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汉城兄弟 > 第1章

第1章



                                    本书来自4020.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4020.cn

        汉城兄弟

        ------------------

        近年来,配合韩剧的流行,中国读者所能读到的韩国小说,几乎都是清浅柔

        曼的青春爱情小说,但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汉城兄弟》,可谓独树一帜。

        作为韩国文学翻译院鼎力向海外推荐的优秀作品,《汉城兄弟》具有独特的震撼

        人心的力量,一洗渐成流俗的缠绵凄婉文风,笔触直指韩国社会结构深层与底层,

        为中国读者了解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本,读来令人耳

        目一新。

        小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起,四个个性迥异的高中生被命运拉扯在一起,身

        不由己地影响到彼此的人生遭际。这段持续到九十年代末的友谊(或说是纠葛)

        苦乐参半,烦恼丛生。他们之中,最终有人死于非命,苟且偷生的也已意兴阑珊。

        作者采用历史的视角,细节化的笔法,以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小市民二十年间

        生活的变迁为线索,对战后韩国社会弊端,社会矛盾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

        揭露,充分发挥了文学作品的批判作用,在诙谐轻快的节奏中,读者看到的是一

        幅众生相式的漫画——生活充满了笑料,笑料折射着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被经济发展大潮冲击到生活边缘的普通市民,整日为

        吃饱肚子而疲于奔命。他们失去了梦想,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被

        社会潮流推着颠簸漂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中,人的欲望往往成为推动社会

        发展的动力,同时又反过来为其利用,极容易丧失自我,随波逐流。这四个被社

        会疏远了的小人物,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机遇,有时甚至看到了一丝曙光,却终

        究两手空空。他们的奋斗与失落,就是韩国产业化时代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殷熙耕是韩国著名青年作家,作品屡次获韩国小说文学奖、李霜文学奖、

        东西文学奖、文学村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她的小说勇于标新立异,具有现实主义

        的批判精神,行文尖刻、犀利,读来令人耳目一新。长篇小说《汉城兄弟》是作

        者的最新长篇力作,出版后引起读者与新闻媒体的强烈反响,被韩国评论界普遍

        认为是解读韩国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中社会弊端与矛盾的必读书。

        书名:《汉城兄弟》作者:  [韩]  殷熙耕/  著秦雍晗琴知雅/  译定价:17.00

        元简介:韩国文学翻译院推荐优秀作品。解读韩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社会

        弊端与矛盾的必读图书。

        四个属狗的高中生亨俊、升洲、斗焕、祖鞠义结兄弟,满怀少年的激情走向

        社会,追踪他们独特的人生轨迹,却在社会习惯势力的压抑下,经历了诸多挫折

        和磨难。

        作者采用全新的视角,对社会弊端,社会矛盾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

        露,使文学作品的批判作用跃然纸上。在恢谐笑谈、幽默轻快的节奏中,读者看

        到的是一幅社会生活的漫画——生活充满了笑料,笑料折射着生活,而在经济快

        速发展的年代,人的欲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章结义春天到了。

        小城的男子高中三班教室里,正赶上下课的时间。

        “立正!”

        “敬礼!”

        穿着黑色校服的学生刷地一下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地向老师行礼。

        老师刚一走下讲台,学生们就像炸了窝的马蜂,一下子乱了起来。有人歪歪

        扭扭地靠在座位上,有人在过道上挤来挤去,有人立起身子嚷嚷着什么,沸沸扬

        扬,乱成了一团。

        值日生一边擦着写满了黑板的粉笔字,一边嘟囔道:“这古代汉语老师可真

        是的,上课老爱写这么多,又这么使劲写,弄断了不少粉笔不说,擦起来都费劲。”

        值日生不停地嘟哝着,拿着沾满了粉笔末的黑板擦小心翼翼地向楼道走去,

        不小心又和急着要到厕所抽烟的学生撞了个满怀。

        教室后部,学生们在争抢着什么东西,抓过来,扔过去,闹个不停。有的学

        生拿着笤帚,有的拿着一只鞋,拿着壶盖儿,还有的拿着椅子腿、裤腰带什么的,

        扔来扔去,一时间,这里变成了一个杂耍场。

        没来得及吃饭的学生拿起快餐盒,用筷子往嘴里飞快地拨着,扔来的杂物掉

        进盛饭的桶里他也顾不上管,往旁边一推了事,抓紧时间吃自己的饭要紧。

        教室正中间坐着一个人,脸色不怎么好看,一个人默默地在想什么。他黑黑

        的睫毛向上翘着,圆圆的小嘴唇红润润的,唇线就像描画上去一样,十分清晰秀

        美。白皙的脸庞,宛若长圆形的鸭蛋,显得非常可爱。看上去,活像一个天真烂

        漫的小女孩。

        此时,他陷入了沉思,眼睛里流露出令人费解的神色,嘴唇微张着,几次想

        说什么,却欲言又止。最后,他终于开了口,以十分急切的口吻问同桌:“喂,

        你做完物理作业了吗?”

