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超级鉴定师 > 第141章

第141章





童冬阳微微一笑道:“大伯不是也要比六场的么?这区区八十万的差距对大伯而言不过是翻云覆雨那么轻松呢。”

童其州听得呵呵笑了起来,意味深长的道:“希望如此。”

随着一个个参赛者的上台,高价瓷器也是频频出现,纪家和方家的参赛者也都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古玩,价值也都是三四百万左右的东西,让观众们过足了眼瘾。

不久之后,方右铭终于上场了。

方右铭的名字一出现,圈子里便又议论纷纷起来,谁都知道方家的门广,可谓黑白两道均沾,方右铭在方家年轻一代中也是翘楚。

方右铭所带的箱子很,一只手便能够将其轻松的托起来,可见里面的东西不仅轻而且

在尺寸上,一般都以尺寸适中的物品价格更高,尤其是一些罐子之类的重易提升价格,而件的东西要想在价格上有优势,那就必须得有非常好的质地才行。

方右铭亲自将木箱打开,从里面取出的却是一件笔筒,笔筒呈竹筒形,口底相若,平底,下乘有四个条形足。

在笔筒壁上,密密麻麻的写着一行行的文字,字体呈现出红彩色来。

观众席上的人都不由得声议论起来,直以为又是一件釉里红的瓷器,而且在呈色上还不及釉里红那么红,便直觉的觉得这一件瓷器根本没法和釉里红方瓶媲美。

而有的观众已经认真看了百来件瓷器,也颇了一些心得,甚至直接断言,这么的器物,红色又不够纯正,就算官窑出的,顶多也就几万块钱。

然而,明眼人却是一眼就看出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釉里红,而是矾红彩。

矾红彩,又名为“铁红釉”。釉里红是以铜元素为呈色剂,而矾红彩则是用氧化铁为呈色剂。

釉里红必须是要在高温下烧成,而矾红彩则是低温就可以,虽然颜色不及铜红纯正艳丽,但是呈色相当稳定,更易于观赏。

矾红彩创烧于明朝嘉靖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艳丽非凡,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或施于纯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不甚佳,至光绪时才稍有起色。

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矾红彩瓷器并不少,造型包括各种瓶罐盘碗等能够,但是真正胎密釉白,色纯正,画工精细的却不多见。

眼前这一件矾红彩笔筒却足以用惊艳来说明,白白的瓷胎纯白细腻,宛如白玉一般,不需要用手去摸,光是给眼睛的感觉便足以让人沉醉,而且甚至于看得久了让人怀疑这根本不是一件陶瓷制品,而是一件白玉雕琢而成之物。

其次,再看这笔筒上的诗句,共有五诗,和一般印在笔筒上,大多描写景物的诗句不一样,这上面的诗句居然全都是散着一股远大抱负,励精图治的感觉,句句震撼人心,人深思。

除了诗句之外,这诗上的每一个字都呈现出铁红之色,色泽艳丽,就好象有人蘸着红色的颜料写上去的,而不带一丝多余的成分,足见做工之精细。

更让人震惊的则是诗句最后末尾的一行字,上写“光绪御制”四字,下方还印有两方巧的宝印。

顿时,全场里又轰然一片,刚才出了慈禧太后的用瓷,现在又冒出一件光绪皇帝的御用笔筒,刚才还自信满满绝对这件瓷器顶多几万块的人顿时羞红了脸,不敢再妄下判断。

而光绪御制这四个字也恰好印证了诗句上所包含的意思,光绪帝从登基开始,朝政就几乎把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就连光绪帝最受宠的珍妃也因为获罪于慈禧而投井自杀。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自己便被慈禧囚禁于中南海瀛台之上,终其一生都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这一件御制笔筒上的诗句应该便是出自其本人之手,也只是在世最意气风的时候。

此时,方右铭才慢慢的将笔筒拿起来,将底部露出来一看,下面写着“大清光绪年制”六个青花篆书款,其字体修长,工整清秀,参赛者中经验老道的人便立刻分辨出,这乃是官窑出品的东西。

也就是说,无论从整体造型、用彩釉色还是诗文等等上面,都可以完全确定此乃是光绪年间的官窑制品,而且还是由光绪下令亲自制办,供其赏玩之物。

纪帆忍不住低声笑道:“这慈禧还算是光绪帝的母后,只是不知道究竟东西值钱还是儿子的东西值钱呢?”

