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林语堂 > 第22章

第22章



                                    她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

            在美国,有不少所谓的“中国通”,但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以揭露中国的丑陋习俗为主要卖点。中国人几乎成了懒惰、愚蠢、长辫子、畸形的代名词。这些作家根本不懂中国的文化,有人翻译《水浒》,竟然把武松打虎时称老虎为“大虫”硬生生地翻译成“Great  Worm”(大的虫子),李逵口中的“鸟官”译成了“Bird  Officer”(鸟的长官)。

            赛珍珠很痛心恶意丑化中国人的行为,立志要写出不同形象的中国人。她以中国农村为题材,创作了《大地》、《儿子们》和《分家》三部曲。《大地》一经出版,立即风靡美国,还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了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通行范本。她花5年的时间,精心翻译了《水浒》,书名译为《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

            林语堂对这本洋《水浒》是赞不绝口,说她翻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精髓。

            刚巧,赛珍珠来了上海。有位作家请吃饭,林语堂听说赛珍珠也在被请之列,主动要求主人把席次排在赛珍珠的旁边。

            林语堂没有面子意识,更何况是向名作家请教。席上他畅谈中西文化之对比,赛珍珠不时点头称是。临别前,赛珍珠说:“各位如果有新作,我可以作介绍人,在美国刊行。”在座诸人都以为是普通的客气话,没放在心上。林语堂一条筋,听话不转弯,回家就把在《中国评论周报》上发表的几百篇“小评论”厚厚实实地包起来,送到了赛珍珠下榻的饭店。

            过几天,赛珍珠给林语堂挂电话,要求见面详谈。林语堂于是邀请这位美国知名女作家来家里吃顿便饭。

            赛珍珠很重视这次会谈,化了个淡妆,头发像中国旧式妇女一样,挽在脖子后面。她已经结了婚,丈夫是普通的传教士,夫妻感情不太和睦。美国庄台出版公司的老板华尔希对她很着迷,追到中国来了。

            她很有礼貌地问语堂,华尔希已经看过那些文稿,觉得新鲜敏锐,想在旗下所属的《亚细亚》月刊上发表,林先生意下如何?

            林语堂连声答应。

            谈完了正事,两人闲扯开去。他们都出生在传教士家庭,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聊得很投机。

            赛珍珠说:“有些美国人,在中国住了几年,就以‘中国通’自居,写的文章不堪入目,全是小脚和辫子之类。中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为什么没有人来介绍呢?”

            林语堂想了想,出其不意地说:“我倒是很想写一本,说一说我对中国的实感。”

            “那你为什么不写写看!你可以写好的。”赛珍珠来了兴趣,十分热忱地说,“我盼望已久,希望有个中国人写关于一本中国的书。”

            赛珍珠当即打电话给华尔希,询问他的意见。华尔希也表现出难以想象的热情,极力要求林语堂马上动笔。

            无心插柳柳成荫,林语堂成了赛珍珠的特约撰稿人。

            有了赛珍珠的一力承担,林语堂半点都不敢怠慢,立刻投入工作。

            《吾国与吾民》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通俗读本,预设有十章,分别讲中国人的德性、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等,任务量很大。林语堂每天在床上边吸烟,边构思,腹稿打得差不多了,就立即起来记下来。他常常半夜突然想到什么,一骨碌地爬起来,拿起笔,刷刷地写个不停。

            与此同时,林语堂还要维持《人间世》的日常工作。良友书店是大股东,已经投了大笔资金,销量虽然不太理想,但是就此罢手,亏得更多。而《论语》的专栏也不能不管,林语堂只能忙里偷闲,每天写一段,就像皮匠订鞋子一样,一针一针,是“青山白云芒鞋竹杖影中写出来的,也是心手俱闲时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写出来的。”

            林家进入备战状态。林语堂以前忙完工作,就和翠凤拉拉家常,逗逗孩子,现在一回家,就扑进书房有不为斋。廖翠凤绝少进书房,实在有事要和语堂商量,就轻轻地进来,出门又轻轻地合上。她叮嘱孩子,爸爸在办大事,谁也不准烦爸爸。活泼好动的二女儿玉如探头探脑地徘徊在书房门口,想从锁孔里偷偷看,看看怪里怪气的父亲到底在搞什么鬼。

            赛珍珠抛来橄榄枝(2)

            高朋满座的林家变得门可罗雀,小孩子咯咯地大笑时也捂住嘴,走路蹑手蹑脚的,翠凤把忆盘路的林家寓所打造成孤立的小岛,她要给丈夫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

