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王朝伪皇帝 > 第50章

第50章



千军营都督翁世资已将受伤的那一个抓了起来,等候皇上发落。”“什么,一死一伤?”我惊然而起。夏朝宗稳了稳神道:“皇上,这不是小事,都督同知是正三品的将领,出现这等事必然引起满朝震动!”我大怒:“那还说什么?将那个混帐给朕砍了!”夏朝宗犹豫了一下:“皇上,只怕不妥吧,受伤的李栋是孙起良将军的外甥,而他母亲是成国侯夫人,是太后的亲姐姐,并且他父亲成国侯当年为国殉难时,先帝已赐了他家免死金牌。这……”免死免死,扯不清的关系,这些人敢于如此胡闹就是仗了这些混帐的规矩和关系!“先将他将军职务免了投入天牢,等候三司会审再行发落,这些混蛋不好好治治,那就要反上天了!”夏朝宗唯唯诺诺的跑了。而我在气愤中却深究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理清这些纠缠不清的关系,不压服了那些仗势欺人的亲贵,不使这阻碍有才但没地位的人上进之路的裙带关系大网破碎,单凭兵士们的勇敢和百姓的勤劳永远也不能振兴大汉!

第六十三章墙

千军营发生殴斗死伤的事彻底搅了我的好心情,这事不单单是一次打架出人命那么简单,他背后体现的是亲贵子弟的为所欲为和军中甚至朝中争权夺利的斗争,李栋殴伤人命案只是这种斗争的一次爆发而已。在早朝上,我责成左督御使刘有光、大理寺卿姚广忠、刑部尚书林俊对李栋一案进行三司会审,然而我的命令说下去,刘有光他们却迟迟不肯领旨。“怎么,你们有什么要说的?”我阴沉着脸坐在宝座上微微怒道。刘有光“扑通”跪下了:“皇上,不是臣等不领旨,实是、实是此事不归臣三司管辖。还请皇上收回成命。”“笑话,你们三司总管天下刑狱督察,为何这案子你们不该管?”“皇上容禀。”一向话不多的大理寺卿姚广忠抬起了头,“李栋为先成国侯李忠贺之子,当年先帝巡狩岱岳时有刺客刺驾犯上,李忠贺为保圣驾而亡,故而先帝赐李家免死金牌,只要李家子孙不做犯上叛逆之行,皆可免死。所以嘛,此事实在不是臣三司所能管辖的。”难道一块金属牌子的威力真的这么大?我记得水浒里柴进家里也有丹书铁卷,可最后依然差点被整死,那是小说不足为信,可这些个官员只因为一道免死金牌就看着恶徒杀人不管,这“忠心”是不是有点过了?“哼,先帝免死金牌只是说免死,却没说免罪。李栋死罪可免,活罪却不可饶。”我退了一步说道,这个免死金牌也太厉害了,我没必要和它抗。“皇上,李栋是孙起良将军的外甥,既然三司没权审理此事,不如将李栋交与孙将军,孙将军一心为国,铁面无私是谁都知道的。臣看这是最好的办法,交给孙将军既避开免死金牌,以孙将军人品也绝不会对他外甥姑息迁就的。”姚广忠接道。噢,姚广忠这是话有所指,这个李栋本人官不大,却一身连着老太后和未来的国仗爷,固然姚广忠他们不必再怕消失了的老太后党,但他们也得防备即将形成的新皇后党领军人物孙起良的报复,这推委说白了还是自保。“皇上,刑督寺三司推委塞责,该当问罪!”七王爷在关键时候走了出来,“刘有光,你身为左督御史,天下文武内外督察之责皆归你管,李栋身为千军营都督同知,为何你却管不得了?姚广忠,天下刑名皆出你大理寺,我大汉建国二百余载,其间杀的亲贵国戚也不是没有,为何到你这里便没主张了?还有你,林俊尚书,你可有什么话要说?不妨说出来让满殿同僚听听!”“皇上,臣等知罪。”经过七王一番抢白,刘有光代表三司很为难的答应了下来。不过看他们的表情,这案子我要没点说法,他们也难断清楚:“刑罚之事,近不避亲、远不避仇,最讲刚正无私。先帝赐下免死令,这是合律之举,但你们不断杀人之事却是违逆律条的。你们身为掌刑之职,若是畏首畏尾,还掌此职做什么?”“臣等知罪。”刘有光磕头捣蒜的回道。我轻轻叹了口气,现在光这么斥责他们起不到什么作用,得给他们解了后顾之忧才行:“你们对李栋要按律发落,至于孙起良和成国侯夫人那里自有朕安抚,你们不必担心。”“臣等遵旨。”刘有光三人总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皇上,臣倒觉得此事不可用刑过当。”吏部尚书曾楚卿出班奏道,曾楚卿今天这是怎么了,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直白的站在我的对立面,“千军营二都督同知乃是互殴,在没有轻重之下李栋杀伤人命,他本人亦受重伤,因此此事起因还不得而知,若是因为皇上一时气愤造成三司枉判,害了李栋,此事只怕会伤了亲贵忠君爱国之心。臣看不如削去李栋差事以示警戒便罢。”“曾尚书此话下官不明白。”