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611章

第611章





而如今,虽然说黄逍改进了造纸术,也推行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黄逍还是懂得的,随意,黄逍还是大力的限制了纸张的生产,除了天都的纸张开销没什么节制外,其余各州郡官员都是限量供给,而且,这些纸张还明文规定用到什么处,以防有人倒手转卖。在天国,纸张的买卖、去处,都有着明确的记载。这也使得虽然纸张要比蔡伦的“左伯纸”便宜了些,但是,却也没差上多少,即便如此,也还是“供不应求”,多数的人还是在使用书简等笨重的东西来记载。

年关刚过,一纸文章,在整个天下,自天都始,迅速的向周围的州郡,最后直到吴国,尽皆震动。短短的一个多月,不只中原,就连那蜀中、异族等地,也不无传颂之人的身影。

建业。

孙策怒气冲冲的坐在主位上,下手处,正是周瑜,下面,跪这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孩童,正是孙策的长子孙绍。

对于这个儿子,虽然也满是疼爱,但是,却是缺少共通的语言。孙策,乃是马上的皇帝,若是舞枪弄箭,他是在行,而偏偏孙绍却是喜爱读书,为此,孙策很是郁闷,也不擅长沟通,脾气也多是暴躁,久而久之,这孩子也不大亲近孙策。不过,孙绍同周瑜的感情却是非常的好。

孙绍虽是聪敏无比,但此时到底只是六七岁的孩童,面对威严无比的父亲,吓得小脸苍白,泪珠也是在眼眶子里打转。

“我不是早就下令了么?在我吴国,禁传这篇陈琳的文章,是谁让你把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看看,你这都看的是什么”孙策“啪”的一声,将一副书简摔到了孙绍的面前。

迫于孙策平日里的威严,孙绍略显瘦弱的小身板,猛的一颤,嘴唇哆嗦着,眼泪直围着眼眶打转,却又不敢哭出来,更是不敢顶撞半句。

“陛下,我看就算了吧,毕竟绍儿他也没什么错。要知道,你是打江山的,绍儿是将来若是继承了陛下的位置,当然是治理江山,这喜文却也是好的,毕竟,这治理天下总不能用刀枪来治理吧?绍儿好学,这并没有什么过错,抛去政治背景来看,陈琳的这篇文章确实是辞藻华丽,字里行间,无不是透露着优美,却也是当得一学。陛下,绍儿学习这些,难道还有错不成?”周瑜在一旁劝解道。

“公谨,私下里就不要叫我陛下了,你我从小的好友,如此称呼,却是生疏了。不错,我也承认,虽然我不喜好文章,但是,这篇文章无非是难得的佳文。不过,公谨啊,这篇文章却是以称颂黄逍为主,这若是传扬开去,恐怕对我国不利啊”虽然孙策禁止这篇文章的传颂,但是,他自己却也读过这篇《功德赋》。这篇《功德赋》,名为称赞为人的品德,但实际上,字里行间,却是多有对黄逍的称颂。如果流传开来,必然对他的统治造成不变之处。

“恐怕,已经流传开了。”周瑜不无凝重的道:“陛下,日防夜防,却又怎么能防得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虽然,明面上或许他们会顾及陛下的指令,但是,私下底他们又会如何?陛下,堵不如疏啊”周瑜摇了摇头,并没有按孙策所说的去说。以前二人是好友不假,但是,如今却一人是君,一人是臣,君臣有别,知礼者不能逾越。

“堵不如疏?公谨,怎么一个堵不如疏?你详细说来听听。“孙策眉头微皱,问到。

“陛下,严令这篇文章不可传颂,这为堵也。然而,却是违了多数人的意愿,难保不会有人对陛下心声不满。但是,如果陛下能效仿黄逍,或者,比之做得更好,又何惧这小小的一篇文章呢?”周瑜很是平静的说道。

“呃……有道理,不过,这又当如此去做?”孙策闻言先是一愣,思索了半晌,点点头,认可了周瑜的话。

“这臣下就爱莫能助了。陛下,何不问问军师与张昭张子布?他们比起瑜来,却是要精与此道多一些啊”周瑜微微一道,道。

“诸葛孔明?张子布?”孙策口中往复念叨着这两个名字,重重的点点头,笑道:“朕得公谨之助,实不下开周姜子牙,兴汉张子房啊短短几句话,令朕如拨云见日一般,豁然开朗公谨,谢谢”

“陛下,这是为臣的本分所在。”周瑜表情淡淡,回头看了看跪在那里的孙绍后,对孙策说道:“陛下,绍儿他也是好学之人,依瑜来看,他读这《功德赋》,却是一件好事。”

