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宋艳后 > 第143章

第143章



                                    

            仁宗闻禀,不敢做主,便看榻上的母后。就见刘太后摇首说:“吾还有话要对皇儿讲,且勿放尔等进来!”

            待任中正去了。赵祯凑近了欲问母后话,就见刘太后面部及全身一阵猛然抽搐。然后费尽毕生之力,仍艰于言语。于是,宝慈殿内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此时,仁宗皇帝更是没了主见;慌乱中,御药房送来了张医正等会诊之后开出的汤剂。于是,由皇帝侍候着,皇太后将药服了进去。此后,亦许是汤剂的药力所致,亦许是病魔正无声地暗中集聚着力量,宝慈殿内出现了短时间的平静——刘太后的面孔尽管呈现出一鳞鳞一条条的青紫斑块,还是停止了痉挛般的抽搐。但赵祯甚惧这窒息般的平静。他担心母后已置身于昏厥中,便“母后,母后”地呼唤着。这时,他发现他每呼唤一声,母后的表情都有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很微很弱,还是使他心安了许多。突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刘太后浑身抽搐起来。而且,此次抽搐比此前任何一次都猛烈,持续的时间亦最长。更为严重的是,刘太后在猛烈的面部痉挛中,已是嘴歪眼斜口不能言语了。但不知哪儿来的一股力量,只见刘太后腾身而起,手抻其服,示意皇帝,似有所嘱。然而,赵祯这时不知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巴望着母后失望的眼神,手扶母后的双肩,复将母后放平躺在榻上。

            自此,刘太后已处弥留状态。但每至疾作,她皆于极端痛苦之中牵衣示向皇帝。皇帝不明其意,问几位侍在身边的御医。御医们一个个呆呆愣愣,亦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此等情状下,仁宗皇帝急召“二府”大臣,临榻侍候。待皇太后疾作再次手扯其衣示向皇帝时,皇帝致语吕夷简、晏殊、陈尧佐等:“皇太后似有所嘱,何也?”

            吕夷简等人面面相觑,无不语塞。急得仁宗皇帝大声疾呼:“母后请讲,您要皇儿干什么?”

            对于皇帝的大声疾呼,刘太后似乎听到了。但她已经不能说话,仍是数引其衣,见皇帝仍不解其意,便又大失所望地昏迷过去。

            是时,仁宗皇帝忽然心有灵犀,急急地口谕任中正:“汝疾传朕旨:命陈尧叟、张耆、杨崇勋、夏守恩、夏守赟火速进宫侍驾!”

            吕夷简等二府大臣无不惊愕。他们都大惑不解地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望着仁宗皇帝。这一双双眼睛似乎在说:“此时此刻,陛下宣几位致仕老臣作甚?”

            此时,闻皇太后大渐已在宫门外等候要见皇太后最后一面的陈尧叟、张耆、杨崇勋等,闻诏即进宫来。他们惴惴不安地刚踏进宝慈殿东庑,就见病榻之上的皇太后又疾作起来——在更加剧烈地痉挛、抽搐中,刘太后仍不忘数执其衣示赵祯。这时,赵祯径直将目光投向了陈尧叟、张耆、杨崇勋等人说:“母后早已是疾不能言。但母后于弥留中数引其衣以示朕,若有所嘱。几位叔伯可知其意为何?”

            陈尧叟闻皇帝口谕,先打望一下刘太后身上的衣着,然后同张耆、杨崇勋等人交换一霎目光,这才转向仁宗皇帝回道:“皇太后之意,在衮冕也。皇太后今服皇帝之服,何以去见先帝?以我等老臣之见替太后更以刘后之服,可也。”

            赵祯闻言顿悟,疾命宫人为皇太后更以皇后之服。一俟更衣完毕,刘太后便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又五……

            19议治丧仁宗哭明堂  破禁锢元俨闹金阙

            明道二年三月甲午,皇太后刘娥驾崩于宝慈殿。文武朝臣聚集皇仪殿,听宰相吕夷简宣读皇太后遗诰:“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赐诸军缗钱……”

            待吕夷简宣读完毕,百官纷纷疾趋后宫内东门的保圣宫,向皇太后杨紫嫣致贺。是时,刚抵京师便赶上刘太后驾崩的右司谏兼国子监祭酒范仲淹,却没有随波逐流地去贺皇太后。他凑近了吕夷简,暗扯一下吕夷简的蟒袍后襟,随之递过一个眼神,示意吕夷简他有机密要事急告。

            吕夷简疾步殿角问范仲淹:“希文兄何事示我?”

            范仲淹肃然道:“太后,母号也,自古无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且内中裁处军国大事,天下且疑我皇帝不可一日无母后助矣。”

            吕夷简愣怔一下。他凝望着范仲淹正欲释疑,就见御史中丞蔡齐亦跟过来对吕夷简说道:“皇帝春秋已长,早到了亲政之年,岂能让女主相继称制?”

