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淮土乡的刘石秀、王容秀,陈阜冈乡的李全秀、陈瑞秀等都是女红军战士,她们和江银子一样,不仅带头动员自己的亲人参加红军,而且积极动员其他群众参加红军,正是在这些扩红“女鼓动家”的宣传和发动下,宁化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不断加入红军队伍,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大力支援前线宁化是中央苏区的“乌克兰”,是中央红军给养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而宁化红色娘子军的女战士,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央红军筹集给养,提供后勤保障,大力支援前线,为宁化嬴得“筹粮模范区”的美誉。1934年夏,南郊区委妇女部长苏惠珠动员“大有”店商号带头借出稻谷4500斤,接着“寿春堂”店商号老板也自愿借出稻谷400斤。在他们的带动下,与会人员纷纷自报借出稻谷的数字,一次性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受到《红色中华》的表扬。接着,苏惠珠又组织几百人的妇女运输队,不畏山路崎岖,路途遥远,用肩挑、背驮将粮食运送到江西前线,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作战。早在1933年的“三八”前后,为了完成十万双草鞋慰问红军的任务,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组织广大妇女夜以继日赶制草鞋,短短7天时间赶制草鞋17800双,名列福建苏区各县之首,受到《红色中华》表扬。
        
  1933年7月,彭德怀率领东方军攻打宁化泉上土堡,前方参战的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英勇杀敌,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后方女战士组织妇女运送弹药、粮食、蔬菜到前线,负责抬运伤员和护理任务。1934年1月30日到2月2日,为了突击完成9000石粮食运送任务,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组织1300名妇女(大部分为小脚女人),用肩挑、背驮,步行崎岖山路,将粮食运送到长汀前线,受到《红色中华》表扬。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组织妇女不分昼夜赶制了1000套军衣和10000双布草鞋支援红军。巾帼铸就丰碑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从宁化出发长征,宁化红色娘子军的女战士有一部随红四师和红三十四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她们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1934年12月27日,闽赣省苏维埃机关及所属部队在水茜棠地与敌发生遭遇战,伤亡100余人,被俘60余人,其中宁化红色娘子军21名女战士被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面前,这些女战士个个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女战士牺牲时连自己的姓名
        
  都没有留下,湮没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波涛中,但她们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青春和热血,为共和国的诞生铸就了不朽丰碑,历史不会忘记她们,共和国应铭记她们,今人更应铭记她们。
        

第6篇:  听老一辈人讲革命故事
          井冈山感人的革命故事
        
  1.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5月4日上午,在井冈山砻市广场隆重召开的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
        
  2.“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
        
  共和国上将郭天民在延安时,毛主席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毛主席笑了,对郭天民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任红军第一局局长。
        
  3.“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
        
  1950年9月25日,毛主席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毛主席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毛主席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原来,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毛主席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他说: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毛主席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毛主席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4.“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
        
  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5.“你是我的半字师。”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毛泽东风趣地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6.“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7.毛主席住处有一片苇子地,夏天青蛙叫得人睡不着觉,警卫员们就商量着要把苇子地割掉,也征得了当地老乡的同意。可向毛主席汇报后,遭到了坚决反对。毛主席说,苇子既可以编席子,又要包粽子。你们割了它,让老百姓怎么生活。于是毛主席的休息虽然因青蛙的鸣叫受些影响,但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8.当年西柏坡很少能看到电影,好不容易有几部苏联影片,工作人员就先放给中央首长看。毛主席说,应该请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来看。但是警卫员怕人多不安全。毛主席告诉高富有,今后只要放电影,中央大院看完一场,就要给村里老百姓放一场,这样大家都能看上电影。
        
第7篇:  听老一辈人讲革命故事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