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蒸汽大宋 > 第105章

第105章





徐子轩留在陕西,招抚陕西各地豪强,整军经武,陕西人善哉,素有秦人血统,自古以来,关中刀客、山东响马、关东胡子、湘西土匪号称四大寇,打仗没的说,关中山河险固,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徐子轩招兵屯田,据守关中,只等着多娶几个婆姨生一堆娃,也懒得再多管闲事去做“据关中而得天下”的春秋大梦了。

第九十六章兵进潮州

黑龙寨在大宋各地的发展态势良好,只有淮西的张银铛和元将塔出在真州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出了岔子。

元将塔出在真州的两万蒙古军,被张银铛带兵玩车轮战,只有招架之功,一直被动挨打,眼看着手下兵力死一个少一个,一天比一天少,实在捱不下去了,最后孤注一掷带兵突围逃到楚州和元左丞相博罗欢汇合了,算是逃过一难。

张银铛玩游戏没有玩好,心里懊丧不已,继续集结兵力进攻楚州。眼下,张银铛手下十万藤甲兵,兵精粮足,有信心横行天下,追杀塔出不在话下。

等张银铛带兵杀到楚州,又扑了个空。博罗欢带了塔出和另一个元将唆都离开楚州,南取泰州了。蒙元灭宋,宋淮东置制使李庭芝拒绝投降,淮扬各城大部分还在坚守,泰州还在大宋一方手里,博罗欢只夺得了新城。

这个时候,元阿术还在扬州和李庭芝死磕。老将夏贵还在协助李庭芝死守扬州,紧邻扬州的高邮还是在大宋手里,重要的运河水道被张银铛牢牢控制着,攻扬州不下的阿术大军被粘在扬州,无法解脱。

一时轻敌大意,跑了塔出,张银铛追悔莫及,吸取教训,果断挥兵南下,攻击博罗欢和阿术。

实施战术分割的第一步是切断博罗欢和阿术两军之间的联系。张银铛的行动比较隐蔽迅速,兵出扬州泰州之间,消除了博罗欢和阿术汇合的可能性,现在的问题就是先消灭博罗欢还是先干掉阿术了。

张银铛的决定是先干掉阿术,阿术和手下阿塔海一起的兵力三四万人,以瓜洲为基地围攻扬州经年,早已经疲惫不堪,容易得手,一旦阿术阿塔海被歼灭,张银铛就可以连续作战回师再攻灭泰州新城的博罗欢全歼两淮元军。

结果让张银铛大失所望,,攻击阿术、阿塔海的行动没有得到扬州宋军的配合,夏贵出击阿术的行动缓慢,被阿术抢先一步逃脱,乘船由长江水道撤退。

在许浦的高临兵出动水军劫杀一阵,也没能全歼阿术所部,只干掉了常州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的阿塔海。

结束对阿术的行动,张银铛移兵泰州新城,进攻博罗欢,想不到,博罗欢比阿术跑得还快,乘船逃跑和阿术汇合,一起撤退到山东。

山东的王大军阀部下黎才星徐子轩都不在山东,堵截博罗欢和阿术心有余力不足,被博罗欢和阿术塔出唆都逃到河北,王大军阀部下的骑兵都是收编山东地面的响马而来,追杀阿术这样精于骑射的沙场宿将根本不是人家对手,只能作罢。

元世祖忽必烈见两淮战事糜烂,不可收拾,果断放弃“平定”两淮的企图,派塔出和唆都由海路出师福建,打算彻底消灭在福建的南宋小朝廷,再各个击破各地的抗元力量。

在真实的历史上,南宋小朝廷内部不和,手握兵权的武将张世杰和“老资格”的文官丞相陈宜中争权。

先前文天祥回归,主张发动民军收复江西,和陈宜中张世杰的主张又不合,最后是文天祥被挤出去单干,以同都督的身份到南剑州开府主持抗元恢复大计

赵昰即位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州府,改元景炎、册封其母杨淑妃为皇太后,同政听,杨太后妇道人家没有主张,对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说话都是言必自称“奴家”基本没有发言权。倒是杨太后之弟杨亮节用事,以国舅自居而“居中秉权”,嗣秀王赵与择则“自以国家亲贤”对杨亮节多方掣时,杨怀恨在心,不久将赵与择逐出朝廷。”

平心而论赵与择、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这些人都算得上“忠臣”,可惜这样一群“忠臣”在一起却不能“相忍为国”即使在这样危急时刻,权贵们仍没有忘记争权夺利。

据传说陆秀夫曾经把自己随南宋小朝廷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随身携带,可是崖山战败时陆秀夫背着9岁的宋末帝赵昺跳海而死,这些内情文字没有流传下来。

