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呼啸的枪刺 > 第11章

第11章



独立团昼夜兼程赶到了东北,一声令下,全团更换了苏式武器。早在挺进东北的时候,独立团就利用与苏联军队交接驻地的机会收集了不少苏军装备、战术情报。团里的“秀才们”几天之内就制订了详细的训练大纲和装备操作手册。独立团后发先至,在同来的部队中第一个完成了新装备适应训练,也成为了这批部队中第一个开拔到前线的部队。

抗美援朝快结束时,第五任团长找到了老上级诉苦。几大战役下来,独立团缴获的美式装备都够装备两个独立团了。可独立团连自己的坦克都没有。得知此事的“志司”(志愿军司令部)首长一顿臭骂,独立团也只好“勉强”接受了几门火箭炮。

军旅之初第一节独立团(二)

回国后,独立团在河南和安徽交界处扎下了营盘。据说这是当年林彪亲自选定的军事要地。中印之战、中苏之战,独立团都没有赶上。军事要地死死地拴住了独立团。

从中华腹地到北国莽原,从南疆沃土到异域河山;独立团不仅打遍中国更打出了国门。黄土遍地的平原、树木遮天的雨林、水网纵横的泽国、冰天雪地的高山;独立团大小战斗成百上千。交手之敌,既有二战劲旅的美国大兵,也有钻山打洞的土匪流寇。几任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为后来者留下点什么。大到参与三大战役(其中的辽沈、平津),小到班、组级规模的剿匪、抓捕。独立团一代一代传下来了厚厚的战斗史。和平年代,这成了独立团最大的可发掘宝藏。特别是日常训练,根据独立团战斗编写的补充训练大纲,几乎成了独立团的不传之秘。

岁月荏苒,时间到了1979年。

南疆边境的喧嚣,惊醒了蛰伏多年的独立团。只是在抗美援朝中,作为新兵蛋子参加过几次小战斗的第七任团长坐不住了。使出浑身解数,独立团如愿的开赴云南。

一向打仗捎带换装备的独立团,这次没能如愿。清一色的中国武器、中国大米,让独立团上上下下很是郁闷。换不成装备,只能将郁闷发泄到敌人的身上了。几乎要拉着独立团跟兄弟部队火并的团长,终于抢到了打穿插的任务。以往逐级下部队的传统(就是打仗时,上一级部队首长到下一级部队。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也改了。团长直接到了尖刀连。而指挥穿插就是团长的老父亲,一个抗美援朝时期从独立团杀出来的老将军。

没有坦克开道,没有密集炮火开路,最主要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团肩负着堵住敌人南逃之路的重担。仅仅为了部队能够迅速穿插到位,独立团就有4位烈士纵身滚入了雷场。战后,已经是大军区级干部的独立团老团长听到这个消息,禁不住老泪纵横。这让他想起了当年那九位在小树林里牺牲的战友。

攻打坝洒,独立团一马当先的冲在了全军的前面。没有遇到想象中的攻坚战,独立团就拿下预定目标,一座交通要道上的石桥。包围圈内是三个半团的越南人,包围圈外越南人已经无兵可派。但是越南人还是组织了偷袭和骚扰,试图用小分队突击的方式,找到独立团的防御漏洞。虽然最终越南人损兵折将,但独立团的37条汉子倒在了异国。盛怒下的团长带着一连追出了十几公里,整整一个连的越军成了独立团上下发泄怒火的出气筒,交战过程短促而激烈,独立团没有留下一个俘虏。直到双方89年停战,越南人还对此事耿耿于怀。

消灭敌人的同时,独立团还缴获了几支当时少见的SVD狙击步枪。交了两支上去,独立团私藏了几支SVD直到撤军。据说上交的两支SVD上级很重视。武器研究专家根据这几支SVD,仿制出了1979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于1981年试产并装备部队。

越南归来,独立团战史有增添了厚厚的内容。虽然刀枪入库多年,独立团的战斗力还是令人满意的。最重要的是独立团的精神没有丢。

一场“沙漠风暴”吸引了全世界的军人。虽说向往和平,但是骨子里,哪一个军人不憧憬着征战沙场。

“沙漠风暴”还没有开始,独立团就已经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防守,伊拉克人的那套不成,独立团就拿着沙漠地图自己排兵布阵;一边进攻,朝鲜战场上的老对手这几年进步挺快,按照资料应该如此这般的展开部队。还没等独立团这边“沙漠风暴”进入高潮,人家那边真刀真枪的战斗都已经结束了。从沙漠盾牌到沙漠军刀,美国人这次赢的干净利落。

