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印度政界一些人士甚至要求出动飞机,将新藏公路炸断,有的要求印度抛弃不结盟政策,参加反对中国的军事条约集团。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02~108页。

            ②张彤:《对印自卫反击战前后的回忆》,《新中国外交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70页;同时参见1963年11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文章《苏共领导集团联印反华的真相》。

            四.中国政府照会印度政府,进一步阐明中国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朗久、空喀山口事件后,中印边境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苏联把中苏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支持印度,以达到与美国争夺印度并利用印度进行反华的双重目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利用中印边界问题,煽风点火,挑拨中印关系,阴谋把印度拉进西方军事集团,使印度成为他们在亚洲实现其战略利益的重要伙伴。美国还积极建议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采取有力的军事措施”,“对中国给予坚决的反击”,企图把中印边界问题推向战争的边缘,通过亚洲两个相毗邻大国的交战,搅乱亚洲的和平秩序,达到他们控制亚洲的罪恶目的。

            为了揭穿别有用心人们的阴谋,尽快缓和边境紧张局势,为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气氛并最终解决中印边界问题,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致信尼赫鲁:“10月21日在中国境内的空喀山口以南地区,又发生了新的意外的边境冲突”。“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责任,首先是迅速地、毫不迟疑地采取有效的步骤,来认真改善两国边境的令人不安的状况,并且力求根本消除今后发生任何边境冲突的可能性。

            “由于中印两国边界从来没有划定过,而又非常漫长,距离两国政治中心很远或者比较远,如果两国政府不想出一个十分妥善的解决办法,我担心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边境冲突今后还有可能出现。而只要出现了这类冲突,那怕是很小的冲突,就会被那些敌视我们两国友谊的人们所利用,以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两国之间有悠久的友好历史,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我们两国政府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两国边境的紧张形势继续存在下去。”

            “为了有效地维持两国边界的现状,确保边境的安谧,并且为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创造良好气氛,中国政府建议:中印两国的武装部队立即从东边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在双方撤出武装部队的地区,双方保证不再派遣武装人员驻守和巡逻,但是仍然保留民政人员和非武装的警察,以执行行政任务和维持秩序。这个建议,实际上也就是把印度政府9月10日的照会中关于双方都不派遣武装人员到朗久的建议扩大到整个中印边境,并且使双方部队的距离扩大到四十公里之远。如果这一距离还需要更扩大,中国政府也愿意考虑。总之,无论在我们两国边界经过谈判正式划定以前或以后,中国政府都愿意竭尽一切努力,在我们两国之间创造一条最和平、最安全的边境地带,使我们两国永远不再为边境问题而发生疑惧或冲突。如果印度政府同意中国政府这一建议,实施这一建议的具体措施,可以由两国政府立即通过外交途径商定。”“为了进一步商谈边界问题和两国关系中的其他问题,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总理在最近期间举行会谈。”①

            11月16日,尼赫鲁致信周恩来总理,表示准备就中印边界问题同周恩来总理会晤,但不同意中国关于中印部队双方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以脱离接触的建议。尼赫鲁认为,在中印边界东、中段,除朗久以外,中国没有占据“印度国界”以南的任何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方政府指示它的前哨站不派出巡逻队的话,就不会发生任何边境冲突的丝毫危险。”②至于朗久,中方撤出,印方不去重新占领,紧张也就自然减少;在中印边界西段,双方的部队和行政人员都撤出阿克赛钦等争议地区,也就自然脱离了接触,武装冲突也不会发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边界问题谈判。

            尼赫鲁是在玩弄外交把戏。按照他的观点,印度控制的中印边境东、中段争议地区继续由印度占领,而中国必须从其控制的中印西段边境地区单方面后撤,从而将中印西段边境特殊化。这就不仅破坏了维持边界现状这一进行边界问题谈判的基本前提,而且以提出领土要求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能为中国政府所接受。12月17日,周恩来总理致信尼赫鲁,对印度政府采取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的边境哨所停止派出巡逻队的步骤表示欢迎。在阐述了不能把中印西段边境特殊化的理由之后,周恩来指出:“如果印度政府在了解中国政府的上述观点之后,仍然坚持自己关于这一地区的要求是适宜的,那么,中国政府愿意知道,印度政府是否准备把同样的原则平等地适用于东段边境,也就是说,规定中印双方从所谓麦克马洪线到中国地图上所标明的(也是印度地图在长期间所标明的)中印东段边界线中间的地区撤出所有的人员。中国政府至今没有对于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提出任何要求作为先决条件或者过渡措施,我感到难以了解的是,为什么印度政府偏要提出关于中国单方面由自己西部边防地区撤出的要求。”③为使中印会谈早日实现,以便首先取得一些原则性的协议,作为双方具体讨论和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周恩来总理建议,12月26日可否举行两国总理会谈,会谈地点可否在北京或征得缅甸政府的同意在仰光。12月21日,尼赫鲁复信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在没有答复他9月26日给周恩来总理的信和印度外交部11月4日的照会之前,他在“今后几天内”不可能到仰光或其他地方去。

            从上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关于解决边界争端的原则立场截然相反,但谁是谁非,一目了然。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公正舆论纷纷谴责印度的扩张行径,斥责印度掀起的反华浪潮,支持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印度尼西亚、朝鲜、阿尔巴尼亚、芬兰、瑞典、丹麦,以及罗马尼亚、蒙古、越南等国的报纸,不仅刊载周恩来总理给尼赫鲁的信,而且发表社论和评论,强调指出,所谓“中国侵略印度”的消息显然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中国政府关于中印双方武装部队立即从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两国政府总理在最近期间举行会谈的建议,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巨大容忍,反映了中国方面希望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来解决边界问题的宏大愿望,再次显示了中国方面在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上的诚意。并且指出,尽管印度政府在给中国政府的关于边界问题冲突事件的几次照会中,有许多地方歪曲了边界问题的真相,中国政府仍然表现了极大的忍耐性,并且一再建议和平解决问题。这清楚表明,中国政府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进行着多么真诚的努力。”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17~118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76~177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六集,第121~122页。

            五.1960年中印边界问题谈判

            尼赫鲁两次拒绝中国关于就中印边界问题举行两国总理谈判的建议,在外交上陷入被动。为缓和国际舆论,尼赫鲁不得不放弃将中印西段边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迫不得已于1960年2月12日发信邀请周恩来总理访印。同时,印度外交部照会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其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复函尼赫鲁,决定将于4月赴印会晤。4月3日,中国外交部照会印度政府,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政府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再次希望“在边界问题没有解决以前,双方维持边境的现状,保持边境的安宁,不使这个一时未决的问题影响两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①

            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一行抵达新德里。20日,周恩来总理在尼赫鲁举行的宴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这次谈判的态度:“中国政府和我本人深信,只要处处为两国友好的长远利益着想,既考虑到历史背景,又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五项原则,互谅互让,两国边界问题是完全能够求得公平合理的全面解决的。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上留下来的,不是我们两国政府制造出来的。中国政府尤其不愿意看到两国边界问题影响到两国关系。为了寻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各种途径,中国政府从不吝惜作出自己可能作出的最大努力。我衷心地希望两国总理这次会晤能够产生积极和有益的效果。”②

            中印边界全线存在争议,但中、印对中段的争议比较小。关于东段,印方要求中方根据分水岭的原则承认“麦克马洪线”,照顾印度人民对喜马拉雅山的民族感情;中方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愿意在中印边界问题解决前维持现状,不越过这条线,并且在谈判边界问题时,也不提出领土要求作为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