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武侠修真 > 昔我往矣 > 第38章

第38章



这两部落派了使者回了皇上的话,表示绝不干涉。之前皇上便是利用三大部落相互间的矛盾制约彼此,瓦刺于不久前已与鞑靼国动了干戈,早已结了宿怨。所以此番战事只关乎大明朝与鞑靼国二者。经年十月,五十万大军集结于北平,明成祖朱棣亲帅五万亲兵,开始由应天向北平出发。朝中内阁重臣都被留在京师,辅佐太子监国,而二王爷朱高熙也留守应天。两年前发生的太子接驾事件,已让皇上心生疑虑,此次亲征恐怕所费需时,朝中大权由谁掌控都让他不能安心,才将二王爷也留了应天,这二人之间以及身后的权势相互挟持,倒不失为一个可靠的法子。临行前,朱瞻基去晋见了太子,与太子殿下辞别。当我随了他至景仁宫,张德阳见了朱瞻基欠了身,再引了我们去见太子。太子殿下却在后苑里侍弄花卉。朱瞻基见了太子,忙上前请安:“孩儿给父亲请安!”我也上前曲膝:“太子殿下!”太子坐在轮椅上,朝我们摆了摆手。张德阳推了他上前,他朝朱瞻基说道:“明日便要启程了,诸事都可准备好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已经备好了!”太子听了,又微笑着朝我说道:“这一路上,要寺玉替他打点了!”我忙点了点头,笑着回答:“殿下放心,寺玉定当好好照料皇太孙!”太子一面颌首,又朝朱瞻基略略正色地叮嘱道:“素日你与皇爷爷多是北巡,此次是你皇爷爷统兵亲征,这一路上不比在宫里,你也得遵从军里的规矩,莫要恣意妄为!”朱瞻基听得一面点头,一面应道:“是,孩儿谨记父亲的教诲!”太子才展了颜,露出平日温和的神色。他父子二人又说了些旁话,我得了空闲才打量了这后苑,此时秋海棠开得正好,植了玉色盆中,又借了梨蕊三分白,越发地相互应景。太子见了我瞧着那海棠,一面微笑着一面看了海棠说:“这是去年移植至盆中,原以为活不久了,不料今年竟在盆里扎了根,也开了花!”张德阳推了他至花前,又听得太子说道:“这海棠中白色最得我心意,花色越淡,又植了玉盆中相互应景!”我瞧了不禁脱口说道:“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太子听了,却也喃喃重述道:“淡极始知花更艳---”半晌,才笑了笑说:“这诗很好!”我也只好点了点头,心里却暗叫不妙,又借了后人的话胡说。又是一阵闲话,约模酉时,太子殿下才遣了我与朱瞻基回宫。朱瞻基又朝他拜别,我也欠了身,太子又命了张德阳送我们出景仁宫。快出后苑时,转头又回望了一眼太子殿下,他早已背对着我们,直瞧了海棠。这个心地仁厚,终日坐在轮椅上的准天子,被自己的父皇所猜忌与不喜,对皇位失了心意,远远离了朝堂,平静地看着外面的一切。

二十五

次日,群臣百官都立在正南门午门外为远征大军饯行。我与朱瞻基,奕肃跟在皇上身后。前面是三千御驾侍卫,负责开道。身后是五万大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

皇上一声令下,浩浩荡荡五万兵力向北平进军。身后是百官齐齐跪下,高呼:“吾皇万岁,皇天庇佑,凯旋归来……”

我骑在马上,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那训练有素的军队,心里竟也生了丝豪情。恍如是某年某日做梦时统帅大军驰骋沙场。想到此,不禁有些好笑。转过头来却瞧见奕肃正看了我,忙正襟危坐在马上。

这一路军程皇上与将士们早已做了安排,每隔十日便要停留片刻预存粮食,为的是返程时供给所需。

行至荒郊野外处,傍晚时分大军便要停下扎营。此时朱瞻基去了皇上的跟前,我要在营帐内将翌日所需的东西整理好。日日颠簸于马背上,终于肩处,背脊都有了酸意。幸而彩烟替我备了不少活血舒经的药物,自己便呆在帐内一面敷了一面揉捏。

忽然听得脚步声愈发地近了,忙将外衣披上。却是朱瞻基从皇上那儿回来,他瞧了我摊在桌几上的药膏,我一面收了一面解释:“都是彩烟备下的药,收拾出来整理好,以备需要!”

他才点了点头,坐在上。

我收了东西,又倒了杯茶递给他。他一面喝了茶,忽然瞧了我说道:“寺玉,你着男装倒也有几份英气!”

我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一面嗔怪地瞪了他一面说道:“怎比得上殿下,换了军衣可是飒爽英姿,英气逼人,英姿勃发,英明神武,英----!”

“你----“他一口茶未咽下,又要说话,不料噎得一面咳嗽起来,我忙上前替他拍了背处,一面笑了说道:“这回却是英雄气短了吧!”

好一会才缓过气来,停了咳嗽才朝我笑了说道:“我不过是夸你,你怎么寻了这么多词来笑话我!”

