

    '问题在这里了!'宋子文也蹦起来道:'他们问:手续上经行政院通过,得多少时间?如果蒋某人回京之后把这些搁在一边,那你提出的条件不就一下子都落空了吗?还有,如果你把这些东西真的交给了行政院,但暗中却不让通过,这不是又……'

    '娘希匹!'蒋介石把桌子拍得震天价响:'我此刻还在西安,行政院通不通过,我怎么会知道?不相信我?不相信就拉倒!叫他们把我枪毙好了!'

    '唔!'宋子文倒是一怔,心想这个妹夫耍开光棍手腕,对前途实在有害无益;也就压住一肚子火,朝宋美龄说了声:'我走了,反正今天这一天非常重要,好多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夜长梦多,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演变。你跟我一起去吧,我一个人实在应付不来。'

    '也好。'凡属这些场合,宋家根本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兄妹俩便同他说了一声,要蒋介石一个入在房中等候消息。

    直到二十五日中午,宋子文与杨虎城间,张学良与宋子文间,大体上已把蒋介石所答应的条件反复商量,斟酌完毕,宋家兄妹在代表们之前无非是斩钉截铁,极力保证只要回到南京,一定可以使蒋介石实践诺言。对方倒很坦白,说并不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实在侍候蒋介石已非一日,对他的诺言如无有力保证,也不敢轻信。而更大的笑话是:张、杨已经能够信任蒋介石的信用了,但东北军与西北军中的高级官长们,却在表示怀疑,他们甚至向张、杨二人血泪陈辞,说如果不是存心出卖他们这些弟兄,就应该同宋子文等谈个明白,然后放人。

    宋美龄终于在西安过了半天的圣诞节,虽然没有盛大的宴会,众多的外宾,但上帝对她们宋家也不能说不厚了。

    蒋介石听说已经解决,心中倒反而嘀咕起来。他不是怕西北方面不让他成行;而是怕南京方面有如张学良那天晚上告诉他的:随时随地在要他的命!

    蒋介石看看表,低声向宋子文道:'你问问他们看,这个时候起飞,有无危险?他们有什么保证?'

    宋子文皱眉道:'人家问我们要保证,吵了这么几天,好不容易算是解决了;现在你要问他们要保证,好生万一再拖上几天,拖出变化来,你说合算么?'

    '这个,'蒋介石想了想:'唔,这个……'正沉吟间张学良来请道:'报告委员长,今天下午,咱们要走了,代表团们为了欢送,已经备下酒席,请委员长、夫人、宋先生赏光!'

    '你就说我身体不好,谢了吧。,蒋介石推辞道:'下午就要走,我……'

    '是啊!'宋美龄噘着张嘴:'我恨不得马上就上飞机。昨晚上南京你说有多热闹………'

    '不!'宋子文反对道:'我们该参加,这是最后一个宴会,不去不好。'

    这么着,蒋介石等终于在一片掌声中进入礼堂。筵开十桌,一团和气。红军代表团,东北军代表团、西北军代表团、南京代表团发言人分别说过话,彼此敬酒,觥筹交错。蒋介石那里听得进,吃得下!可是又不能半途告辞,坐在正中呲牙咧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见张学良同红军代表团逐一干杯,又同马占山、邵力子、王以哲等一一干杯;最后走到杨虎城跟前,举起杯子同他一碰,大声说道:'这一次事情是杨先生同汉卿发起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延续,大好河山的完整,咱们甘冒万死,被迫出此!幸而委员长宽洪大量,从善如流,幸而红军代表团及时赶到,从中斡旋,终算云开日出,大局明朗!汉卿为了在天下人之前向委员长谢罪,为了表示对伟大领袖的崇高敬仰,今天要追随委员长前往南京。此行多则一月,少则一周,定可回到西安;到那时咱们再痛饮一杯,率师北上,偿我素志;誓灭日寇,虽死不辞!在汉卿留京期间,杨先生多辛苦了!'说罢两人一饮而尽,厅中响起一片掌声。张学良满脸通红,已有三分酒意。只见他问侍卫要过酒,斟满杯,立在椅子上,举杯向四周劝饮道:'这一杯酒,敬我们黄帝祖宗在天之灵!'说罢一饮而尽。张学良声调悲怆:'想我们五千年古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支离破碎!天可怜委员长已经答应领导抗日,从今以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驱逐日寇,谁有三心两意,甚至为虎作怅、认贼作父者,'张学良倏地把杯子往地上掷去,砰碰一声响,之后,张学良厉声喝道:'有如此杯!'

