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风云机械 > 第六十八节 大相径庭的两地炼油厂建设

第六十八节 大相径庭的两地炼油厂建设



        接下来的一周,祝楷在几个厂之间奔忙,甚至还在军管办领了一套制服军装,虚衔挂得还是少校。

        飞机制造厂的土地到八月中旬才买下来,悲催的七月他一直就没有找到钱。华新机械厂和华楷工业公司机械厂里的机器设备生产以及约翰的军工厂枪械弹药的生产几乎都是供应山东方面,这把他一点可怜的流动资金吃得死死的。

        几个工厂的生存仅仅靠着额外的一点约翰经手的军械弹药买卖维持。他通过枪支的制造和89K生产线的出售交易得到的一大批钢材,全用在了生产机器和供应烟台的材料需求上了。同时在七月里他还在兵工厂欠下了四千多两的材料款,这是他当军管办科长以来的首次以权谋私,而李主任对此则是无可无不可。

        迈克本是准备和祝楷谈谈,可最后却没有动静,而施罗德则是连人影都见不着,祝楷碰见的丁经理天天向他讨帐,李烽更是一副苦脸对着他。好在施罗德的那笔拨款还是按部就班地进入炼油厂制造的帐上,这使得电焊师傅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而且工程还有加速的迹象。

        这就得说说江南造船所,金所在得到祝楷的准许后。竟然派出了四五百人进入炼油厂工地学习和帮忙,建造两艘船只的船坞也有近三百人在工作,他把祝楷带回来的六十台电焊机全借了去,用在了建造轮船的工作中,真不知道他们怎么用得了那么多的电焊机。

        一直到后来,祝楷才知道,船厂当时根本没有进账,处境非常糟糕,所有的军舰维修工程军方和政府都付不出钱来,工人也拿不到工钱。派出人员去炼油厂建设工地帮忙,金所的宣传口号是吃大户,所有参与的工人师傅必须用心跟着美国工人学习,努力地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会并且掌握炼油设备的焊接技术,真正达到协助美国工人建设炼油厂的目的,至于补助是多是少就随祝楷给了。祝楷也从护卫队员的嘴里得知,他们过分到早上六点就有船把人送过江,之后跑到工地和美国工人一起吃早餐,晚上到八点才由船厂派船接回来,当然是吃了晚饭回来,弄得美国人以为中国工人就是那么敬业。

        可敬的是他们把补助都交给了金所,由他平均分给每个造船所的工人,以维持生计。七月这个月里,祝楷也是陷入了经济危机,他们一共才拿到补助款项一万两左右,而他们又干了多少活呢?前半个月,他们跟在美国人后面学习、打下手,一切脏的累的活他们包了;后半个月,美国人休息时他们还在干活,电焊机一直在工作,几乎是四五个人等在师傅边上,只要他休息,他们马上接上,当然,质量上工程师验收过,没有问题;本来炼油设备反应釜做好之后,才动手制造储油罐,但是在工作了十天以后,美国工人已经开始了储油罐的制造,在美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到七月下旬,船厂的工人师傅们已经可以独立制造储油罐。

        美国工程师在八月上旬,鉴于工程进度的加快,建议祝楷采用多根输油管输送多种油品的方式进行输送工程设计,即油轮在码头上直接接驳油管卸载石油,然后输送到炼油厂,而炼油厂炼制的成品油可以直接通过油管输送到码头的地下储油罐,轮船可以直接加油,油轮可以方便地装载成品油运输贩卖,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码头石油原料以及成品油的输送方案。

        当李烽向祝楷汇报了工程师的工程设计之后,祝楷还是被这突然增加的工程量给吓坏了,这个项目足足要增加一百三十万两的工程款。然而这样的好处也不少,首先,码头上会有大量轮船停靠添加燃料;其次,更方便、更经济的是油轮卸载石油后到炼油厂的运输过程被省略了,大量的石油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节省下来;再次,运输成品油的油轮,在油码头不用再等待运输成品油的车辆来才能输送油品。而这次输油管道所用轧钢板材的制造,也使得钢铁厂的炼钢技术有所突破。工程师建议合兴钢铁厂炼制钢材采用优质带钢连轧生产工艺,这使得合兴钢铁厂经历了一次轧钢设备的技术改造,在八月中旬,随着合兴钢铁厂优质带钢连轧生产的开始,到九月底,合兴钢铁厂自亏损两年以来第一次实现了单月盈利。

        美国工程师为了焊接大管径管道的强度设计需要,建议焊接工人采用螺旋焊管生产工艺生产石油输送管道。而成品油输送用小口径管道就已经足够,可以采用直缝焊管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也有利于工人师傅迅速熟悉并且逐渐掌握焊接技术。虽然石油输送管道采用的螺旋焊接工艺生产速度较低,但是随着熟练的焊接工人师傅逐渐增多,后期的生产进度依旧赶上了整个工程的设计进度。

        造船所大量工人师傅介入炼油厂建设在后期显现了无比的战斗力,本来是计划两个月的炼油厂反应釜设备的生产提前到一个半月;本来计划储油罐设备的生产在九月份进行,现在提前到七月中旬,相应的完工提前到九月中旬;本来没有计划的输油管道施工在八月中旬开始,到十月上旬完工,这次输油管道施工的影响深远,它彻底解决了原油和成品油从码头到炼油设备之间的输送难题,为将来的石油化工生产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

        这次华楷工业公司炼油厂设备的制造施工,不仅为摩根的焊接设备制造厂锻炼了一批工人,同时也为江南造船所锻炼了一大批焊接技术不错的工人师傅。

        第一批美国工人在八月下旬转战烟台,随之而去的只有三十来个造船所的工人师傅,烟台的电力倒是充足,但是钢材的供应却是大问题,所有的钢材经合兴钢铁厂生产,用轮船运到烟台,再由雇佣的车辆运到工地,不说费用,就是时间也无形地拖长了。

        整个炼油厂直到第二年的五月间才全部完工,费用更是翻上一翻还多。这主要还是因为到十二月,美国人全体回国过圣诞节,后来就没有回来,接下来的工程由造船所的工人师傅来完成。虽然看上去似乎已经学到了所有的焊接设备的生产工艺,可是真正在生产的过程中,缺少了美国工程师的指导,使得不少工程出现了返工,既影响了质量,又拖延了工期。可以说烟台的后期炼油厂的施工,造就了造船所焊接技术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批工人师傅已经跳出了学习模仿的行列,多了自己的东西,能够拿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体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