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十团第三营第八连、工兵连打下印军27号据点后,由步兵第二团派兵接替加勒万河防御,第七连攻克28号后,交温泉分队防守。第三营即乘车沿新藏公路向日士宗集结。

            10月22日24时,新疆军区命令康前指:

            班公湖以北天、河、空防区印军被消灭,仅剩残存在边界附近的3个据点正在扫除之中。为抓紧有利战机,更多消灭印军,有力地配合东线作战,西线部队立即向阿里地区且坎、扎西岗以东狮泉河以北地域隐蔽集结,准备扫除扎西岗以北、班公湖以南入侵的印军。

            以第十团第三营带加强该营的120迫击炮连、团工兵连、喷火排和高射机枪排以及75无坐力炮3门,于26日21时前进至甲岗及其以西、且坎以东地区集结隐蔽,准备由且坎向西北切断巴里加斯印军退路,阻其由科尤尔方向增援,并由西北向东南配合第十一团第三营围歼巴里加斯及其附近据点印军;第十一团第三营加强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2加农炮连、喷火器排、高机排、师属工兵营,于26日24时前进至狮泉河桥东河谷地域隐蔽集结,待门桥架好后渡河,经扎西岗,准备由东南向西北,与第十团第三营协同,围歼拉多、扎马格热、巴里加斯、卡日果各据点印军;骑兵第三团(欠步兵1个连、机炮连)于26日24时前进至且坎及其附近地区隐蔽集结,准备围歼羌山口据点印军。以另1个步兵连、机炮连留天防区,归步兵第二团指挥,作为该防区机动部队。第四师工兵营舟桥连应于23日凌晨由喀什出发,携带渡河构筑码头等器材,昼夜兼程。于27日12时进至扎西岗以东、狮泉河上选择渡场,星夜赶架门桥,具体渡河点与阿支负责人共同酌定。扎西岗、且坎各守卡分队严密监视当面印军,配合主力作战。

            康前指遵此命令,立即部署南下阿里。

            巴里加斯地区,位于西藏阿里噶尔县西北,传统习惯线内侧20公里范围内,属西线战区最南端的一个战场。该区为狮泉河河谷,印军修筑的公路经东堤通列城,该河谷是阿里通拉达克的主要通道。河谷宽200~300米,两侧为高山,攀登困难。但山沟中有崎岖小径通山顶,西山有数条小径通境外。东山有约山口、碟尔低山口、羌山口等均可进入狮泉河,并经都木契列通向边界外。印军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沿狮泉河侵入中国境内达20多公里,占领卡日果(阿印11号)、巴里加斯(阿印13号)、拉多(阿印14号)、扎麻格热(阿印15号)等处。距中国扎西岗阿5号哨卡8公里。另一路由都木契列(该据点未编号)入侵占据中国羌山口(阿印10号)、约山口(阿印12号)与卡日果取得联系。总共侵占中国领土达1900平方公里。印军占领各据点后积极构筑工事,修建简易住房,储备作战生活等物资,作为长期占领和继续蚕食入侵的基地。

            遵照军区命令,康前指首长于24日6时率先乘车南下阿里了解敌情地形,得知需两次通过狮泉河才能到达扎西岗,遂令工兵架桥和开设门桥渡场。机动作战部队分别由天、河、空防区于24日午后乘车开进,昼夜兼程。到达阿里防区需经500多公里崎岖山路,又值严冬,冰天雪地,车速缓慢。部队官兵渴了吃冰雪,饿了啃干粮,忍饥耐寒。特别是汽车司机忍受三天两夜颠簸之苦,十分疲惫。部队于26日下午分别赶到甲岗、狮泉河一带集结待命。康前指于26日20时在甲岗开设,新疆军区派徐国贤副司令员到康前指协助指挥作战。