宋朝统治集团矛盾纷纷,但元军侵南的步伐却从未减缓。元军南下的途中,曾遭到许多爱国将领的坚决抵抗。湖南的李芾、淮南李庭芝、广西的马墍、东川的张钰都演出了极其悲壮的一幕。尤其是文天祥在江西的空坑、广东的五城岭领导的抗元斗争,尤为激烈,几乎全军覆没。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犯福建,知福州府王积翁开城投降。陈宜中与张世杰将端宗护送到海上,其后,陈宜中借口赴占城搬兵逃走。

在元军的追击阻截下,端宗一行四处飘泊流离。景炎二年十二月,他们飘流到井澳(关东中山市南大洋中),遭到飓风袭击,几乎舟毁人亡。从此,端宗惊悸成疾,不久死于雷州湾碙洲的船上,死时年仅12岁。

事后,陆秀夫立卫王赵昺为帝,与少傅张世杰共同秉政,改元祥兴。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帝移居崖山(广东新会南海中)。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3月19日),张弘范率领的元军与张世杰在崖山进行最后一战,敌众我寡,张世杰死战到底,全军阵亡。次日,陆秀夫闻讯大哭,背着9岁的小皇赵昺跳海而死。杨太后闻知,亦跳海而亡。六月,张世杰在海上遭遇风浪,亦毁船坠海而死。至此,宋朝已经伴随着逝去的海波,烟消云散,立国共三百二十年。

如今,文天祥进攻江西不利退回福建,塔出和唆都和张弘范又分路进兵追杀到福建来了,形势对南宋小朝廷很不利。

在真实的历史上张世杰在逃亡的路上一直秉承着保存实力的逃跑主义,就是迫不得已打仗也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三打定海都是刘师勇顶在前面当炮灰。最后把刘师勇弄得“见时事不可为,忧愤纵酒卒。”

这一次塔出和唆都和张弘范追杀过来,和真实的历史上一样,陆秀夫陈宜中议欲做都泉州,在景炎元年(1276)授蒲寿庚为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同年十一月,赵昰率残部退至泉州城外法石寨,蒲寿庚请皇帝入城未成,后宋军劫掠其商船和财产。蒲寿庚怒,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约3000人。于十二月蒲寿庚降元。

在历史上,马可*波罗之前,一位意大利犹太商人冒险远航东方,他的目的地是一座中国都市,称作光明之城。”就是泉州。

《光明之城》是意大利安科纳市的犹太商人雅各所写的一本游记。雅各和他的同伴在1271年8月13日抵达刺桐(泉州),于1272年2月离开了泉州这座中国南方的著名港口城市。雅各在手稿中记录了他在泉州逗留5个月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南宋末年泉州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民俗等情况。

一些后世学者通过对书中官僚士大夫集团代表人物白道古、土著海商集团代表人物孙英寿言论分析,论证了蒲寿庚叛宋降元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对《光明之城》不断深入考证研究,雅各所描写的南宋末刺桐城的形象逐步清晰、明朗了起来。法国史学家贾克?谢利耐教授在《南宋社会生活史》称:“在蒙人入侵前,中国文明在许多方面已达到灿烂的巅峰。”他指出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

按照这份记录,在宋代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化外之邦。”这一论述恰恰是《光明之城》真实性的历史大背景。

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的发现证明,早在西方启蒙之前,在东方的中国已经存在一种“开放而启蒙的文明史”,那种文明史观,恰如符合一个更大的中华开放古国的论点”。

手稿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是雅各反复谈及的蒙古军队南侵之前,在这个南方港市所引起的惊恐不安和政治混乱。这部分内容占了手稿相当大的篇幅,它记述了刺桐的士大夫和商人们如何在抗、降问题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对立双方又如何发展到相互谩骂和仇杀。

按照一些学者的研究,南宋末年的泉州在南宋朝廷投降到元军进驻以前处于宋元封建王朝的权利真空状态下,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港”。

在这里,商品、劳动力资本都是可以自由流动的,除了政治制度以外,宋末1276年的泉州在社会经济方面完全是国际化和资本主义化的。这比1789年爆发大革命的法国要早五百多年。

就《光明之城》所记载的记述了刺桐的士大夫和商人们如何在抗、降问题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对立双方又如何发展到相互谩骂和仇杀的情形,可以认为,法国爆发大革命以前所出现的第三等级在南宋末年已经出现,并且已经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考虑到南宋时一些官员及其宗族不可避免会参与商业,以及一些商人花钱买官以自保的话说蒲寿庚是泉州商人“第三等级”的代表,应该不过分。

蒲寿庚的降元,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地方精英集团在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