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关于讲党史故事演讲稿 > 第4页

第4页


        
  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用血肉之躯挺身而出炸碉堡的人,一个为
        
  革命胜利而付出生命的人,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那是在1948年5月,我军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
        
  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敌人在隆化中学的
        
  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当部队一路向前挺进,遇到暗
        
  堡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射过来,战士们一个个纷纷倒下,在这
        
  十分危机的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去炸毁暗堡。董存瑞说:
        
  “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同意了,并深情地望着他说:
        
  “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
        
  冲向暗堡,到了桥下,董存瑞的腿已经中弹出血,可他全然不顾,他
        
  发现这座桥无沟无楞,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这时嘹亮的主
        
  攻号角响起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
        
  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敌人的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
        
  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
        
  让更多战士牺牲,他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为新中国而战。于是,
        
  他毫不犹豫地站在桥中央,左手举起炸药包紧紧帖住桥下的暗堡壁,
        
  董存瑞巍然屹立,纹丝不动,仿佛一尊雕像,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只听见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
        
  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
        
  粉碎。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一年仅19岁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去了,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
        
  功勋。英雄董存瑞人生的最后时刻是这样的精彩,好象是天空绽放的礼花光
        
  彩夺目,好象是夜空划过的流星万人瞩目。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
        
  国的解放.
        
  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好好学习是我现{党史国史演讲稿}.
        
  在应该做的,我们要祖国在心中,为祖国学习;我们要不怕困难,消
        
  灭学习中的每一个碉堡;我们要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因为只有好好
        
  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愿董存瑞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讲党史故事演讲稿9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___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___、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
        
  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这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个性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此刻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_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这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
        
  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
        
  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回到。这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好处。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还有闽东游击战中,官岭很重要,如官岭的单岔处“官岭战斗”遗址,有闽东闻名的“高山小红军”故事。有曾志(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先辈领导的社洋分田分地运动。有“龟山之战”等遗址都很壮举的。
        
  那么,“红军窑”算是甚为奇妙了,这个位于官岭村庄外200多米处,是一个自然的陈窑了,四周自然铸成的削壁,占地50平方米,深30米,下大上小,来回须绳子攀沿,人入景中,影随步移,原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首长也到过那里,召集革命先辈们开过会,讨论过闽东革命发展状况。在那里你能够看到这个古镇更为悠远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