            部队进入阿里后奉命兵分两路,右翼沿甲岗——且坎——拉干赫尔方向迁回包围,插入侧后切断印军退路;左翼沿狮泉河谷实施主攻,企图围歼印军于巴里加斯、卡日果之间地区。

            26日22时,骑兵第三团第一连、第三连、机枪连、第十团第三营(欠第八连)和120迫击炮连及师侦察连先后到达甲岗,稍事休息,即分头前进。

            骑兵第三团受领了奔袭羌山口“阿印10号”据点的任务后,进行了战斗编组、政治动员、弹药补充等战前准备工作,27日零时向战地开进。由甲岗至羌山口40余公里,为东西走向的河谷草原,南北山相距200~300米,地形开阔,较为平坦,汽车也可通行,因雪深及地面坎坷车速缓慢,7时到达预定作战位置未发现敌情,便乘车搜索前进,8时与印军接火。羌山口为一小鞍部,目标不明显,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1个排(实有16人)据守,据点设在小山包上,侧后有地堡、堑壕等工事,十分隐蔽,远距离难以发现。当第一辆汽车(载重机枪1个班,步兵2个班)搜索至距印军阵地前沿100余米处,突遭猛烈射击,车被击毁,司机牺牲,车上战士难以下车。维吾尔族战士机枪连班长司马义·买买提挺身而起,用冲锋枪猛烈射击,同时令本班机枪手用架在车上的重机枪射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司马义·买买提胸部肩部多处负伤,忍着剧烈伤痛,将身体紧紧地靠在车厢上,继续射击,吸引印军火力,并以重机枪向印军射击,掩护战友下车战斗。此时,印军火力减弱,战士迅速跳下车,向印军阵地勇猛冲击。第二辆车赶到后,3个步兵班同时攻击,仅6分钟即歼灭了守军。司马义·买买提看到印军举手投降的情景后,含笑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司马义·买买提战斗英雄称号,追记一等功。地方汽车司机邓松青被迫记三等功。羌山口战斗,毙印军4人,俘7人,缴获武器弹药一部。骑兵第三团牺牲2人,伤4人。战斗结束后,骑兵第三团立即追击残余印军直至都木契列,见印境内哨所印军南逃,遂转战拉干赫尔和侦察连一起切断狮泉河公路,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配合主力作战。

            且坎守卡分队(阿支第三连1个排)积极请战,要求打约山口“阿印11号”据点1个排,得到康前指批准。该分队于26日夜出发,前往约山口拔点作战。由于求胜心切,未经周密组织,即发起攻击,以致正面主攻分队与侧后迂回包围分队发生误会,激战多时,天亮后又遭印军猛烈射击,牺牲数人,进攻受挫,形成僵局。经数小时对峙,突击分队经重新组织战斗,再次发起进攻,攻占了约山口,部分印军逃遁,被骑兵第三团截歼。

            第十团第三营主力按预定计划绕过约山口,于27日12时进至卡日果“阿印11号”据点东北侧,切断了狮泉河谷印军退路,形成对内正面,等待正面主攻部队发起攻击时,配合拔点作战。当进至狮泉河边时遭到印军阻击,指挥员担心与正面主攻部队发生误会,没有渡河攻击印军,贻误了战机,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侦察连乘马疾进,按预定时间进至拉于赫尔,切断了狮泉河谷公路,形成对外正面。该连在天文点战斗中担任阻击,干部战士在深雪中坚守阵地两天两夜,手脚全部冻伤,转至狮泉河后,不顾疲劳、伤痛,进入阵地就构筑工事、组织火力,做好抗击沿公路来援印军的准备。并击退了来援印军。

            康前指于10月26日接新疆军区通报:巴里加斯之敌准备逃跑,故你们应率部队昼夜兼程急赴旦坎首先切断敌退路,将其包围,部队随到随投入战斗,越快越好,将其歼灭,否则印军将全部逃掉。康前指考虑到部队正在向前运动,正面主攻部队受狮泉河阻隔行动较慢,为阻止印军逃跑,急令扎西岗守卡分队插向侧后,切断其退路,取关门打狗之势,尔后等待主力赶到后全歼守军。

            27日拂晓,扎西岗哨卡派小分队沿西山坡穿插,企图切断西山小径与其他分队协同,达成对巴里加斯地区印军的包围,但因地面光秃,行动被印军发现,遭猛烈炮火拦击,前进受阻;加之第十一团第三营第七连行动迟缓,西山各山沟小径未能切断,造成印军尔后由此逃窜的空隙。

            正面进攻主力部队,第十一团第三营及配属炮兵,第十团第三营第八连、师直喷火连等单位、于26日中午进至狮泉河南岸,辎重炮兵,疏散隐蔽,等待工兵到达后架桥通过。步兵分队指战员立即下车,趟过冰冷刺骨、水深齐腰的狮泉河,以强行军急进,又在当地藏民协助下,渡过第二道狮泉河。但因部队连续行军近一个星期,已十分疲劳,涉水过河速度缓慢,直到27日夜才赶到扎西岗,翌日晨发起进攻。

            在狮泉河渡口,炮兵部队急于渡河以支援步兵作战,但舟桥分队尚无踪影,加强前指的工兵分队也迟迟未到。康前指首长十分着急,派副司令员李双盛前来渡口检查指导,直到26日傍晚,第四师工兵营第三连才赶到渡口,迟于步、炮兵6个多小时到达。该连为两排编制的机械连,全连不到50人,无任何渡河器材,但平时接受过低水桥架设训练,康前指工兵主任李光培当即决定不等舟桥连,架设木质低水桥通过狮泉河,并亲自测设和指挥作业。由于当地无一钉一木,便命工兵第三连连长藏明亮带车去百里之外的葛尔昆沙阿里支队部求援。阿支为支援作战,将库存木料、铺板运来支援架桥。26日22时,第一批木料运到渡口,工兵第三连在仅有三把截锯、四把斧的情况下,采取“歇人不歇锯,换人斧不停”的方法,加紧架桥。27日拂晓,工兵第二连赶到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