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2004年故事会 > 第26章

第26章



                                    

            王勇一听,正中下怀,高兴地拍着李金的肩膀说:“老弟你放心,以后你就跟着大哥,大哥吃饭你就不用喝粥!”

            王勇当然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他收留李金自然有他的道理。王勇帮李金收拾整齐之后,领着他直奔地下赌场。进了赌场,王勇其他花样都不玩,直奔买大小的摊位。看了一会儿,王勇用胳膊撞了撞李金,压着嗓子问:“你说说看,这盘是大是小?”

            李金一脸的为难,他哪里敢开口?心想如果自己猜得准,哪会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于是李金谦卑地摆摆手说:“大哥您自己玩,俺在旁边看看就痛快了。”王勇不高兴了:“让你说你就说,少啰嗦。”李金害怕得罪了王勇这个米饭班主,心一横,才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大”字,骰盅一开,却是“小”。这样连试了几次,每次都是这样,李金说买大,结果就是开小,李金说买小,偏偏就开大。李金受到打击,像条霜冻的茄子,王勇却暗自高兴,因为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试验过后,王勇决定玩真的,他拿出一百块钱,又问李金是买大还是买小,李金更加不敢说了,面有难色道:“王大哥,你管我吃住,对我这么好,我可不能连累你输钱。”王勇却信心十足地说:“你只管说,输了钱是我自己的,赢了钱大家分!”李金没办法,只好怯怯地说买小。王勇狡黠地看了李金一眼,却把赌注放在买大的地方。王勇就这样和李金对着干,十几局下来,王勇乐傻了,自己每次都赢钱!

            不一会儿,旁边的人也发现王勇每次都能押对大小,便纷纷跟着他下注,庄家一看这个阵势,知道来了高人,立即报告给老板林大发。

            林大发立即派高手严密监视王勇,可是高手也发现不了王勇作弊的破绽。林大发在江湖混了这么多年,当然由不得王勇这种小混混在他的地盘上捣乱。再说现在王勇赢钱是人人皆知,如果他有什么三长两短的,不用猜大家都知道是他林老板干的,以后还有谁敢上他的赌场?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当晚林大发就让手下人收买王勇的情妇丽丽。丽丽也是认钱不认人的主,况且王勇一年到头总是输钱,也没有给她多少甜头。丽丽拿了林大发的好处,立即去找王勇。王勇三杯黄酒下肚,加上赢了不少钱,便飘飘然了。他经不起丽丽的甜言蜜语,一五一十把自己怎样认识李金这个倒霉王,又怎样利用李金的霉气来赢钱的经过全部告诉了她。

            第二天晚上,王勇酒足饭饱之后,又拉着李金去林大发的赌场。昨天晚上,王勇不仅把全部赌债还清了,还积累了不少赌本。李金尝到了甜头,也变得兴致勃勃。两个人心中有了默契,都打算今天大干一场,赚够了赌本就去澳门赚大钱。

            可是这一招今天却不灵了,赌局开出来的结果竟然和李金猜的一模一样。连输了几局后,王勇见势不妙,便不和李金对着干了,李金说买什么他就买什么。可是当他这样做之后,李金猜的却全都是错的。眼看手头上的钱越来越少,王勇急得满头大汗,林大发却在旁边得意地说:“怎么样,不敢玩了?”

            王勇原本想就此收手,等手气好了再赌。可是林大发的激将法一来,他便昏了头,不一会儿,他手上的钱就全部输光了。

            王勇灰溜溜地正准备离开,这才留意到自己身边有一个六旬老头,戴着墨镜、口罩,一副阴森森的样子。王勇顿时恍然大悟,看来此人一定是林大发请回来对付自己的高手!怪不得刚才自己买什么那老头也跟着买什么,林大发正是利用了自己那一招,用老头的霉气来压自己的赌运。可是他林大发在哪里找到一个比李金还要倒霉的人呢?

            林大发好像知道了王勇的疑惑,得意洋洋地说:“老弟,心服口服了吧?我这招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时,老头把眼镜和口罩摘了下来,露出一张沧桑憔悴的脸。李金顿时吓了一大跳,半晌才冒出一句:“爹,你怎么来了?”

            林大发拍着王勇的肩膀说:“不错,你那个是倒霉王,可我这个是倒霉王他爹。等你当了父母就会知道,孩子闯了祸,还不都连累父母?把儿子养到三十多岁了,不但要管吃管住,还要借钱帮他还赌债,你说说,老子和儿子,谁更加倒霉?”

