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王朝伪皇帝 > 第15章

第15章



好,你们终于斗上了,那我就没必要得罪人了。我微微一笑,坐回了龙椅。早朝自然是在一片吵吵闹闹中结束的,我最后依然来了个“午时后御书房宣喻”,可是没等到午时,太后那里便传话了,让我到环翠宫商议派员去金国的事。等我到了环翠宫,好家伙,这里可真是热闹,王爷,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五军各都指挥使一个不差的全在这里,整个一个后廷早朝!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太后自然不好让我难堪,等我请完了安,她便让我坐在了一旁。“此事怎么可以如此决断?还斥责人家,我们拿什么斥责?皇上,你不是三岁小孩了,难道连个轻重都没有?”太后苦着脸训斥着我,顾巡在她后面忙着给她顺背,看样子这事气的她不轻。我是没什么好害怕,太后训斥我这是预料之中的,但我知道,这事并不重要,对于太后来说,怎么收拾我弄乱的摊子,再按她的想法安排才是她全副精力要做的。果然,太后冲我发了一阵火后把话题转向了派员的事:“史景隆是万万不可的,他只是兵部侍郎,要让他去,金国还不得以为我们向他们宣战?还是让许名秀去吧,许名秀兼着大学士,资格和身份都合适。”“太后。皇上在朝上已经明喻由史景隆为使,现在太后更改只怕不妥吧。”周泰做了四王党的先锋,他得保护后面的四王。“混帐话,皇上年轻冲动,你们也跟着瞎胡闹吗?就这样吧,许名秀为钦差,敏诚为副使。皇上看如何?”太后怒道。我能反对吗?这不是胡闹嘛。我假装为难的向四王爷看去,四王爷也正看着我,见我目视他,竟第一次像七王爷似的微微摇了摇头,让我不可轻举妄动。哼,你摇吧,路亭贵果然把我的话传了给你。“是,母后,是儿臣糊涂了,就按母后的懿旨办吧!”“太后,许明秀为使前去金国,兵部事务当由左侍郎史景隆署理。”六王爷站了出来,六王爷这还是第一次与太后正面冲突。看来四王党真的急了。“不可,”太后毫不相让,“许名秀又没除去兵部尚书衔,只是暂为钦差。他不在的时候,兵部的事就由左侍郎史景隆和右侍郎夏朝宗共同署理!”“太后,”四王终于站了出来,“皇上已令孙起良为将镇守西川,还请太后懿旨。”既然皇帝已经任孙起良为将,他还请懿旨,那就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别人太后在压制皇帝。立时环翠宫里剑拔弩张了。“孙起良去什么西川?”太后嗓门高了上去,“他去西川,前军营谁管?混帐话,难道我大汉除了孙起良就没武将了?西川那边京里不调员,命西川守备使卓乾易加强军备,若是有什么闪失,他就提着脑袋来见本宫和皇上吧!”我偷偷看了看孙起良,他站在角落里满面的尴尬,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我都有点可怜孙起良了,他现在真算得上笼子里的老虎,有劲没地方使。向金国派员的事最终以太后的完全胜利告终,不过我是最高兴的,因为我没想到这件事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四王爷明着站到了太后的对立面,这就是说他们因为我而建立起来的脆弱联盟终于瓦解了。从今以后就不是我一个人面对太后和四王两党,而是我可以从他们的对立中找机会建立自己的力量了。等从环翠宫出来,我带着路亭贵和马树华向乾元宫走去,孙起良这时追了过来:“皇上……”我见孙起良欲言又止的看了看我的两个跟班,我便让马树华和路亭贵退开了。“皇上,臣得谢谢您。”等只剩下了我们俩,孙起良一脸尴尬的说道。“你谢朕什么?”我奇怪的问道。“嗨,皇上,臣自然是谢您让我去西川。”孙起良居然低声下气了。我释然,这本来就是量才适用,再说太后又没同意,他谢我做什么:“唉,孙起良,本来这事朕已决心让你去的,可是太后……”孙起良干咳了两声:“皇上,就是这,臣也得谢谢您。太后不懂臣的心思,这满朝文武也没人明白臣,也只有皇上理解臣,就冲这,臣也得谢谢皇上。”我笑了笑道:“这就不必了,朕知道你是山中猛虎,现在把你困在京里当真是委屈你了。”孙起良满脸感动的看着我道:“皇上……您的处境臣心里明白……臣祝陛下早日乾纲独断!”说完,孙起良也没等我说话便转身要走,他忽然像想起了什么,回身小声说道:“皇上,那日您去臣前军营的事,奴才没跟任何人说。皇上放心,我孙起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我满脸惊愕的看着孙起良转身离开。这个家伙,他真的知道我去前军营的事,也就是说那天他是故意装做没看见我的,他今天说出来到底什么意思?

