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实际控制线的形成,使印度军队企图继续向北推进的行动受阻。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动势力再不能象过去那样,任意进入西藏山南地区进行侵略活动,人民解放军进驻边防要地,控制通往境外的主要通道,彻底改变了多年来在中印边境东段有边无防的状况。

            第二节  印度政府向中国提出全面领土要求,挑起中印边境武装冲突,中国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巨大努力

            1959年,印度当局在策划并支持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的同时,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全面领土要求,蓄意挑起边境武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严重恶化了中印关系。中国政府为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和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巨大努力。

            一、印度政府再次向中国提出阿克赛钦问题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摧毁了他们企图策划“西藏独立”的社会基础。尼赫鲁政府因其“缓冲国”的企图受挫而不甘心失败,遂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

            印度政府在坚持中段之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桑、葱莎、波林三多、乌热、香扎,拉不底为印度领土的同时,再次向中国提出西段之阿克赛钦等地区的领土要求。尼赫鲁政府认为,中印拉达克地区的边界,已由1842年中国西藏地方当局和克什米尔当局订立过的一个条约所划定;拉达克与中国新疆地区的边界,1899年英国政府曾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中国政府并没有反对这个建议”①。而且1865年约翰逊“访问”了阿克赛钦,查明了分水岭的确切位置之后,也就划定了中印的西段边界。据此印度政府认为,“全部边界都是经条约确定,或者由习惯确认”②,阿克赛钦理所当然是印度的。

            1959年12月26日,中国外交部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

            “第一个问题:中印边界是否正式地划定过……中国政府认为,中印边界大部分已由国际协定正式划定的说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中国政府谨作以下的说明:

            (1)关于西段。印度政府认为自己所主张的边界线,曾经由1842年中国西藏地方当局和克什米尔当局之间订立的一个条约划定过。

            但是,第一,这个条约仅仅提到拉达克和西藏的疆界将维持现状,各自管理,互不侵犯,根本没有关于边界位置的任何规定或暗示。尼赫鲁总理在今年9月26日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件中列举的边界位置早已划定的各种论据,没有一个能证明印度政府目前主张的边界线是有根据的。

            第二,1842年条约是在中国西藏地方当局和克什米尔当局之间订立的,而目前印度政府提出争论的地区,绝大部分(约在百分之八十)属于并未参加这一条约的中国的新疆。如果认为,根据这个条约就可以判明,新疆的大片土地已经不属于中国而属于拉达克,那显然是不可理解的。关于拉达克和克什米尔同新疆的边界,1899年英国政府曾经建议划定,但是并无任何结果。如果认为一次片面的建议就可把别国的领土据为己有,那也是不可理解的。

            第三,中印西段边界的没有划定,还有许多不可辩驳的积极的证据。例如:甲、从1921年直到1927年间,英属印度政府曾经向中国西藏地方当局进行多次交涉,要求划定拉达克和西藏之间的边界,但是始终没有结果,这有当时双方交换的许多文件可资证明。曾任印方代表的英国罗西安博士,也在今年12月11日伦敦泰晤上报刊登的投书中证明了这一点。乙、根据中国政府现有的材料,印度测量局迟至1943年出版的官方地图,关于中印西段还没有画出任何边界。在1950年,印度官方地图用特别模糊的方式表示出现在所画的边界,但是仍然用文字标明是未定界。只是从1954年起,这段未定界才忽然变成了已定界。丙、尼赫鲁总理今年8月28日在印度人民院谈到这段边界问题时宣布:‘这是旧克什米尔邦同西藏和中国土耳斯斯坦的疆界,没有谁划定过这条疆界。’所有这一切事实,都是同这段边界早已划定的说法绝对不相容的。任何人都不能想象,自认为在1842年或1899年就已经明确划定了这段边界的印度政府,还会在1943年承认没有任何确定的边界,还会在1950年宣布只有未定界,还会有1959年宣布没有谁划定过边界。”

