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蒸汽大宋 > 第96章

第96章



丞相陈宜中的逃跑,使谢太后等怒不可遏。她只好在朝中选择可担大任者,派当初组织“勤王兵”的状元大臣时任丞相的文天祥和吴坚与伯颜议和但没有结果。

可怜了文天祥,被谢太后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议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临安城里一个主事的都没了。

谢太后无计可施,只好派临安知府贾余庆以恭帝名义奉传国玺及降表,到臬亭山向伯颜请降。但伯颜对这份降表仍不满意,如仍称宋朝国号、未向元朝称臣等,他要求南宋派宰相来面议投降事宜。

是年二月,元军进攻临安。三月,皇帝及皇亲、**人员数千人被元军押解北上。至此,南宋王朝的正统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第八十八章大宋败亡

南宋朝廷的投降,出乎高临兵意料之外,可是在司天道的意料之中。

司天道认为,南宋南宋朝廷的投降是南宋朝廷内部博弈的必然结果。

南宋朝廷投降的主导者谢太后,谢道清,就是宋末投降派的总头领。谢道清是怎么坐到这个决定大宋最终命运的位置,就要从谢道清的出身和她成为大宋最高领导者的历程来说起。

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宋理宗“讳昀,太祖十世孙。父希卢,追封荣王,家于绍兴府山阴县,母全氏。”事实上宋理宗赵昀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一系,传承十世,到宁宗时已经是不受重视的宗室远支,几乎等于平民了。

这样一个平民要坐上皇帝宝座,必然有一番周折:

“是时,宁宗弟沂靖惠王薨,无嗣,以宗室希瞿子赐名均为沂王后,寻改赐名贵和。嘉定十三年八月,景献太子薨,宁宗以国本未立,选太祖十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如高宗择普安、恩平故事,遂以十四年六月丙寅立贵和为皇子,改赐名竑,而以帝嗣沂王。六月乙亥,补秉义郎。八月甲子,授右监门卫大将军,赐名贵诚。”

宁宗的儿子早死,开始立的皇子是和理宗同辈分的后来改名赵竑的宗室赵贵和,理宗被过继给了宁宗弟弟死去的沂王,有了个正式的名字叫赵贵诚;

赵贵诚走上政治舞台的起点不低:

“十五年五月丁巳,以竑为检校少保,进封济国公。己未,以帝为邵州防御使。帝性凝重寡言,洁修好学,每朝参待漏,或多笑语,帝独俨然。出入殿庭,矩度有常,见者敛容。会济国公竑与丞相史弥远有违言,弥远日谋媒蘖其失于宁宗,属意于帝而未遂。”

夹着尾巴,行为刻板、做人低调的赵贵诚受到了权臣丞相史弥远的青睐,装傻装乖得到了好结果。

“十七年八月丙戌,宁宗违豫,自是不视朝。壬辰,疾笃,弥远称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

宁宗病大发了,彻底不能管事,史弥远大权独揽,甚至可以为皇帝选择继承人了。

“闰月丙申,宁宗疾甚,丁酉,崩于福宁殿。弥远使杨谷、杨石入白杨皇后,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尊杨皇后曰皇太后,同听政。封竑为济王,赐第湖州,以醴泉观使就第。”

敢于违拗史弥远的前皇子赵竑彻底没有机会了,被赶出临安;得到杨皇后(太后)这个赵家家长和当朝丞相史弥远支持的赵昀上位做了皇帝。

不过赵昀做皇帝是有代价有条件的。就是他做皇帝,皇后必须由杨太后指定。

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曾经当过宰相,有援立杨太后(宋宁宗皇后)的功劳

。所以杨太后很感激他。理宗即位后,议论选皇后事宜,太后命令一定要选谢氏诸女。谢家只有谢道清没有出嫁,于是这个因为皮肤很黑,先天残疾,一只眼有角膜云翳嫁不出去的丑丫头,就进宫做了理宗赵昀的老婆,开始还并不是皇后,而是“通义郡夫人”;

当时贾涉的女儿特别漂亮,同谢道清一同候选。入宫后,宋理宗一眼就看中了贾小姐。可是,杨太后说:“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左右也都窃语说:“不立真皇后,乃立假皇后吗?”这个时候谁都可以对理宗指手画脚,刚做皇帝没有根基的理宗只能忍耐。

谢道清自进宫时的“通义郡夫人”,到宝庆三年九月,进封贵妃。再到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12月,由杨太后作主,谢道清被理宗册封为皇后。

