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因为这几点对印军威胁最大。毛主席指示:“打红山头对敌人威胁大,因此坚决打敌6号14号。同时坚决打退敌人增援,切断敌人退路和其它据点补给线。这一行动和打飞机同时行动。”毛主席最后决定:“在中印边境西段,决心拿下‘加印14号’和红山头‘天印6号’”。

            10月18日总参谋部通知新疆军区:因西藏那边还没有准备好,反击战开始时间推至20日拂晓开始。并强调反击战开始后,人员不得越界,枪弹、炮弹一律不得打到国界线以外去。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新疆军区即召开会议,部署作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恩茂主持了会议,他说:我们西线部队在此次自卫反击作战中,虽然是配合方向,但一定要打好,要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命令,拔除红山头6号、加勒万河14号据点,做到速战速决,首战必胜。副司令员郭鹏斩钉截铁地要求参战部队:“人家打我们,我们不打不行,打就要狠狠地打。要打歼灭战,不打则已,打则必歼!”10月9日,新疆军区为首先歼灭“加印14号”和“天印6号”印军,尔后扫除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内之印军,部署如下:

            (一)河防区:步兵第十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连轻喷火器1个排,负责歼灭“加印14号”之印军。该营以1个排的兵力加强河9号、10号哨卡,利用既设阵地,加强防御措施,坚决阻击可能由南向北增援之印军,以保证营主力歼灭印军。该营完成任务后,除派必要人员押送俘虏外,其主力迅速集结河指附近地域,待命向天防区机动。请康指配足该营的机动车辆,第9号、10号卡第二团的部队,必须坚守阵地防止印军新的入侵。

            (二)天防区:步兵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2野炮1个连,轻喷火器1个排,于10月12日12时前进至天防区负责歼灭“天印6号”据点印军。骑兵第三团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于10月12日前进至天防区,执行阻援任务,具体部署由天防区贺景福、刘少稚和骑兵第三团首长现地研究确定。步兵第二团第七连,包围印军17号据点,构筑工事,形成对外防御正面,与骑兵第三团配合歼灭由斗拉特方向增援之印军。防守天11号、12号和13号卡之分队,应向印军11号、17号据点进逼,限制印军机动,不让其增援6号据点。天9号、10号卡之分队,以火力控制奇普恰普河谷,坚决阻止印军侵入,并准备以必要的兵力向前机动,配合作战。其他各哨卡均应严密监视。遇印军进犯以猛烈火力杀伤之。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欠1个连)配置于天10号、11号卡附近地域,随时准备出击,消灭增援印军。另以1个连配置在甜水海空军雷达站附近,执行打空降任务。第四师侦察连进至天15号卡,沿5766高地向无名高地河岔方向积极活动,坚决阻止“天印25号、9号”据点以东印军由南向北增援,各部队务于12日24时前完成一切准备,没有命令不得事先将印军据点包围,以免暴露企图。发起进攻的时间另有命令。

            (三)各防区之哨卡均应加强警惕,抓紧时间,加强工事,坚决固守,防止印军报复行动。

            班公湖南北及班公洛、扎西岗地区各哨卡地位特别重要,这些地区印军机动条件方便,有楚舒勒、波布浪基地的支援,印军很可能对中方哨卡进行袭击,牵制中国边防部队在北线的进攻。为此,空防区应特别加强9号10号卡的防御,在其附近保持一定的机动兵力,准备随时实施机动;阿防区应组织日土宗之第五连及最近调入的两个排,做好增援班公洛和扎西岗方向防御的机动兵力,坚决击退可能来自楚舒勒、班公湖、巴里加斯方向的印军进攻。

            所有参加天防区作战的部队,暂统归康指李双盛、黎斌两同志指挥。为使参加打援的部队统一行动,步兵第二团、骑兵第三团、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统由贺景福、刘少稚、艾则佐夫·哈斯木、蔚福恭统一指挥。

            10月12日,新疆军区又下达了补充指示。指出:中印边境西段作战,是配合东线反击作战极为重要的行动,是有关国威军威和国际大局的大事,对今后斗争有深远影响。这一仗只准打好,不准打坏,要坚决彻底干脆歼灭印军。务必要周密准备,多准备几手,多几种方案,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着眼,绝不应有任何轻敌思想。

