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宋权将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危机降临(3)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危机降临(3)



        今天坐车,这两章是昨夜写的。

        @@@@

        “君实,都撤出来了吧?”高达站在城墙上,不敢相信的看着空荡荡的均州城,旁边是一脸憔悴的陆秀夫,对他们来说,这是全所未有闻所未闻之事。

        陆秀夫点头,沙哑的声音道:“大部分老百姓都愿意撤出均州,只是还有部分百姓实在不愿意离开,他们不相信鞑子会做出那种灭绝人性之事。”

        “难道善道,押司、史吏没有通知吗?”高达有点不悦的看着陆秀夫身边的通判赵咨,赵咨同样是李庭芝的幕僚,与陆秀夫相处时间已久。

        “高老,都已经通知下去了。”高达名义上虽是均州军水师都指挥使,但均州军军头张贵撤出均州时已经再三交代万事皆听高达旨意,再说高达在大宋声誉甚隆,赵咨没有半点不悦,迟疑片刻,接着道:“大宋官吏从来没有遇到这种事,朝廷若责怪下来?”

        有宋一代,弃城而逃可是天大的罪名,但想到不过再过几年,连丞相陈宜中也带头跑路,这就不奇怪了,所谓明哲保身嘛,无非就是这样了。

        “朝廷若责怪下来,君实一力承担,善道请放心。”陆秀夫接过话,脸色充满坚定,这是出一次全所未有的动员,这是一次全所未有的尝试,这是一种全所未有的思想,无论结果如果,只要过程在那就是陆秀夫的最大收获。

        赵咨摇头,道:“非也,非也,善道不是这个意思,均州虽小,但亦非毫无战力,均州军虽成军尚短,但毕竟有五千余人,据探子回报,张弘范部除水师外,亦不过骑兵两千而已;就算加上史天泽老贼支援的三千步卒,我等兵力不过相当而已。”

        “呵呵,”高达笑道:“矮张这小子可是大手笔,老夫就从来没有见过举城而逃的守将,这小子若没其他打算,朝廷一旦追究下来,恐怕这小子还真吃不完兜着走?”

        “反正库房里也没几个银子。”陆秀夫笑了笑,道:“大家拍拍手走人就是了,难不成蒙古鞑子还敢追上来?”

        “只是至诚他还是有点鲁莽了,”陆秀夫叹气,道:“若论举重若轻,我不如他也,这次计划之大,安排之谨慎,或许也就只有这小子能想出来罢了,万一有所不幸,到时君实就算是拼了这条性命,也要为国保住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

        陆秀夫有点动容,他从张贵身上看到一种不同大宋所有将领的品质:那就是敢抓住一切机遇出奇兵。

        “还是要尽量劝说剩余的老百姓出城。”赵咨道:“这就是最大力度配合大人了。”

        “奶奶的,这小子还真有福气。”高达揉了揉眼睛:“老子这把老骨头,恐怕就要丢在这里了。”

        “对了,善道,居养院如何?”陆秀夫不放心问道。

        居养院前身是宋朝仿唐制而建立的悲田福田院。崇宁元年九月戊子,京师置居养院以处鳏寡孤独,仍以户绝财产给养。

        到了元符元年,宋朝政府颁布了居养法:“诏鳏寡孤独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但是所设立的机构并没有以“居养院”为名,直到崇宁五年“安济坊、漏泽园并已蒙朝廷赐名,其居养鳏寡孤独等亦乞特赐名称。诏依京西、湖北以居养为名。诸路准之”。居养院得到蓬勃发展还是开始于崇宁年间,此时居养院设置范围空前广泛,成为了专门的惠养鳏寡孤独的济贫机构。

        其实就是养老院,而且是国家一手包办的养老院,不用买养老保险的。

        居养院以广惠仓为物质基础,宋仁宗时,设置“广惠仓”,为宋朝首创仓种。范祖禹曾经说过:“朝廷自嘉佑以前,诸路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但是始于何时,并未明言。乾道五年十二年知成都府晁公武言:“成都父子天圣间知府韩亿于本府南仓创永利敖,每岁出粜以六万硕为准,以拯贫民。自二月一日粜卖至八月终止,又有拘收到户绝官田广惠官米岁给养病贫民。”

        但此时只是部分地区各自创设,并未普及。到嘉佑二年八月,采纳韩琦之建议,正式令诸路广置广惠仓。初,天下没入户绝田,官自鬻之。枢密使韩琦请留勿鬻,募人耕,收其租别为仓贮之,以给州郡郭内老幼贫瘠不能自存者,岁终具出内之数上之三司。

        广惠仓设置,形式上有几成“常平仓”和“义仓”的迹象,由于隶属司农寺,广惠仓常常与常平仓相混,共称为常平广惠仓。然而其直接目的,是“给州郡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首先救助“州郡郭内”的困难人群,“有余乃及诸县”,这样的原则,是世代得以承袭的。

        宋神宗熙宁二年,制置三司条例司上言:“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略计贯石可及千五百万以上”。可见广惠仓的管理是有效的。“其广惠仓除量留给老疾贫穷人外,余并用常平仓转移法”,这一主张得到皇帝的认可开始推行。

        这一改动使得广惠仓的作用有所拓宽。不过,其原则和前提仍然是“广惠仓除量留给老疾贫穷人外”,对于社会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还是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必要的保障。