    众人一怔间,掌声与呼声立即四起,张学良问侍卫要过杯子,再斟满一杯,向四周举杯劝饮道:'这一杯酒,敬我们抗日义勇军以及死难民众在天之灵!'说罢一饮而尽,声音哽咽:'想我们军人失职,以致使三千万父老兄弟姊妹沦于铁蹄………'张学良大哭,再也说不下去!

    这情形使大伙儿劝也不能,不劝也僵,正发怔间张学良说下去道:'今天我们这里有美酒佳肴,可是咱三千万东北老乡,正在啃树皮,吃混合面;流离失所,给鬼子逼到山里、逼在‘屯’里。'说着说着,眼看张学良又要纵声痛哭,但他使劲蹩住:'虽然有可敬的游击队弟兄们前仆后继,但他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各位!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白山黑水,使鬼子胆寒,但是无济于事!为什么?为了没有救兵!现在好了,现在咱们蒋委员长马上要下抗战动员令,汉卿不才,愿作前锋;如果失地未复,贪生怕死,'他蓦地把杯子一摔,砰的一声,厉声说道:'有如此杯!'

    掌声与呼声继起,侍卫们立刻送上第三只空杯。张学良接过斟满,再向四周劝饮道:'第三杯酒,为我们抗战必胜而干杯!'

    大厅的椅子响了一阵,众人一齐起立高举杯子,蒋介石也由左右侍卫扶了起来,跟着大家多少喝了点儿。只见张学良把杯子使劲往地下一摔,厉声喝道:'这是日本鬼子,鬼子在咱们全民抗战中粉身碎骨!'

    掌声遮掩了张学良以下的话,他声嘶力竭说了一阵,纵身往地上一跃,向侍卫再要过一只空杯,恭恭敬敬捧到蒋介石两口子和宋子文等人面前,给大家斟满酒,说道:'汉卿敬祝委员长和夫人身体健康,抗战胜利!'说罢一饮而尽,把杯子搁在桌上,用筷夹菜。

    蒋介石看在眼里,心中嘀咕。他担心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领们还会来个什么花祥,使他脸上不大好看,如果愤激过度,再加上七八分酒意,说不定还有难堪的事情在后头。于是蒋介石连忙示意退席,宋美龄代他应付道:'各位,委员长身体尚未复原,医生请他不能多喝,这一杯算是我们回敬各位!'说罢略微喝了些,刚要放下杯子告辞,突地闯上几个东北籍军官,各拿一大杯酒,劝道:'夫人海量,这一杯一定请赏光!'

    '夫人!'另一个说道:'这是凤翔汾酒,是陕西的名酒,夫人回京在即,一定请干一杯!'

    宋美龄惯喝洋酒,对汾酒实在不对胃口,只得强笑道:'实在酒力厉害,我随意,你们两位干了!'两军官正在犹豫,张学良示意道:'夫人回头有事,不必劝酒!'两军官于是告退。蒋介石正想乘机退席,不料老远角落里一声喊:'委员长!请赐个面子,卑职敬酒!'话犹未了,一个军官踉踉跄跄奔上前来,到得跟前,纳头便拜。

    这位敬酒者显然是东北军中的高级军官,一定喝多了酒,醉了。他只说了句:'卑职祖孙三代死在鬼子手下,如今成了个光杆儿。'便凄凄凉凉痛哭起来。张学良鼻子一酸,深怕引起更多东北弟兄的伤感与悲愤,乃至使蒋介石受到不必要的惊险,于是示意左右把敬酒者扶出大厅。那军官边走边叫道:'蒋委员长!您这次回到南京,可别忘记下命令,要不然再给俺们碰到,那就,那就……'张学良连忙截断他的话,半劝半喝道:'吕副师长,还不回去休息!'