赵卓微微一笑道:“估摸着慈禧太后的那件还要值钱一点,虽然造型简单,但是十分大气,这一件虽可供赏玩,但是仍是件之物,而且刻画也只是诗文。而且,矾红彩的瓷器还是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价值最高,这一件虽是御制品,但是在工艺上已经完全达不到康乾盛世时那样的高度了。”

纪帆也不由得微微颔,之所以六场比赛以晚清民国时期的瓷器开场,便是因为这一个时代的瓷器价值是最低的。

接着,这件御制笔筒便送到了评委席上,评委们一边看一边赞叹不已,足见当年的皇帝享受的生活是何等奢侈了。

最终这件笔筒的价格也只估价为了五百万,比起慈禧太后的青花龙纹大瓶来还差了一百多万。

不过,方右铭也并没有异样的表情,非常平静的走下台去,因为他和不少参赛者一样,都是要参加六场比赛的人,晚清民国时期的瓷器虽多,但却少有精品,赝品也是相当的多,考足了眼力,而且拿出来还不一定值那么多钱。

然而,其他五场,每一场的瓷器总价都会不断攀升,也许在第一场看起来,一百万的价格差距大得惊人,然而等到了后面,所有的人都会现,百万的差距根本就不算什么。

三件名人用瓷的出现,让会场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每次瓷器一出现,所有人都习惯性的屏住呼吸,便要看一看,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瓷器,待到看完之后,才轻轻嘘了口气,仿佛呼吸大声了,也会影响到评委们的判断一般。

接下来,参赛者们6续上场,陈才远也在这之中上了场,他所展出来的乃是一件同治朝的青花岁寒三友大碗。

此碗出自官窑,胎体洁白细腻,釉色莹润,色浓艳、纹饰秀雅。几株修竹、松梅枝干交错,互相晖映,表达仕大夫个人的气节、风骨,颇有古韵之风。

虽然只是一个碗,不是御制也不是名人用瓷,但是无论造型、釉色还是画都显得颇为上品,所评估的价格也达到了48o万,足以让人众人瞠目结舌。

随着一个个参赛者拿出瓷器,也终于轮到了赵卓上场。

当工作人员喊到赵卓名字的时候,会场的观众席位上显得十分安静,反而是参赛者中古玩圈子里的人一脸狐疑之色,不少人早就见到赵卓是和纪家人坐在一起的,还以为他是纪家年轻的一代,谁知道原来是姓赵的。

而赵卓的个人介绍比任何人都要简单,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因为赵卓很清楚,无论是初级鉴定师、学生还是淮海市鉴定师协会的会员,在这种场合里说出来都有点不合时宜。

第五十三章扑溯迷离

第五十三章扑溯迷离

赵卓一走上台去,童冬阳等人的目光便落在他的身上,虽然圈子里有不少人都听说过,有个年轻的鉴定师在鉴定比赛上赢了童家和方家年轻一代的天才,但是很少有人将这个人和走上台年轻人联系起来。

童冬阳微微抬着下巴,嘴角勾出淡淡的笑意来,他很自信赵卓觉得拿不出一件足够珍贵的瓷器,毕竟无论是童其州、方右铭还是陈才远,在这一场比赛上都没有让他感觉到威胁,那件张之洞的釉里红方瓶可谓是大出了风头。

唯一让他遗憾的,便是景瑶没有出现,若是她在这里见到了,说不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在六场比赛上压倒赵卓,让他见识到自己的财力和眼力,便足已让他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

待到工作人员们将箱子慢慢打开,赵卓心翼翼的将里面的瓶子拿了出来,待到看到此物后,众人先是不以为意,直到陈才远突而一改镇定,叫出“珐琅彩”三个字时,才让众人大吃了一惊。

三个字一说出来,古玩圈子里的人顿时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童冬阳等人亦是不由得为之动容,普通观众虽然不知道珐琅彩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是见到参赛者们一个个都瞪直了眼,直觉的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器物。

而有涉足古玩的玩家则向身边的人声讲解着珐琅彩的历史。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而在康熙年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的匠师们将铜胎画的技法成功移植到了瓷胎上而创制出的新瓷器品种。

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

珐琅彩的制作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烘烧,则大多是在北京宫廷造办处的珐琅作坊内完成,受皇室亲自监控及严谨审查,而一般粉彩瓷器从制胎、彩绘,到烘烧都是在景德镇御窑厂完成的,两者之间的差别也显示出珐琅彩瓷器的珍罕之处。

其画工技艺特高,乃是采用独特的进口彩料和特制的油上彩方式烧成,色彩丰富并且有立体感,画面美艳绝伦,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号称清代第一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