        “什么,作业?物理课什么时候布置作业来着?”

        同桌和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短的乌龟脖子上挑着个四方脑袋,又黑又难

        看。听见有人问他,短脖子向旁边转了转,扯着有点沙哑的嗓门发出了不解的反

        问。

        小白脸惴惴不安地向乌龟脖子瞥了一眼,开口说:“我说,不然就这么干,

        我们没有必要去抄解题过程,就抄个得数。把字写得大大的,一个字占两行。反

        正作业那么多,大铜锣检查的时候也顾不上看解题过程,只看一下得数不就过去

        了?!”

        小白脸想了想,又说:“要不然咱们来它个瞒天过海,就抄最后一道题,抄

        在本子的最下边。大铜锣来检查时咱们就把本子上半部分用书盖住,让他只看下

        面那道题就成。”

        可是,乌龟脖子就连这个都不想干:“得了吧,你点子可真多。谁有心思干

        那玩艺儿。老师不检查作业的时候也是很多嘛。全班没有做作业的也不会光是我

        们两个人哪,不信就问问。”

        说着,两个人就同时以坐在前排左侧的同学为目标,小白脸用细长的指头一

        个劲地杵,乌龟脖子用粗大的手掌啪啪啪地拍他的背,提醒他转过身来。不知是

        那个同学本来就动作迟缓还是故意装相,被人这样又是杵又是拍,可他就像没有

        任何感觉似的,好一阵子才慢慢吞吞地调转过身子来。

        这个学生天生一副宽额头,又黑又粗的眉毛,颇有一点男子汉的味道,但高

        高突出的颧骨和一双往上吊着的眼睛却在声明,他的长相并不想让大家满意。

        看见他转过身来,后排两个人就一齐迫不及待地问:“物理作业你做了没有?”

        那个人带理不理,慢吞吞地说:“噢,你说物理作业啊,我也没有做哟。”

        一听这话,小白脸和乌龟脖子便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了前排靠右侧的那个

        同学。

        这位同学正在看一本厚厚的书,好像是一本什么全集。他深深地躬着腰,背

        上的校服被绷得紧紧的,头埋在书页里,从他那慌张的动作可以看出,此时他的

        神经是绷得相当紧的,生怕有人问及他物理作业的事。其实,刚才的对话他从头

        到尾都听了个一清二楚。这会儿,第六感告诉他,问话该轮到自己了。于是,这

        个同学便懒洋洋地直起腰来,扭过身子对后排的两个人说:“谁知道物理作业是

        什么呀!”

        他回答得是那样的平淡,又是那样的满不在乎。

        “我说嘛,我们这几个人是谁也不会做作业的了,叫我猜对了吧。”

        不知是谁甩出了这么一句话。

        四个人都从内心深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上课铃刚一响,物理老师大铜锣就哐啷一声把门推开,拖拖沓沓地走了进来。

        他可真像一面挂在脚脖子上的大铜锣,走到哪儿响到哪儿,一进门就“咚”、

        “当”地弄出了好大的声响。

        这位物理老师天生一双大脚板,再加上他走路总爱迈大步,声响大得怕人。

        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也迈大步,但他们脚步却并不重,“刷”“刷”两声就过去了,

        可这位老师却与众不同,走起路来“咚”“当”直响。更奇怪的是,他每走一步,

        不像一般人只响两声,而是“咚”“当”“啪”地响三声,真是很有点个人风格。

        这位老师时常拿着一个多用途的“丁”字形拐尺,既可以当戒尺打人,又可

        以当惊堂木使劲拍桌子。这回除进门“咚”“当”两声外,又把拐尺啪地一下拍

        在了讲台上,你听,这次还是响了三声。

        正因为这样,大家才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铜锣”。

        大铜锣接受完学生的立正敬礼,习惯地用一只手把满头的卷发向后一捋,重

        重地咂了一下嘴,露出了向里弯进去的大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