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同时,第四师在吉米塘开设了战术司令部。10月1日,尼赫鲁刚从英国参加完英联邦总理会议回到新德里,便同国防部长梅农及印军高级将领一起研究了同中国军队的作战问题。10月4日,印度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在中印边境地区无论哪里发生了“武装入侵”,印军都将给予打击。印度国防委员会也先后两次举行有武装部队全体参谋长参加的会议,具体讨论作战问题。10月5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在东部军区之下成立一个新军团——第四军,任命印度陆军参谋局长考尔中将为军长,专门执行对华作战任务,并授予考尔可自由决定向中国发动“有限攻势”的权力。

            第四军下辖步兵第四师和第二师。其中第四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中东、北非、意大利和希腊等地转战6年之久,参加过1941年北非第三次战役、1944年在意大利突破德军“高斯克防线”等9次战役,被称为印军的“王牌部队”。印度独立后,第四师被视为印军的“标准师”,是尼赫鲁、梅农的嫡系,装备好,待遇高,也是印度推行一切改革的试点部队。该师辖步兵第五旅(后改属第二师)、第七旅和第十一旅,原驻旁遮普邦,于1960年初调赴中印边境东段的阿萨姆邦。印度政府认为,有第四师这样有战斗力的部队同中国军队作战,定会旗开得胜、很快达到入侵目的。

            考尔曾任过第四师师长。他长期以来积极追随尼赫鲁、梅农,是尼赫鲁、梅农在陆军中的得力干将,也是印度军界反华的主要策士之一。虽善于外交,长于参谋和行政业务,也有一定军事理论修养,但缺乏实战指挥经验。由于他极力主张和积极推行“前进政策”,倍受尼赫鲁的器重,因而被视为印度陆军未来参谋长的理想人选。

            考尔出任第四军军长的当天,即赶到提斯浦尔(迪斯布尔),对第四师师长尼·普拉沙德就该师继续向达旺以北地区推进作了部署,接着乘直升飞机抵达吉米塘。次日,在第四军参谋长卡·辛格准将和普拉沙德少将的陪同下,由吉米塘经龙布步行到克节朗地区的扯冬据点,详细勘察了克节朗地区的地形,现地研究和部署了进攻塔格拉(即拉则拉)山脊的行动,要求第七旅务必在10月10日前占领塔格拉山脊。在考尔的策划和指挥下,印军又于10月向中国尺冬边防部队发动了军事进攻,制造了尺冬流血事件。

            印军为发动大规模进攻,不断向中印边境地区调兵遣将。至10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已有1个军部(第四军)、1个师部(第四师)、3个旅部(步兵第五旅、第七旅和炮四旅),计有15个步兵营(拉加普特第二营、旁遮普联队第九营、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近卫联队第四营、锡克联队第一营、高尔瓦尔联队第四营、查谟·克什米尔联队第二营、马德拉斯联队第二营、库马盎联队第六营、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二营、锡克联队第四营、阿萨姆步兵部队第二、第五、第九、第十一营),兵力达2.2万余人。

            担负印军第四师突击任务的第七旅所属4个营3000余人,已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与原侵入这一地区的阿萨姆步兵第五营一部会合。第七旅旅部位章多,战术司令部位勒龙。该旅的任务是以已侵占克节朗河以南的中国领土为依托,并继续向克节朗河以北地区推进,妄图侵占几儿等、白采、择绕等地,把兵力前推到得芒、拉则山口、拥错山口一线。

            炮兵第四旅率两个营配置在棒山口至达旺地区,其任务为依托达旺保障其在克节朗主攻方向的翼侧安全。第五旅5个营和阿萨姆步兵3个营分布在珞瑜和下察隅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位吉米塘,师部和第四军军部位提斯浦尔。

            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1962年8月份以前,印军计有1个旅部(第一一四旅)、4个步兵营(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第十四营、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和杰特联队第五营)共约4000余人。为增加二线机动作战兵力,于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又先后将第七十旅所属之杰特联队第三营和库马盎联队第十三营调至列城、楚舒勒地区。使西段地区兵力增至1个旅部、6个步兵营,5600余人,较1960年增加了1.5倍。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3000余人分散配置在60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该旅旅部位列城,战术司令部位楚舒勒。

            印军总的企图是:依靠武力抢占地盘,造成既成事实,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在东段,巩固并依托已侵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和该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中国西藏边境纵深地区扩大侵略;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推进,逐步侵占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