“哦?这如何说?”孙策奇道。

“陛下,将来你这皇位必然要传与子孙,而绍儿他看这篇文章,正可以于其中学习为君之道,如此,岂不是一桩好事?”周瑜笑道。

“学习为君之道……”孙策豁然开朗,虽然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但是,毕竟这么一个儿子,不疼孙绍却又能疼谁?父子间也仅仅是因爱好不同,孙绍像母亲多点罢了,不过,那毕竟是他孙策的儿子,将来,继承他的位置的,还能有别人吗?如此,学学为君之道,岂不是更好?想到这,孙策笑了,起身检起那篇《功德赋》,拉起孙绍,道:“去吧,回去仔细读读,要读懂这里面所将的是什么。记住,三日后为父要亲自考你,若是答不上来,那可是要责罚你了。”

虽然心里有些感觉对不起儿子,但是,依孙策的脾气,又怎么会向儿子认错

“是,父皇”孙绍接过书简,喏喏的走了下去。

“公谨,你在笑什么?“回过身,见周瑜正在偷笑,孙策面色微微一红,瞪了一眼周瑜,问道。

“呃……没什么,瑜是在想陈琳这个人。陈琳的这篇文章,一气呵成,文辞优美,句式华丽,结构严整,瑜不如也怕是两个月之内,这天下所有文人之间,这《功德赋》都是人手一份,那时,士人相遇,谈论最多的,怕就是这篇字里行间称颂黄逍的文章。陛下,当早做准备才是啊”周瑜叹道。

“公谨,你的意思是?”孙策不解的问道。

“去会一会诸葛孔明和张子布”周瑜飒然笑道。

“会一会诸葛孔明和张子布?哦,懂了,走公谨,你随朕一同前去”

……

继黄逍赈灾之后,吴国孙策在诸葛亮以及张昭的支持下,全面开展大面积的屯田,以及减免税赋等利民之举。不过,限于国力的有限,除了屯田以外,收益并不是很大。不过,却也多少缓解了一纸《功德赋》对吴国根基的影响。

天国,


天都医院,有超过一半的医者要自愿跟随黄逍北上救灾,不过黄逍并没有全部答应,毕竟受灾的地域并不是一处,天都也要留人以备不时之需。最后,黄逍选了一百多名医者,让他们跟随赈灾大军一起北上了。

华佗、张仲景两位名医也随着黄逍一同前往,以防有这些医者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是张仲景,其伤害病症方面有着绝对的权威,在这一次中,必然有着不小的用处。在这样的大灾之中,有太多的人受到了严重的冻伤,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而在救灾工作中,医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要稳定灾区,医者的存在是最为重要的

除此之外,天国治下各地还有上千商人是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另外,一些新士族也都纷纷参加了救灾工作,这既是对黄逍的支持,也更是他们报效国家的一种方式。

另外,灾情得到控制之中,也必然给商人带来利益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他们就赢得了黄逍的友谊,得到了黄逍的信任。在这些有远见的商人眼里,这样的行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好的名声,更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毕竟,皇帝都亲自出马了,他们在继续龟缩,以后,想在天国有好的发展,那可就难了

事实也证明,他们此次的付出,是他们所做的最划算的买卖之一。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在这次雪灾中出了大力的商人,得到了黄逍的大力照顾,他们的生意,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迅速成为了天国最富裕的一批人,甚至,超过了那写老牌的世家大族。

这次雪灾,在黄逍和他的一众妻子们以及天国各级官员、军民的齐心协力的付出下,很快就得到了最妥善的解决。要知道,要是在以前,他们这些灾民,在这样空前严重的雪灾中,能够有三分之一的人幸存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可是在这次,因为黄逍的救灾措施及时且得力,仅有极少数的人死亡,这死亡率甚至不足千分之五在这个技术落后的年代,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据。

而由于受灾的民众,绝大部分都是鲜卑、乌丸、匈奴等异族,这也使得黄逍在这些地区得到了他们的绝对信任,威望之隆如同神明一般的存在,在今后的数百年以内,这些民族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叛乱事件,与中原交往间,堪称是水**融。

黄逍选得第一站,就是距离天都最进的云中。

一路上,黄逍没有耽搁时间,沿途地方官员虽然都想好好接待一下出巡的皇帝,不过黄逍并没有给他们一点面子,沿途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连休息都是在野外扎营,完全按照行军的方式向北而去。两天之后,黄逍大军就已经到达了云中郡治所云中城。

云中郡官员亲自到城外迎接了黄逍的车架,他们也听说黄逍一路都没有停留,更不敢为他摆什么排场,只是安排了一顿便饭,想表达一下地方官员对皇帝的尊重。不过,黄逍硬是没有给这些人一点面子,等到后面的人马到达,黄逍大致安排了一下包括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三个受灾严重的郡的救灾工作之后,当天傍晚,就带着妻子们和大军就出了云中城,奔向了五原郡,五原郡,才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