            林语堂把《吾国与吾民》的大纲抄在纸上,撕成一条一条,贴在书桌上,每天对着进度表,一丝不苟地完成。有时候写不出来,他就把灯灭了,点燃烟,深深吸一口,再用力地吐出来。烟火在黑暗中时暗时亮,林语堂全身放松,闭上眼睛,两脚抬在桌子上,脑海中一片空灵。屋外万籁寂静,只有邻居家的狗偶尔狂吠几声。这样子休息半刻钟,他抖擞精神,拉开灯,文思如泉涌,写下得意的一段。

            到了7月中旬,天气热,各种工作又烦闷,林语堂和各方面商量后,决定和家里人去庐山度假,专心一意地写稿子。

            庐山牯岭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气候清凉,盛夏时节还得穿夹袄。风景很美,峰峦葱茏,溪流潺潺,青松、丹枫遮天蔽日,时不时微风吹过,松涛就像温柔的海浪声,让人沉醉。

            林语堂租了个单独的别院,三面都是树林,门前是碎石铺就的小径,曲曲折折通向山峦的深处。这真是写作的绝好佳处!

            不过,因为太美好,林语堂反而有三天没有下笔。原来,他在院子里发现了一个有泉眼的小水坑,水清澈,透心凉,语堂鼓捣着把它改造成可以洗脚的水池。林家的三个女儿拍手叫好,跟在语堂屁股后面转悠。父女四人用锄头足足忙活了一整天,终于垒成了一尺见宽的小水潭。他们很有成就感,舍不得用这么好的水质来洗脚。长于精打细算的翠凤想出了好点子,把它当成“土冰箱”,傍晚放些密封好的酸梅汤进去,隔天就可以喝到冰镇的饮料了。

            语堂毕竟是奔40的人了,一整天的体力活还真是顶不住,胳膊酸疼了几天,拿笔写字手就乱颤。翠凤怜惜地说:“真是可怜的孩子,完全没有力气了!”

            语堂不懊恼,一连几天,他读了好几本书,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许是沾染了庐山的灵秀,林语堂的书稿进展得很顺利。英文打字机的声音啪啪啪啪,连续不断,和林间的山风应和,宛如清脆的小调。林语堂心情爽快无比,嘴角时常有笑容,他说,一个心情不好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怎么能打动读者呢?

            工作之余,林语堂带领全家踏访庐山的名胜古迹。白鹿洞书院是一定要去的,那是古代文人读书的地方,值得凭吊一番;陶渊明的故居也是要去的,林语堂认为这位千年前的先贤是人生的理想者,仰慕已久;大林寺不能错过,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是写在这里。

            最值得去的还是庐山附近的贸易集市。这里不愧是文才荟萃之所,卖线装书的小店比比皆是,林语堂漫步书林,手中一卷厚重的古文集,残留的夕阳投射出长长的人影,在时空的跳跃中与古人心灵沟通。

            卖瓷器的店面也很多。江西自古以来就是瓷器之都,景德镇的瓷器名满天下。林语堂一看到精致的器皿,脚就迈不动了,非得买一些。翠凤说:“堂啊,瓷器容易碎,你带的书又多,带走太不方便了。”

            语堂此时就是个想要买糖果的小孩,翠凤好说歹说,就是劝不动。女儿们受不住父亲的怂恿,缴械投降,站在了语堂一边。只手难敌双拳,翠凤不得已同意了。

            语堂喜滋滋地拿起一个天蓝色的花瓶,瓶口处雕有一条同色系的小龙,很别致。他问过价,就要付钱。

            “慢着!打对折,否则我们不要。”翠凤拦住鲁莽的丈夫,沉着地就地还价。

            “这位太太,杀得太狠了,不卖!”

            林语堂比店主还着急,忙用厦门话提醒,“凤啊,我喜欢的,你要打对折,人家不卖了!”

            翠凤瞟了眼不通事务的丈夫,继续还价。她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林语堂从不知道,木讷的翠凤竟然有如此的好口才。

            店主始终不肯让步。

            翠凤拉着语堂作势要走。

            “算了,算了,卖给你!”店主装出痛心的样子,“我可是亏本卖给你的,下回还要来光顾啊!”

            翠凤得意地抿嘴笑。

            林语堂对于妻子欲擒故纵的手腕,吃惊得嘴张得老大。他在《吾国与吾民》中专门写了一段中国人的还价艺术。

            经过一个多月的埋头苦干,《吾国与吾民》终于完成了。全家人都松了口气。翠凤和女儿早就想家了,收拾好行礼,待林语堂一收笔,立马高高兴兴坐船返回了上海。

            1935年9月,《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短短4个月内,该书重印7次,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西方人在辫子和小脚之外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看到了5000年文化的深厚积淀,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家剥去神秘的面纱,以最美好的姿态展现在美国人面前。

            《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副刊第一版大篇幅刊登了著名评论家克尼迪的专稿,他说:“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