            各攻击部队以宁多勿少的原则,配备炮兵火力,对印军据点进行几次火力袭击,并以直瞄火炮消灭其碉堡火力点。首先以火力摧毁印军阵地,尔后以步兵分队勇猛冲击和近战歼灭印军。要准备充足的炸药包和爆破筒,以爆破手段攻击坚固据点及炮火未能摧毁的工事。各部队应迅速捆扎炸药包和手雷,准备爆破筒,组织好炮兵火力和喷火器材。为加强一线直瞄火炮,第十团无坐力炮连(6门)已于11日出发由康指区分其任务。

            为加强前线指挥,军区决定李双盛赴加勒万河指挥;王洪杰(第四师副师长)、宋良铭(第十一团副政委)赴天文点指挥第十一团第三营;武卫国指挥侦察连;其余前令不变。

            加勒万河谷地区拨除“加印14号”据点的任务,由李双盛及第十团团营领导负责;拔除天文点地区“天印6号”据点任务由王洪杰及第十一团团营领导负责。

            各部队力争于12日24时前作好行动准备,24时以后,只要没有接到发起进攻的命令,各部队仍应继续准备,切不可事先将印军包围,以免暴露企图。

            康前指在作战中,要掌握敌情变化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并做好打下“天印6号”据点后下步的行动方案,力争乘胜扩张战果,歼灭入侵天河防区印军。

            康前指遵照军委、军区命令,率西线机动作战部队子10月12日24时前进入天文点、加勒万河集结完毕,至18日24时前完成战斗准备。18日,军委批准了新疆军区10月9日、12日的作战方案。

            五.拔除奇普恰普河谷、加勒万河谷等地入侵印军据点

            (一)首战红山头,一战震撼印军

            红山头在天文点防区内,位于奇普恰普河谷西侧达普桑盆地东端,为一座独立山包,周长1公里多,海拔5270米,比高约200米,距传统习惯线8公里。小山包北与东北为悬崖,不易攀登,西南两方坡度较缓,有三层台地,山脚下西南方向地势开阔,被印军辟为空投场。1962年5月入侵印军占领该高地,设立侵略据点,中国边防部队编其为“天印6号”。守军为第一一四旅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第三连,连部率两个排兵力60余人,凭借该山包的两层自然台地和山顶制高点构成多层火力网,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于第二层台地上,有以沙袋和片石砌成的半地下室5个、地堡16个。工事特点是低下隐蔽,火力交叉,住房与工事相结合;地堡之间有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经半年多经营构成了环形防御,但侧后(西北方向)工事较少,为其设防弱点。该据点为天文点地区入侵印军的空投补给基地,指挥中心,由战斗力最强的连队防守,兵力多,火器强,工事坚固,四周有数个据点拱卫。

            康前指遵照军委、军区命令,决心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歼灭红山头印军;集中较多兵力阻援,歼灭来援印军于运动中;尔后视情况继续拔点扩大战果,肃清入侵印军,收复国土。以步兵第四师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57无坐力炮排(3门)、82迫击炮1个连(6门)、师工兵营第二连1个排,喷火连1个排,喷火器10具,在炮群的支援下歼灭红山头印军(兵力10:1,火炮7:1)。

            以骑兵第三团、步兵第二团第七连,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欠1个连)配置在红山头以西以北及奇普恰普河谷两侧地区,抗击来自困在兰加尔、斗拉特方向增援印军,并相机攻歼印军“天印31号”和“天印17号”据点。以师炮团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2野炮1个连组成炮兵群,由炮团副团长郭滨为群长,担负对红山头印军据点火力急袭及拦阻援兵的任务。

            以第四师侦察连、工兵营第二连(欠1个排)为堵击分队,17日进至“天15号”哨卡,战斗发起前,大胆穿插切断“天印9号”向北增援的通路,并进占天南河河岔处,阻止印军逃跑。

            以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1个连配置在甜水海担任反空降任务;第四师工兵营第三连担任工兵预备队,第十一团工兵连配属空防区,担负布雷设置障碍,阻止印军进攻,第十团工兵连随本团第三营行动。

            各守卡分队加强防御,牵制印军据点。阻其增援或逃跑,并相机拔点。

            康前指设在天文点5243高地坑道内,观察所于10月19日在天文点12号卡后侧小高地开设,并与拔点、打援两指挥所沟通有线电话联络。

            康前指遵照军区命令组成拔点、打援两个指挥所。拔点指挥所由第四师副师长王洪杰、第十一团副政委宋良铭、主任王化东组成,配置在“天13号”哨卡前侧;打援指挥所由贺景福、刘少稚、艾则佐夫·哈斯木、蔚福恭组成,配置在“天11号”卡附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