这场战斗,独立团被“打”懵了。

依然坚持传统战法的独立团在“阵地”上进行了大量的土工作业。吸收了抗美援朝坑道和自卫反击战猫耳洞优点的工事群,据独立团私下评价基本上能够抵挡敌人绝大部分的地面和空中轰炸,团一级地面进攻至少可以抵挡三昼夜。而独立团的火箭炮、反坦克炮至少可以挡住敌人的一个坦克团。然后,后续部队从两翼穿插,打他的反击。从预备队集结到后勤补给,独立团自认为布置的无懈可击、滴水不漏。就等着敌人一头撞上来了。可是敌人没来,独立团没有能够像以往那样在自己的阵地前“招待”敌人。敌人的动作超出了独立团的想象。

集束炸弹、云爆弹、激光制导炸弹、钻地炸弹、巡航导弹、微波弹头、隐形战斗轰炸机、攻击直升机……一向被认为在解放军中装备领先、战法诡异、骁勇善战的独立团,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还处在石器时代,自己成了战争的门外汉。武器落后,带来的是战法和战术思想的落伍。布置在阵地上的主力营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就被推算为“全歼”。而后续部队、后勤补给基地、攻击出发阵地,甚至是预备队集结地也在战争的一开始就遭到了远程和空中活力的毁灭性打击。全团兵旗推演仅仅坚持了42个小时候,对面的“敌人”地面部队可能仅仅是一个陆战营……

“如果这场‘风暴’是在中国爆发,如果这把‘军刀’真的落在自己的头上呢?”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袭击了全团。一向不含糊的独立团第一次有了一种战败的感觉。其实,不仅仅是独立团,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所有军队,都被这场“风暴”吹出一身冷汗。

实施“科技强军”,着眼于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委的这句话写到了全团每一所营房的墙上,更写到了独立团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是军人,要是不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家,我们还叫什么军人。真要是有那么一天,面对这样的一支侵略军,我们拿什么保卫祖国。独立团的光荣历史不能到我们的手里就葬送了。解放军的骄人战绩不能到我们这代人终止。真的到了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能是那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歌嘹亮、枪刺呼啸的不败铁军么?!砸锅卖铁也要把部队的科技装备给我搞上去!”即将离任的老团长,几乎流着泪下达了他在独立团的最后一个命令。



好的装备需要好的士兵操作。科技装备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对士兵文化素质的要求。独立团从成军的那天起,就是秀才当家,对于士兵的文化知识带来的战斗力,独立团可以说一清二楚。新任团长上任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将征兵的目标瞄向了大城市。

军旅之初第二节新兵之痒

“唉,这次城市兵比例是大了,可是问题也多了。”独立团团长刘爱国盯着放在桌子上的新兵训练报告想到:“虽说这次新兵训练成绩不错,还出了几个尖子。但是城市兵娇气、怕苦和散漫等问题也是表露无疑呀。老团长临走舍下几十年的老脸,四处活动,好不容易才从军区要了两个军校毕业生。可这对独立团来说是杯水车薪呀……”

“爱国,琢磨什么呢?想你们那口子了?这报告都快让你摸出毛边来了。”遁着声音望去,说话的是团政委张建军:“我还没见过你这样呢。当年弟妹的照片你都没看的这么仔细。”

刘爱国被老搭档气乐了:“你是不是成心给我添堵呀。我现在还顾得上想家。”

刘爱国和张建军是同年入伍的老战友。当年住在一个军区大院。从小到大可以说熟悉的谁什么时候换的牙、什么时候不再尿炕甚至什么时候第一次成了“男人”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两个人同年提干,同年入军校,同年回到独立团,一个担任一连连长,一个是一连指导员。

走到桌前,张建军从刘爱国的兜里抢出了香烟,点上一根顺手把烟放在了自己的兜里:“是不是因为这帮城市兵?”

“嗯,成绩是不错,但是问题也不少呀。我说老张,咱们是不是太急了点。这次城市兵的比例是不是……”

“我看你呀,还是有些犹豫。”张建军顺手拿起了桌子上的报告:“军委说的科技强军是什么意思?核心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步伐,推动武器装备发展,使军队武器装备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迈进。关键就在于培养大批既精通军事又掌握现代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城市兵文化素质高,对于掌握这些武器和现代作战理念很有帮助。娇气、散漫、思想作风这些问题,可以在部队里加强教育嘛!”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是担心部队城市兵多了,作风上会不会偏软。下面很多人也有这个担心呀。要是真的这样问题可就大了。咱们独立团可一直是硬邦邦的部队。”刘爱国指了指那篇报告:“今年新兵成绩不错,但是问题也比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