第二十章没钱难倒英雄汉

钦差之争的结果是奏事处被撤消。这事也说的过去,因为选派钦差的事,四王爷公开站在了太后的对立面,这样一来他们之间那点虚伪的联合就宣告结束了,因此作为他们联合制衡我的奏事处自然也便跟着走到了尽头。奏事处的瓦解始料未及的迅速,先是周泰被借故赶出奏事处,接着四王党发动朝中儒学清流和谏官对奏事处大加鞭挞,这攻击是一拨接着一拨,没完没了,就连太后一直拉拢着并委以重用的康大和也跳出来跟太后对着干,说奏事处是“亘古未有之奇闻,国家衰亡之前兆”。弄的太后毫无办法。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作为清流领袖的方明德首先做出了反应,他虽然因为还没有圣旨裁撤奏事处而每天依然都要去转一圈,可不管看到什么折子都会提交给我御审,这样一来,奏事处唯一做事的就剩下曾楚卿一个人,曾楚卿虽然是太后党的人,但他也害怕引起众怒,只得虚以委蛇,对什么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样一来,奏事处便成了一个空架子,丝毫没有了作用。不过这次钦差之争造成奏事处破产是深层次的原因,表面上则被另外的原因冠冕堂皇的覆盖住了,那就是八月十五太后的六十大寿。本来这样的万寿大节早在几个月前就应该准备的,但因为事逢皇帝亲政大典,祝寿的事便拖了下来,直到现在才提出来。为了弥和因为钦差之争造成的我和太后的矛盾,在七月中旬我就主动提出亲自操持大寿的事情。同时为了这件事不使四王爷形成我在他和太后中间左右摇摆的印象,我提前做了铺垫,一方面通过四王爷安在我身边的路亭贵这条线向他传出我对太后的不满,亲自操办祝寿只是为了哄太后高兴的意思,另一方面让七王爷主动接近四王爷,使他形成我真心与他结盟的印象。对于我的主动求和,太后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很高兴的,当我向她请安并提出亲自操办圣寿时,她满意的说道:“嗯,难得皇上这片孝心,那你就去办吧。用钱的事你还得跟户部的方明德、耿矍他们多商量,不要太奢费了,那样会折本宫的寿的。”“是,母后,儿臣谨尊母后圣命,一定不乱花钱,还要把圣寿办的体体面面,风风光光。”我恭顺的答应着。哼,我现在正想着怎么能折你的寿呢,不过我还不至于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办这样的事。“那就好,”太后臃懒的靠着塌上的靠枕和我说着话,话音里满是疲惫,“皇上果然是年岁大了,知道分寸了,那你就看着办去吧。”“太后,皇上确实是难得的孝行皇帝,奴才都替太后心里高兴。这是太后的福啊!”顾巡不失时机的奉承着太后,他这些日子没少得我的好处,自然要替我说好话。看来以前听别人说的没错,太监做不了男人,钱便是他们最大的爱好。“哼哼哼,就你会说话。”太后数落了顾巡一句,接着转头对我道,“皇上,本宫正有个事要跟你说,本来设立奏事处本宫是怕你因为朝政耽搁了学业,这些日子本宫看着你大有长进,这奏事处再留着也没什么用了,你明天就发道上谕把奏事处裁撤了吧,也免得有人说三道四的。”听见太后要撤奏事处,我心中一阵狂喜,但我并没有表现出来,现在过于得意只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母后,儿臣领命,只是这奏事处撤了,以后又得母后操心了。”“本宫老了,也操不动那些个闲心。以后皇上自己多留心些就是了。”太后说这些话时,连眼皮都没抬一抬。我心里明白的很,太后要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朝政,她是绝不会说这些话的。唉,乾纲独断,说的轻巧,这以后的路还长着呢!离开环翠宫,我直接去了御书房,在这里方明德、耿矍和礼部尚书萧雨明正等着我。今天的早朝我已经提出了给太后办圣寿的事,这事应当应分,所以也没人说什么,我便让他们几个上御书房商议圣寿的具体事宜来了。“太后圣寿的事你们都说说吧。”我坐下后便直奔了主题。今天高兴,虽说是商量为太后办寿的事,但这好歹是奏事处设立以后我第一次做主。“皇上,”礼部尚书萧雨明第一个站了出来,将一份奏折双手递给我,“太后六十圣寿乃是大喜事,定要大办才能显示我大汉朝天威和繁盛。这是臣拟订的关于圣寿的折子。请皇上过目。”我翻开奏折看了看,上面关于圣寿的相关礼仪,需采办的物品,京城和各地应举行的庆典等等写的清清楚楚,丝毫不乱。嗯,这个萧雨明虽说是太后的人,但平常并不显山露水,我还真没发现他的办事能力这么强,我早上刚说了这事,他就弄出详细单子来了,是个人物!根据萧雨明的奏折,整个圣寿的花消是二百一十万两。我对这个数字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不过印象里清朝慈禧六十大寿时光为了修颐和园一项就从海军军费中挪用了六百万两,其他全部加起来不下二三千万。这样看来这个二百一十万两应该不是很过分的事,而且还可以说是相当节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