    '是,少帅!'那军官跌跌闯闯在搀扶之下走出大门,却回过头来凄然答话道:'少帅,咱打从十九岁那年就跟着少帅,如今头发都急白啦!这年头哪种阵仗没见过?南京这帮王八兔惠子八成儿没存好心,少帅还是别去南京,跟咱弟兄厮守在一起,祸福同当!'

    '好兄弟!'张学良拍拍他的肩膀:'你休息去吧,那些事,我懂得。'说罢返身入厅,只见客人们个个都站着,蒋介石退席了。

    张学良奔进房里,却见宋子文在团团打转!宋美龄正收拾旅装用具;蒋介石木偶似的坐在一旁,面色青里透白,白里透灰,极其难看。

    '又不舒服了么?'张学良低声问。

    '不。'宋子文把他拉到一边:'汉卿,你这几下子也不必要了,他很不习惯,明明在吃饭之前还高高兴兴的,现在可又变啦,这样做与事无补。'

    '不能怪我。'张学良皱眉道:'人嘛,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此时此地,你怎能担保大家闷头吃喝,连屁都不放一个?何况人们对他并没有失礼之处……'宋子文拦住道:'不谈这个了,飞机准备好了么?现在是一点半。'

    '两点钟走!'张学良斩钉截铁地答复。

    '你同我们一架飞机?'

    '不!'张学良摇摇头:'我坐自已的飞机,再搭几个其他回南京的人。'

    '你的公事私事都……'

    '没什么,公事只有抗战!私事呢?反正没多久就会回来,没什么事。'

    '那我们准备走了?'

    '准备走了!'张学良说罢便走过去向蒋介石一个敬礼:'报告委员长和夫人,我们可以准备上飞机了!'

    蒋介石冷冷地点点头。他满腹心事,思考的问题太多了:南京派来的刺客会不会下手?张学良跟着回南京会不会临时变卦?东北军和西北军虽在警戒机场,但发现了他以后,会不会再有什么花样?

    '化装离开'的打算,突地在蒋介石心上升起。

    蒋介石万事都着重颜面,这一次好容易离开西宋回南京,上飞机之前的安全保证,不便由他亲口问,否则'失了体面'。于是吞吞吐吐、转弯抹角问道:'汉卿,这次真是走了,万事具备了么?'

    张学良一时也听不清蒋介石主要问的是什么,忙不迭答道:'万事具备了。洛阳机场的电台早已经叫通,今天早上已经通知……'

    '你告诉他们我要去洛阳?'蒋介石吃惊:'那怎么成?'

    '没有,'张学良笑道:'我们只告诉洛阳,下午说不定有架飞机经过洛阳,降落与否还没准儿。对方就问是谁要来,我们说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可能是宋子文先生,也可能是蒋鼎文回京覆命,也可能是顾祝同奉命返京,总而言之,你们机场警戒,没有错。'

    '嗯嗯,'蒋介石顺势查问:'这边的机场警戒,也没什么问题了吧?'

    '是的,'张学良答道:'十七路军警戒机场,汉卿同红军代表团等送您上飞机。'

    蒋介石沉吟道:'你让杨虎城的队伍保护我么?早一阵,不是说西北军反对让我活着回去,比东北军还厉害么?'

    '报告委员长,'张学良心头一沉:'过去的过去了,咱们不谈这些。杨副司令的队伍听从命令,不会胡来。'

    '我问你!'蒋介石不耐烦:'我这次走,是公开地走呢?还是机密地走?'

    '委员长不是反对化装启程吗?'张学良道:'为了遵从您的意思,我们决定恭恭敬敬送您回去。今天机场上,我们还发动了民众来欢送您!'

    '啊啊啊!'蒋介石心想这一回可糟透了,说实话并非真的不赞成化装离开,无奈面子上不大好看;如今是毋需化装了,但张学良却发动民众欢送。这一来……他顾虑的事情实在太多,想一一查问又碍于面子,何况时间紧促,问起来显得猴急,不如硬着头皮上车进飞机吧。于是'啊'了一阵之后,便无下文,铁青着面孔。张学良不知道这一回'俏眉眼做给瞎子看'表错情,他只顾忙来忙去,满怀兴奋,准备出发。没多久孙铭九全副武装,前来报告道:'请委员长起驾!'

    正是,老蒋平安回南京,临到机场汗一身。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