            吕夷简是皇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二府”大臣之一,当然不愿意删改皇太后的遗诰。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不作删改会引起众怒,便答应了范仲淹、蔡齐的要求,即召“二府”大臣,对遗诰的全文进行商议。最后议定:去遗诰中“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之语,罢去了皇太后内中预政。

            次日,仁宗皇帝御皇仪殿东楹,号啕痛哭而见辅臣,君臣议定:以吕夷简为山陵使,通揽皇太后之丧事;命礼仪院详议丧仪,于丧仪未定之前,暂由皇帝颁诏,举国哀悼九日……

            隔日,仁宗皇帝仍是哀哭不止,在内侍的搀扶下,披麻戴孝,御皇仪殿,同“二府”大臣和皇太后生前致仕近臣陈尧叟、张耆等人,共议礼部呈进的皇太后丧仪。正议论间,忽闻殿外有喧嚣之声传来。原枢密使张耆,虽乃致仕老臣,其警惕性依然极高。他闻喧即至殿门疾呼:“何人如此胆大,敢在皇宫禁地喧哗?!”

            在张耆大声疾呼的当儿,只见十几名禁卒七手八脚擒得一个蓬头垢面的狂人,狂人手间舞弄着一具约二尺长的木偶,张牙舞爪,边挣扎边叫喊:“我不是疯子!我是八皇叔赵元俨,汝等好大胆子,敢拦挡本王!”

            几位靠近殿门站着的朝臣,已被疯子的喊叫惊动。他们便亦站在张耆的身后,欲探知殿外发生的怪事。

            张耆是认识赵元俨的。如今听了疯子的嚷叫举目仔细观望,发现被禁卒擒拿了的疯子果然是二十八太保,便又问禁卒:“汝等何以失职至此?居然叫一个疯子闯到这里?”

            张耆作为原警戒大内的禁军最高指挥官,禁卒们自然都认识他。今闻张耆斥责他们失职,便大声辩解道:“非我等失职,而是把守宫门的内官放松了警惕:约在寸香之前,宫门外忽然闯进一个疯子,疯子自称是皇上的八皇叔荆王赵元俨。门卫们听疯子这么一咋呼,正不知如何是好?稍不留神,疯子便闯了进来。这疯子身大力不亏,手中还舞得这具二尺高的木偶,又颇熟悉宫中的路线。所以,疯子一旦踏进宫门,便如一阵旋风,左旋右转,追都追不上,直到疯子将闯皇仪殿时,才被我等擒获!”

            张耆听了这番辩解,便有几分明白赵元俨要干什么了,便吩咐禁卒道:“若如其言,汝等皆当奖赉。事后汝等可逐级申报,本大人愿作为目击证人,成就汝等今日擒贼之功。不过,奖赉当在其后,今日当务之急,是将疯子囚禁起来,不能任其乱说乱动!”

            禁卒们一听说要奖励他们,自是高兴不已。又听说要他们囚禁疯子,便立马拧胳膊抱腰地绑牢了赵元俨,推推搡搡地就要往外押送。

            赵元俨当然不干。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磨破了嘴皮子,连蒙带唬,好不容易骗得软禁他的个别禁卒的同情,才得以逃出荆王府,闯进了戒备森严的皇宫,离见到皇帝只差了一步之遥,他岂能前功尽弃,再度听任张耆摆布?所以,他一听张耆吩咐要将他囚禁起来,便扯开嗓子骂起了皇帝:“狗皇帝赵祯听着:汝是世界上最最不孝之徒!汝生母李氏,是被刘娥多方加害,含冤九泉的屈死鬼。汝扔下生母之仇不报,反而认贼作母,居然龟缩于此、商议起为刘娥治丧的礼仪来了。汝知否天地间尚有‘羞耻’二字?……”

            赵元俨声嘶力竭的喊叫声,激怒了在皇仪殿议事的所有朝臣,亦刺痛了宋天子仁宗赵祯。他从至悲至哀中陡地大吼一声:“将赵元俨带上殿来!”

            刘承规不敢怠慢,忙吩咐侍卫禁卒将赵元俨押进了皇仪殿。

            “赵元俨,”仁宗皇帝俯视着押跪于膝前的二十八太保问,“汝方才血口喷人,污蔑皇太后杀害了朕之生母,可知犯了何罪?”

            “臣决非血口喷人!更非污蔑!”赵元俨朗声辩解道,“皇上的生母为李宸妃!李宸妃死于非命,是不可争议之事实!”

            “汝空口白牙,可有凭证?”赵祯追问。

            赵元俨怒视着押他跪地的四个禁卒道:“臣是带着证据进宫见皇上的。可方才,臣所带的证据,被他们强行掠去了!”

            赵祯目视着禁卒:“真有其事?”

            四禁卒忙回道:“此疯子所说的证据,系指一具约二尺长的木偶。我等怕这疯子持木偶行凶,押其上殿时,便先夺取了他手里的木偶。”

            仁宗赵祯示意将木偶呈上殿来。内侍便从殿外的禁卒手里接过木偶,呈到了仁宗手里。

            赵祯举着木偶问赵元俨:“汝所言的证据,可是此物?”

            “正是此物!”

            仁宗冷冷一笑:“凭此出土木偶,便能说明朕乃李宸妃所生?”

            是时,一直站在一旁静观事态发展变化的陈尧叟、张耆和杨崇勋,均知此木偶恰恰是二十八太保居心叵测的罪证,三人便交换一下眼色。陈尧叟随之插话道:“赵元俨!汝不要认为皇太后驾崩,汝的弥天大罪就可以一笔勾销了:汝几番暗杀、谋害先帝以及近年来两次暗杀当今天子的罪行,那可是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清清楚楚记录在案的。当时的皇太后之所以不让当今皇帝知道这些,是为了不让当今皇帝背负一个诛杀皇叔的坏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