        广惠仓是宋代独有的仓制。这一制度,自北宋至南宋都曾经施行。不过,数百年中,间有废弛。南宋时期的广惠仓似乎只在部分地区发生作用。

        广惠仓在其创立之初,即“以给州县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为宗旨,但实际上,救济范围可能要比这更宽广一些,如范祖禹说是“救恤孤贫”,曾公亮说是“廪食穷独”,晁公武说是“岁给养病贫民”,都是说明是专对郭内贫民的。总的说来,广惠仓是宋朝仓制中专为济贫而设立的仓种,与其他仓种主要以备荒为主有着明显的区别。

        有了广惠仓为救济提供物质基础,宋朝政府同时也设立各种济贫机构来满足不同救济人群的需要。其中的代表为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正所谓“鳏寡孤独,古之穷民,生者养之,病者药之,死者葬之,惠亦厚矣”。

        “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所谓“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是职能不同的社会福利机构。

        “唉,”赵咨叹气,道:“君实请恕罪,居养院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离开。”

        陆秀夫也轻叹,老人皆恋故土,亘古如此:“那安济坊的病人呢?”

        “安济坊”的创置,始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在这之前,各地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病坊,养病之责由福田院和居养院共同承担。由于是贫、病皆养,而这些在城市里建立的收容中心和难民营的混乱、肮脏和拥挤状况必然会助长各种传染病的传播,甚至会导致疾病互相传染,难以控制。贫、病分养,成为当时的现实需要。

        崇宁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开始在京师首创,随后命令在各地推广。

        洪迈说到安济坊的作用:“不幸而有病,家贫不能拯疗,于是有安济坊,使之存处,差医付药,责以十全之效。”看来,“安济坊”专门救治贫民患者的性质是明确的。所谓“使之存处,差医付药”,实现了实际上的住院治疗。

        “已经组织人手了,只是现在到处缺人,安济坊只能放在最后。”赵咨不禁揉了揉眼睛。

        陆秀夫皱着眉头,不容置疑道:“马上派人去,首先转移安济坊的病人。”

        “还有慈幼庄,一定要第一时间保证撤出均州。”陆秀夫说得很坚决:“自朝廷南迁后,已经将这些措施遗忘得差不多了,矮张好不容易才重新建了起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南宋中后期,百姓生活已经大不如从前,对于下层家庭来说,生下一个本来不想要的孩子,意味着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还有沉重的身丁钱负担。宋元普遍存在的诸子平均分产制度也让本来就不多的遗产将被分得更细。究其性质而言,可以看成完全是一种民间以人为的因素来控制家庭人口增长的行为。

        弃婴现象的频繁出现,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出面干预。在北宋时期,慈幼并没有从其他的济贫机构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的机构。而那时承担此责任的是福田院、居养院、广惠仓等济贫设施。“朝廷自嘉佑以前,诸路皆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京师有东西福田院以收养老幼废疾。”福田院负责收养京师老幼,广惠仓负责赈济州县郭内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两者都是老幼合在一起共同赈济,后来才成立专门的收养孤儿和弃婴的机构——慈幼庄。

        均州城内。

        “娘亲,妞妞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开家呢?”妞妞背着一个用花布做好的小包袱,好奇的问道,她家里原本就没几个银子,粮食也少得可怜,刚才衙门押司和隔壁家的阿牛哥回来帮忙把粮食埋好,如果愿意,还可以把粮食和值钱的东西让衙门代管,等战争结束后再到衙门领取,衙门若有丢失,需原价赔偿。

        “妞妞,听话,你要暂时和娘亲离开一段时间,这可是矮张叔叔说的哦。”阿牛哥上个月参加了均州军,据说给家里领了好多银子,亮晶晶的闪着光芒,妞妞常常看到娘亲舍不得花一两银子,妞妞也很喜欢银子。

        “妞妞乖,没听阿牛哥说那是矮张叔叔说的吗?”张氏轻轻摸了摸儿女的头,有点依依不舍:“矮张叔叔可是均州城内最好的好人哦。”

        “娘,妞妞知道,妞妞上次在纪念堂还见过矮张叔叔呢?”妞妞大声说道:“妞妞还记得,矮张叔叔还赞娘亲解说得好呢?”

        张氏脸色微红,道:“若不是矮张叔叔给娘亲安排在纪念堂解说,妞妞就要受苦了。”

        张氏显然不想妞妞担心,迟疑了片刻又接着道:“矮张叔叔说有坏人要过来杀人,让娘亲带着妞妞先暂时离开,等矮张叔叔还有阿牛哥他们赶走了坏人之后再回来。”

        “那妞妞跟娘亲要去哪里呢?”妞妞乖巧的点点头。

        张氏拉起儿女的小手,道:“出了城后往山上走呢,矮张叔叔已经派了很多叔叔去带路呢?”

        “哦,”妞妞有点高兴,道:“那些叔叔真好,还帮我们家里修了房顶了呢?又给娘亲挖了水井,这样娘亲就不用跑很远挑水了。”

        “还有,”妞妞高兴的笑了笑,道:“那个秃头的叔叔还帮妞妞做了一张很大的床呢?”

        张氏笑了笑,眼里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