谢道清虽然是皇后,还是竞争不过贾贵妃,理宗专宠贾贵妃一人。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因为漂亮而受宠幸。谢道清看上去从来不计较理宗喜欢谁,所以杨太后很器重她,理宗虽然不爱她,对她却很敬重,礼遇有加。不礼遇也没办法,谢道清皇后名分在那,背后站着的又是杨谢两个根深势大的家族。

谢道清虽然作为女人在理宗心里没有地位,在大事上却是能说得上话。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元军大举进犯南宋,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大有顺长东下,消灭南宋之势。南宋朝廷一片慌恐,宦官董宋臣向宋理宗建议从临安迁都到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元军锋芒。谢道清坚决反对迁都,对宋理宗说:“如果迁都,军心,民心必然动摇,后果不堪设想。”宋理宗这才没有迁都。

其实所谓的民心、军心,都是杨家、谢家这样的豪门大族代表,谢道清不过是他们的代言人之一。

大宋如果迁都,杨家、谢家这样的豪门大族在临安附近积累的资产必然大幅度贬值,损失惨重,这一次,就连文天祥也上书“请诛董宋臣”,强烈反对迁都。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宋理宗病逝,宋度宗即位,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她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谢景之,都封王。这个时候,皇太后谢道清已经是在大宋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宋理宗崇理学,天天嘴上仁义道德,私下荒淫纵乐,朝廷内外也皆是这样一些言行不一的无耻士大夫,所以,天下之亡,已见征兆。

宋理宗在位时推行的“公田法”颠覆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得罪文官集团;“打算法”要武将们互相纠察,等于挑动武将斗武将,导致元军攻宋时武将们互不救援,襄阳的失陷就是例子。“公田法”“打算法”的推行虽然暂时缓解了穷途末路的大宋的财政危机,但是导致了大宋统治阶层离心离德,无异于饮鸩止渴。加速了大宋的灭亡。

可怜老贾被推在前面做了背黑锅的,为了推行“公田法”甚至还要带头捐献自己家的上万亩田产。理宗死了以后老贾很难做。

宋理宗本人无子存活,继位的赵禥是他的侄子(理宗同母弟赵与芮之子),是为宋度宗。史臣的记载说这位宋度宗“资识内慧,7岁始言”,也就是说,一个7岁才会说话的低智儿,被说成是“内秀”的天才。

宋度宗继位时,虽然已经25岁,但平庸孱弱,凡事皆以贾似道为主心骨,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

由于贾似道对自己有拥立之功(吴潜曾反对理宗立度宗为皇储),度宗皇帝对老贾每朝必答拜,言必称之为“师臣”。满朝文武很会看脸色,皆呼贾似道为“周公”。

特别有趣的是,贾似道在朝上玩“辞职”,吓得度宗皇帝从龙座上弹身跳下给老贾下拜,得亏大臣谢万里赶忙挽起度宗,说:“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

贾似道本人出身显宦之家,还中过进士,绝非不学无术的草包,曾经建阃两淮,镇治一方,很有成效,是个连孟珙、李庭芝都推重的人物。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有了贾似道这个“蟋蟀宰相”的全力运作,大宋度宗朝才没有彻底崩溃,使度宗很“幸运”的没有做成亡国之君。

咸淳十年,度宗驾崩,度宗的儿子恭宗赵显即位,谢道清被尊为太皇太后。恭宗此时年仅4岁,众大臣奏请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在朝廷上贾似道交好殿帅韩震。牢牢把握住兵权,依旧大权在握,与太后分庭抗礼,又不知死活提出来迁都的建议。当然是毫无悬念被否掉了,却留下后来贾似道走的时候命令他的亲信韩震总督亲兵,有人传说韩震要以兵力劫朝。陈宜中奉命诛杀韩震的一段公案。

韩震被杀,继理宗打破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诺之后,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赵家子孙,不杀士大夫,不以言事杀人,有渝之者,天必亟之!”的誓言也宣告无效,“背信弃义的赵家,已经再也得不到作为大宋统治基石的士大夫阶层的效忠和信任了。

平心而论,如果襄阳失陷时大宋如贾似道所言迁都平江府(苏州)依托独松关等地布置防线倒有可能用一个旋身动作化解伯颜大军直扑临安的一记黑虎掏心。

元军攻占襄阳浮汉入江破鄂州(今武汉武昌)后,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水、步军10余万,以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沿长江东进。宋沿江诸将,多为吕氏旧部,及元军至,皆望风归降。至元十二年正月初,元军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十一日,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守将管景模降。

一些做官吕氏亲族旧部,贾似道和谢道清都没有动,可能还幻想着吕文焕临阵倒戈反戈一击,在最后关头来个戏剧性的翻盘动作。

结果,十三日,宋提举江州兴国宫吕师夔、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派人迎降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