我瞧得他已没事了,才坐了下来说道:“殿下怎么这么以为?殿下确实是少年英雄嘛!“

他听了露了不置可否的表情,我心下却想,那日瞧见皇上,奕肃,与朱瞻基三人着军装骑在马上,早已暗暗感叹,这皇家三代人,老的英明神武,中间那人英姿飒爽英英玉立,这小的虽还有些稚气,眉宇间也袭了他们朱家的风范,再过几年又是一个玉树临风英姿勃发的帅哥啊!皇上后宫的妃嫔姿色无一不倾城绝美,无怪乎生下的皇子皇孙都袭了姣好的容貌,又有帝王家的雍容大器。

第二日停下休息时,朱瞻基便私下递给我一物,我正要问是什么,他压低了声音说道:“从皇爷爷那里寻来的,你夜里敷在身上酸痛处,第二日便少了许多不适!”

我不禁有些感动,直朝他露了灿烂的笑容。他也只是笑笑,又回到皇上身边去了。

这一路行军实在是枯燥乏味,为了行程路线最近,又不扰民,都是挑了僻静的野径行走。走了一月有余,终于至北平,与早已候在此地的五十万大军集合。

黑压压一片的士兵在眼前,直教我瞧得倒吸一口气,那般直迫人心的气势。这五十万大军分为五军营,三千营,与神机营。五军营是骑兵与步兵的混合军队,这支部队便是当时从长江以北各地上调的精锐部队。三千营却是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成,而神机营尤其特殊,之前奕肃曾说云南王府沐琼沐大人也被派来北平直接统领这支神机营作战。皇上亲兵一入北平与各大军力集合后,便上演了一场军事习练。三千营与五军营均在皇上亲自指挥下进来演练,如此庞大的的作战体系,却能静若处子,动若赤兔,便可知此次出征的军队何其精锐。

在北平暂停了几日,皇上日日与将士们商讨战略,拟定作战方案。径直从各地方被调遣的将士也一一入了军中,而后又是军队重新编排,费了好些时日。诸事已备,五十多万大军才浩浩荡荡朝漠北进军,从这开始行程,便是时时可能遇上鞑靼国军队进而一场撕杀搏斗。

我不禁也紧绷了脑中的弦,尾随皇上他们身后。此次往西南折回,至凌霄峰(今河北张北东北)。又一月,抵阔滦海(今内蒙古呼伦湖)这一路上却又失了蒙古军队的踪影,一路上渐渐才知晓上次邱福率十万大军战败的情形,原来邱福率十万大军也是沿途一路猛进,也击溃了不少迎面而战的鞑靼游兵,继而乘胜追击过了胪朐河,又意外俘获了一名官员,邱福不听从五将劝阻,对那俘虏的话竟信以为真,又挟了他作向导,一路又北进三十里,孤军深入敌营,而鞑靼国主力军队早已埋伏于此,当邱福率孤军前往时,等待他的必然是惨败,而后五名大将也战死沙场,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皇上当日听了这战报,才是又惊又怒,话也说不出来。

此番出征却又不见蒙古军队,皇上却是不急不躁的模样,只按了平日的脚程渐行渐远。当军队经过大伯颜山时已是傍晚,皇上下了军令,今日在山腰处扎营,明天翻伯颜山继续北上。

夜里朱瞻基又去了皇上帐篷内,我闲来无事也出了营帐。

我瞧了山顶处却不过数百步的脚程,便独自登了上去。到达山顶上,才发现山的另一边竟是万里黄沙的大漠。清冷月色下的沙漠连绵不绝,寂寥无声下更显得空旷。站在在顶上远眺也望不断尽头,竟有恍如隔世的错觉,仿佛这天地间唯有这沙漠与自己。深呼一口气,却是凉彻心扉。

这时却有人声将我拉回现实中,转过头瞧去原来是奕肃,才笑了笑说道:“你怎么也上来了?”

他并不答话,只立了我旁处,也眺望着远方。忽然指了远处说道:“元兴盛之时,那里都住了许多人家,也曾是繁华之地!”

依他所指处,此刻却是极尽萧条,只有一片一片的沙漠,将曾经有过的繁华与喧嚣埋葬。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倒真是烟消云散何处寻!”我不禁说道,奕肃听了看了我一眼。

我却笑了笑说道:“大道理谁不会说,天下兴亡,盛衰之理,老子还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透,几百年前的人见了要感叹,如今我们见了也是莫名复杂的心情。只是感慨,却无从改变什么不是吗?”

他却只是笑了笑,并不反驳,我顺势坐了下来,平躺着仰望天空。片刻后,他也坐了我身旁。我只瞧了头顶上,果然是在山顶上瞧夜空,竟有些伸手可染指天上星星的错觉。

“奕肃,你还记得在,常洲郊外时也抬头看过这样的夜空吗”我不禁问道。

他点了点头:“记得!”

“已经四年有余了,辗转于岁月中,真是弹指一挥间!”我不禁想起那些过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