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我的教学故事集合15篇 > 第2页

第2页


        
  后来的一次平时的测验中,他的语文考了59分,我也觉得很正常,毕竟他以前都不怎么学习,也只有这个分数,谁知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就再给我加上1分吧,加上一分我就是60分了,就1分。求您了!“我问“为什么呢“他说:“我还没有考过60分,这次是第一次与60分最接近的。“我想他已经慢慢向学习靠拢了,我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但也不能滋长这种不好的习气。于是我说:“分不能随便加,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他犹豫了一下说:“我借。“结果,在下一次测试中,他得了66分,扣掉10分,还剩56分。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或许我又在他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另一颗种子——进取。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我播种的种子越多,他也开始变得安分了许多,我很欣慰。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和他交朋友,下课多和他说几句。上课时也不会忘了他,总会记得多提问他,多用目光关注他。我知道是我和班上的同学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使他发生了改变,渐渐的他也开始融入到我们的中间来。
        
  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我想他们就像一片未被开垦的一块荒地,杂草太多,而我们老师就像是一个农夫,要不停的向里面撒播种子,天天浇水、天天施肥、天天除草,才能让曾经荒芜的一块地长得郁郁葱葱。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有的可能会反复违反纪律,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可能是劳动中的能手,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学生,世界上又有谁是完美的呢?连佛桌上都能开出花朵,何况人呢?因为,因为爱,所以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我的教学故事3
        
  在暑假期间,我的女儿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为了培养她的本事,所需要的东西我都让她一个人去准备。第二天,我送她到学校时,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背着双肩书包,多数同学穿的是旅游鞋。而我的女儿只用手拎袋拿着她的物品,穿了双凉鞋。因为天气十分热,她也没带雨伞,回来后都被晒爆皮了,看着女儿狼狈的样貌,我是又好笑又心疼。经过这次活动我让她反思了一下,让她明白今后如果有这样的活动将如何去准备。为了让她学会自理的本事,只能让她在实践中去学习。
        
  其实,人一出生就有自理的天性,比如刚出生就明白找母乳,学步时摔倒了明白自我要爬起来,看到大人穿鞋也想自我穿鞋,等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原本属于自我做的事,自我竟不做,或者不会做了。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娇惯,二是自我有了依靠性。父母对我们的态度要改变,我们自我也要调整自我的心态。自我会做的事,必须要自我做;自我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去做。如果事事依靠父母,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时间长了,不仅仅会让自我更懒惰,并且会让自我不明白如何应对生活。常听人抱怨,此刻的孩子总是长不大,比如从小学到中学,不少学生必须有家长送接,甚至到大学还有家长要陪读。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还要陪孩子四处奔波。一时没工作,二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安然在家“啃老”。在学校,教师对学生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为了安全研究,有的连课间自由活动都取消,更多的学校叫停了学生向往的春游,使学生接触校外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此环境之下,一些孩子的生活本事低下,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更缺乏与他人的正常社交本事。一些学生习惯于生活在由师长安排好的轨道上,缺乏自主选择人生的意识和本事,对学习、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选择茫然,一旦家长安排或选择的人生道
        
  路发生变化,即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应变本事,以致毕业求职屡屡碰壁、受挫。这显然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轨迹。教育的过程即引领孩子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后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如果在全社会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倾其心血培养出的学生却总是长不大,连自立自理意识和本事都不具备,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失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本事呢
        
  学会自理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的就是努力尝试、不懈坚持。学校对大家来说,环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和“约束”,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自我锻炼的机会啊。鞋带松了,自我系;铅笔用完了,自我削;进取参加团体劳动;自我的书包自我整理;自我的学习时间自我安排。“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笨手笨脚,也可能会被同学笑话,但本事是慢慢培养的,做好了这些小事,自理本事自然就逐渐提高了。
        
  没有自理意识和本事,谈何成才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社会竞争在加剧。这一信号应当给予广大家长及学校一个提示,即细心翼翼地包办教育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抱着的孩子长不大。这本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却一向未见较大改观。不难想象,一个连自我的日常生活之事都处理不好的人,能自如地处理好职场中与上下级及同事的关系吗能担当起在社会中做一个合格公民的主角吗
        
  孩子自主自理的本事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我们从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意识,让孩子在人生选择之中能够做出自主的确定,学会驾驭生活而不是一味依靠他人,在成人的基础上进而成才,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理的本事是十分重要的。
        
我的教学故事4
        
  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樟树市张家山学校八年级二班的教室,数学老师卢青萍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她穿着一身素色衣裙,擦着淡淡的口红,看上去大方得体,只是头发有些花白干枯,脸部也略显浮肿。
        
  表面看上去似乎与常人无异的卢青萍老师,其实是一名尿毒症患者。今天,距离她上一次做血液透析已经快三天了,在坚持站着上完课后,她说:“今天身体非常疲惫,写字手都是抖的,喘不上气来,已经和医院约好了,晚上要去做透析。”
        
  “站在讲台上,似乎感觉不到病痛”
        
  今年54岁的卢青萍,2008年被诊断为肾炎,2015年发展为尿毒症、肾衰竭,从那时起,她便开始靠每周2到3次的透析,来维持身体运转。卢青萍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我也不知道我的生命还有多久,但我就想快快乐乐过每一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选择坚守源于热爱。尽管亲朋好友多次劝说,但卢青萍仍然放不下手中的粉笔和教鞭。患病后,她对工作没有丝毫放松,上起课来不仅幽默风趣,还自创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我喜欢教书,站在讲台上,对着这群孩子,似乎感觉不到病痛。”卢青萍说。
        
  受病情影响,卢青萍每天只能喝不超过五百毫升水,这对于一个需要不停说话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上完课之后口干舌燥,却只能抿一小口水,润润嘴唇和喉咙。这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坚持并成为一种习惯真的很难。一周3次透析正不断地摧残着卢青萍老师的身体。“每次透析都要四五个小时,回来后,她的脸就浮肿起来,整个人都变形了,人很憔悴,我们都很心疼她。”卢青萍的同事好友、张家山学校教师肖招娣声音有些哽咽。
        
  因为频繁的血液透析,她左手臂上的血管肿得像钢筋一样粗,为了不让同事和学生们担心,她夏天也经常穿着长袖,或者在左手臂上戴着一个白色袖套。生病了之后脸色不太好,她出门还会记得擦一点口红,让自己看起来气色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