            中国政府的“照会”继续指出:“印度政府说,这个地区‘同印度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和传统有联系,而且已经成为印度生活和思想的密切的一部分’。但是,第一,印度并没有举出任何具体事实来支持它的论断。相反,尼赫鲁总理今年9月10日在印度联邦院说,这个地区‘一直没有受到过任何的管辖’。他在今年11月23日,又在印度联邦院说:‘据我所知,在英国统治时期,这个地区没有一个人居住,也没有任何前哨据点。’尼赫鲁总理虽然无法正确判断中国方面的情况,但是他的话的确权威地证明了印度从来没有管辖过这个地区。

            第二,印度政府说它在这一地区一直定期地派有巡逻队,并且说这就是印度行使管辖的一种方法。但是根据中国政府所掌握的材料,印度武装人员只在1958年9月,1959年7月和1959年10月三次侵入这一地区进行过侦察,随即被中国边防部队扣押并且递解出境,此外再没有到过这个地区。正因为这样,印度政府才会对于中国人员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毫无所知,以至宣称中国人员只是从1957年起才进入这个地区。

            第三,印度政府举出了若干地图来证明它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但是,这一方面的情况对印度提出的论点也并不有利。中国近一、二百年间出版的地图对于西段边界的画法尽管在一些地方有微小的出入,但是基本上始终一致。印度政府提出有1893年出版的中国官方地图,对西段边界的画法接近于印度地图。中国政府不知道这里指的是什么地图,无法加以评论。至于英国人所办的‘字林西报’1917年出版的地图集,那只能代表英国而不能代表中国的观点,在这里没有讨论的必要。

            与此相反,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和印度的地图上的画法,前后却有很大的矛盾和混乱。……

            第四,印度政府说,它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还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即依据分水岭。但是,首先,分水岭的原则在国际上并不是划界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则,尤其不允许借口分水岭到别国境内去寻找边界线。其次,印度政府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不但没有划分印度河水系和和田河水系,而恰恰是切断了和田河的水系。相反,中国地图所画的传统习惯线才真正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那就是,这个地区南北坡度不大,容易通行,因此自然形成连接新疆和西藏西部的唯一通道。但是往西行,它同拉达克之间却矗立着高入云霄的喀喇昆仑山脉,极难通行。印度政府也承认,从拉达克进入这个地区是极其困难的。”③

            由上可知,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地图标绘到自然地理的特点。都足以合情合理地证明,印度向中国提出对阿克赛钦的领土要求,是毫无根据、毫无道理的,是站不住脚的,即使如此,印度政府甚至连站不住脚的基本事实都搞错了。尼赫鲁在1959年9月26日致周恩来总理的信中声称:1899年的马继业一窦讷乐线“无可置疑地表明,阿克赛钦全部地区是处在印度境内的。”④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对此,马克斯韦尔指出:“看来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只能是由于查抄档案里的英国照会原文时的笔误所造成的。这可能只不过是个细小的失误,但后果却很深远。”⑤

            ----------

            ①1959年9月26日《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54页。

            ②1959年9月26日《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52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26~135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54页。

            ⑤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202页。

            二.印度政府向中国提出“麦克马洪线”问题

            1959年3月2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致信周恩来总理。尼赫鲁在信中公然违背历史事实,坚持“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边界东段的国界线,并认为“这条线是在1913年至1914年中国政府、西藏和印度的全权代表在西姆拉举行的三边会议上划出的。”①因而中印东段边界早已明确划定。

            对此,周恩来总理于同年9月8日致信尼赫鲁指出:“所谓这段边界早已明确划定的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同你在来信中所说的相反,所谓麦克马洪线从未在西姆拉会议上加以讨论,而是英国和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代表,于1914年4月24日,也即是在西姆拉条约签订以前,在德里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决定的。这条界线,后来是作为西藏同中国其他部分之间的界线的一部分,标在西姆拉条约的附图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