            二.尼赫鲁政府发布向中印边境全面进攻的命令

            如前所述,尼赫鲁政府之所以对华奉行武力政策,除了有其国内原因和对中国的形势作了错误的断判以外,还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等国的怂恿和支持。

            美国不仅为印度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且还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当印度政府向中国发动进攻、要求美国为其筹措军费或提供军事援助时,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斯第二天即回华盛顿,积极活动。美国官员10月17日在纽约声明,过去在中印边境地区发生的多次冲突中,“美国表示了对印度的同情和支持”,在将来的中印边境冲突中,美国“国务院支持印度”,美国“不是中立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怀特和国防部发言人在10月18日分别宣布,美国政府愿意向印度提供它对中国作战中所急需的高空运输机。美国空军对印度空军所提出的物资器材申请,表示大力支援。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印度特别希望得到的向正在发生边境冲突的喜马拉雅山区运载军队和供应品的高空运输机的要求,“准备给予像过去一样同情的考虑”,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向印度出售军事装备的协议”。美国答应为印度尽快提供适宜于在山区高空飞行的C-130运输机。

            赫鲁晓夫集团在经济上援助印度的同时,还给印度以大量的军事援助。印度向苏联购买了各种飞机114架,其中米格-21战斗机32架。原定援助印度(包括战斗机在内)的66架飞机在1962年底交货,由于中印边境局势的急剧变化,苏联决定提前交货。此外,苏联还派出军事专家、顾问到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军部队中“服务”。只是到1962年8月出现了加勒比海危机以后,赫鲁晓夫需要中国和苏联一起同美国对抗,才表示在中印争端中不偏袒印度。尽管如此,印度政府认为,已经从苏联那里取得了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并有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继续支持,也就足够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印度有恃无恐,气焰嚣张,终于走上了军事冒险的道路。

            尼赫鲁政府之所以敢于对中国发动进攻,还由于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印度政府认为,中印边境地区特别是东段地区中印双方力量对比,优势在印度一边,形势对印度一方是有利的。因此,尼赫鲁政府毫不掩饰地说,“政府已从政治上作出了以武力驱逐中国人的决定”,印军是“精锐部队”,“受过良好的训练”,“装备也占优势”,“东北边境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兵力部署最近几年来已大大改善”,而中国现在是不愿和印度打仗的,印军一旦发动进攻,“中国将准备妥协”,不战而退。

            为此,尼赫鲁于10月12日出访前夕在新德里巴兰机场公开宣称,他已经向印度武装部队发出命令,要把“中国入侵者”从“东北边境特区”的印度领土上“清除掉”。10月14日,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在新德里发表反华讲话,坚持要中国边防部队从自己的领土上“撤出”去,呼吁印度人民支持正在向中国进行军事入侵的印度军队。他说:只要冲突继续存在,这个国家必须团结一致。政治冲突必须从属于民族义务。同一天,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在班加罗尔发表讲话,极力赞扬尼赫鲁10月12日的决定,表示不管用一天,一百天还是一千天的时间,都要实现这个决定。梅农还叫嚣:我们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一定要把中国人赶出去,这里不存在这种态度有任何改变的问题。

            尼赫鲁政府发出同中国作战的命令后,印军即在中印边境地区紧急调整部署,继续向边境地区增派部队,运送作战物资,负有作战指挥任务的各级司令部均已靠前配置,并开设了前进指挥机构。印度空军也奉命进入戒备状态,派飞机频繁侵入中国境内侦察和挑衅。10月10日夜,印军飞机1架侵入中国西藏,由曲水方向一直窜到拉萨市近郊,尔后又沿青藏公路飞抵拉萨以北的当雄上空,对当雄机场和附近地区进行侦察。11日,印军飞机从中印边境西段侵入中国西藏上空,窜扰到西藏日土以西50公里后,又向北飞到空喀山口以南20公里处,再向南飞越班公山、班公湖一带,反复侦察上述各地。10月13日,印军飞机3批3架次先后飞越“麦克马洪线”,侵入中国边境地区上空,对中国边防部队的前沿哨所和纵深地区进行侦察。10月上旬以来,印军出动了大量飞机和直升机向克节朗地区、奇普恰普河谷地区和加勒万河谷地区,运送了大批作战物资和增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