兵部左侍郎史景隆站在朝班里哼了一声,“军中之事不同于朝堂,多有热血卤莽汉子,一向以来以无故殴斗为乱军之患。不管他二人谁先起的事,殴斗致伤致死都会令军心不稳,不对李栋严责,以后这军法还有谁守,若是朝廷设个职位,那些莽夫打上一架便可决定归属,那还要朝廷干什么用?皇上,臣以为当对李栋严判,至少也得流配,如此做乃是以警效尤之法。”户部左侍郎耿矍也站了出来:“史大人身为朝臣却只以军中说是,当真是可笑,朝廷向有体恤亲贵之行,以你之言,难道要致皇上于无信之地,冷了亲贵之心?”“大人们的话可以休矣,什么军中朝中?这天下都是一个道理,互殴互殴,谁先起的事两人都有责任,若不严惩,必致军心大乱。皇上,史大人说的对,李栋至少也得流配!不然臣等军中差使便无法做了。”武臣班里的武骧营都督周加磐代表军队站在了史景隆一边。……最少十多个文武大臣参加了这次争辩。一个小小的李栋居然引起了满朝文武这么大的关注,倒真是我没预料到的。不过听这些人的争辩,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文臣,特别是原先太后党的大臣赞成轻判李栋,而军界却大多支持严惩。这事值得注意,是一个新动向。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注意了一下,那就是两方的话里都有为李栋保命的意思。“众位大人都不要再争了,三司审后皇上自有发落。你们在朝堂上如此争辩,成何体统?”七王爷两边不偏不倚的压制了一下。嗯,这事我得有自己的说法,不然刘有光他们光听大臣们的话都得弄糊涂:“众位爱卿,李栋一案本是军中之事,朕没想到会引起满朝震惊。可见此事之败坏朝纲。刘有光,你等三司会审,若是确系互殴,甚至是李栋起的头,朕看他的这条命也不用保了。”“皇上,此事不可。”七王惊然说道,这个我的铁杆支持派也站到我的对面,“先帝有命令免死李家之人,皇上若杀李栋。先帝之命还将置于何处?朝廷之信还在何处?皇上刚正之意是好的,可若是杀了李栋,难免会使亲贵群臣心寒。皇上三思!”“是啊,皇上三思。”刚才还分为两派的大臣此时合成了一派。“你们……”我愕然,原来所谓的争辩不过是在一个事先划好的圈子里进行,如果谁要试图跨出这个圈子,他们便都不答应了。“皇上三思!”群臣毫不相让。我心里有点堵得慌,都说皇帝独揽天下大权,可谁能知道皇帝也得受这么多限制呢?他们这不是再为李栋求情,而是为了维护他们所拥有的不当特权。我冷冷一笑道:“朕在位十年有余,今日头一次知道先帝曾颁下免死金牌,众位爱卿,你们谁还有免死金牌,不妨拿出来让朕也开开眼界!”殿下的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再吭声了。退了朝我依然心情不畅,在御书房里大发了一阵脾气,刘有光知道今天得罪我了,一直没敢在我面前露头,只是求着在我面前最有面子的太师康大和以及最“敢说话”的吏部尚书曾楚卿替他向我求情。曾楚卿几句插科打诨让我心情稍稍畅快了一点,我想着还得提点提点刘有光,等刘有光缩着身子进了御书房后,其他几个大臣都知趣的避了出去。“刘有光,你今天很让朕失望。”我尽量平静的说道,“你是朕的议事大臣,那就是朕的左膀右臂。朕对你的恩信难道你一点都不明白?”刘有光满面痛色的说道:“皇上,臣有负圣恩,臣罪该万死。”“你既然知道这些,为何还在朝上那样的推三阻四?”“皇上,实在是因为李栋家有免死金牌,臣等……”刘有光依然再按朝上的说法来搪塞我。我挥挥手打断了刘有光的话:“只怕免死金牌是死物,李栋还有活的免死金牌吧!”刘有光跪下了,满腹委屈的说道:“皇上……臣遇明主,还有何求!皇上,臣这左督御使虽然看上去是正二品的高官,并且臣还领了大学士衔,在普通人看来臣已是位极人臣了,这位极人臣还有何事不可为?可是皇上,臣这正二品终究只是个清流言官,本来在臣初入督察院的时候,臣也是雄心万丈,势要将那官场不平事一扫而尽,以还我大汉朗朗乾坤,然而臣当了近二十年的御使,见多了那些龌龊事,当初的那雄心早已消磨待尽。皇上,臣记得二十年前臣刚进督察院时,臣的恩师、当时的右督御使毛钟磬因为参劾吴国公而被先帝打入大牢,最后活活饿死。臣说这话不是非议先帝,只是臣从这件事后便不敢与朝中亲贵哪怕有一点的摩擦,然而臣却靠着这谨小慎微得到了如今的高位。皇上啊!您可知臣这些年来内心所受的煎熬……”刘有光声音哽咽的再也说不下去,而我也已是满腔愤怒。皇帝皇帝,这大汉江山真是我一个人在做主吗?不,在我掌权之前我受尽了那些亲贵们的气,就算掌了权后,我做哪件事不是小心翼翼的避免触动亲贵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