        ---------------------------------

            ·    中国新传说——一道招牌菜

            我们这地方有一位很有名气的业余作者,姓董,名字说出来相信大家都会有些耳熟,这里就姑且称他董先生吧。在春暖花开的五月,董先生突然接到了一封邀请信,信是《新文学》杂志的刘编辑寄来的,董先生有一篇文章就是他编发的。刘编辑说,现在全国各文学期刊正在省城开交流会,希望董先生能去和大家见见面,他也好借机介绍其他刊物的编辑与董先生认识一下,交交朋友。董先生见信后喜出望外,出发的时候,他的心情如五月的阳光,灿烂得不得了。

            董先生与刘编辑也是头一次见面,当刘编辑见到董先生时,热情得又是握手,又是问好,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其他刊物的几位编辑。这几位编辑所在的刊物也时有董先生的大作发表,一见之下,大家都说董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还望以后能多多赐稿。董先生被大家一夸,还真有点儿大作家的感觉,差点儿找不着北了。

            中午,大家在天然居聚餐。这天然居是家很有特色的饭店,董先生抢着要做东请客。刘编辑是当地人,他介绍说,天然居的招牌菜是“烩血肠”,是用猪血、猪大肠、大白菜、香菇、木耳等原料,再加上特制的调料精心烹制而成的,如此佳肴,不可不尝。于是他就首先为大伙儿点了一盆烩血肠。就在董先生与其他编辑为点菜而互相谦让时,一盆热气腾腾的烩血肠就上了桌。大家说,先吃着,吃完再叫别的菜。

            这烩血肠真是名不虚传,董先生吃得满嘴生香,连连称好。众编辑也是交口称赞:“不错,不错。”刘编辑三句不忘老本行,他感慨道:“这盆菜的味道就跟董先生的文章一样,内涵丰富,味道醇厚,令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好菜!好文章啊!”

            董先生当面听到如此高的评价,自然是喜在心头,一张脸笑成了一朵花,他双手抱拳,连说:“过奖,刘老师太过奖了。”

            一盆烩血肠很快见了底,一位姓王的编辑挥手叫来服务员,说:“既然大家都喜欢吃,那我也点一个烩血肠,让大伙儿过足瘾。”

            很快,第二盆烩血肠端了上来。这一盆上来就不如第一盆那么抢手了。王编辑夹了一筷子扔进嘴里,闭着眼睛品了又品,然后点头说道:“这盆的味道虽不及第一盆那么诱人,但细品下来仍然滋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这也像读董先生的大作,读第二遍时,虽少新意,但韵味犹存,佩服佩服!”

            这个评价也不低,董先生得意地连连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呀!”

            酒过三巡,董先生又请大家点菜。盛情难却,几位没点过菜的编辑对看了一眼,一起站起来对董先生说:“你们先吃着,我们到厨房看看去,还有什么好菜。”

            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服务小姐。她袅袅娜娜地端着一盆菜过来,往桌上一放,甜甜地报出了菜名:“烩血肠。”

            董先生吃了一惊,怎么又是烩血肠?马编辑见了哈哈一笑:“这是我点的,好东西嘛,多多益善。”说着,举起筷子挑了一块肥肠放到嘴里,说:“这第三盆虽然不如前两盆那么解馋,但也不是一无可取。这跟看文章一样,好的文章读第三遍也是有吸引力的,那些传世之作,更是百读不厌,对不对,董先生?像阁下的大作,读个三遍五遍,也不会感到味同嚼蜡啊。”

            董先生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听不出这是夸自己还是贬自己,只好胡乱地点了点头。

            这第三盆烩血肠上桌后,大伙都没了兴趣,每人只勉强伸了伸筷子,就再也无人问津了。这时服务员又端着菜过来了。董先生一看,险些晕倒:天哪!竟然又是烩血肠!

            牛编辑不好意思地说:“我看大家那么爱吃,就照方抓药也要了一盆。”见别人不动筷子,他自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嚼了两下,突然“呸”地一声又吐了出来,苦着脸说:“怎么回事?这味道怎么变得臭烘烘的了?呸,呸!”他忙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漱漱口,感慨万千地说:“看来,百吃不厌的菜肴是没有的,百读不厌的好文章也很少见哪,对不对,董先生?”

            董先生再笨,此时也明白对方定有所指,有些如坐针毡的感觉了。

            这时候,一直不大出声的杨编辑猛地一拍大腿,懊恼地说:“糟糕,糟糕,我点的也是烩血肠,我这就让服务员去退掉。”可是已经晚了,服务员说已经炖上了,不能退。杨编辑只好苦笑着说:“这没办法,人家跟咱办杂志一样,已经定稿排版,不能撤稿了。”

            转眼间,第五盆烩血肠又上了桌,杨编辑捏着鼻子,皱着眉头对众人说:“相信大家现在肯定都没有胃口了,这盆菜虽然挺值钱,结果也只能倒掉!唉,这么好吃的菜,反复吃,大家很快就吃够了,董先生,请教一下,你的大作有没有人喜欢看第五遍、第六遍?”

            董先生脸一红说:“我又不是文学大师,哪会有人看五遍、六遍呢?”

            杨编辑一本正经地接口道:“不对吧?上次我们刊物用了你的一篇文章,马上就有许多读者来信说他们已经拜读了好几遍了,而且是在不同的刊物上读到的,不少人还推荐你这篇文章作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呢,因为它在五六家刊物上都刊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